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天猫的背后,为何格兰仕不敢退出天猫?



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618购物狂欢节的热闹已经逐渐消散,尽管曾经的“猫狗大战”如今演变成了“猫拼狗”大战,但三大电商平台都取得到不错的成绩。
 
不过,格兰仕公开抨击天猫引发的关注,仍然还在持续!
 
一边是格兰仕声嘶力竭连发五次公开声明,另一边是天猫“APP搜索正常”的草草回复。很显然,这件事情是由来已久的平台“二选一”现象,只不过格兰仕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连续5次叫板天猫的格兰仕,却不敢退出天猫?
 

5次声明的背后,目的其实是为了和解
 
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从6月17日首次发声到三天后的第五次声明,格兰仕的语气从强硬变得越来越温和,不仅打出了感情牌,而且还试图获得舆论支持。
 
“不为义死,不荣幸生,我方愿以企业生死存亡的前途命运,来严正呼吁,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所有受压迫的企业需要紧密联合在同一阵营,勇敢抵制所有不正当的行为。”

 
可以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不过,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为何还要呆在天猫不愿离开呢?
 
实际上,在公开声明之前,格兰仕曾通过多种途径试图与天猫业务层沟通,但都被天猫无视。无奈之下,格兰仕才“铤而走险”,不惜家丑外扬寄希望于社会舆论的介入,期望事情能有所转机。
 
也就是说,格兰仕一开始的初衷,就是逼迫天猫给予回应,最终实现和解!
 
格兰仕没想到的是,天猫或许是选择漠视,或许这本来就是高层的授意,试图释放“杀鸡儆猴”的信号,让品牌商认识到“背叛”天猫带来的严重后果。
 
根据格兰仕公布的数据,6.18活动结束后,格兰仕在天猫上的六大核心部门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其官方旗舰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1.05%,冰洗旗舰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4.68%,厨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3.87%。
 
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为什么格兰仕不愿退出天猫?
 
时间回溯至2003年3月。
 
当时国内最大的连锁商场国美电器,在未经过格力品牌方同意擅自调低价格。随后,格力做出了全面退出国美的举动。
 
并且相当果断、干脆!
 

那么,如今16年时间过去,当线上平台天猫掐住格兰仕咽喉的时候,为何格兰仕却不敢效仿格力,全面退出天猫呢?
 
第一、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对平台如此,对品牌更是如此。
 
一方面,电商红利早已经被瓜分完毕,即便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获客也越来越难而且越来越贵;另一方面,品牌变得越来越多,以微波炉为例,除了格兰仕之外还有美的、海尔、惠而浦、美菱这样的国产品牌,也有松下、东芝、三洋、西门子这样的外资品牌。
 
对于天猫来说,无非就是把原本属于格兰仕的流量,分发给其他品牌!
 
但对格兰仕来说,一旦线上的市场份额被砍掉,那么线下的渠道根本无法覆盖。而且,尽管线上的成本很贵,但是线下的开店和营销成本更贵。
 
当然,时间也未必允许。
 
第二、“两条腿”走路,但拼多多的销量还不足以扛起大旗。
 
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格兰仕把目光放到了三四五线城市上,寄希望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分额。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格兰仕与拼多多的携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尽管拼多多给与了大量的流量支持,但毕竟整体的体量不足以与天猫、京东抗衡。数据显示,整个618期间格兰仕在拼多多的销量不到1万台,即便京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1.21%,也不足矣弥补天猫的缺口!
 
这便是当下最大的现实。
 

第三、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品牌的吸引力在不断下滑。
 
1995年,格兰仕微波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5.1%,位居全国第一;1999年,格兰仕微波炉产销突破6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微波炉制造商。
 
但是,2000年之后,格兰仕开启了多元化之路。
 
先是入局空调领域,后又进军电饭煲、电烤箱、电磁炉、洗碗机等小家电领域。不过,事实证明格兰仕没能够重现昔日微波炉的荣光。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微波炉领域。以美的为例,2018年其线下市场份额为43%,仅次于格兰仕。
 
更可怕的在于,微波炉毕竟属于小众市场,且产品的单价不高,而美的则可以凭借家电全矩阵的优势,实现赶超。
 
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格兰仕多元化的不尽如人意,其品牌吸引力在不断下降。

舆论同情弱者,但消费者绝不会
当格兰仕公开抨击天猫的时候发生后,很多人纷纷指责天猫“店大欺客”。
 
这也是舆论的一贯特点,往往都倾向于同情弱者!
 

但其实,从品牌的角度来说,越是竞争力强、越是品牌知名度高的品牌,越是不需要外界的同情。
 
原因就在于,任何的同情行为都不会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这种销量可能有,但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品牌的发展。因为,你已经被贴上了“弱品牌”的标签。
 
从平台角度看,幻想通过“二选一”的方式留住品牌,就如同对消费者来说,只要你是京东的消费者,那么你就不能注册天猫。这显然,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归根结底,平台本身还是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最后,想对格兰仕说,即便这样的声讨可以获得相当的曝光度和舆论的同情,但商业行为终归是商业行为,相比于拒绝天猫,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选择打开美的的旗舰店。
 
试问,如果你的品牌足够强势,如果你的技术和渠道足以构建起竞争优势,你会以这样的方式向天猫“求和”吗?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