诧异之余,奶奶又问老头儿:“你们这个镇上,有没有耳朵不好使的聋子?”
老头儿闻言,显得很意外,反问奶奶:“你找聋子干啥?”
奶奶没法儿给老头儿说那么多,并没有回答老头儿。
老头儿说道:“我们镇上有好几百户人,要不你到镇上打听打听,或许谁家会有聋子吧。”
奶奶听老头儿这么说,连忙给老头儿道了声谢,转身离开水潭。走了没几步,却听老头儿在身后问了一句:“老道姑,你会算命不?”
奶奶立刻停下脚步,回过头习惯性地说了句:“我不会算命,只会给人驱邪驱鬼。”
“真的么?”
老头儿闻言,立刻从水边站了起来,说道:“要不你跟我回家吧,给我儿子看看,到时候我找人帮你打听打听谁家有聋子。”
奶奶一听,再看看老头一身的绸子缎长袍,普通人是穿不起的,老头儿应该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要是能帮自己打听,肯定能省下自己不少的工夫。
奶奶旋即问道:“你儿子咋了?”
老头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道是得了啥病,整天啥也不干,就知道跟我要钱,不给钱就满地打滚撒泼,可我给了他钱以后,也不见他花,不知道都给他弄哪儿去了。”
奶奶说道:“这只怕不是病吧。”
老头儿说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病,找了好几个郎中,都没看出啥,有人跟我说他是得罪了阴财神,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拿钱给阴财神上贡,要不然小命不保,后来我忖摸了几次,还真是每到初一十五就跟我要钱,难不成真是得罪了啥阴财神?”
“阴财神?”奶奶从没听说过还有这路神仙。
老头儿又说道:“我这不是一直想再找人给他算算么。”
“再找人给他算算?”奶奶不禁问道:“那你以前找人给他算过吗?”
“算过,算过好几次了,可那些算命先生说的都差不多,也都说他得罪了啥,必须花钱赎命。”
“真的有阴财神么?”奶奶闻言,不免有些疑惑。
老头儿反问道:“你也没听说过阴财神呀?”
奶奶摇了摇头,老头儿又说道:“我也不太信,你说……这财神爷不是给人送钱的么,咋还跟人要钱呢,再说了,不管他是阴财神还是阳财神,他都是神了,他还要钱干啥用呢?”
老头儿这话奶奶没法接,仙家跟凡人要的其实不是钱,而是信仰,元宝纸钱啥的,只是传送信仰的媒介。不过,仙家跟凡人索要真金白银,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奶奶对老头儿说道:“保不齐你儿子真是撞上啥了,你要是真能找人帮我打听,我就随你到家里看看。”
老头儿闻言,立刻收起了鱼竿,说道:“你要是能给我儿子看出些啥,打听聋子的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不过,你找聋子要干啥呀?”
奶奶一笑,“天机不可泄露。”
老头儿一听奶奶这话,不但没再追着问,还对奶奶产生出几分敬意,感觉这老道姑应该不是普通人。
水潭下面是条小溪,溪水就是从水潭里流出来的,弯弯曲曲流过山下几个村子,一直流到南边的卫河里。
老头儿领着奶奶顺着小溪走了起来。这时候,虽然已经来到了山下,但地势依旧很高,奶奶跟在老头儿后面,一边走,一边居高临下朝山下打量。
从山下不远处几个村子坐落的位置来看,其中一个应该就是我们村子,不过,这时候的村子方圆并不大,看着也就一二百户的样子,其它几个村子更小,看着都还不到百户,每个村子周围都有庄稼地和荒草地,显得特别空旷荒凉。
很快的,老头领着奶奶来到第一个村子,老头儿回头对奶奶说:到了,这就是我们的镇子。
奶奶闻言,有些诧异,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村子,我们村子离这个村子还有四五里地呢。
不过,奶奶并没有问那么多,老头儿也没领着奶奶进村,依旧顺着溪水朝前走。
来到第二个村子的时候,老头儿又对奶奶说,这也是俺们镇上。
奶奶一看,这不就是西村么,有棵老槐树的村子。
这时候的西村,是几个村子里面最小的,看着最多也就四五十户人家。奶奶并没有看到老槐树,因为他们这时候在村子北边,老槐树在他们村子南边,不知道这时候的老槐树的上面住没住着槐仙,奶奶合计着,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到老槐树那里看看。
这时候,奶奶隐约闹明白了,所谓的青龙镇,应该是几个村子合在一起的名字,我们村子最大,而且居中,应该是青龙镇的镇中心,所以我们村里一直流传着“青龙镇”的说法。
经过西村,很快来到了我们村子,老头儿笑着回头对奶奶说:“到了,这就是俺们村子。”
奶奶闻言,放眼看了看,她不知道眼下是啥年代,不过,就见我们村子边上没有京广铁路、更没有107国道,京广铁路那边还是庄稼地,107国道那边是一片荒草地。
老头儿领着奶奶进了村,就见村子里全是一座座土瓦房子,十分古旧,村里的村民穿着也很老旧,男人多数都是对襟衣裳、短褂,穿长衫的很少,个个梳着大辫子,瘦骨嶙峋的。街上的女人很少见,奶奶只看见几个盘着头的老太太,个个瘦小枯干,衣着打扮就跟奶奶小时候看见的老太太差不多,有的还裹着小脚。
村里的路也全都是土路,又窄又弯,坑洼不平。
在村里走了没多远,老头儿朝路边一片房子指了指,说道:“快到了,俺们家就在这一片儿。”
奶奶顺着老头儿指的那片房子打量了几眼,嘴里不禁说了句:“这一片住的不都是李家人么?”
在奶奶随太爷刚从黄河边搬来的时候,这一带住的确实全是李家的人,李家在我们村是第一大户。
老头儿似乎没听清奶奶说了句啥,问了奶奶一句:“你刚才说啥?”
奶奶立刻反问道:“你姓李吧?”
老头儿惊讶道:“你咋知道的?”
奶奶说道:“我听说很早以前,你们村子只有四大姓,各自住在村子的东南西北四个角,你指的这边,住的都是李家的人。”
老头儿闻言顿时笑了,“你说的不是过去吧,现在我们村子就是四大姓,各住村子一角。”
奶奶点了下头,总算闹明白了,又问了老头儿一句:“眼下是大清国吧?”
老头儿显得有些诧异,“对呀,老道姑,你是多久没出山了?难不成,山下改朝换代你都不知道么?”
之前还在文革呢,现在又跑到大清国了,奶奶只能顺势说道:“确实很久没出来了……”
老头儿顿时高兴了,“难不成,我这是遇上一个老神仙么?老仙姑?”
奶奶没吭声儿,老头儿这时候却显得异常兴奋,很快把奶奶带到一座大宅子近前。
奶奶一看,门前还有门楼,院门开着,里面还有一堵影壁墙,院里有东西屋、堂屋,后面似乎还有后院,后院好像也是东西屋加堂屋。这属于是个二进院,只有当时的大财主或者大地主才能住得上。
奶奶随老头儿一直来到后院,奶奶这才发现,老头儿家里居然还有使唤丫鬟。
随老头进了堂屋客厅之后,老头儿招呼丫鬟泡茶,再去把少爷找来。
茶喝到一半儿,丫鬟领着一男一女过来了,奶奶朝那对男女一看,男的看着只有十四五岁,搁着现在,就是个孩子,女的看着有几分姿色,年龄在三十岁出头。
奶奶心下判断,这俩应该是母子。
没等老头儿开口,女人先说话了,嗲声嗲气的问老头儿:“老爷,您叫儿子过来干啥呀?”说着,女人朝奶奶看了一眼,旋即就是一窒,紧跟着问道:“这个……老道姑来咱家里干啥呀?”
老头儿说道:“我请她来给咱家儿子看看。”
女人忙问:“这是您从哪座观里请的呀?”
老头儿说道:“水潭边遇上的。”随即不再理会女人,对奶奶说道:“老仙姑,您先给我儿子看看吧,找聋子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了。”
奶奶闻言,没吭声儿,打眼朝少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