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道理的人,常有最可笑的想法,就是意见观点跟他不同的人是弱智,是神经病。他们不懂逻辑,不管事实,以骂代辩,以为用人身攻击和谩骂便可以代替讲理,言谈间充满戾气。
古语说:“言恶则响恶。”
冷静讲道理,说服对立面难,但要给旁人看你确实讲理,是要靠修养和学养支撑的。
在女儿极力怂恿下,看了《你好李焕英》,感觉很失望。
去之前听女儿绘声绘色讲了一下剧情,不知不觉就泪眼朦胧。期望值很高,特意准备了一大包纸巾要擦泪,但全场看下来 ,并没有打动我的地方。
影片前半程笑料充沛。一些插科打诨刻意移植了网络无厘头笑话,强行尬笑,却生硬,狭促,让人膈应。
比如排球比赛入场时王琴的“铁娘子队”和李焕英的“打铁娘子队”,就来自2019年一条转赞评火爆的微博。王琴指责李焕英过分,一脸清纯的李焕英,马上抖机灵(其实是心机腹黑毕露),油嘴滑舌辩解她们是打铁车间的,可她所在的化工厂怎么会有打铁车间?完全是为了搞笑,不惜颠覆人物形象,让人哭笑不得。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很多笑点幸灾乐祸,建立在人物各种缺陷、倒霉与出丑的基础上,比如某女排队员斑秃,不厌其烦让她在大庭广众下一再丢人,比如王琴上火哑声,比如沈腾下半身在各种场合出洋相,让人只觉得难堪,别扭,恶心,一点笑不出来。
后半部分煽情泪点堆砌,跟前面的笑点一样,不少缝合了网上的段子,比如“如果能穿越到出生前,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下辈子请做我的女儿”,“以前只觉得妈妈是中年妇女,忘了她也是女人,曾经仍然怀有少女心”,炒现饭落入窠臼,让人不禁兴味索然。
影片立意于表现母爱,歌颂母爱,但是反映母爱的场面寥寥可数,比如缝裤子,比如瘦妈妈背胖孩子,比如李焕英前前后后不停强调“只要女儿健康快乐”,比如雪地里走回家等,但缺乏对母爱的深度刻画和连贯铺垫,人物单薄,情感肤浅,让人心领神会它在煽情,要跟观众催泪呢,但是太直白,流于表面,让人很难动情共鸣。
剧情有很多硬伤。
时间很假。
影片中贾玲穿越回了1981年。1981年标志性大事是中国女排夺冠。影片很多情节是通过女排夺冠这个史实催生和展开的。然而这个里程碑式的时间锚点,影片随心所欲完全篡改了。
作为当年比赛的目击者,我至今清清楚楚记得,那场比赛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1981年11月中下旬在日本举行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可影片中贾玲穿越回的时间,从她落地时发现她的张叔穿短袖,从李焕英着裙装买电视机,从一大群工友聚拢在李焕英家室外一起看女排决赛直播,从决赛之后李焕英一帮人收割稻谷,从李焕英自己做裙子穿等种种细节观察,女排1981年夺冠时间好像是在比较暖和甚至较热的月份。
怕自己记忆有误,特地查阅资料,1981年女排世界杯决赛,果然是在当年的11月16日。
这个历史时间锚点的重大误差,使那些精心还原再现场景上煞有介事演的一幕幕戏码全部穿帮了。
不仅影片中女排夺冠时间不对,有年代感的背景音乐其实也不是那个年代的。比如那首洗脑的“亲爱的小妹妹请你请你不要哭泣”(《路灯下的小姑娘》),是我高中时,确切地说1987年后才流行,改编自《路易兄弟》,其原唱乐队1983年才组建,1981年时怎么可能有这个歌?
当然,穿越行为本身就是假的,穿越时间驴唇不对马嘴,可能没有多少人在意。但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看到一个个时间大纰漏,像吃饭时不断被沙子硌牙,一再被打岔出戏:1981年可不是这样的。
人物很假。
主角李焕英的行为逻辑和心理逻辑交代不清,不合情理,完全莫名其妙。
比如贾玲穿越到1981年,众人对她的来路身份很好奇,李焕英连忙打掩护,主动相认贾玲是她省城来的表妹李乐莹。
大家都认定了贾玲的表妹身份,但后来包括第一次亮相就寻衅的冷特在内,众人心领神会全直呼她“贾晓玲”“玲儿”,并未叫她“李乐莹”,真奇了怪哉。
影片中年轻时的李焕英以清纯、柔弱、温婉形象示人,俨然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但是从跟王琴争买电视机的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到排球比赛取队名的阴阳怪气和她油滑狡辩看,她是个好胜心强,颇有心计且泼辣凌厉的人。
这样一个好胜心强,颇有心计且泼辣凌厉的人,这样一个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资格都寸步不让的人,竟然拒绝了看起来一表人才且挖空心思热烈追求她的厂长儿子,却选择嫁给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锅炉工,挺不可思议。
最矛盾的是,影片后面交代,贾玲穿越到1981年遇到的李焕英,并不是当年的李焕英,是先于贾玲穿越到1981年、变回当年年轻模样的李焕英。贾玲穿越的目的是让妈妈李焕英高兴,帮她逆天改命转运。李焕英领先穿越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接住穿越的贾玲,最主要是配合贾玲完成心愿。
既然是要配合贾玲,帮她完成让自己高兴的心愿,穿越后的李焕英理应顺水推舟接受贾玲的撮合,跟热烈追求她的官二代沈腾在一起吧,但是几番欲拒还迎,半推半就,让沈腾丑态百出后,她却告知,她有个秘密相好三年、已领结婚证的锅炉工对象。
且不说在八十年代结婚领证首先需要组织批准,证在手等于群众已人尽皆知,官二代沈腾会不会一再碰钉子仍处心积虑追求她。她证都领了,或者退一万步讲,她还没领证,打算嫁给锅炉工,为什么还若无其事接受贾玲的说合,跟沈腾遛弯、荡舟,玩暧昧,一开始不明确拒绝?
让人觉得最假的是,她反反复复念叨“我女儿啊,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俨然再别无所求,无条件爱她女儿的一切,包容接纳女儿的一切,只要女儿无病无灾乐乐呵呵,只要女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活,她就是满足的,欣喜的。
对比绝大多数家长禁不住全社会教育焦虑的裹挟,逼孩子勤学苦练上进用功,“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影片中李焕英对孩子的要求,近乎于无拘无束,没有她任何个人意志和欲念。这是真心实意的吗?
如果真那么超凡脱俗,“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就心满意足,她不会经常为女儿愁眉不展,不会在女儿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扬眉吐气大摆宴席,更不会让贾玲耿耿于怀“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以致怀着“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的执念,要穿越到出生前,极力帮妈妈改嫁,以帮她逆天改命。
在孩子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之前,“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除了那些一味放纵熊孩子恣意妄为的熊家长,基本就是口是心非自欺欺人的伪善说法。
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残酷,家里没矿的父母,有几个敢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其他一概无欲无求,放手不管,听天由命?又有几个疼爱孩子的父母,敢一味迁就孩子用他喜欢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考虑子女未来前途命运,不在乎他有没有家教和生存技能防身技能,不顾忌他脱离父母庇护后被社会吊打毒打?
现实中的母亲,不会随时随地永远无条件满脸堆笑,笑容可掬。真实的母性和母爱,不是一味地付出,一味地迁就,顺着孩子,不是反复刻意地表白“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别无他求,是哪怕跟孩子有各种矛盾龃龉乃至冲突,哪怕经受焦虑、痛苦、愤恨、纠结、挣扎、妥协各种煎熬,始终对孩子永不放弃,鼓励他积极向上,做个有用的人;是宁愿孩子将来一边自食其力一边怨恨自己,也不愿放纵他在该努力的年纪混混噩噩,快活短短十来年,以后的人生路永远沉沦于灰暗。
真实的母性和母爱,很多时候并不讨人喜欢,甚至令人厌烦。
相比之下,《你好李焕英》这部商业片展现的母亲形象和母爱似乎很完美很纯粹,也确实让很多人动容,赞其感情真挚。
但是它并不对我的胃口,就像糖精,虽然似乎美味可口,很受欢迎,但并不是纯正自然风味,也没有什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