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第一次与美军交锋,
凯瑟琳山口之战!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由被动防守逐渐转入反击的一年,苏联在对抗德国的战争中逐渐获得了战争主动权,而盟军也在北非获得了优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联军节节败退,使得盟军气势大振。于是觉得自己行了的盟军,决心给纳粹非洲军团予以致命一击,将他们彻底赶出非洲,结果不成想却在凯瑟琳山口被隆美尔教做人,几乎被打出了心理阴影。
一、德军非洲军团形势急转直下
1942年对纳粹德国来说,注定是倒霉的一年,德军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身陷重围,承受着寒冷与饥饿的折磨。即使希特勒和德军战略天才曼斯坦因也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苏军一点点压缩包围圈,牢牢锁死第六集团军。而在北非,纳粹非洲军团不止承受着沙漠特有的酷热天气,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的德军和意大利联军正在紧张地撤退。几个月前他们刚刚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英军击败,甚至险些被英军打出“闪电战”经典钳形攻势。
隆美尔为了避免部队被英军包围,只能带着非洲军团展开撤退行动,这支由3万余名德军官兵和4.5万意大利官兵组成的军团,一路上突破了英美联军四次围剿,总算是逃到了突尼斯和比利亚边境地带。隆美尔在突尼斯的“马雷斯防线”见到了老同行冯·阿尼姆将军,他是奉元首希特勒之命来监督隆美尔的,因为隆美尔此前多次违背希特勒的命令,擅自发动进攻孤军深入将战线拉扯的过长,最终酿成了恶果。隆美尔还从阿尼姆将军口中得知希特勒已经下令严禁非洲军团撤退,利用号称“小马奇诺防线”的“马雷斯防线”挡住盟军的进攻,保住非洲殖民地为德国获取战争必须的石油资源。为什么说希特勒要在“马雷斯防线”上跟盟军决战呢?
事实上这条防线是昔日法国殖民者修建的,最后一次翻修改造时间基本和马奇诺防线同期。法国在这里投资耗费了将近1亿美元,构筑了一条坚固足以对付意大利或者英国地面部队的防线,所以希特勒对这条防线寄予厚望。虽说希特勒对防线寄予厚望,但此时轴心国非洲军团面临的局势可以说非常糟糕,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已经占领了的黎波里,从而切断了德军最大的后勤基地。美军也夺取了卡萨布兰卡,从而对隆美尔形成了包围态势。此时盟军总兵力近20万,拥有大约1700辆坦克和装甲车,兵力上可以说占据有绝对优势。因此“沙漠之鼠”蒙哥马利计划发动一次总攻击,炮制德军最拿手的钳形攻势对隆美尔的军团实施合围,将“沙漠之狐”做成“狐狸皮草”,以泄英军被隆美尔折磨的心头之恨。
二、信心爆棚的美军被教做人
对于美军来说,自从在北非首次参战以来,可以说局势一片大好,隆美尔的军团几次险些被包饺子,不得不带着人马狼狈逃窜,纳粹德国装甲部队天下无敌的神话被彻底打破了。而美军的兵力越来越多,两大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运抵北非。将轴心国非洲军团赶下海意味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能沉重打击希特勒的嚣张气焰,顺便为将来反攻欧洲大陆做好基础。
可以说美军方面是非常乐观的,在取得了几次胜利之后很多人都有些飘了,一些团级指挥官觉得德军也没有传说中那样可怕,甚至乐观的认为自己的部队可以做到以一敌二甚至以一敌四,只要在炮火准备过后一拥而上就能轻松解决战斗了。因此美军的进攻进化所高明吧,到也算高明,毕竟是夹击,又有炮火和航空优势。说不高明吧,就是一线平推,全线进攻,凭借优势兵力碾压德军。
美军完全没有吸取突尼斯战役中的经验,明明隆美尔成功顶住了盟军的一次进攻,还摧毁了不少盟军作战车辆。现在让隆美尔返回筑垒地域,那不就是德军和意大利军在内线作战了么,缩短了后勤线的纳粹军团必然会比之前更难对付。果不其然,隆美尔就是想要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灵活利用手头的机动部队,逐个击破尚未形成包围圈的盟军,并夺取盟军补给站来补充自己的战斗力。
1943年1月30日,战斗在阿特拉斯山脉以东打响,美军和法军凭借优势兵力对德军第21装甲师展开了猛烈进攻,以至于德军因损失惨重不得不选择后退。殊不知,这是隆美尔早就为盟军准备好的陷阱,第21装甲师就是用自身作为诱饵在钓鱼,在隆美尔设好的伏击圈里部署有多门88毫米炮,配合精心设计的反坦克障碍,落入圈套盟军坦克根本无法有效展开攻击,结果几十辆谢尔曼坦克就像“面包”一样在美军步兵面前被轻松击毁,惊慌失措的美军步兵吓得四处逃窜,一时间美军的第一次进攻土崩瓦解。可以说隆美尔的心理战术拿捏得非常准,本来信心爆棚的美军这一下被教做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他们将步兵和装甲部队分成小股单位处处设防构筑工事,试图等待后续部队到来,然后通过“堡垒战术”逐渐缩小包围圈。而英军在听到消息以后也不敢贸然行事了,沙漠之鼠蒙哥马利一时也猜不透隆美尔到底作何打算,眼前的局势明明对非洲军团来说极其不利,他竟然还敢主动出击?而且还让美军放弃了大胆进军。
三、凯瑟琳山口之战
接下来隆美尔将矛头对准了凯瑟琳山口和斯比巴山口,隆美尔这一次将手头能够动用的第21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一起派了出去,尽管隆美尔的手里有一支虎式坦克营,但德军主要装备的是三号突击炮和四号坦克这种在欧洲大陆战场上日渐力不从心的武器。但灵活运用依旧能够有效对付谢尔曼坦克和十字军坦克,而且美军此时部队分散驻守在各个隘口和山头上,无法形成有效打击力量,正是德军和意大利人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在战斗一开始,美军第一装甲师多次派出能够动用的部队,试图迂回包抄隆美尔,可是美军坦克兵们发现每一次反击都会被德军从侧翼杀回来,甚至位于吉特村的前线指挥所也遭到了威胁。
对于美军来说万幸的是部队并没有在隆美尔的打击下崩溃,因为官兵们都知道如果仓惶撤退的话只能是沦为德军的刀下亡魂,必须死守阵地才有一线生机。但固守待援也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隆美尔很快就对吉特村发动了猛攻。美军在损失了44辆谢尔曼坦克之后被迫撤退,此时美军最不想见到的事情发生了,撤退很快就演变成了仓皇逃窜。蒙哥马利为了救援友军,随即派出了麾下猛将亚历山大·史塔克上校指挥第26装甲旅发动反击,他誓言要在北非给隆美尔带来一场“凛冬”。
不幸的隆美尔早就预料到了英军的反击,再一次使用提前部署好的88毫米炮迎击并击溃了反击的英军,顺手还将美军大红一师的防线打得千疮百孔,在两天的时间里迫使美军后退近150公里。德军在凯萨琳山口的行动可以说非常顺利,不过隆美尔并没有想到斯比巴山口的行动已经受阻,原来是蒙哥马利和肯尼斯将军如法炮制了德军的战术,利用防空炮和榴弹炮构成了反坦克火力,顶住了德军第10装甲师的进攻,勉强算是挽救了面临失败的局势。
从战术上来说,隆美尔拖延了盟军的进攻时间,吓破了不少美军士兵的胆,从战略上来说,非洲军团并没有扭转失败的命运,仅仅是拖延了失败的时间。在这场仅仅只有6天的短暂战役中,盟军伤亡共计六千余人,被俘四千余人,坦克和装甲车更是损失了370辆。这样惨重的损失,让趾高气昂,对战争抱有乐观态度的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对德军的认识。被气到血压飙升的艾森豪威尔撤掉了美军第2军司令弗雷登道尔,改任命巴顿将军担任改军司令一职,要求其立刻重整部队将隆美尔赶出非洲。
结束语
美军装甲兵在北非第一次与德军装甲兵爆发大规模冲突,明明拥有数量优势却在战斗中频频失利,主要原因还是美军装甲兵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部队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步坦协作也不够熟练,加上傲慢轻敌没有对战场环境进行有效的侦察就盲目的发动进攻,才落的大败。
突击二战军品店,欢迎光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