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一朵花
这段时间,郑爽因为“代孕”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她本人,也因为事件的严肃性,被公开批评,且彻底封杀。事件的起因,是郑爽前男友张恒的爆料:二人因为之前相恋,在美国代孕两个孩子。但在与前男友发生感情纠葛后,两个孩子因为没有母亲的签名确认,被滞留在美国没法回来。事件一曝光,迅速在网上发酵。一方面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一面是道德败坏,对亲生孩子的漠视。当更令大家气愤的,是郑爽的回应。她毫无歉意,仿佛在说“我没有破坏任何法律,你们没权谴责我,这是我的私事……”而随着后续的录音曝光后,她的一句“打都打不掉,tmd烦死了!”更是犯了众怒,让大家看出她的残忍和对生命的漠视。随着各大公众媒体的评论和发声,视频网站中她作品的下架,高奢代言的终止合作。她的人生,仿佛被瞬间按下了暂停键。时至今日,大众期待的“反思”依旧没有出现。在前几天爆出的退圈录音中,郑爽仍然处于不知所云的状态,她对自己犯的错误,对两个无辜的小生命,她还是没有一句正式的道歉。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曾被千万粉丝视为“小仙女”的郑爽,怎么能疯魔成这样?其实,郑爽的“疯”,源于她内心有一面虚幻的镜子。郑爽的成长过程,让她跳过了觉察自我的阶段,外界的赞誉和纵容让她只看到“镜我”,把虚幻当作了真实。于是在这种虚幻中,她彻底迷失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失控每个人的人生,都从父母那里开始,郑爽也是如此。郑爽的母亲刘艳有个明星梦,但已经没有机会的她,把这个梦寄托在女儿身上。于是,郑爽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被控制饮食,被强迫重复记忆母亲设计的对白:“将来长大了当什么?”“当演员。”“考哪儿?”“考北电。”“在哪儿上学?“在北京。”母亲还给郑爽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学舞蹈、学钢琴、长笛、声乐、表演、游泳、英语……小小年纪的她,拼尽全力奔赴母亲的梦想。在郑爽的记忆中,母亲是冷漠的、严肃的,可怕的,极少夸奖她。
而在母亲的绝对权威下,她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连玩伴都没有,连跟父亲亲近都要面对母亲的怒火。
“女儿从小顺从,乃至没有自我意识。”就这样,在母亲的控制下,郑爽“长大了”,顺利进入了娱乐圈。父母继而成为为她的经纪人,安排着她的各种活动和动作,甚至他们借着女儿的走红,开始享受被光环照耀的感觉。郑爽的父母,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跟着女儿成为了明星式的人物,经常参加各种节目,登台演出,受人追棒。甚至为了一直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父母所有的态度思想,都是围绕着如何保持郑爽的明星光环进行。作为父母,他们一直在教导郑爽:如何成为一个明星,如何更有名,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如何塑造更好的人设。却始终没教给她,如何做自己?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如何和别人建立情感链接?综艺《旋风孝子》就曾暴露出她家庭沟通模式的问题:因为郑爽节食,她和父亲节目中屡屡发生争吵,父亲觉得自己是在关心她,可她觉得父亲不理解她,但她只会用沉默和逃避来结束话题。在《女儿们的恋爱》中,也暴露出她其实不擅长用成年人的方式去处理关系:在节目后面,面对她和张恒之间的问题,她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独自联系导演组提前离开,张恒打她电话都打不通。她像极了一个情绪化的孩子,用控诉、逃避或者伤害,甚至离家出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从小到大,她内在真正的需求都没有被看见过。像一个在爱的荒原中长大的孩子,无法表达爱,链接爱。《自私的基因》中说到: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她的成长之路,没有“父母之爱”的管道,只有尽快成名的鼓励与督促。郑爽在「爱的链接」这条生命管道上,是干涸的。所以,自我认知的缺乏和不完全,让她并没有学习到成人社会中的规则,也不懂得如何与人链接给与爱。而父母的行为习惯,早已成为她人生的模板底色。粉丝的纵容溺爱除了父母的控制外,我们回看郑爽的“成名之路”,也是被粉丝不理智的“爱”包裹着的。17岁的郑爽,因饰演《一起去看流星雨》的女主角楚雨荨走红,一跃成为当红的流量小花。年少成名是对很多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却加剧了郑爽的悲剧发生。一脚踏进娱乐圈的郑爽,顺风顺水,没经历什么坎坷磨难。她特殊的成长经历跳过了常人应该有的程序,而身处光环之中,看到的都是别人奉承的笑脸,和无论怎么做都会被粉丝正向解释的追棒。这种无条件的纵容和溺爱,让她陷入一种误区:无论我做什么,都是被人认可和接受的。“生活太顺了,会使人缺乏敬畏之心”。拿前段时间郑爽的直播事件来说,和别人一起直播,她没有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责任心,不合心意就无精打采不配合卖货,甚至像个疯子一样突然发脾气,情绪失控,还把两个帮助卖货的主播赶走。但这样的郑爽,粉丝认为这是她的真性情,是别人不对,别人在欺负她。于是,她一次次让自己不合常理的“失控”,粉丝一次次给她兜底和纵容,让本该向内自省的郑爽,错过了察觉自我缺失的机会。可局外人看的清清楚楚,她这不是真性情。而是长期以来接受过滤性信息导致的个人偏执状态,没有建立健全正确反馈机制所出现的过分自我化。过分自我的人,看不见“别人”,眼界所到之处都是“我”,而郑爽的工作性质注定了她的团队都是以她为中心,以她的名义来带动流量和观众认可度。处处都是“我”,也就没有实际的“自我”,没有“我”与“别人”的界限,没有私人空间和公众场合的界限。这样来看,她不分场合的“疯言疯语”,也就不奇怪了。她开始自我催眠,活在虚幻的假象中原生家庭的控制,再加上粉丝的纵容和溺爱,让30岁的郑爽,内心被架空了,彻底活成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在这种机制下,她开始自我催眠,过滤掉一切和自我认知不同的声音,她把自己的所谓行为和处事方式都合理化——她觉得自己足够真实和直爽。而且因为明星身份带来的足够利益,她从来不慌张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恶果,她觉得自己的钱和流量可以处理一切问题。郑爽曾不止一次在镜头面前表达钱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知道怎么获得更大的流量和利益。因为经济的掌控权让她在家庭中拥有了话语权,她以为这是做自己的机会。但这导致的恶果却是,她不懂尊重,甚至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钱可以让父母让步于自己的任性,只要能挣钱他们只能妥协;
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商业价值,所以她可以动不动用罢演,终止合作来威胁身边的人;
她用2000万可以让男友放弃以前的大好事业,来帮助自己创业成立公司;
用钱买个子宫代孕也就是小意思,生出来的孩子来的不是时候,自然也可以用钱让他们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实际上,她对别人和生命的漠视,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不爱自己的人也就不会对别人有爱的能力。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中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的。他们会将这一切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而并不会醒悟到自身应该怎么去改变去应对,他们只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不起我,这个社会的规则我很不喜欢。郑爽就是如此,她的一切行为都按自己的规则来:作为演员,她不磨炼自己的演技,还以任性直爽无所顾忌当作自己的标签;作为偶像,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完全不在意自己行为对粉丝的负面影响;作为成年人,她任性自私,肆无忌惮,没有任何以身作则和的意识……
最终,在这种虚幻的假象中,她作茧自缚,自取灭亡。
我相信,郑爽在真人秀节目《让生活好看》中,看到柳岩带着小侄女一同出境,很明确地表示说自己很喜欢孩子的时候,是真的愿意有一个小生命来给予她从不曾体会的浓烈情感。
可惜,没人教会她怎么去爱,过早的物质丰富也让她缺乏社会上的历练,来看清自己。于是她成长成为一个自我缺失,同时又情感障碍的人格。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像一个空心人,他们内心没有能量支持,没有远大目标没有梦想追求,从小缺爱,长大了疯狂地追求爱。所以说,郑爽的异常,与其说是“疯”,不如说是自我潜意识的求救,可惜最终还是没人能帮上她。而她的悲剧也给我们每个人好好上了一课: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仅仅藉由他人的反馈看待这个世界,那样得到的一切都是虚幻,都是所谓的镜像人生,很容易被打碎。就像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的扮演者彼特.丁拉基曾说的:“有时候全世界可能会和你说,你还不行,那么请你连问都不要问,也别执着于和世界争辩说你可以,你要去证明,去做,相信我,冥冥中自有注定,别学我29岁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就算你在这个年纪才找到,也是好事,因为有的人可能永远都找不到。”
我们要向内求助,勇敢地撕开自己人生的面具,自我反省自我醒悟,探索真我。“亲爱的,请押上你的余生,去寻找真正的你”!参考资料1.《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7月1日;2.《爱的五种语言》,作者:[美] 盖瑞·查普曼,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出版时间:2006年;3.《你不知道的自己》,作者:曾奇峰,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8月1日;4.《解锁亲密关系:爱为何会伤人》,作者:冰千里,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4月5.《自私的基因》,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19年6月。6.谷雨实验室《郑爽与母亲漫长的战争》*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茹果君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阿葭西编辑 | 胡咧咧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张德芬空间-2021全年共修营,开营啦!
👇👇👇
每月1场主题共修
全年从情绪平衡、金钱吸引、亲密关系、
自我成长、原生家庭、身体能量等多维度内容,
解锁底层能量卡点,全面提升幸福力!
另外包邮赠送《2021成长日历》
每月都送百元学习券
(100元无门槛、满1000-300,满2000-600)
扫描图片二维码,立即开启成长之旅吧!
今日话题亲爱的,你是怎么看待发生在郑爽身上的一切的?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