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很长时间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统帅是林彪?



历经两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以绝对劣势的军事装备打出了中国军威,捍卫了新中国国威。打灭了帝国主义干预朝鲜内政的企图,为朝鲜的独立自主奠定了基础,为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初始阶段,外界及美国军事研究方,一直以为抗美援朝最高统帅是林彪。然而,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历史的车轮,去追溯那段难忘的历史。

威名远震,由原第四野战队主要兵力组成的东北边防军。
1950年6月,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的韩国与南朝鲜发生民族冲突,继而演变成军事对垒,内战爆发愈演愈烈。在远东利益的驱使下,杜鲁门直接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参战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防安全的高度重视,为防患于未然保卫东北边防,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未雨绸缪,决定加强东北边防的军事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抽调原四野13军团主力,组建东北边防军。13军团下辖几个军都是王牌军,号称四野三只虎,作战勇猛,歼敌无数,军威显赫,有许多官兵都是东北出身,适应东北的气候特点。

第四野战队成立于1949年3月11日,时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林彪以其灵活多变的战术和巧打智慧战的军事才能,指挥了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这些歼敌无数,兵力悬殊、军事装备悬殊的大胜战令国民党军官威风扫地,让林彪名声大震,国民党称东北军的战术水平高,对兵力的分配、大兵团的运用可谓是缓急先后,悉合机宜。
林彪以出兵刁钻,用兵狠辣为名,在多年的率部征战中总结了自己的用兵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战术,在解放战争中运用的游刃有余,令敌人闻风丧胆。尤其是48年的辽沈战役,林彪因地制宜,正确分析敌情战况,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围歼国民党“西进军团”歼敌47万余人,取得了东北大军团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解放了全东北。

当时,时任四野司令员的林彪按照中共中央命令,会同东北原有部队,参与建立东北根据地,并在执行解放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中汇集八路军、新四军、晋绥、冀中冀鲁豫、陕甘宁边区部队及山东军区等赫赫有名的战将,将一个13万人的队伍发展壮大到总兵力约100万人的部队,成为人民解放军中一支强大的新生机动力量。
抽调四野这支被称之为狐狸兼老虎的野狼军团做东北边防军的主力,中央是有一定考虑的。一方面保家卫国加强东北的战备力量;另一方面起到震慑窥探者的战略目标。在朝鲜战争迫于救援时,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援力量入朝支援。

调兵遣将,林彪积极支持组建并推荐东北边防军总指挥。
中共中央由周总理主持召开了重要国防会议,对东北边防军组建的重大问题进行部署。
中共中央军委相关人员、海陆空司令员、军委各部负责人及四野司令员林彪、副政委谭政参加了会议。林彪从东北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的战略意义及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发言,并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
10日,周总理再次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重要会议,林彪再次做了重要发言,对组建东北边防军具体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立下军令状:第四野战军在东北边防军组建问题上义不容辞,兵力、装备要多少给多少。并推荐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作为抗美援朝先期率军入朝的总指挥。

会议最终决定:以原四野军13军团配4个军3个师两个团的兵力组成25.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分驻守在丹东、通化等地,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在必要的时候支援朝鲜人民军,中央委任粟裕为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
由于当时粟裕身体欠佳,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去世后才确定当时头晕头疼是因为脑子里的三片弹片引起),不能够正常主持工作。中共中央在周总理及聂荣臻等将领的建议下,决定东北边防军先由东北军区的司令员高岗指挥筹备工作,并要求高岗在8月中旬先向部队作战前报告,向官兵说明支援朝鲜战争的目的及战略意义。同时,毛主席考虑东北边防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参战,不直接向美国宣战。

欲委重任,毛主席与林彪促膝长谈。
随着朝鲜半岛战事的不断变化,中共中央不断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军事力量和战备资源。为保证入朝援战顺利进行,林彪调兵遣将,精心部署,以15兵团的邓华替换了刚接任13兵团司令员的黄永胜。
邓华接任后提出加强军事配置,点将要老搭档洪学智任副司令。林彪毫不犹豫,在没有提前征求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意见下,星夜将正在北京出差的、刚接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的洪学智抽调到东北边防军任13军团副司令。同时,将13兵团在河南的38军、39军及在广东刚参加完战役的40军连夜调往东北,完成东北边防军第一梯队的部署。

中央军委在综合考虑后,拟任林彪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其考虑有四个方面:一是毛主席计划冬季出兵,林彪在东北作战时,熟悉冬季大部队作战规律;二是林彪在东北作战时,苏联一些高级将领曾任其部下,入朝作战需要与苏联高级将领配合战役,林彪有人脉优势;三是林彪作战刁钻,擅于用兵打仗,且善于打大仗、硬仗,面对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对手工业大国美国,军事装备悬殊太大的战役,需用智战取胜;而且,一旦参与援朝,其他几个野战军也有可能参加战争,志愿军最高统帅需要一个军事才干出众的人选;四是东北边防军主要兵力由四野主力军组建构成,林彪积极参与组建及筹备工作,委任林彪为东北边防军总指挥更有利于入朝作战。

9月下旬,毛主席就出兵支援朝鲜人民军的问题与林彪进行长谈。林彪从国内目前的情况及军事装备两个方面,与毛主席进行了沟通。认为敌(美国)我军事装备及物资方面悬殊较大,建议派重兵把守东北边防。一方面保卫东北边境,保卫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在作为朝鲜人民军支援力量的前提下,建议朝鲜采用游击战与美军继续作战。
当时,林彪身体虚弱多病,怕见光、怕听水声、怕风,且长期失眠,在向毛主席献计献策的时候一再表示,如果中央决定出兵朝鲜,他本人服从组织安排。而且表示,如果出兵援朝必须集中精力把重炮尽量集中到打歼灭仗的几个师去,先打几个大的歼灭仗,稳定局面。
随着朝鲜战局的不断变化,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综合国际形势、政治关系、及中朝双边关系等认真分析,决定于10月8日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制与东北边防军相同,同时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鉴于林彪的身体状况,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

10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被中央来的两名同志请去坐飞机上北京开会。毛主席在中南海与彭德怀就朝鲜问题进行会谈,彭德怀赞成出兵朝鲜支援朝鲜战争,同意挂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与美军作战。

10月19日,彭德怀带领一部电台,一个秘书,四个警卫员比大部队提前六个小时过江进入朝鲜北部山区。美军虽然相信中国军队能够组织抗美援朝的队伍,但是,不相信中国志愿军真的敢参战。疯狂的美军在朝鲜半岛任意冒进,几近疯狂,屡犯用兵大忌。
现场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和在国内高度重视战况的毛主席同时看到了这一战机,改变了原计划,采取了“拦头、截尾、斩腰”的运动歼敌法。同时,对志愿军机关进行调整,把13军团团部改为志愿军领导机构,原团部升任志愿军领导成员,原四野15军团司令员邓华(时任东北边防军13军团司令员)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副司令是洪学智和韩先楚。
10月25日上午,当南朝鲜第6师第2团进入志愿军40军118师埋伏圈时,战役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向敌人发起了强势攻击,先后将美军第6、第8两个营大部歼灭。随后采取向敌侧后实施战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在敌人兵力分散,不明白我军底数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云山、泰山等区的敌人。

首战告捷!云山战斗,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一战,也是首次以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军约2000多人。这次战役打出了人民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新中国人民的信心。
综上所述,由于部队编制、国防和战斗力量建设规划及实施等都属于军事机密。由四野13兵团主力组成的普通志愿军,及外界以为志愿军最高统帅是原四野司令员林彪的猜测是可以理解的。加之,林彪参与并筹备东北边防军的建立,并对入朝战争积极建言献策,以致美军也长时间认为林彪是志愿军最高统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