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 B 面:低收入群体的诗和远方



《城市梦》:纪录摆摊户和城管的对峙
作者 / 老王
风马牛房研所 / 聊聊房里房外这些事儿
大家好,我是房研所老王。
年初的时候,韩国电影《寄生虫》拿了奥斯卡奖,片中用富人豪宅对比“半地下房屋”凸显韩国贫富差距的问题。在韩国,只有 15% 的人有足够的钱买房子,多数年轻人需要长时间存钱才能买下一套房。不仅是韩国首尔,其他国际大都市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寄生虫》| 住地下室,蹭网
2019 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 60%,户籍城镇化率 44.38%。这个数据背后,是城市 3 亿多新工人都面对的一个问题,住哪。
因为他们的宅基地有可能被复垦,原有的土地有可能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出租或者转让。同时,当他们成为城市里的新移民,希望在城市落脚的时候,却遭遇了高房价。
如果说大城市里的高薪工作机会是 A 面,那住房问题则是 B 面。
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市内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市贫困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住房成本越来越高,低收入家庭被挤压到城市边缘地带。
每个大城市都有这么几个地方,由于低廉的房租和房价,聚集着中低收入人群,比如香港天水围,北京天通苑,深圳城中村等等,这些地区的居住环境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的。

香港鰂鱼涌稠密的高楼,新楼老楼的对比随处可见
01
香港天水围
香港是个绝对赛博朋克的城市。
城市生活的两极化非常严重,既有浅水湾这样的高端富人区,也有天水围这样的边缘底层空间。
天水围作为上世纪 90 年代开发的 9 个新城之一,聚集了 30 万居民。
这是一个规划失败的卫星城项目。在最初的规划中,天水围周边区域将建设一系列劳动密集型产业区。但随着内地此类产业区发展迅速,比如深圳、东莞和佛山,导致天水围的园区并没有真正建成,居民也很难就近找到工作。

天水围,像个孤岛
只有1条港铁通往这里
这里又是纯粹居住的卫星城,离市中心很远,去往香港其他地方只有一条港铁线,到中环最快也得 1 小时,单程车费 20 港币左右,进一步加大了居民找工作的难度。
根据2008年统计数据,天水围的人均月收入只有 8000 港币(约 1000 美元),而全港的平均水平则是 15000 港币(约 1900 美元)。
然而,这个居住着大量的低收入居民的表面现代化的区域,却因为商业设施的缺乏,承受着不菲的物价,一颗菜心的价格甚至可以高出 50%。

《围·城》
由于地理环境与周边的割裂,天水围更像是一座孤岛。这里也聚集着大量内地新移民,由于公共交通费用相对昂贵,这些低收入的新移民无力承担每日外出打工的交通费用,不少家庭长期靠领综援(社会保障金)生存。
在贫困、失业、孤独等问题的重重影响下,这里居民找不到任何途径宣泄压力,于是就如同电影《围·城》《天水围的夜与雾》的情节一般,发生了一宗又一宗震动整个香港的家庭伦常惨剧。

劏房,把一个住房单位切割成很小的部分
租給很多住戶,人均面积 5.7 平方米

24 户“棺材房”租客挤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
全屋人公用一个唯一的马桶
即便存在这么多社会问题,天水围的大多数住宅属于租赁公屋,即政府廉租房。对于香港劏房住戶来说,公屋之于劏房,就像天堂之于地狱。劏房主要分布在深水埗、旺角等区域。
公屋则由政府提供,租金低廉,环境更宽敞干净,让基层市民得以摆脱昂贵租金和恶劣住房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
从租金层面看,公屋住户租金支出通常占收入不足 20%,房屋署还规定,租金支出超过 18.5% 的住户,每个月可获减免四分之一的租金。但香港劏房住户每月需要拿出 41.1% 的收入,去支付狭小劏房(人均面积约 5 平米)的昂贵租金。
在桎梏的土地政策中,香港还是为 44.8% 的居民提供了公共保障性住房,只是需要排队。根据 2018 年数据显示,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约为 5.5 年,长者申请者轮候时间约为 2.9 年。

02
北京天通苑
北京也有这样一个边缘地带——天通苑,一个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地方,占地 1000 万平方米,共有 645 栋楼,相当于 70 个普通小区,聚集了近 40 万人口,如果加上地下室和群租房,大概有 70 万人口左右,而冰岛的总人口也不过 33 万。

住在天通苑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整个天通苑小区很大,横跨 3 个地铁站,40 多个公交车站。每天的早晚高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成千上万的人挤在一个地铁口,进站就得花半个小时。

天通苑早高峰排队进站
早上排个队就能消耗完全天的能量
这里楼间距很小,人很多,群租现象屡禁不止。今天拆,明天房东就再打隔断。
与北京大多数城区不同,在天通苑租房是没有中介费的,甚至可以押一付一,一间卧室1500~2000元不等。但当你准备退租的时候会发现,押金就是中介费,想从他们手里拿回押金就是天方夜谭。

天通苑是二房东的天堂
从出地铁站开始就能看到一旁的广告牌
夜晚的天通苑,和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晚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这里没有三里屯的灯红酒绿,也没有国贸的灯火通明,更像是个睡城,社畜们经历了一天的毒打,回家后只想静静地呆着。
一望无际的廉价租房,成了最适合外地人零基础落脚的地方,他们每天拼命挤地铁,勉强住在一间衣柜大小的隔断房里,领着勉强糊口的工资。
难怪这里的人都说,“离开天通苑,就别回来了。” 
03
深圳上下沙
“在深圳,80% 的人租房住,其中 70% 的人住城中村。”
上下沙是深圳福田区较大的城中村之一。跟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深圳的城中村要新很多,毕竟今年才建区 40 周年。
但跟前海、南山一比,这里确实有点土味气质。

航拍深圳上下沙城中村
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首先,楼间距非常近,几乎打开窗伸手就能取到对面的衣服,这种楼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握手楼”,在我看来何止是握手,开窗之后你和邻居就成了一家人,没有任何的隐私可言。

第二,这里几乎没有绿化,楼都贴在一起了,哪还有地方种树,而且就算种了,很多地方阳光都照不进来,也活不了。
第三,这里没有电梯,十几层楼没电梯什么概念,老王的脚已经开始发抖了。
第四,道路极度狭窄,没有停车位,有些地方连电动车都挤不进去。

城中村里有各色各样的小吃店
城中村是深圳最初高速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缺乏规划、超范围建设。根据万科 2018 年统计的数据,目前深圳共有1044个城中村,容纳了约 60% 的深圳人口。
在深圳的城中村里有 1000 多家娱乐场所、5000 多家家庭作坊、8 万多家商铺,为社会底层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里也是打工人士的栖息之地,有工资收入较低的服务员,底层工薪族,也有写字楼里工作的小白领,这里是他们来到深圳第一站落脚的地方。
04
城市边缘地带的意义
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多元且包容的,一个城市既需要各个行业的精英,也需要做基础工作的劳动者。就像生物群落一样,不能只存在顶端的生物种群,多样化才是群落健康发展的保障。
其实在城市远郊或者卫星城,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有更便宜的选择,比如环京的河北燕郊,环深圳的惠州、东莞,香港临近深圳的粉岭、上水等。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牺牲掉居住环境,坚持住在离城区更近的地方,节省出更多的通勤时间去工作。
老王觉得,大城市需要天水围、天通苑、上下沙这样的城市「边缘地带」,在大城市奋斗的人也需要。因为牛逼的人未必天生就牛逼,也有很多人是从底层开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么,这些地方就是他们诗和远方的起点。
如果你也对城市边缘地带底层人物的故事和生活状态感兴趣,推荐几部电影给大家:《城市梦》《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围·城》《沦落人》。
你住过最糟糕的房子/居住环境是怎样的,
欢迎在后台给我留言~
作者 | 老王 
插图、表情包 | 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一起聊聊房里房外这些事儿
让我知道你“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