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节明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2021年12月21日,桂林三金集团创始人邹节明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提及桂林三金,很容易便想起「咽喉肿痛,请用三金牌桂林西瓜霜含片」这句广告词。而作为桂林三金的灵魂人物,邹节明也被誉为「西瓜霜大王」。
据桂林三金官网介绍,邹节明是我国中药创新、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药产业化与现代化的积极开拓者。在他的带领下,桂林三金从一间濒临停产的中药作坊式小厂蜕变成全国知名的现代中药企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邹节明曾表示:其实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桂林三金一起,探索创新现代中药的道路。「坚守、传承、创新」的匠心精神,是三金人最看重的基因,是三金50年来成功的秘诀,也是未来打造百年名企的秘匙。
1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但我全部的职业生涯都与广西中药、民族医药事业紧密相连,我把所有的青春和才华都奉献给了八桂热土。」邹节明说。
上世纪40年代初,邹节明出生于湖南常德,幼时即在自家相邻的吉春堂、同济堂等药店耳濡目染,药师的「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采药故事让他对中医中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使得邹节明在上学后立志做现代版李时珍。
1961年,邹节明如愿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药用植物专业(五年本科)。大学毕业时,正逢国家要求大学毕业生延长一年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后来,又有「四个面向」(面向农村、工厂、边疆、基层)大学生分配政策下发,这使得邹节明原来的分配方向作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邹节明没有参加文革,而是选择「面向」。他于1967年参加桂林市中药厂(桂林三金前身)的筹建工作。
桂林中药厂刚成立时,只有33个员工,邹节明是唯一的大学生,连独立的厂房都没有,所有人在几间不挡雨、不挡风的木板房内,围着几口大缸、铜锅「闹革命」。据邹节明回忆,「当时,我的工作就是用铜锅熬蜜糖。」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每天要比别人早两个钟头上班,又可提早两个钟头下班。这可贵的120分钟,是个难得机遇,在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的特殊岁月,邹节明利用这「私有」的宝贵光阴,踏上了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科研路程。工作时间,他和工人们一起流汗;工闲和休息日,他便一头扎进厂里简陋的实验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研究与开发。
起初,由于经营体制、市场环境和缺乏创新等种种原因,桂林中药厂只能生产益母丸、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大蜜丸,年产值仅几万元。
在以邹节明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带动下,没过几年,桂林中药厂便发展成为当时国内最早生产中药片剂、冲剂的厂家之一,最初品种银翘解毒片、穿心莲片、桑菊感冒片、枇杷止咳冲剂等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随着研究的深入,邹节明敏锐地认识到,同质化的产品解决不了中药厂的问题。要振兴中药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于是他广泛收集、借鉴民间验方,甚至少数民族医药的精华,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创新发展中药。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上山采药,邹节明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治疗泌尿感染的良药——三金片。这是广西第一个在民族药、中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原创性新药。1978年,三金片还荣获了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尽管三金片的成功研发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邹节明并没有因此骄傲,又立马投入到新药的研发中。在我国中药界,邹节明第一个提出了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药材炮制」的新理念、理论,编著了《现代中成药的药材炮制》一书。他主张,药材炮制应根据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特点、需要和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提高。他对现代制剂的7种类型20余种代表性药材进行了炮制创新研究取得成功,西瓜霜便是我国中药炮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西瓜霜,原载于清代名医顾世澄的医学巨著《疡医大全》,曾被历代医家誉为「喉科圣药」。但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按传统方法生产西瓜霜的二十多家厂家相继停产。因为依照古法炮制西瓜霜,程序复杂,特别是发霜时间长、受气候影响大、得霜率低、成本高、不能量产,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了古方西瓜霜的濒临湮没。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邹节明及助手经过八年刻苦研究,用现代科技创造了西瓜霜取霜生产新工艺,实现了西瓜霜现代工业化生产,这一成果获国家发明保密专利。其后,邹节明带领技术团队以西瓜霜为原料,又研发出了包括桂林西瓜霜喷剂、西瓜霜清咽含片等西瓜霜系列产品,被人们誉为「桂林第四宝」。
桂林三金药品
2
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要转化为价值,也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可。到1984年时,桂林三金虽然已拥有了三金片、西瓜霜等一批特色产品,但受制于统购包销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陷入了停产困境。
「让企业生存下去,保住职工们的饭碗!」临危受命出任厂长的邹节明面临着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任伊始,邹节明敏锐地发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企业要生存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转轨变型走向市场。针对企业具体情况,他率领厂领导班子制定了「两年基础、三年改观、五年腾飞、上水平创特色,走向世界」的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企业专门的营销队伍独闯市场,在全国中药行业较早地探索并推行专业推广模式。
同时,邹节明还对已有产品进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扶持桂林西瓜霜、三金片等独家特色产品。企业迅速走出了停产困境,产品畅销海内外。
在邹节明的推动下,1994年,桂林中药厂改组为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1997年,桂林三金公司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亿元,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在高起点上,企业发展不停步,邹节明再次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开启了企业发展的腾飞。2009年,桂林三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公司官网上,邹节明写到:三金的发展得益于始终坚守社会责任,企业发展不图虚名、不跟风盲从,因企制宜的稳健务实作风;得益于秉承中华医药传统精粹的同时,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中药的战略方向;更得益于不断反省的创新再造意识。
「眼睛盯着昨天是懦夫,盯着今天是平庸,立足今天放眼明天才是现代企业的胸襟。面对未来,三金将秉承‘创新推动医药进步’的企业使命和 ‘敢为先’企业精神,实施以中药制药为主体,致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大健康产业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视质量、信誉为企业第一生命,突破创新,不断增强三金的竞争实力,锐意进取,以发展报国、回报投资者,以打造中国领先的医药制造集团为目标,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邹节明说。
3
邹节明曾表示,「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也享受搞科研的乐趣。」
据媒体报道,几十年来,邹节明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医药研究上,没有休息日。成年累月的辛劳,身体长期的透支,让他原本强健的体魄也一度支撑不住。早在2002年的一天,邹节明就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到医院一检查,是心肌梗塞!实施抢救的医生感叹:还好,如果再延误点时间就难了!结果大病刚愈,邹节明就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又开始工作了。
为了推进中药产业化与现代化,让中药走出国门,邹节明付出的代价超出常人的想象,也换来了丰硕的收获,但他却谦逊地说,「我的成果都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往上攀登取得成功的。」
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张扬,这是邹节明恪守的人生准则。他说,「个人的发展只有以企业、国家的发展为前提,才会有意义;个人的命运只有与企业、国家的命运紧扣在一起才会放光彩。我们这个企业是建立在为国家、对地方有较好贡献的基础之上的。办企业就是要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多作贡献。既然从事了中药现代化及现代中成药发展事业,就应该做得更好。」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是‘药王’孙思邈对良医的要求。」邹节明曾表示,「我们做药企的,也要用这样的准则来进行自我规范。」
资料来源:
1.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2.用民族中药品牌诠释人生价值——记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三金药业董事长邹节明,中国科技产业,方田
3.邹节明: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剂先驱,光明日报,刘昆
4.再造「金丹」——西瓜霜与邹节明,中国企业家,林言
5.用民族中药品牌诠释人生价值,光明日报,刘昆 付丽萍
6.立足三金 走向成功,中国中医药报,曾静萍
7.国企改制应一企一策,中国企业报,霍雪梅
8.50年匠心不变:新中药创新路上的先行者——桂林三金董事长邹节明专访,网易桂林
9.桂林三金走出特色品牌发展路,桂林日报,徐莹波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合作联系|邮箱 bd@beyondfun.cn
转载联系 | 微信 flfmn001
▼更多好物,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