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战德国最强战略家,希特勒如果听从他的,也许不会满盘皆输
二战时期,德国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武器、机械化部队就想横扫欧洲那也是无稽之谈,不过希特勒很幸运,他拥有众多得力干将:“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尔,“闪电伯爵”曼施坦因堪称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是二战时期纳粹帝国的三大名将。
不过要说这三位里面最负盛名的还应属曼施坦因,撇开犯下的罪行的不谈,光论军事能力,他应该算的上是整个二战时期最为优秀的陆军将领之一。
论背景,曼施坦因完全可以秒杀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出生在名门望族,在德国,只有贵族名字里才配有冯字,曼施坦因的爷爷舅舅都是将军,而他的伯父则是一战时期陆军元帅兴登堡,希特勒唯一敬畏的前任总统。毋庸置疑,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高贵的血统、优良的基因,曼施坦因天生就注定是一位军人。
与注重实战经验的隆美尔不同,曼施坦因更擅长“因地制宜”制定作战计划,在他看来,一场战斗如果没有完美的作战计划,那么没有开打就已经输了。“曼施坦因计划”应该堪称曼施坦因戎马一生最为精彩的战略部署,尽管他是为了侵略战争服务的。
二战初期,已经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瓜分波兰的希特勒坚定的认为只有进攻西欧才是德国唯一的出路,最初预定的西线进攻日期是1939年11月12日。希特勒一开始主张效仿一战施里芬计划,正面作战。
但曼施坦因却极力劝阻,他认为绕过马奇诺防线,突进阿登山区,背后攻击法军出奇制胜。由于作战方案一直争执不下,进攻时间不得不改为1940年1月17日。可就在进攻前夕的节骨眼上,德国一位少校乘坐的飞机误入比利时,随身携带的进攻西欧的计划大纲被缴获。迫不得已,希特勒紧急召见曼施坦因并同意了他的计划。
1940年2月24日,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建议:德军一面在马奇诺防线附近正面佯攻法军,另一面德国主力军翻越阿登山区,攻占荷兰、比利时,再从侧面大举进攻法军。法国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一时间竟成了摆设。兵者诡道也,就这样,德军仅用时39天就打败了“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
曼施坦因对装甲兵情有独钟,作为“闪电战”的最好施行者,他认为坦克师就应该利用高机动性横冲直撞,不停歇的进攻敌方,打的对方毫无招架之力,一旦停下来就有可能深陷敌人包围圈。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所率领的德国第56装甲军开战仅4天时,就已经在苏联境内推进了200公里。
不过这位战略家并不像保卢斯那样对希特勒言听计从。1942年,曼施坦因在取得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胜利后,准备协同其他战线的德军进攻高加索地区,可希特勒却下令让他们北上列宁格勒,曼施坦因多次反对都未能引起希特勒的重视,无奈之下他只得北上,可就在曼施坦因即将拿下列宁格勒之际,希特勒再次下令让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就这样,希特勒几次的错误的决定让德军损失惨重,曼施坦因的儿子也在一次苏军的一次进攻中丧生。
就这样,曼施坦因与希特勒的矛盾不断激化,在曼施坦因看来,作为国家元首,希特勒要做的就是管好国内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战场上战略性的问题就应全权交给前线指挥官。英国一位史学家曾点评说:“曼施坦因元帅无疑是二战德国陆军中最为优秀的指挥官,他对战事的可能性独具慧眼,完全可以胜任德国陆军总司令一职。”
然而曼施坦却因一系列的言行彻底激怒了一些拥护希特勒的党羽,党卫队的希姆莱就公开质疑曼施坦因对希特勒的忠诚,加上“盖世太保”的首长戈林、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在希特勒面前多次进言,1944年3月31日,希特勒决定解除曼施坦因的一切职务。
德国战败后,曼施坦因在安顿好家人后,主动向蒙哥马利投降,被判处18年刑期,不过3年后就被释放,1956年,年过半百的曼施坦因再度被启用,任命为西德政府的军事顾问,1973年,86岁的曼施坦因因病去世,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突击军品
欢迎光临
突击公众号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