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兵临柏林城下
数百万德军“外围观战”
为何希特勒没得救!
“这个民族已经证明自己是弱者,而未来只属于强大的东方民族。不管怎样,战后苟活下来的只会是些劣等人,因为优秀人物已经战死了。”面对苏军强势进入德国,心力交瘁的希特勒陷入绝望,话语都带着暗黑色彩……
◆ ◆ ◆ ◆
进入1945年,德国的战争资源已经接近枯竭,7900万人口(包括德国、奥地利、苏台德地区)中征兵额高达1700万,相当于40?男人被送上战场。尽管德军里充斥着老人、少年,但是他们依旧拼命抵抗东线苏军,主要是他们怕苏军对德国人残暴复仇。4月16日,苏联猛攻柏林,希特勒相信至少有3支德军部队在赶来“勤王”。实际上,只有新组建的第12集团军在奋力开赴柏林,其指挥官是忠诚的文克将军。希特勒说指望的其他部队大部分已经逃亡西部,准备向盟军投降,而不是北上解救柏林。文克将军从易北河朝东北方开进,由于战车匮乏、装备短缺,尤其缺乏油料,4月29日在柏林西南20公里处陷入困境。显然,希特勒已经盼不到援军,柏林注定守不住。那么,驻扎他国的几百万德军,为什么不回援柏林呢?
当时德国的海外大军团,部队具体人数仅供参考,大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捷克斯洛伐克驻扎着中央集团军的90万人、南斯拉夫驻扎着E集团军的40万人、北部意大利驻扎着C集团军60万人,挪威、丹麦驻扎着30多万,波罗的海地区驻扎着库尔兰集团军25万人。近250万海外德军里,至少有100万精锐部队,希特勒不但没有提早调回,甚至还将手头紧张的部队派往海外。为保障北欧的铁矿石资源,挪威、库尔兰集团军没有被允许回国,等到海军丧失运输能力,这些部队就只能留在当地。其他的几支海外部队,要么受到苏军攻击、要么受到盟军牵制,难以有效进行大规模的回援行动。或许,希特勒还想来个德国式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利用驻扎各地的德军给苏军来个大反击。从柏林战役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希特勒并不用心保卫柏林,而是他焦虑于如何保障资源供应。不能粗暴地认为希特勒无脑,实际上因为德国严重缺油,大批新式武器、装备无法投入战场。
◆ ◆ ◆ ◆
这时候的德国,已经丧失进攻能力,能够守卫德国本土已经谢天谢地。陆军参谋长古德里安建议,应该集中一切力量保卫柏林,并派兵收复西里西亚工业区。然而,希特勒去将西线撤下来的最后机动力量——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调到匈牙利,在巴拉顿湖附近发起最后1次反击。希特勒的妄想,让20万人、900辆坦克断送在匈牙利,他过去最为信任的精锐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希特勒青年团师被彻底击溃。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对阿道夫·希特勒师的溃败恼羞成怒,他下令摘取该师所有官兵佩戴象征自己名字的“A”字袖章,说“他们已经不配享有这一荣誉。”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但没有保住匈牙利的油田,还损失大批生力军。因此,最后的柏林战役的时候,面对柏林前线250万苏军,德国国内部队捉襟见肘、海外部队无能为力。短短9天后的4月25日,苏军完成对柏林城内20万德军的合围,并且城外的德国第9集团军也遭到合围的命运。
突击军品,欢迎光临
关注我们,了解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