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元帅: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龙德施泰特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表示反对。他们劝希特勒不要过分迷信闪击战,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希特勒对此置若罔闻。 战后龙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国人逮捕并引渡给英国人,英国人把他囚禁在布里金德。1949年5月,龙德施泰特获释,他在策勒附近的一所养老院度过余年。1953年死于心脏病。
海军元帅:卡尔·冯·邓尼茨
由于长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战争末期纳粹领导阶层的背叛,希特勒在遗嘱中任命邓尼兹为其继承人,身兼总统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邓尼兹担任其职位约20多天,指挥德军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于1956年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
陆军元帅: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魏克斯参加侵波战争和西线战争,1940年7月获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春指挥所部进占南斯拉夫。1942年7月接任B集团军群司令,翌年初晋升元帅。魏克斯因信奉天主教而一直受国社党的怀疑与排挤。1944年4月任驻匈德军司令。战后被美军俘获。1948年因病获释。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病死于波恩附近的勒斯贝格。
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尔纳
1945年1月舍尔纳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此人嗜杀成性,素有“吃人的野兽”之称。战后作为战犯在苏联被监禁10年。1955年获释去西德。1957年又因杀害东线德国士兵罪被判刑4年半。因健康原因1960年获释。1973年死于慕尼黑。
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
雷德尔策划了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动”和派遣耗费无数资源建造的俾斯麦号战舰攻击大西洋航线的“莱茵演习行动”,由于后者被英军击沉,从此希特勒对水面舰队的信心尽失,将取得战果的期望转至卡尔·邓尼兹的潜艇部队,雷德尔也因此被冷落。二战结束后,雷德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但于1955年获释,1960年病逝于基尔。
空军元帅: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格莱姆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格莱姆担心自己被美军向蘇联交换战俘,5月24日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吞下氰化钾自杀,在自杀前说:“我身为空军总军司令,却已无空军。”
空军元帅: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
拥有整个德国空军54%的兵力,担任空袭斯大林格勒和空运补给的的任务,但是因为要掩护的战区更加广泛,因此全体航空队经常疲于奔命。1943年2月16日,因战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军元帅军衔。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调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因脑癌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1945年7月12日,在奥地利去世。
空军元帅:雨果·施佩勒
在二战爆发后的1940年5月到6月的法国战役中,施佩勒领导第三航空队。1940年7月,他晋升为空军元帅。在海狮计划中,施佩勒建议必需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以能够成功的入侵英国。而位于法国北方的第三航空队在1940年6月到1941年4月的不列颠空战中担当主要角色。德国战败后,斯佩勒被盟军逮捕,在纽伦堡大审随后的高等指挥官审判中被判无罪。于1953年在德国慕尼黑逝世。
空军元帅:阿尔伯特·凯塞林
战后,凯塞林被宣判战争罪,并判处死刑,但随后赦免为无期徒刑。由于媒体宣传与政治因素,官方对外声称因“健康理由”而将凯塞林于1952年释放。凯塞林也是仅有的三位出版个人回忆录的纳粹德国陆空军元帅之一,其书名为《最后一日的士兵》。1960年7月16日,凯塞林去世。
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
米尔希长期于空军中揽权,对参谋部与各大小机关事务加以干涉,造成内部权力斗争的局面。米尔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纽伦堡后续审判起诉涉及将战俘、平民用于人体实验与强迫劳动,并判处终身监禁,但在1954年1月即获释,于1972年逝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米尔希具有犹太人血统,也是德军为数不多的犹太士兵里最高军阶者。
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
1941年莫德尔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1944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陆军元帅: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
1942年保卢斯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1943年1月31日晋升他为元帅,但随即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
陆军元帅: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希特勒上台后,克莱斯特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3年获元帅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陆军元帅:恩斯特·冯·布施。
1943年2月1日,布施被提升为陆军元帅,曾指挥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季赫温战役等。后因主张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1945年他被希特勒再次征召,但随后德国就宣布战败。1945年5月7日,布施元帅在弗伦斯堡附近一个小村庄里奉命投降。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尔德肖特的战俘集中营。1945年7月17日,布施死于心脏病。
陆军元帅: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
隆美尔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暗杀希特勒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陆军元帅: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判处18年有期徒刑 ,由于在监狱表现良好,1953年,提前释放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士兵的一生:1887-1939》。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帝国之鹰”。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陆军元帅: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1968年5月25日去世。
陆军元帅:瓦尔特·冯·赖歇瑙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赖歇瑙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1940年晋升为元帅。1941年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批评纳粹政权而被迫以健康问题而离开职务。在1944年的密谋案中,如密谋案成功推翻希特勒,他将接掌德军最高指挥权。但密谋案失败,维茨莱本在当日晚间被捕,8月2日,他被从德军中除名,而在随后的罗兰德·弗莱斯勒主审的法庭中,被判叛国罪获处绞刑。于8月8日死于柏林的普芦茨恩湖监狱。
陆军元帅:威廉·利斯特
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1971年,利斯特去世,终年91岁。
陆军元帅: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
1942年由于勒布不满希特勒以及党卫军的所作所为,最终被解除职务隐居于霍恩施旺高。1945年5月2日,他在该地被美国宪兵逮捕。1948年10月28日,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受审。判决宣布勒布被控各条罪状除一条之外,均宣判无罪。1956年4月29日,勒布病逝。
陆军元帅:君特·汉斯·冯·克卢格(Günthe·Hans·von·Kluge,
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著名军事家、统帅。人称聪明的汉斯。以在政治上的摇摆和在东线的艰苦防御战出名。后牵涉入刺杀希特勒事件而被解职,于1944年8月19日自杀。
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
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6年10月16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执行绞刑。
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
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1942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1940年7月晋升元帅。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陆军元帅: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被捕,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纳粹德国帝国元帅: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G?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纳粹德国帝国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国会纵火案和组建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元凶。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绞刑前数小时在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