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4时25分,鲁迅偕景宋同车南出北京,经天津转津浦路抵上海,再浮海而下。对这勇猛的私奔朱安心中有数,但总无可如何。季茀、宋紫佩(绍兴人,鲁迅在杭州的学生,山会师范学校的同事,一同参与光复绍兴,同办《越铎日报》。民元亦来京,经鲁迅介绍到京师图书馆任掌书员。多年来往密切,鲁迅死后就是他向老太太报丧)、钦文、淑卿、漱美、有麟及景宋故友晶清、石评梅(汝璧,山西平定人,女师大毕业后任该校附中女部年级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与高君宇相恋,君宇去年已逝,评梅寒苦悲悼者3载,1928年以26岁华龄玉殒,长伴君宇于地下。评梅最称才女,而文风凄艳太过,甲固不喜也)等十余人到前门车站送行,季茀还托鲁迅在南方找一个饭碗,他也不愿枯守沉船了。人们彼此挥别,火车笨重地驶离这灰败而饱蕴无限风雷的古城,抛下14年虚掷的期望和苦辛,鲁迅不知是何感触。或者我们可以不敬一点,来引一段钱默存(钟书,无锡钱家读书人群体中佼佼者也)的《猫》看,自然绝不贴切,玩笑而已:“李建侯看着窗外,心境象向后飞退的黄土那样的干枯憔悴……这许多思想,搀了他手同看窗外风景的女孩子全不知道。她只觉得人生前途正象火车走不完的路途,无限地向自己展开。”
于路每经大站,鲁迅便要寄明信片给淑卿,向母亲报个平安。8月29日晨到了上海,略一安顿便往访乔峰,兄弟相见,自有一番唏嘘。因说及所寓沪宁旅馆“湫小不可居”,乔峰推荐三马路(今汉口路)的名店孟渊旅社,并随兄办移租。景宋则搬去叔叔许奏云(炳璈,岭南诗人,时在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职)家里,逛街走亲戚之外(前述汝为已关门做起寓公。似乎他们同景宋不甚亲近),时常也来串门。哥哥便是那末着,弟弟又是这末着,虽则鲁迅刻意避嫌,两下里总归心照了(据说长虹与川岛来望鲁迅,见景宋在座,也出去宣传云)。乔峰经瞿秋白(艭,江苏常州人,现为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通过茅盾与乔峰结识)介绍,已经步上教坛,在暨南大学理学院作了教授,但居申大不易,他的负担又格外重。既要按时向八道湾寄钱,还须供养蕴如(他们的长女就在这年出世),景况似乎并不如意,甚至比阿哥更落拓些,鲁迅看了不过意(在给景宋的信里说:“他自己说并不负债,然而我看他所住的情形,实在太苦了,前天收到8月份的薪水,已汇给他200元,或者可以略作补助。听说他又常喝白干,我以为很不好,此后想勒令喝蒲桃酒,每月给与酒钱10元……”乔峰收到后颇诧于所寄之多)。这回在上海作4日盘桓,好些时间是用来淘书和访友,也不断有客来谈。8月30日西谛飞函招饮,茅盾、佩弦、绍钧、望道、刘大白(原名金庆棪,改名刘靖裔,绍兴人,新诗倡导者。复旦大学教授,后从政至教育次长)、夏丏尊(铸,上虞人,留日学生,鲁迅“木瓜之役”同袍。提倡“爱的教育”,参与创建多所学校,以立达学园最著。任开明书店编辑,后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译述自有体系)、胡子如(愈之,上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者之一。后入新闻出版界,有全才之誉)、王伯祥(钟麒,苏州人,与圣陶友善,同为商务印书馆编辑。研史大有心得,以《史记》最精。甲尝游甪直保圣寺,不知半壁唐塑罗汉赖伯祥圣陶得全也)、周予同(蘧,浙江瑞安人,“五四”中一放火者。商务印书馆编辑,以经学研究反对读经。后至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与周谷城并称“二周”。因《海瑞罢官》被祸,失明瘫痪者13年)、章雪村(锡琛,绍兴人,就读山会学堂,与鲁迅有师生之名,又曾是乔峰在商务印书馆的老上级,此时刚刚手创开明书店,后来未名社的所有著作统交他打理。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是著名义举)、刘薰宇(心如,贵阳人,北京高等师范数理科毕业,时为开明书店编辑,后留学法国,终生教育数学,是小一辈人)在座,许多江浙人打起乡谈,相与甚欢。8月31日下午鲁迅与景宋算是作两年之别,9月1日夜半,乔峰送之落太古公司(英资太古兴记轮船公司)的“新宁”号轮船,但要等到明早7时才拔碇起航,4日下午1时抵达厦门太古码头。船行平稳,鲁迅心绪不宁。放下时局和未来擘画不提,他似乎常常想到第一次久别的恋人,想到以后的生活。“当未上船之前,我们谈了许多话。谈到我的事情时,据说伏园已经宣传过了(原注:怎么这样地善于推测,连我也以为奇)。所以上海的许多人,见我的一行组织,便多已了然,且深信伏园之说。建人说:这也很好,省得将来自己发表。建人与我有同一之景况,在北京所闻的流言,大抵是真的。但其人在绍兴,据云有时到上海来。”他甚至打探起厦门到广州的走法:“据说最好是从厦门到汕头,再到广州,和你所闻的客栈中人的话一样,我将来就这么走罢。”(《两地书》信48,9月14日)看来那两年之约实为纸上谈兵,双方都不打算严格遵守的(景宋上了船便要翻悔:“临行之预约时间,我或者不能守住,要反抗的。”她亦忙不迭地打听行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鲁迅是有点念兹在兹:“我在船上时,看见后面有一只轮船,总是不远不近地走着,我疑心是广大。不知你在船中,可看见前面有一只船否?倘看见,那我所悬拟的便不错了。”(《两地书》信43,9月4日)其实景宋所乘招商局“广大”轮9月2日8时10分开船,6日晚6时到穗,经过厦门一带海域是在4日下午4时,景宋延颈眺望,是茫茫的水天一色。两船相距总有30海里上下,鲁迅的“悬拟”不过表达思念罢了(景宋途次曾两次受邀参加船中集会,以向自上海招募的工人灌输革命,第二次甚至被推 ,虽则推掉,亦“把北京的黑暗略略说了”,又攻击“《晨报》,《现代评论》,和研究系之流”。广州气氛毕竟不同,在那短暂的一时殊不侮了“革命策源地”的称号)。
(甲注: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合各派人众10万,介石领总司令,以殄灭子玉、馨远、雨亭割据势力,谋求结束清亡后地方实力并立制衡的绝类五代局面,在武装统一的基础上逐次敷设一全新的政府机构。但蒋的事业发展太快,资力声望不足服党内派系,尚乏遽成无可争议领袖之条件。受内外诸因素牵制,因循应付之策略、阴谋分化之手段概难能免,更注定北伐初衷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质统一尚待近20年淘汰,亦须经过抗战之全国大动员也。不过这些统统都是后话,鲁迅南行时两湖正在激战,中原华北次第卷入战端。不足两年北京易手,鲁迅早早到了大后方,是逃离沉船的敏感老鼠。政局的动荡也促成了学术研究向较为落后的低地注入)
于路每经大站,鲁迅便要寄明信片给淑卿,向母亲报个平安。8月29日晨到了上海,略一安顿便往访乔峰,兄弟相见,自有一番唏嘘。因说及所寓沪宁旅馆“湫小不可居”,乔峰推荐三马路(今汉口路)的名店孟渊旅社,并随兄办移租。景宋则搬去叔叔许奏云(炳璈,岭南诗人,时在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职)家里,逛街走亲戚之外(前述汝为已关门做起寓公。似乎他们同景宋不甚亲近),时常也来串门。哥哥便是那末着,弟弟又是这末着,虽则鲁迅刻意避嫌,两下里总归心照了(据说长虹与川岛来望鲁迅,见景宋在座,也出去宣传云)。乔峰经瞿秋白(艭,江苏常州人,现为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通过茅盾与乔峰结识)介绍,已经步上教坛,在暨南大学理学院作了教授,但居申大不易,他的负担又格外重。既要按时向八道湾寄钱,还须供养蕴如(他们的长女就在这年出世),景况似乎并不如意,甚至比阿哥更落拓些,鲁迅看了不过意(在给景宋的信里说:“他自己说并不负债,然而我看他所住的情形,实在太苦了,前天收到8月份的薪水,已汇给他200元,或者可以略作补助。听说他又常喝白干,我以为很不好,此后想勒令喝蒲桃酒,每月给与酒钱10元……”乔峰收到后颇诧于所寄之多)。这回在上海作4日盘桓,好些时间是用来淘书和访友,也不断有客来谈。8月30日西谛飞函招饮,茅盾、佩弦、绍钧、望道、刘大白(原名金庆棪,改名刘靖裔,绍兴人,新诗倡导者。复旦大学教授,后从政至教育次长)、夏丏尊(铸,上虞人,留日学生,鲁迅“木瓜之役”同袍。提倡“爱的教育”,参与创建多所学校,以立达学园最著。任开明书店编辑,后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译述自有体系)、胡子如(愈之,上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者之一。后入新闻出版界,有全才之誉)、王伯祥(钟麒,苏州人,与圣陶友善,同为商务印书馆编辑。研史大有心得,以《史记》最精。甲尝游甪直保圣寺,不知半壁唐塑罗汉赖伯祥圣陶得全也)、周予同(蘧,浙江瑞安人,“五四”中一放火者。商务印书馆编辑,以经学研究反对读经。后至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与周谷城并称“二周”。因《海瑞罢官》被祸,失明瘫痪者13年)、章雪村(锡琛,绍兴人,就读山会学堂,与鲁迅有师生之名,又曾是乔峰在商务印书馆的老上级,此时刚刚手创开明书店,后来未名社的所有著作统交他打理。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是著名义举)、刘薰宇(心如,贵阳人,北京高等师范数理科毕业,时为开明书店编辑,后留学法国,终生教育数学,是小一辈人)在座,许多江浙人打起乡谈,相与甚欢。8月31日下午鲁迅与景宋算是作两年之别,9月1日夜半,乔峰送之落太古公司(英资太古兴记轮船公司)的“新宁”号轮船,但要等到明早7时才拔碇起航,4日下午1时抵达厦门太古码头。船行平稳,鲁迅心绪不宁。放下时局和未来擘画不提,他似乎常常想到第一次久别的恋人,想到以后的生活。“当未上船之前,我们谈了许多话。谈到我的事情时,据说伏园已经宣传过了(原注:怎么这样地善于推测,连我也以为奇)。所以上海的许多人,见我的一行组织,便多已了然,且深信伏园之说。建人说:这也很好,省得将来自己发表。建人与我有同一之景况,在北京所闻的流言,大抵是真的。但其人在绍兴,据云有时到上海来。”他甚至打探起厦门到广州的走法:“据说最好是从厦门到汕头,再到广州,和你所闻的客栈中人的话一样,我将来就这么走罢。”(《两地书》信48,9月14日)看来那两年之约实为纸上谈兵,双方都不打算严格遵守的(景宋上了船便要翻悔:“临行之预约时间,我或者不能守住,要反抗的。”她亦忙不迭地打听行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鲁迅是有点念兹在兹:“我在船上时,看见后面有一只轮船,总是不远不近地走着,我疑心是广大。不知你在船中,可看见前面有一只船否?倘看见,那我所悬拟的便不错了。”(《两地书》信43,9月4日)其实景宋所乘招商局“广大”轮9月2日8时10分开船,6日晚6时到穗,经过厦门一带海域是在4日下午4时,景宋延颈眺望,是茫茫的水天一色。两船相距总有30海里上下,鲁迅的“悬拟”不过表达思念罢了(景宋途次曾两次受邀参加船中集会,以向自上海招募的工人灌输革命,第二次甚至被推 ,虽则推掉,亦“把北京的黑暗略略说了”,又攻击“《晨报》,《现代评论》,和研究系之流”。广州气氛毕竟不同,在那短暂的一时殊不侮了“革命策源地”的称号)。
(甲注: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合各派人众10万,介石领总司令,以殄灭子玉、馨远、雨亭割据势力,谋求结束清亡后地方实力并立制衡的绝类五代局面,在武装统一的基础上逐次敷设一全新的政府机构。但蒋的事业发展太快,资力声望不足服党内派系,尚乏遽成无可争议领袖之条件。受内外诸因素牵制,因循应付之策略、阴谋分化之手段概难能免,更注定北伐初衷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质统一尚待近20年淘汰,亦须经过抗战之全国大动员也。不过这些统统都是后话,鲁迅南行时两湖正在激战,中原华北次第卷入战端。不足两年北京易手,鲁迅早早到了大后方,是逃离沉船的敏感老鼠。政局的动荡也促成了学术研究向较为落后的低地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