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蓝墨水 欢迎你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的部分如果能做得好,交往的友人和同事也会是真诚温良的人。从小就不乖,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小孩子命运一般都很曲折坎坷,比如我。如果我是好的小朋友,也许现在爸爸妈妈就能帮我找一个天天喝茶看报纸的工作,不用象现在看诊这么辛苦了。笑。
三官巷 流产又剖腹产,生殖系统肯定有淤血又虚弱,不把淤血化掉,补养起来就很难。还是需要找一个好的医师,坚持进行长期的调养比较稳妥。
errai 黄糖姜汤+枇杷叶,寒热交杂。不要自己治疗下去了,你的功力不够的。找个医师好好看一下,你这样自己瞎搞,只会越吃越乱。
lolowsc 通过调理内脏可以生发,但是直接靶向治疗头发的方子我没有。脱发一般是阴虚体质比较多。等高手解答。
Galai 你导师的腰痛可能和寒气太重有关系,局部贴一些驱寒通络的膏药看会不会好。你女朋友的状况就需要去看诊了,我无解。
宝宝鑫 近视眼和个人体质、用眼习惯有关,遗传的说法不可靠吧。前面提过近视的问题,劳驾你自己爬楼看。
慕名而来的人 听你的描述,好象跟厥证比较象。你找下相关资料对比看看。
闪一闪 喝几瓶蛇胆川贝枇杷膏试试看。
rainonroof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亦佛亦道,有何不可?感谢未来的饭。笑。
zhuzhang713 卫生纸,质轻色白。是肺虚吧?
AJDML3 我没有得到这一部分的确切消息。还不知道具体的症状和病情是怎样的,也没有好的方案给出来,如果我掌握情况的话,会第一时间给出自己的方案。
qwertmaos 小儿腹痛原因很多,通过文字叙述我不能准确判断,还是找医师看诊吧,抱歉。
lolowsc 咩。
抬眼望见北斗星 是么,果然很神奇。我第一次听说祝由科对这种病也有效果。
我是小煤球 记忆力虽差,想象力很丰富呢。
关于手足口病的几点个人意见:
疾病流行期,应当密切关注幼童的体温和舌苔。凡体温突然升高,舌质红,舌苔干且黄,有烦躁、上火、饮水量猛增这样情况的幼儿应特别注意防疫。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疹,即小儿之温病。”
温病,大人通过发汗排出病邪,小儿通过发疹排出病邪。个人认为,家长必要的工作是利用自然温和的手段帮助小儿顺利度过出疹期,而不是帮助滴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打压人体自然的排病方式。
彭子益在书中提倡,只要发现小儿体温升高,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坚持服用四豆饮,以帮助小儿安养内脏,顺利排病。
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煎服。
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烂,取浓汤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
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
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导致出现“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吐泻脉迟肢冷。”这种情况的幼童,在四豆饮中,加入巴戟天2g。只要小便数量增多,就是好转的迹象。
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亦可作为预防的举措,在传染期每日服用。
其他原理说明及病期、病后调养方法,请参阅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儿病本气篇·疹病”。
• 疹病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弱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令天暖,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以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收。故巴戟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朮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痲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痲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方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痲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痲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痲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木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痲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痲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痲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证也。如痲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胎,此为胃间原有积热。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痲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痲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躁烦不宁,睡则惊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濇,遂成木气拔根,热 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黄豆饮,以救之。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 白朮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痲疹的
红枣两枚煎服,痲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摘要:
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
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
以小便短少为要证。用巴戟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以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
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
党参一钱黄芪 白朮 炙草 当归 干姜 巴戟天 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
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
预防亦宜服之。
痲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
痲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
吐虫,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
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
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
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
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
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
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
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
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用凉药清毒。
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
疹出之后,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
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
痲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
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
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
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
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
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
巴戟四豆饮。
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
痲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
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证也。
如痲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胎,此为胃间原有积热。
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
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
山药亦不可用。
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
用之病必加重。
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痲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
凉药忌服。
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
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痲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躁烦不宁,睡则惊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濇,遂成木气拔根,热 肺家之险症。
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
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
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
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
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
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
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
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
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黄豆饮,以救之。
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
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
党参一钱黄芪 白朮 炙草 当归 干姜 巴戟天 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痲疹的整个治法备矣。
无须四豆饮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