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人生很艰难,怎么办?



这段时间,不少人都在经历着一些有点难熬的日子,内卷、996、社畜.....这些话题在令人焦虑的同时,也在困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也许是工作,也许是家庭,也许是学业,也许是感情,也许是个人的方向……似乎,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坎,横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被绊一跤、停下来。
所以,今天想写一写这个话题。
也许没有办法给你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但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多多少少给你一些启发,思考,安慰,帮你度过生命中可能的低谷和彷徨。
在未来的生活中,万一有某个时刻,你觉得生活很难捱(衷心希望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不妨打开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一点力量。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让我们连接起来,一起点亮光明。
作者 | Lachel
来源 | 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首先,我想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会感到沮丧,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尽管从漫长的一生来看,很多事情在事后都只是小事,但在当下,它就是会让我们沉浸进去,陷入进去,难以自拔,难以挣扎。
每个人都一样。再理性的人,也会陷入情绪的泥淖里。你是如此,别人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只有自己才能明白的焦虑、压力、空虚、无望……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因此并非它们不存在,只是每个人都要独立承担罢了。
所以,当你感到难捱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并不存在「为什么是我」,你所经受的,正是这个世界加之于人类整个群体的普遍困境。
每一个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都是我们的伙伴和战友。
我们也许无法理解彼此的痛苦,但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困境。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世界加之于人类的普遍困境呢?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你也许会知道: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是先有了存在,再去探寻意义,给存在赋予意义 —— 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
但是,知道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能够真正地接受这一点。
接受「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没有目的的。我们偶然地来,又终将偶然地离开。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哪一个人,哪一条法则,哪一套规律,指引你「必须」如何去做。
换言之,世界赋予我们的,是绝对的自由 —— 但绝对的自由一定是好事吗?也许未必。有时候,绝对的自由也许意味着无序,亦即无限的可能性。但生命作为熵减的有序体,这本质上就是互相对立的。
而绝对的自由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价值的相对性。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只是在遵从自己所定下的游戏规则而已。就像在沙滩上堆城堡的孩子 —— 我们觉得它是有价值的,只是因为在我们的眼中,它是有价值的。
并不存在一个超越所有客体之外的主体,来评判它(以及我们)存在的价值。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存在主义危机」。
它指向的是存在的荒谬性。亦即:
如果存在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而存在?
如果存在没有价值,那我们可以走向何方?

但生活还是要过。
因此,许多人对抗存在主义危机的策略,就是把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锚定在某一个目标上面。
这个目标,可能是工作,事业,家庭,行业,领域……诸如此类。通过专注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的存在、付出和努力,可以确切有效地对这个世界作出改变,干预和影响这个世界。
这就是反馈。可以说,正是有效的反馈,成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支点。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太过于聚焦了,常常会无限放大这个目标,误以为,我们的生活里,只有「它」这么一个东西。它就是我们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唯一寄托。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我们把所有价值锚定在一个东西上面时,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就都放在它的身上 —— 就像一个特写镜头一样,我把它称为「特写效应」。
我们会期望,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所有的举动,都能有即时的、期望中的反馈,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回路里面。
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事物都会有意外,越复杂的系统,就越容易因为微小的扰动,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因此,在我们漫长的一生里,一定会有大大小小各种打破预期的意外发生。而这些意外,就特别容易被我们的「特写效应」放大,进而冲击到我们存在的价值感、意义感。
最常见的就是什么呢?失去反馈。
我们总是会有一个念头:要尽可能地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物。那么,当我们所锚定的目标,因为正常的波动而失去反馈时,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之中,产生巨大的失控感,从而产生一连串的负面后果。
比如:
兢兢业业,从不犯错,但工作一直没有起色;
每天起早贪黑,费尽心力,但家人还是不理解自己;
该做的都做了,但一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像面对一个无底深渊……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的这种锚定,始终是一种幻觉,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 —— 它依靠切实的、即时的反馈存在着。
现在,反馈丢失了,就像我们手里紧紧攥着的缰绳突然断开了,把我们抛在一个陌生、没有方向的原野里。我们被抛回到了原点,重新体验到了存在的荒谬性。
如果你觉得有点复杂的话,我再帮你梳理一下:
生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导致了无序。
为了让无序变成有序,我们需要锚定于某个目标。
这种锚定依靠切实的即时反馈而存在,被我们感知到。
但一切系统必然存在波动和意外,所以一定有某些时刻,这种反馈会丢失。
一旦反馈丢失了,这种失控感就会被我们的「特写效应」放大,从而将我们抛回存在的荒谬原野。
而这种无-得-失的落差,会对我们造成更强烈的冲击,令我们产生沮丧、无望、焦虑、压力……
因此,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不断在充实和空虚之间来回切换,在意义和荒谬之间循环。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一连串体验和记忆,一连串只属于自己的起起落落,就是我们的生活。

看出问题了吗?
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特写镜头」遮蔽了一切,让我们只能看到很小很小的局部,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当你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某个事物上面时,它一丝一毫的微小波动,对你来说就是巨大的冲击。
但是,如果你退一步,让镜头囊括更多的对象,让自己看到更大的视野,你也许会发现:
原来世界这么大。在我所认知的边界之外,还有这么多我可以去关注,可以去「锚定」的东西。
我们的锚定和特写,很多时候往往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环境的限定和灌输。在我们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之时,我们往往会遵从身边的圈子,所接受到的事物,乃至于整个社会舆论、环境和圈层的规训。
但这些东西为我们所设定好的路,是不是一定适合我们?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走?
千万不要忘了:并没有哪一条法则,规定你一定要走某一条路。路,是我们用来摆脱生存荒谬感、确认价值感的工具。它是依附于我们而存在的,而不是我们依附于它而存在。
并不是说:你一定要走这条路,你的存在才有价值。而是:我们的存在本来就有其价值,只是我们需要一个衡量的工具,这才选择了这条路。
举个例子:一定要获取世俗的成功,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吗?不是的。这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塑造的最大幻觉。
世俗的成功当然不坏,但它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它也绝不能消除痛苦。如同叔本华所说: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欲望构成的。我们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会空虚,产生新的欲望,又会进入这个循环……就像一个钟摆。欲望不息,钟摆不停。
我们之所以会把世俗的成功当成唯一的指向和目标,只是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层级的痛苦和空虚而已。
所以,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好的生活一定要有一个必备条件,是什么呢?多元化。
你把意义感和价值感,锚定在越多的对象上面,分摊到每一个对象上面的负担就越小。同样,任何一个对象出现波动,对你造成的冲击也就越低 —— 你总是能从其他对象上面获得反馈和能量,用来抵抗失控、重新获得掌控。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俗的成功,所能带给我们的,也不过就是更多一点的选择而已 —— 这当然是好的,但绝不是唯一。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决定自己的视角,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
一阵风可以轻易扑灭一根蜡烛,但是谁能扑灭一个星空呢?
试着把你的人生镜头,从特写,拉远一点,再远一点,让自己看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世界这么美好,充满着这么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只看到眼前的不足呢?

过度地追逐某一个目标,陷入「特写效应」,还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过分关注「未来」而非「现在」。
实际上,幸福来自于什么呢?很多时候并非来自未来,而是来自于现在。
许多存在主义的学者,都把自我意识过剩视为存在主义危机的诱因。比如,挪威思想家扎普夫认为:人类意识悲剧性地过度发展,导致存在主义焦虑。意识的过剩使得人类不断地追问意义,但是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导致了这个需求永远无法被满足。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则认为:我们总是过着不真实的生活,沉浸在日常琐事、家长里短之中。唯有当我们从中摆脱出来,拒绝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共同幻想时,我们才会看到生活的真实面貌。这种真实面貌显露于自我意识高度过剩的情境下,也正是它导致了焦虑。
如果说自我意识本身加剧了存在主义危机,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焦虑,获得内心的幸福和富足呢?
你也许已经想到了:那就是让自我意识跟外在的世界融合,消除这种「过剩」。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心流。当你聚精会神处理某件感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时,就会进入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的自我意识跟手头的任务是高度耦合的 —— 它就像一张网,跟你的自我意识互相交融、纠缠,融为一体。
所以,为什么说心流总是伴随着满足感和幸福感?就是因为:心流可以消除自我意识过剩,让我们感受到足够的充实感和控制感,从而从这种焦虑和荒谬感之中摆脱出来。
这也是我多次强调「去创造,而非消费」的原因:心流只会出现在创造的过程中。
像写一篇文章,拍一个视频,做一桌菜,设计一张海报……无论你在做的是什么,只要它满足「足够感兴趣」和「适当的难度」,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种高度沉浸、思维高度激发、充满即时反馈的成就感。
当然,不仅限于心流。实际上,当你的注意力,从未来 —— 也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 —— 抽离出来,转而投注在「现在」之上,去关注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情绪、想法,关注自己身处的场景,关注包裹着自己的这个世界时 ——
也正是你的自我意识和外在世界互相融合的过程。
比如:观赏路边的风景,体会阳光打在身上的温度,倾听流水和风吹过的声音,跟新朋友聊聊一个不了解的领域……这些细节,都可以是一个「融合自我意识」的机会。
这种融合的耦合性越高,你就越能够感受到「全身心投入」的体验,从而放下焦虑、压力和烦恼。
这也正是许多人烦恼的来源。我们总是脚步匆匆,总是抬头望着似乎遥不可及的目标,计算着跟目标之间的距离;却经常忘了,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从中寻找到坚实、有力的支撑和快乐。
有时候,停下来,慢一点,会更好。

最后,分享几个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力量。
1. 多元化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永远是保持风险最小化的最好方式。
从高到低,大致有这么几个层次:
方向上:要理解,你的方向绝不仅仅只有一种可能性。大城市,小城市,大公司,小公司,旧行业,新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不一定适合你,但永远都存在尝试和探索的空间。
事业上:多接触一些不同的领域,让自己紧跟一线,了解环境和趋势的变化,时刻拥有重新开始的选择和可能性。
生活上:多培养一种爱好,多接触一些不同圈子的人,也许在某些时候,这些无心播下的种子就会开花。
思维上:永远不要过度看重某一样东西,不妨多问问自己:它对我来说最本质的意义是什么?我还有其他替代方式吗?我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达到相似的效果吗?
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个个「能量仓库」。平时,你可以把你的能量、希望和快乐寄存在里面,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从里面取出来,用来对抗失衡和虚无。
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系统,让它具备足够的弹性,这将会是你面对生活的荒谬感,保持不被打垮和摧毁的最佳方式。
2. 寻求联系
我一直强调一点:要去寻求跟这个世界、跟其他人的联系。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对抗的是这个世界本身的虚无,所以,当你跟其他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足以跟它抗衡的、群体的力量。
能够对抗黑夜的,只有黑夜里连成一片的灯光。
无论是社交也好,交流也好,去创作也好,本质上,都是去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自己成为一张巨大的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把这种力量和精神链接传递下去,触及更多的节点。
这也是意义感的最好来源:触及更多的人,连接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人。
一方面,走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去接触和凝聚别人,传递精神之火;另一方面,当你需要帮助时,去向他人求助,从别人处获取支持、信念和鼓舞。
是什么让一条河流不会干涸?不是它本身,而是更多的河流。
3. 拉长视野
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放到漫长的一生里、放到整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群里看,你会发现:它其实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我们的烦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一个事物的「灾难性想法」—— 它就像多米诺骨牌,从一个失控开始,引发一连串的负面联想,最终到达深渊。
而灾难性想法源于什么呢?源于我们的「特写效应」。正因为它在我们的心智世界里占据的空间如此之大,我们才会把它任意一个微小的波动无限放大。
因此,我有一个小习惯:每当遇到一些难受的事情,就会从两个视角来看待它:
这件事情,过3年、5年、10年之后,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我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别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会如何开导他?
很多时候,拔高自己的视角,拉长自己的视野,你会发现:很多当下耿耿于怀的泥淖,其实,也无非就是尘埃罢了。
4. 积累甜点
我的任务管理清单里面,有一个标签,叫做 Dessert。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趣的、好玩的东西,或者是可以轻易完成的小事,我都会把它们放在这个清单里,留待我精力低谷、状态不好时去做。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可以非常容易地从这些事情里面,获取到即时的、有效的反馈,从而快速补充自己的精力,让自己感受到价值感、控制感和成就感 —— 就像甜点一样。
这些事情可以是什么呢?比如:
一些短小精悍的好玩视频;
整理文件、资料、网站;
一些一直想尝试的美食;
随手记下、值得研究的灵感和点子;
平时记录下来的「开心的事」……
诸如此类。
不一定非常有用,也不一定要有结果,重点在于,它可以在你情绪低落、怀疑人生的时候,为你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支点」,让你快速从低谷中挣脱出来。
5. 积极日记
最后,分享一个比较实用的小技巧:每天定期做一份「积极日记」。
什么叫积极日记呢?我自己的习惯,是记录这三样东西:
1)今天有什么事情,使我感到很开心?
有研究指出(McCullough & Emmons, 2003):做感恩日记,记录下「今天我最感恩的事」,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提升幸福感。但感恩这个概念过于西方导向,我们使用的话,可以把它改成「开心」。
每当你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时,打开这本日记,翻出这些点点滴滴,你一定能从中再次找到力量。
2)我操心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去做的?
心理学上把这种做法称为「表达性写作」,亦即把使你感到烦恼的事情写下来。这可以有效减轻我们的压力(Koschwanez, et al., 2013)。
原因很简单:当一件未被解决的事情萦绕在大脑中时,我们会经常想到它,反刍它(契可尼效应);但每一次想起和反刍,大脑就会给它增加一点权重 —— 久而久之,它就会如同跗骨之蛆,不断散播着负面的念头,让我们难以摆脱。
而把它写下来,实际上就是把它清除出大脑,再用理性去剖析它,来消除你所产生的、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妄想和杂念。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释放大脑的认知资源,也让大脑从焦虑和不安中解放出来。
3)今天我感受到了什么?(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每一天,专注去打开你的感官,记录下你所感受到的细节,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聚焦到「现在」,使内心平静下来,更好地贴近内在的平和和安宁。
比如:
秋天的风吹过行道树发出的沙沙声;
泡一杯茶,感受它的香气,试着描述出你脑海中想到的画面;
在浴室里,调好合适的温度,体会水打在身上的感受,体验那种让思绪到处漫游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建议是:无需贪多,每天一个细节就可以,哪怕只记录一句话也好,重点是去感受,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而不是为了记录而应付了事。
坚持这个习惯,你会从生活的细节里,获得更多的「平静的力量」。
能让我们足以对抗生活的荒谬与虚无的,唯有将生活本身,变成一场有趣的冒险。
*本文作者Lachel,25万关注的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专家,多家媒体专栏作家,36氪年度优秀作者。公众号: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

延伸阅读
《焦虑星球笔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超载的星球,住满了迷失的心灵。生活看似选择无限,但拥有再多,心灵却依然脆弱。一切都来不及、不够多、不够好。我们困在焦虑里。世界失速,我们活着,该如何不跟着疯狂?
关于时间不够我们被时钟奴役,被发光的智能型手机宰制。不再是时间辅助我们,而是我们为时间发愁。明明电子邮件比寄信快,想买什么一键就可下单,显然问题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我们被刺激去做的事情超载了。
关于惶惶不安感觉自己很丑,不代表你真的丑;感觉焦虑,不代表你一定要焦虑;感觉少了什么,不代表你不完整。问题出在你的感受。不在你的外表。别再透过不安的镜片看着自己。
关于孤单按赞评价取代了真实互动。算法把我们关进小小的数位同温层,但我们可以选择不与别人的在线精采人生比较、可以当个算法无法预测的异数、可以让不断跳出的通知与讯息等一下。走出门,与真实世界的朋友喝一杯。
关于焦虑接受自己正处于接受不了的状态。接受不自在的感觉,接受我没有主导权。接受自己。接受痛苦的时刻,才能释放痛苦,让痛苦缓缓的回到他原本的世界。你不接受此时此刻,就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收入好书
今日话题

你有什么缓解焦虑的好方法嘛?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吧~
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你的答案,我们会随机抽取1位读者,赠送20元书券一张。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