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4 白奶奶传》第482章 诡异一幕



今天精神不是太好,本来想停一天的,却又觉得心里空落,逼着自己写出来的,不过,这章写的乱七八糟,我自己很不满意,各位将就着看吧。
下面是正文:
晌午的时候,张昌把奶奶说的几样物品找齐回来了。
奶奶把物品看了看,有叶子,有根茎,有枝杈。叶子捣碎,根茎泡水,枝杈剥皮,折腾完之后,张昌老婆把午饭也做好了。张昌的老婆是个特别老实、甚至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好的妇女。
张昌给奶奶盛了一碗,奶奶一看,稀汤玉米面煮蔓菁。
看着饭奶奶没接,因为这叫她想起了过去闹饥荒的时候,当时家里做玉米面煮蔓菁都是招待客人的,平常自己家里人吃的都是玉米面煮蔓菁叶子。
奶奶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这没闹饥荒家里招待客人还吃的这个,平常吃的只怕就跟闹饥荒时一样了。相比奶奶所在的2008年,真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呀!
“老道姑,你别嫌弃,俺们家实在拿不出别的东西招待你,你就将就着吃吧,这蔓菁挺好吃的,甜着呢。”
奶奶说道:“我不吃了,你给孩子们吃吧。”说着,奶奶朝旁边眼巴巴的孩子们看了一眼。
张昌顿时左右为难,奶奶又说道:“我下山的时候已经吃过饭了,现在一点都不饿。”
张昌一听奶奶这话,把饭居然又倒回了锅里,吩咐他老婆:“给孩子们分一分,一人俩蔓菁疙瘩。”孩子们一听,顿时欢呼雀跃。
奶奶见状,忍不住在心里叹气,因为在自己那个年代,孩子们都是被家里人变着法儿劝着、哄着吃饭的,有些孩子因为饭不好吃还要摔勺子摔碗发脾气,突然间看见这个,奶奶的心情不是用“感慨”能形容的……
等他们吃过饭,奶奶给小姑娘做了场法事,法事过程很顺利,但结果却也在奶奶意料之中,没任何效果!
奶奶明白,要是能有这么容易,女道士也不会让自己下山来治了。
随后奶奶跟张昌商量,等到晚上自己再做一次法事。这一次用秘术。当然了,用秘术这话,奶奶没跟张昌说。
张昌当然非常同意,奶奶不要钱,也不吃他们家的饭,这要是能把闺女治好,对他们家来说,真就是天大的好事。
奶奶没留在张昌家里等天黑,她想出去转转,看一看这时候的村子。
离开张昌的家,奶奶去哪儿了呢。奶奶按照记忆,到我们家老宅子的方位看了看。当年太爷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全家搬迁过来,在村子盖的第一个宅子的位置。
我们家的老宅子,也在村子的东南方向,这时候,东南方向张家的这些宅子,奶奶看着有些还分外眼熟,也就是说,太爷全家搬过来的时候,这些房子就在它们的位置上了,所以奶奶对一些房子还是有些记忆的。
对比着那些房子,奶奶逐渐摸索到了老宅子的大概位置,就见老宅子这里,是一片荒草地,当年奶奶随太爷搬过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草地,没啥可看的。
随后又到我爸盖的第一座房子那里看了看,是一个大坑,虽说时过境迁,但这里的土面没啥大的变化,我爸当年盖第一座房子的时候,这里就是个大坑,我爸跟我妈不知道往里面拉了多少车土,才把坑填了起来,其实到最后坑也没全部填完,因为太累人了,就留了一个地下室。当年就因为地主成分,村里才给了这么一个大坑当宅基地。
奶奶随后又来到我现在住的宅子那里看了看,却没有找到具体位置,因为,我所住的宅子这里,过去全是大坑,坑里也没法儿种庄稼,因为只要一下雨,坑里就会存水,种的庄稼都会被淹死,所以里面长的只有乱草。
看完村子,奶奶又到河边看了看,发现河边这时候已经有乱葬岗了,而且,河水极大,河上还跑着船,跟2008年的臭水沟相比,真就是天壤之别。
据说我们村外这条河,其实就是古时候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古版的《隋唐演义全传》里有这么一段,说是大运河开凿到某个地方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祖坟,刚好挡在了开凿的河道上,那户人家有钱,花重金贿赂了负责河道的官员,让他们绕开自家的祖坟。那官员拿了贿赂以后,就把河道改了路线,让挖河的人,绕开那户人家的祖坟。结果呢,还是一个不小心,挖河的河工劈到了墓里的龙爪,这户人家墓下有龙,将来家里或许会出皇帝,所以才不惜花重金贿赂官员。
河工劈到龙爪以后,龙吃疼,冲天而起,冲死二十万人,把剩下的河道也冲了出来,就这样,京杭大运河被挖成了。
当然了,这只是小说里写的,并不可信,真要是这样,史书里应该会有记载的。我只是突然想到了这个,所以写出来让各位看个稀罕。
奶奶在转悠的同时,她并没有闲着,一直在找东西,转了一大圈之后,日头也偏西了,奶奶返回了张昌家里。
等到晚上,奶奶把白天找来的草杆点着当香,把从树上摘下来的桐树叶子当黄纸,将桐树叶子对折,撕出一个人形,权且当纸人用了。
奶奶这是干啥呢?用秘术,之前奶奶给郭孝就用过这个,但是并不管用,这次奶奶又把秘术用在了女孩身上。
一番折腾之后,女孩还是不会说话。
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奶奶不可能再回道观。奶奶就跟张昌说,看能不能再他家里住一夜,等明天一早,再给他闺女看看情况。
张昌欣然答应,不过,他们家里连张床都没有,只在地上铺些秸秆,躺在上面睡觉。家里现在多出奶奶一个,张昌就到外面抱来些秸秆铺在地上,让奶奶睡在了女孩的旁边。
奶奶也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并不在乎这些。
一转眼,夜深了,张昌全家人都睡下了,奶奶也睡下了。
不知道睡到啥时候,奶奶听到耳边有人轻声说话:“白仙姑,失者复聪,你该找聋子,找哑巴做什么?”
奶奶顿时从睡梦中猛然惊醒,好像是女道士的声音,坐起身朝周围看看,屋里却黑漆漆的并没有人。
奶奶脑子就是一晕,过了好一会儿,心里这才合计起来:对呀,女道士要自己找的是聋子,自己怎么鬼使神差地找起了哑巴呢?而且自己还一点都没察觉到,还觉得顺理成章,还给人家做法事治呢……
奶奶呆了,过了许久,奶奶都没能回神。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奶奶绞尽脑汁想了起来,随后,她隐约想起了啥。
就因为“李望山”这个名字,奶奶一直觉得这个名字在哪儿听过,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了,随后自己一边在村里打听,一边合计“李望山”到底是谁,然后……自己就把找聋子的事儿,当成了找哑巴,而且自己一点都没察觉到……
该找聋子的,却找上了哑巴,能治好才怪呢!
奶奶躺会秸秆上,闭着眼睛,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喃喃自语,好像在说梦话,奶奶连忙朝躺在自己身边的女孩一看,居然是女孩在说话!
奶奶再次惊讶了,原来这孩子没哑呀,还能说梦话,这说明她嗓子没事,那她白天咋不说话呢?也或许,是自己晚上给她做的法事起效果了么?
奶奶暗自摇头,不会的,既然找错了人,怎么可能有效果呢,但这女孩,到底是咋回事呢?
她在李家当丫鬟的时候哑了,自己有鬼使神差地找上了门,难道,李家有啥吗?还有那个“李望山”,自己总觉得很熟悉,却为啥怎么都想不起来呢?
奶奶旋即在心里一合计,看来,明天必须再找个理由到李财主家里去一趟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