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看“常带三分寒”的问题。
前面说了,小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生阳。这个生阳,五臟皆有。其生发在肝,温煦在心肾、防护在脾肺。所以,五臟受寒,都可以对生阳构成影响、乃至损伤。
如果这个生阳被折损(生阳就像春天的草木发芽的动力一样,是从根茎内核向浅表这样从内向外舒展的。)也会向内损伤臟腑的阳气。
最常见的是先损伤脾臟的阳气、其次是肾臟的阳气。肺臟的阳气,可能也会同步出现损伤;然后发展到心臓的阳气、肝臟的阳气受损。从而出现所谓的后天失养导致的五迟、五软、以及身体发育异常、神智异常、行为异常等。
那么,哪些情况可以导致小儿的生阳受损呢?最常见的,保暖不足的受寒,过食寒凉的受冷,都可以直接导致其生阳的折损。从外受寒的情况,常见的有两支:其一,寒气从皮毛走肺,损伤腠理层、太阳层、太阴肺浅中层的受寒。其二,孩子从皮肤向下入侵,进入肌肉层(阳明层、太阴层),肌肉层向里可以直接入侵脾胃,而折损脾胃的阳气、乃至脾胃的生阳。从脾肺入侵的寒气,可以继续入侵肝肾、乃至心阳。从而导致孩子的五臓阳气的先后受损。这种情况,对孩子生阳的折损非常严重。
如果看到孩子一段时间身体的生长出现停滞状态,气色差等,就要注意了。如果长期都是这个样子,超过半年一年的,就更要注意了。
此外,通过饮食生冷,而入侵的的寒凉,可以直接损伤脾胃、小肠、大肠的阳气。
本臟的真阳受损,生阳必然受损。没有侥幸。再加上脾胃二肠的受寒,就直接导致对饮食中水谷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的不足。进而会导致前面我们说的阴质不足以保障身体发育壮盛的需求,就会导致形体臟腑发育不起来,或者发育起来一个空壳子。
当孩子的真阳(包括生阳)和阴质都亏损严重时,则容易表现出萎靡,困顿、发育迟缓,神志异常等等。这里关于人体阴质的生化过程,请参看《各臟小生化工厂》的相关内容。我们讨论到这里,大家再看看这句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有没有一点不一样的理解呢?选择,和取舍,都是自己的决定。自然是自己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再看这个“安”字,
是“安静”呢?还是“安养”呢?
减食、灭阳,以图小儿“安养”?笑话而已。减食、灭阳,以图“安静”?则不如减到9分去,腹中无食、身上无衣、半死不活地会更安静。
那么,怎样观察孩子的衣食有余不足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