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闻言,有些诧异,问了奶奶一句:“您也识字呀?”
奶奶点了下头:“小时候认过几个字,写份状子应该不成问题。”说罢,奶奶意识到一件事,连忙问哑巴:“你也不识字吗?”
“啊巴!啊巴!”
女子说道:“我公公自幼习武,看不上读书写字的人,就没让我哥读书,从小教他练武,可我哥体弱多病,练武不成。”
三个人一边说,一边在城里找卖笔墨纸砚的地方。
奶奶忍不住又问女子:“你们既然不是一个村子的,订亲之前你应该没跟你哥见过面,你咋好似很了解他呢?”
女子闻言,朝哑巴看了一眼,回道:“我六岁那年,我爹娘把我送到我哥家里,做了童养媳,我哥那年十岁,我们俩是一起长大的,谁都没有我知道他,就连他这些手势,也只有我能看懂。”
“既然是童养媳,那后来你咋又回了你自己家呢?”
女子回道:“我和我哥订亲当天,我哥突然就不能说话了,我爹娘嘴上没说,可心里有些不同意了,没过几天,就找了个理由,把我接回了娘家,我公公跟我爹娘说,我哥只是一时哑的,一定能找郎中治好,我爹娘就说,婚事先放一放,等把我哥的病治好了再说。”
奶奶一听,感觉女子的父母做的有些不地道。
“后来,我爹娘想把我嫁到县城里去,说我们家跟公公家,本来就门不当户不对,当年要不是看在公公帮我们家赶走了土匪,他们是不会把我送去做童养媳的,现在我哥又哑了,他们不想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哑巴,不然会被人笑话的。”
“你想嫁去县城吗?”
“我当然不想,誓死不从,我公公因为我们俩的婚事,经常登门找我父母商议,我父母害怕他的一身武艺,就把婚事一拖再拖,谁知道,拖成了现在的样子……”说着,女子又要哭了。
奶奶轻叹了口气,人世间的每个人,都没有完美的。
这时候,哑巴“啊巴啊巴”叫了两声,朝路边一个店面指了指,就见这店面门外挂着字画,奶奶朝门上的匾额一看——“文房四宝”,这就没错了,这就是卖笔墨纸砚的地方。
进到店里,买了笔墨纸砚,三个人在城里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摊开纸、研上磨,哑巴比划,女子说,奶奶写。
奶奶虽然不知道怎么写状子,但她明白只要把告状人和被告人写清楚,所告何事叙述清楚就行了。
奶奶从小学的是繁体字,也就是老字,并不担心知府看不懂,要是换做现在的简体字,知府大人肯定会看的一脸懵圈儿。
洋洋洒洒,状子足足写了一大张,写好之后,奶奶给哑巴两个人念了一遍,状子大致内容是说:告状人王武,周月,状告万虎山万虎洞里的土匪杀人劫财,还将告状人周月掳上山百般凌辱,王武父亲王勇做了土匪的替罪羊,含冤入狱。
哑巴本来还想让奶奶写上县太爷与土匪勾结,奶奶却没同意,因为他们没有证据证明知县和土匪勾结,唯一的人证就是女子,但她也证明不了知县和土匪勾结。
三个人随即赶去了府衙,守门的还是那俩官差,哑巴将状子交给了他们,他们打开状子看了一眼,立刻疑惑道:“这……这不像是吴先生的字迹呀。”
他们说的“吴先生”,应该就是城墙根底下那个算命的老头儿,奶奶一听,立刻问道:“二位官爷,状子还要分是谁写的吗?是不是除了吴先生写的就不能告状了呀?”
俩官差抬头看了奶奶一眼,其中一名官差立刻收起状子,说了句:“等着。”转身进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官差出来了,“知府大人接了你们的状子,进去吧。”
三个人立刻进去了。
接下来,就跟电视剧里演的差不多了,知府坐在堂上,堂下站着两排衙役,哑巴和女子进门就跪,不过奶奶却没跪,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知府朝奶奶看了一眼,居然也没说啥。奶奶依稀记得,好像历朝历代都有那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出家的僧道,只跪神佛,不跪俗人,因为俗人承受不起,跪了会折寿的。当年文革的时候,让和尚道士下跪的那些人,好像没一个好下场的。
知府一边看着状子,一边问堂下的哑巴和女子,等把状子上面所写的全部核对无误之后,知府问哑巴两个人:“既然是土匪所为,为何不在你们本地县衙喊冤?”
哑巴立刻啊巴啊巴比划了一阵,知府当然看不懂,女子看懂了,但是,她却朝奶奶看了一眼。
奶奶立刻会意,哑巴可能比划的是知县和土匪勾结,所以不敢去喊冤,但这话说出来是要承担责任的。
奶奶说道:“知县老爷已经判了王勇秋后问斩,我们再去县衙喊冤,怕也是枉然。”
知府立刻看向奶奶说道:“如此说来,你们没去县衙?”
奶奶说道:“没有,素闻知府大人清正廉明,不得已才来府衙喊冤,请大人明鉴。”顿了一下,奶奶又说道:“万虎山万虎洞中仅有十一名土匪,我们也知晓万虎洞的所在,只要大人发一队官军,将他们悉数拿来,一能为当地百姓除害,二能为屈者平冤。”
知府闻言,沉吟了片刻,看看状子,又看看奶奶,问道:“你又是何人,这状子上可有你的名字?”
奶奶连忙行礼,她在门外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说词,奶奶回道:“贫道隐修山中百余年,那一日,见山下怨气冲天,特下山查看,幸遇王武,才知怨气由来,贫道便答应助他一臂之力,廓清环宇,扫尽冤孽。”
“哦?”知府闻言,不禁又打量了奶奶几眼,好奇地说道:“老仙长已隐修山中百余年了?那敢问老仙长高龄呀?”
奶奶回道:“自幼隐修,山中无岁月,贫道记不得自己多少年岁了,只记得山中花开花谢上百次。”
知府一听,不再理会跪着的哑巴和女子,看着奶奶来了兴致,“敢问老仙长,可有何长寿秘诀?”
奶奶一听,这知府有些不着调昂,这正审着案子呢,奶奶连忙说道:“有!只是在这大堂之上、威严之地,不能直言长寿。”
奶奶这话,其实是给知府提了个醒,知府顿悟,清了一下嗓子,对哑巴和女子说道:“本府书信一封,你们拿去呈给知县,让他带兵剿匪,重审王勇之案。”
哑巴一听,顿时啊巴啊巴叫了起来,显然不同意知府的做法。知县要是真的跟土匪勾结,叫他们俩回去,等于自投罗网。
奶奶连忙说道:“知府大人明鉴,万虎山土匪已为祸当地多年,知县若是有心剿匪,只怕早就剿了,何苦等到今日?”
知府说道:“或许知县不知土匪山寨所在,无从剿匪,他们既然知晓,为县衙官差带路,定能将匪患清除。”
奶奶笑了,朝地上的哑巴指了一下,说道:“一个哑巴尚能找到土匪山寨,知县若真有心剿匪,又岂能找不到?”
知府顿时一愣,沉吟了片刻,“好吧,本府派一名亲信官差,作为监督,随他们一同前去。”
奶奶对知府的做法不是太满意,但见知府的态度,好像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无奈之下,看向了哑巴和女子,哑巴和女子也不是太满意。
这时候,就听知府喊了一个人的名字,堂下一名官差立刻出列行礼,知府对官差说道:“你拿令谏随他们同去,务必敦促胡知县拿下众匪徒!”
知府这话说的铿锵有力,给了奶奶三个人几分信心,哑巴和女子这才连忙磕头道谢。
随后,知府一拍惊堂木,喝了一声:“退堂!”
奶奶三个人连忙再次给知府行礼,不过,就在奶奶要随哑巴和女子一起离开的时候,知府从堂上下来了,给奶奶拱了拱手,陪笑道:“老仙长,你能不能在本府逗留几日呢?”
奶奶朝知府一看,立刻就明白了,他想让自己教他长寿秘诀。
奶奶忍不住朝哑巴和女子又看了看,两个人这时候都对奶奶有些依赖了。
奶奶在心里当即一合计,给知府行礼道:“大人清正廉明,为民除害,贫道在府上逗留几日也无妨。”奶奶合计着,只要自己能跟知府搞好关系,哑巴的案子就更有胜算了。
知府顿时高了兴,哑巴和女子却依依不舍地随那名官差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