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说心脏#
你必须懂的心血管小知识
滑到文末,有福利哦
每一个周一都是打工人的噩梦!
各位“打工人”都下班了吗?
你是不是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地铁?
还是仍旧在忙碌的加班?
5月17日,世卫组织和国家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指出:与每周35-40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长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
2016年,估计有74.5万例死亡归因于长时间工作或加班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其中中风占53%(39.8万人),缺血性心脏病占47%(34.7万人)。在2000-2016年之间,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2%,中风死亡人数增加了19%。
也就是说,按每周5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或者按每日标准工时8小时计算,连续工作7天不休周末就有“过劳死”的风险。
对于广大996的打工人来说,一周工作时长可是72个小时,比WHO所指的长时间工作还要长17个小时,所以,网友们所说的996=ICU,并不仅是一句心酸的自嘲,而是正在成为无奈的现实。
长时间工作为何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提出: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是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的诱因。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长时间工作更是如同“雪上加霜”,这就造成了各种慢性病的高发。
其次,压力导致的生理反应,长时间工作会持续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进而引起相关的应激反应,并释放过多的应激激素(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会触发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以及引起组织病变。
许多人应对长时间工作的压力,会选择一些有害健康的应对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等,这些都是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已知危险因素。
怎么样缓解加班带来的危害
增加身体活动量可有效降低我们的死亡风险。
201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每年因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死亡人口是530万,如果将体力活动不足的人口减少10%或25%,可减少53.3万或130万人死亡。
如果达到WHO推荐的身体活动量,人均寿命可延长0.8岁。那么,WHO推荐的身体活动量是多少呢?
首先,需要满足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果以每周运动五天计,则每天需要运动30-60分钟。
中等强度的意思是,当我们运动时,稍微觉得有一点累但又不是很累,在运动时我们可以保持说话,比如步行、骑车、上楼梯、购物、家务劳动等都属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之外,每周要有2-3次的抗阻运动和柔韧性练习,我们传统的八段锦太极拳什么的都是很好的融合了抗阻、柔韧、平衡训练的运动方式。
最后,要减少静坐少动的行为,保持每小时要起来动个1-5分钟。
以上方式觉得很难坚持,一工作就忘记了?那乐心最新款健康手表C1可以帮到你,它不仅能自动跟踪你的身体活动量,记录你每天的达成情况,还有久坐提醒,保证你每个小时站一起来动一动。其次还可以定制你的健康小目标,帮你达成每周150分钟的身体活动时长!这款手表11月即将上市,大家尽情期待哦~
别忽视!突发心脏病前5大信号
信号一:胸闷、胸痛
排除所有可能的干扰,如不良情绪、休息不佳等,若出现胸闷,感觉像是压了一个大石头,甚至出现胸痛,可能是心绞痛、心梗的前兆,别忽视,最好去查一下心电图。
信号二:心慌、焦虑
心脏病发作前,会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或对死亡的恐惧,简单说,自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等是心慌、焦虑的常见原因,若出现这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避免情况加重。
信号三:身体其他部位疼痛
很多心脏病发作前,不一定会胸痛,还可能会出现肩颈痛、牙痛、上腹部疼痛、左手臂、下颌处等疼痛,可能是心梗发作前,引起放射性疼痛的结果,这些症状往往易被忽视。
信号四:多汗
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在脖子、后背、头皮、手心、脚掌等处出汗,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前的信号。
若很长一段时间反反复复都这样,类似感冒发热的出现,却没有其它感冒症状,就要小心了。
信号五:极度疲劳
早上起床后,感觉好好的,但很快就有一种极度疲劳、四肢沉重的感觉,做什么事都没精神。
若近期没有生病,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睡眠也不多,持续出现不寻常的疲劳,尤其是女性,大约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工作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需要得到重视!小乐提醒你提高工作效率,劳逸结合哦~
文章参考资料来源:
【1】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long working hours for 194 countries, 200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WHO/ILO Joint Estimates of the Work-related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2】科普中国 【3】阜外说心脏 【4】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乐心健康手表C1免单测评招募中
↓点击下方查看活动↓
点↓在看↓鼓励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