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uyantt,站短吧
作者:@喵小吴喵 ,谢谢,祝好!
作者:@zj840403 ,真的很感谢你水妹子,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祝一切顺利!
作者:@流水残月,欢迎常来转转
作者:@a455762325,呵呵,年底了,忙乱事情多,是偷懒了,欢迎传来转转
作者:@m374 更新了
作者:@离荫营不远 ,好的
作者:@hyr7 谢谢支持!
作者:@苏樱的秘密 ,感谢支持
作者:@恨死传奇,发站短吧
读古这人很孝顺,每次从郭总那里回来,郭总总会给海参啊大海虾啊什么的东西,读古都会赶紧送给天歌奶奶,等天歌奶奶留下一些自己喜欢的后,剩下的才拿回家。
甚至很多时候,读古都是“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到后院天歌奶奶家报道,天歌奶奶就掏出读古身上的钱数一数,再把钱装回读古衣兜里,假如此时快要过什么节日了,读古就会直接掏出500块钱放下,然后才回家见妻儿。
对于孝这个字,真得不难解释,我也赞成人孝顺,可对于读古的孝,我的心里怎么就有点那个小别扭呢?
后来我把这个小别扭就告诉了读古,因为我觉着夫妻之间有别扭是很不舒服的事情。
读古立马“改正”了自己的“行孝”方式,于是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不久后的一个晚上,读古在外应酬,我和孩子们都关灯睡下了,这时候我突然听到屋侧槐树上的喜鹊喳喳叫,我就赶紧下地拉开后窗帘看:难道有贼?
这时候我就发现读古闪进了天歌奶奶的家门,手里提着一兜东西……
我拉上窗帘,坐等读古回家。
果然,读古回家了,装着没事儿人似的,手里空空如也。
我说我要和读古谈谈……..
我说我要和读古谈谈……..
在我们这个大院里的三家人,婆婆和小叔子家都比我们富有,他们都有银行存款,而我们除了做买卖手头的那点流动资金外,剩下的就是读古的债务了,我们家除了有一张简易的饭桌,和一个快要散架的书柜、快要散架的电脑桌外,再就剩下一个电视桌了,家里的两张床也都破烂不堪,是对付着在用,家里存放货物的冰柜也是归属在婆婆名下的,那么读古,我们除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身债务外,我们还有什么?
鹏鹏从不带小朋友们回家玩,他怕小朋友们笑话他,鹏鹏现在都上学了,连个写作业的书桌凳子都没有,读古,你说我们还有什么?
我们厨房里没有抽油烟机,用来做饭的锅把手掉了,是我用两块木头刻出槽来夹在一起,铁丝拧紧,缠上胶带,包上旧毛巾,继续在用,读古,你看不到吗?
家里坐的凳子都是我从娘家带来的,家里的衣服都是放在简易的衣柜里,衣柜的封皮风化了,碎的一缕一缕的,我只好用旧床单做了罩子罩在上门,继续对付着用,读古,你看不到吗?
家里的拖把不能用了,我找出旧衣服,裁成布条,自己动手绑,天歌爷爷还说我不用那么会过,花几块钱就能买一个……
读古,如果你尽孝我不同意,那是我的错,可是你也要量力而行啊,你的父母比我们而言富裕得很,我想你的父母也希望我们过得好起来,而不是就这个样子一直下去;我更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永远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可以身居陋室,固守清贫,但是我不能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跟着我们只“精神”,不“物质”,我们也没有理由强求孩子们跟我们一样…..,
同样是儿子,面对家境比我们好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小儿子,婆婆是不是应该多帮衬我们一点?可是婆婆没有,她放下自己的买卖全天给小儿子家看孩子做家务,我们攀比了没?如果真论及起来,婆婆是不是应该先给大儿子看,才能轮到小的?或者两个儿子都不给看,或者两个儿子聚一起商量一下,该怎么看?可是没有,婆婆根本就无视我们的存在,就做出了决定。
知道自己老妈有钱,小叔子经常是“借”钱花,借了就不还——花的是自己老妈的钱,这有什么?这钱早晚还不都是给儿孙的?小叔子这样说。再然后就是要老妈老爸帮忙买东西,也是白给买,不给钱……..
而读古呢?是天天喊婆婆来家吃饭,不来就从后窗递过去,如果我们全家要出去吃个饭,或者出去玩,读古也是喊上公公婆婆,浩浩荡荡大队伍出发。
就是这样,婆婆也没觉着小儿子有什么不好,也没觉着大儿子有什么好,反正是大儿子孝敬她的东西她会赶紧分一半给小儿子,还总是一脸悲悯抑或是决绝地神情悲壮地说:我要拼了老命帮他把日子过好!……
——我就是不明白,小叔子家怎么就过不好了?!好不好的不都摆在眼前吗?他家哪里就不好了?
读古回答了我的问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小孩子不会说话,那个能哭闹的大人势必就要多哄他,那个老实安静不哭闹的,自然可以忽略一些。
既然我把问题摆在了桌面上,那么就必须有个解决的法子。
最后读古说,每年按照节日给父母钱,也就是5.1、10.1、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春节、父母生日,日子仄巴就少给点,日子宽余了就多给些。
这个方案我认同。
对于兄弟姐妹的行孝,我们俩之间也达成共识:他们给也罢不给也罢,都随他们,我们只管做好自己。
作者:@piaoxuedeyu 回复日期:2012-1-10 16:07:00
呵呵,姐姐的经历跟我好像,不过我才刚开始,并且马上要生宝宝了,不过老公真是好,呵呵,虽然离婚.....
——祝福妹妹
作者:@忆淡然 回复日期:2012-1-10 19:56:00
看了很感動,平平淡淡文字,卻感到無比深厚的感情!
———祝福
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每年我们都会出去走走,这是我和读古结婚后订立的“基本家策”。
2007年的时候,我们是带着5个月的天歌和8岁多点的鹏鹏去了塔山,那时候决定去的本是昆嵛山,因为天歌太小的缘故改道了,08年天歌已将近1岁半了,可以走些路了,那么08年5.1我们可以去昆嵛山了。
因为读古被郭总请去,我们的昆嵛山之行直拖到5月3日,而5月3日天气预报又说有雨,因而我们的昆嵛山之行恐怕又要滞后了。
5月3日那天早晨一睁开眼,鹏鹏就大喊说老妈,晴天!于是读古马上在被窝里通知车来接我们,呵呵呵,看来儿子比我们还热衷出游呢。
读古找的车是辆小面包车,车主是读古家以前的老邻居,08年时候去昆嵛山跟团的话好像一人是80,而我们因为爷爷奶奶要随着去,跟团就没有帐可算,而包车读古邻居收费是180,所以还是包车合算。
喊上后院的爷爷奶奶,带上儿子女儿,我们于6.30乘车出发了。俩孩子精力最旺盛,一路上竟然没有一个睡觉的。自己的腿也是愉快的,健步如飞。
一入昆嵛山,天歌就发现了山脚下的几只鸡鸭鹅,她兴奋的扑棱棱的扎撒着小手就冲了过去。奶奶不爱爬山,跟着我们出来纯粹就是为了凑热闹,因而她自告奋勇的留下来照看天歌。
昆嵛山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之所以选择去那儿,我们也完全是从经济上考虑,再者,我们周边好像也就昆嵛山是高一点的山了。
我们登昆嵛山的第一站是九龙潭,当时考虑天歌上不去,所以就把她留在山下,登到山顶,读古说如此美景没有天歌实在是一大遗憾,为此,登神清观、烟霞洞时,我们带上了她。
天歌还真不赖,跟着亦步亦趋,登神清观时候,那台阶对于一个还不满一岁半的小孩子来说真是太高了,于是爷爷爸爸分别牵着天歌的小手,提留着她上,呵呵呵,那情景,真惹人怜爱,敬佩。
天歌天生对神佛有敬畏心,看见别人拜,她也跟着双手合十拜。
休息的时候哥哥也很照顾天歌,总是把天歌放在身前坐着,怕被人抱走了,俩人还人手一串佛珠,捻啊捻,那情景够动人的。
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愿大家健康万福,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