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了,遇到点麻烦事,在国外待了段时间;
在外面就听到铺天盖地的传闻,股市直线下跌,说实在话我这11年也是第一次见到,凶猛;
问题我认为很简单,猛跌后有像样的反弹,有些人就会出来,出来后再暴跌他们就会成为解放军;市场底部一般都是这样形成的;
现在像样的反弹没有,所以解放军出不来,真正的市场不会走这种样子的,所以,我倾向于相信有一股深思熟虑精密布局的做空势力。
基本面我没优势就不说,对于技术面而言,个人认为今天调整接近尾声;
1、第一次出现背离,这种暴跌不背离不抄底;出局我相信比较简单(对有经验者而言),关键问题是盲目抄底,背离可以作为一个先决条件。
2、大盘出现三跌衰竭特征(60Min K线)
当然,分析如此只是分析如此,市场是否验证分析更重要。
在国外华人社区,A股也是议论的人众多;可惜嘲笑的居多,特别是国外一些机构,算了,不说了。
@屋顶吉他 2015-07-03 09:15:14
喔,楼主出现了,昨天已被打败,今天是否会下探寻求更大的支撑呢
-----------------------------
趋势一旦形成扭转不易,所以主要看量,不要看局势多恐怖,看量能是否有效放大,如果有天量,则希望在即,否则...
@非行无成 2015-07-03 11:16:14
楚兄回来了,暴跌也该结束了。
-----------------------------
呵呵,希望如此。
@楚云风 13922楼 2015-07-03 10:21:00
@屋顶吉他 2015-07-03 09:15:14
喔,楼主出现了,昨天已被打败,今天是否会下探寻求更大的支撑呢
-----------------------------
@lifanjazz2011 2015-07-03 11:10:01
趋势一旦形成扭转不易,所以主要看量,不要看局势多恐怖,看量能是否有效放大,如果有天量,则希望在即,否则...
—————————————————
暴跌不是缩量更好吗?缩量表明愿意继续卖的人减少。。。
-----------------------------
这个问题其实很微妙,要结合所处的阶段来说,如果只是正常回撤,肯定逐渐缩量为好,这也是缩量表示趋势延续的含义;如果已经连续大跌构成下跌趋势,趋势一成,缩量延续趋势就不是好事情,而放量表示趋势改变就变成好事。
这段时间暴跌很超出预期,我账户也损失了一些,主要是对反弹发生了两次误判。
但我对整体的形式还是看多为主,个人认为反弹就在眼前,反弹后会有震荡筑底,然后会再起一波。
@楚云风 2015-07-03 09:15:53
基本面我没优势就不说,对于技术面而言,个人认为今天调整接近尾声;
1、第一次出现背离,这种暴跌不背离不抄底;出局我相信比较简单(对有经验者而言),关键问题是盲目抄底,背离可以作为一个先决条件。
2、大盘出现三跌衰竭特征(60Min K线)
当然,分析如此只是分析如此,市场是否验证分析更重要。
-----------------------------
@arthur13zh 2015-07-03 12:34:59
楚兄,请问你说的背离到底是什么背离?量价背离吗?还是什么指标背离?如何界定?
小弟从去年开始实践你的方法,跌跌撞撞摸索前行,今年前几个月捉住中际装备、金运激光等几只强势股,也算小有收获,但在这轮极不寻常的大跌中几度重新杀入抢反弹将所有利润化为乌有,算是交了最后一笔学费了。
-----------------------------
交学费很正常,毕竟是要做数十年的事情,用平常心对待就好。
背离主要看指标背离,比如MACD,作为一种先决条件。分析指标的原理,弄清它的含义。
注意,如果只是回撤(不涉及趋势变化),不需要看这个背离,看量价关系就够。
3900点是个观察点,判断是否小反抽;4300点也是个观察点,观察是否有反转可能,4500也是个观察点,确认反转。
这次暴跌结束后,大家一起来总结下经验教训,多难得的机会,多好的体验呀,对整个交易生涯来说,这其实是大好事!
PS:绝非幸灾乐祸。
明显的反弹但结局非常糟糕,这一定是制度性问题。
制度的设计者使用了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使用了IF,IC等期指工具,但对它们的危险性明显估计不足。
这是这些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有些忧虑。
@jianlin7936 2015-07-03 14:51:04
感觉这次暴跌是政府所为,打压配资融资过激了点,暴跌后又出各种利好市场不买帐,信心和资金面受伤太大,元气大伤,后市不太乐观
-----------------------------
前期或许有政府纵容,后面连锁反应一来,各方预期不足,政府再想出手来救,已经是星火燎原终究酿成股灾;
说说我的应对策略吧,对我而言,有这么多不确定性,我肯定会暂出观望,为此哪怕是狠狠割肉也在所不惜;反正只要市场在,终究有的玩;
当然,任何应对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真正需要培养的也只是一以贯之精神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