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伍军人到身家百亿,他如何把濒临破产的企业做到行业第一



封面题图|郑永刚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郑永刚,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被媒体称为企业界的「常青树」。上世纪九十年代,郑永刚一手将濒临破产的杉杉服装做成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后,在企业最辉煌的时刻,郑永刚又大胆带领公司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经过 20 年的发展,如今杉杉锂电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综合规模位居全球第一。郑永刚本人也以 100 亿元人民币财富入选《 2020 胡润全球富豪榜》。
 
关于过往,郑永刚总结说:做企业家就是做和尚,必须要六根清净,必须要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往深里做,比起「做强做大」,企业家更应追求「做精做久」。企业家改变不了形势,就改变自己,经济下行时尤其如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蜕变,企业才有活力和青春。
 
1
 
1958 年,郑永刚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农村家庭, 18 岁参军入伍。短短数年,军人的坚毅作风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烙印」。复员后,郑永刚回到老家,在县外贸部门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 1985 年, 27 岁的郑永刚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当时,棉纺厂非常困难,而郑永刚干了三年,每年都成为纺织部先进生产者。据郑永刚回忆,刚当厂长时,他太开心了,从来没想过一个农村小孩在二十多岁就有机会经营企业。所以那时候郑永刚特别勤奋、努力,几乎没有个人生活,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企业做好。
 
在接受采访时,郑永刚说:我是一个敢想、敢做、敢为的人,当时价格双轨制的时候,我敢于到新疆去搞棉花,然后就纺纱。别人在搞生产,用计划的棉纱在织布,我就通过市场化补充了多少,完了以后,棉纱还卖掉一部分赚了不少钱。我就用这样的一种经营思路和理念,救活了这家企业。
 
因为企业做得好,郑永刚大受领导喜欢。1989 年,他又被调任到更加困难的宁波甬港服装总厂(杉杉前身)。当时这家企业濒临破产,资不抵债,行业倒数第一,连续三年更换三任厂长,换到最后,没人敢去,怕「淹死」在那儿。
 
刚上任时,郑永刚首先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去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参访许多服装厂,回来后他意识到所有企业都在抓质量,管生产,压根没人去考虑品牌的问题。郑永刚说:如果我要是做衣服的话,我肯定做不过他们。为了找到出路,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比衣服更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率先提出了中国服装名牌战略和连锁加盟模式。这个过程当中我是先行者,也是得益者。
 
那时候,甬港服装总厂虽说是国企,但因为负债累累银行压根不给贷款。郑永刚表示,「我去找银行行长,给人家递烟,人家都不接。行长用宁波话讲:给你贷款,就像在老江桥上往水里丢石头,丢下去就没了。」
 
为了突破重重困难,郑永刚首先去找上海第二毛纺织厂厂长谈合作,想办法借来面料和针线纽扣这些辅料。其次,他跟妻子借了 3000 元去买煤,把工厂锅炉捅开,开始生产。紧接着,郑永刚又去请上海新世界时装公司的经理来宁波,看自己工厂热火朝天生产的状况,并拿库房的面料和辅料做抵押,向他借了 3 万元。
 
郑永刚拿着这笔钱到中央电视台打广告,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经典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让杉杉西服成为了国人的骄傲。过去,从没有服装企业在央视打过广告,郑永刚占领了制高点,一下子使得企业成了第一名牌。在巅峰时期,杉杉市场占有率可达 37.3% 之高。
 
在接受采访时,郑永刚表示:我用了三年时间,做到品牌、规模、效益行业第一,并参与全行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什么别人做要倒闭,而你三年能做到全国服装行业第一?道理很简单,就是专注。我接手后,没有任何杂念,只是充满激情,一根筋地做企业。我不是做服装出身,对服装不了解,那时都是太太给我买什么就穿什么。说到底,做服装,我干的就是一件事——将原来的生产型工厂改变成经营型的企业,用一定的经营理念去做企业。同一个市场,别人做生产,我做经营;别人做代工制造,我创建品牌。维度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
 

90 年代初杉杉专卖店
杉杉西服风靡市场后,郑永刚又立马推动企业改制,由国企转为民营企业,并于 1996 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业内人士送郑永刚一个称号: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巴顿说,「战争是地狱,但我喜欢战争。」而郑永刚说,「地狱是苦难,但巴顿喜欢,既然喜欢,那其中就必有其令人喜乐之处,这种喜乐在我看来就是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我会是个将军或者元帅。」
 
骑自行车只能看清前十米,开汽车能看到两百米,而郑永刚认为自己是开飞机的,看方向就行了。郑永刚将自己在公司的角色定位为「战略家」,直白解释就是「将军」,他说:企业家就是「喜新厌旧」,企业家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就是你一生的追求,当你某一个产业做到最好的时候必须要让专业的人去做。我就是一个决策人,不要去做企业具体的事,主要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现在是一个分享时代,打工的概念已经 OUT 了,大家都是老板。
 
正因为思想如此开放,放权后的郑永刚才能跳出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一星期打两次球,读自己喜欢的书,经常在国外参访学习,穿梭于各大时装周……身心健康后,郑永刚在企业思考、决策等方面也更加准确。
 
2
 
成功不在一时,在于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和发现市场趋势的郑永刚,在 1997 年中国服装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寻求新的突破。
 
在一次演讲中,他说:我曾经兼任过中国服装协会的副会长,在做时尚、做服装这个时期内,我每年在欧美大概要待三个月时间,我一直去研究,一直去学习。在中国还没有加入 WTO 前,国民的消费需求还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中国的服装市场还是国民品牌的天下。但是我意识到国门迟早要打开,一旦打开,大量国际大牌会涌入中国市场,我们的服装品牌将会从主流品牌成为非主流。曾经有中央领导问我,他说我们中国将来会不会拥有自己的高端奢侈品品牌?我说我们在努力,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人、专业人在努力,但是短时期内肯定缺乏足够的时间。当然我们也可以升级成类似于优衣库、 ZARA 这样的品牌。就是说我的品质非常好,价格非常便宜,性价比最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们当时做不到,杉杉只会做西服,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任何产业都有周期性,企业的发展无非两条路,要么升级,要么转型。既然没有能力像优衣库、 ZARA 那样升级,那就必须果断转型,否则只能完蛋。于是在 1998 年底,郑永刚只身从宁波跑去上海寻找下一个具有爆发性增长空间的机会。之所以去上海,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技术、核心等主要在上海,郑永刚认为它能够为自己的转型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遇。
 
郑永刚回忆说:那时候有争议,很多人说我在宁波混不下去了,我从来没有解释过,我也不想说,压力非常大,不知道转型后做什么好?做房地产我不适合,因为求人的事我不会干。从 20 多岁起,我就要求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要有尊严的,如果做房地产,哪有那么多尊严。当然那时候也有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不是我干的事,我对这个东西一窍不通,咱们也实事求是。所以经过分析以后,我们当时先确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一个是大健康,未来 20 年、 50 年,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会是一个大课题。
 
方向确定后,郑永刚就开始在上海寻找,正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临。1999 年 3 月,郑永刚和鞍山热能院的院长在上海一起吃饭,然后就谈到了新能源新材料的事。当时鞍山热能院有个碳素研究所,正在进行一项国家 863 课题研究(即锂电池负极材料),科研经费十分紧张,于是郑永刚就投了 1000 多万,用完了以后课题还没完成,对方说有没有可能杉杉来投资,把课题完成。
 
郑永刚回忆:我不是科学家,不懂技术,课题完成了又怎么样,它能不能产业化?不知道,但我能嗅到这是将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我胆子也比较大,决定将当时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的人和技术都收购进来。身边的人都说我疯了,可是企业家本来就不是常人,企业家看的是未来。
 
那时候,郑永刚毅然投资 8000 万保证课题完成。随后又投资 3 亿,在上海浦东建厂做负极材料,开始产业化。在一次演讲中,他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成行业龙头。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中国,还要在全球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导者。做不到第一,就滚蛋,就不是宁波企业家。今天吹了一大堆牛皮,我不想破,我想干成。行业标准和领先规模,这就是一流企业所干的事。华为这么牛,也要干这个事,大量研发经费就是做这个事,这个事做不成就是二流企业。」在市场里做龙头,就需要在规模、技术和成本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形成具有高性价比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郑永刚最看重的。
 
在 2000 年前后,为了激励科研人员,郑永刚给每家每户在上海浦东买房子,给他们老婆孩子找工作找学校,帮助他们排除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郑永刚说:我就干这事,安居才能乐业。我也不懂科技,我根本就一窍不通,但做企业我懂,所以要让那些科研人员来充分发挥作用。加上后来给科研人员的股权激励机制,所以把制度设计好,把标准设计好,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投资人要干的事。
 
在郑永刚看来,要想成为行业领导者,企业首先要重视人才、重视科研,还要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只有掌握这些核心竞争力,才有资格去引领你的话语权。郑永刚常说:只要是全球发现一个这方面的人才,不管他是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我们就去聘请,不惜代价,哪怕聘不了,也让他做技术顾问,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升级。高新技术的产业,一旦出现了别的新技术,那么你就没有价值了,所以研发人才、不断创新的技术是这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杉杉锂电项目
尽管愿景非常美好,但是,公司转型做锂电材料后长达八年时间,杉杉一直在亏损,用郑永刚的话说是「把做服装赚的钱全亏进去了」。
 
郑永刚回忆:起初,我们赚了钱不分红,堆着,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本不可以分散,否则就会丧失机会。比如我们最开始做高科技时,如果把在服装上赚的钱都分掉,就支撑不起科技板块。我们几个股东与我一样,都认同这一点,谁家需要钱时就拿一点,就像宁波人「摇会」一样。如果把企业掏空的话,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就无法安然度过。杉杉新能源业务开始是以服装赚的钱养着,后来亏得一塌糊涂,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8 个人开会有 7 个人说卖掉它,我说舍不得,最后决定坚持。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没有这个产业,日本有韩国也有,而杉杉是中国第一个从课题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锂电材料企业。对此,我们深感骄傲。
 
做实业,尤其是科技产业一定要耐得住性子,从长远战略性去思考。就在杉杉新能源业务奄奄一息的时候,转机出现了。郑永刚表示:乔布斯救了我们,我们真正的赚钱是靠乔布斯,苹果手机推出来的时候全球捆绑招标,我们的材料成了主要的供应商。
 
全球对于锂电池需求的爆发,是由 2007 年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引爆的。随后,动力、储能及 3C 等产业共同成为驱动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主力。
 
2013 年时,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全面超过其服装业务。这一点,给了郑永刚极大的信心,他笃定了杉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蓝海战略。
 
郑永刚回忆:当时,这个行业就像春秋战国一样,中国的资本还在竞争时代,或者说有些无序竞争时代,但最终一定会有头部企业脱颖而出,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此后,杉杉在锂电产业做加法的同时,在其它不相干的产业上通通做减法。郑永刚认为,杉杉未来的核心产业就是锂电池材料。人一辈子精力有限,不能做太多事情,放弃一些才能集中精力做锂电池材料。
 
为了发展壮大,随后,杉杉不断进行并购,在郑永刚看来,这是全球高技术大型企业的必经之路。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它是一个联合的时代。与此同时,杉杉业务也开始由单纯的锂电池材料扩充为深耕新能源全产业链。
 
经过 20 年的发展,如今,杉杉锂电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综合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凭借突出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成为了世界巨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类电子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杉杉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导者。
 
「行业好的时候,我已经在准备下一个周期了,等这边不好了,我那边已经起来了。」展望未来,郑永刚为下一个风口选定了现代服务业,他认为医疗健康和文化旅游具有发展前景,杉杉也在重点培育相关新兴产业。郑永刚说:未来有一天我可能不在了,但杉杉品牌还会存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转型或升级,否则淘汰和出局将会是唯一的下场。
 

郑永刚
3
 
作为企业界的「常青树」,郑永刚在做企业、做人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1、新时代,要有新思路,企业不要只做加法,更重要的是要会做减法,聚焦主业,做成专业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精,这才是未来企业家要做的事。要做就要做第一,要做就要做大,要做就做 500 强,这样的论调要不得。就像人有高矮之分,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哪怕做一根针,这根针全世界只有你能做,你就够了。
 
2、万物都有周期,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把握周期,预见未来,带领企业及时转型或升级。小周期是企业自己本身经历的,考验企业家对时机的把握;大周期是中国经济的周期。现在,高速增长的周期已经结束了,在高质量增长阶段,要求过去做产品的制造工厂要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3、做企业,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企业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人,人事部门要在后备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优化后备人才梯队,引进人品好又有能力的人。在杉杉,人品第一,企业需要忠诚、踏实肯干的人,语言不通、地域差异都不是问题,土八路也能打好仗。另外,我们这代企业家一定会后继有人,过去英雄是个体,以后是一个组织,企业组织的能力会越来越完善。我的企业团队不但能够继承我的事业,还能发扬光大。所以,杉杉即便离开了我,还是可以独立运行,因为有规范运作的团队,有组织在保证。
 
4、优秀的企业家要有思想,有眼界,有战略高度,要顾全大局,胸怀大志,敢想敢拼,才能干大事。企业家凭实力说话,能够创造财富价值,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5、企业或者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做不了什么,但是我觉得我做企业,好像我就觉得不累,我就很兴奋,我就很执着。做企业一定要坚持,要有激情、有梦想、有使命感,把创立、经营、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打个比方,就像老中医,做得越久,对于企业的问题看得越清楚,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越有把握。岁数老了不可怕,身体老了也不可怕,就怕头脑老了,头脑老了不如休息算了。
 
6、「企业家」这个名词是用汗水、勤劳、智慧、拼搏,以及社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建立起来的。做企业就是做人,人品决定了你的长久性。你站在风口上,可能一下子会被吹到天上去,但如果没有品质、诚信,那么风光的时间一定很短。企业家就是实业家,要实实在在,不可以膨胀,不可以欺骗自己,如果玩虚的,很难持久成功。企业家的天职只有一个:把企业做好。
 
7、企业家是做事业的,要追求人生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讲,一个企业家,如果对名利特别关注,肯定做不长久。因为你太去追求它,就会有很多虚的东西。我的人生格言是做世外高人,不要迷失在世俗里面。我是农村的孩子,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对生活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我一生不做投机,不权钱交易,不官商勾结,对功利远离。我习惯独来独往,少说、多做,尊重政府官员,但不会跟官员走得太近;不爱求人办事儿,更喜欢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我跟别人谈判,坐下来,别人还会有几句客套话,我是直奔主题、直刺心脏。因为我要的是效率和效益,太多的礼节,太多的虚荣追求,那肯定不行。有人崇拜李嘉诚,崇拜比尔·盖茨,我想我好像没有崇拜的。我是我,他们是他们,我不了解他们,我自己想做的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资料来源:
1.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2.中国西装第一品牌,全球最大的锂电材料生产商,90亿元身家的老板,揭秘这个企业的「三生三世」,中国企业家杂志,王芳洁
3.杉杉郑永刚:职业企业家的常青之路 || 秦朔访问,秦朔朋友圈,秦朔
4.郑永刚:我做企业就觉得不累,我就很兴奋、很执著 | 浙江民营经济改革开放40年40人,浙商头条
5.郑永刚的进退之道:因势而为,做好企业发展加减法,每日经济新闻
6.郑永刚:企业家的天职只有一个|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浙商杂志,孙岚
7.市场不相信眼泪,努力让世界感受中国工程机械!,CCTV对话
8.郑永刚:产业是我回乡的通行证,纳税20多亿,杉杉靠实体经济回馈宁波,上海市浙江商会
9.郑永刚:我的根在宁波在鄞州,鄞响客户端
10.《掌门人说》郑永刚:我面对的是万亿级市场,上海市浙江商会
11.郑永刚:企业家是实业家,新时代要有新思路,上观新闻
12.【洞见·对话】郑永刚:决胜于时光之外,《小康》杂志
13.杉杉全力聚焦锂电材料 38亿负极工厂投产,中国经营报,吴泽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合作联系|电话 18610739616(微信同号)
转载联系 | 微信  flfmn00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