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大陆作家拜访90岁孙立人,孙惊讶大陆记得他:好人掌权就好


1990年11月初,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周良沛前往台湾,孙立人的故友请周良沛给孙立人送去90大寿的寿幛。
孙立人当时已是疾病缠身,极少和外人见面,走到哪里都要夫人搀扶着,按照周良沛的话说是“连走带拖”。
有客人到访之时,孙立人一般就是闷坐着不说话,几分钟后就要离开,有时候客人已经到了,他也不想见客,干脆不出来。

图|孙立人晚年
而这天,孙立人竟饶有兴趣地和周良沛聊了一个多小时。
当周良沛和他说起他在抗战之时的战功之时,他的嘴唇蠕动着,说了一句不清不楚的话。孙夫人翻译道:“你今天在大陆还会知道这样的事?”
周良沛回答:“历史会顺着本来的样子来写的!”
孙立人点点头,浑浊的眼睛看着周良沛,情绪有些激动:“世上好人还是多,要是好人都能掌权就好了,我们国家……”
周良沛临走之时,孙立人站起身一定要送一送他。当周良沛走下玄关换好鞋,孙立人突然扒开了夫人搀扶着他的手,站直身体向周良沛行了一个军礼。
此前,儿女和部下们为他四处奔走翻案,孙立人看起来并不积极;而如今听说大陆承认他曾经的功绩,他用军礼来感恩。
这个“军礼”可能是孙立人一生之中的最后一个军礼了,因为不到半个月,孙立人就病逝了。
孙立人被蒋介石幽禁了33年,经历了不到3年的自由,最终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
孙立人的临终遗言有三个版本:医生记录的是——我对得起国家;亲属记录的是——还我清白;部下记的是——我是冤枉的。
国民党一代名将的遗言为何如此凄惨?他为何宁愿相信大陆能公正评断他,却不信国民党能还他清白呢?
孙立人,安徽舒城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前往美国留学,曾在著名的佛吉尼亚军校学习深造。

图|青年孙立人
孙立人少年得志,几乎是一帆风顺,回国后连连高升,28岁就当上了少将司令官。
1940年,孙立人部改编为新38师,孙立人担任师长。1941年奉命远征缅甸,曾在滇缅战役之中解救英军,是中国唯一荣获“英国皇家勋章”的将军。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被调到东北,任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司令员为杜聿明。
没想到因为党派内斗,孙立人在几个月后就被迫交出兵权,在南京闲住。1947年,孙立人调到台湾,负责训练新兵。
1949年,蒋家王朝覆灭,蒋介石假意下野,实际上还在幕后掌控。
逃往台湾后,蒋氏政权龟缩在小岛之上,危机四伏,蒋介石明白自己已经是朝不保夕。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蒋介石又找到和美国关系较好的孙立人,假惺惺对他示好:“立人啊,你是侠义肝胆,我是不会忘记的,我一定要委以重任。”
孙立人当时还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回到台湾凤山新兵训练基地后干得非常起劲。
蒋介石素来喜好附庸风雅,尤其崇拜曾国藩,孙立人也成日捧着本《曾文正公全集》,刻意讨好蒋介石。

图|孙立人
1950年3月17日,孙立人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还做着反攻大陆的梦。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蒋介石那一阵子对孙立人甚为亲切,孙立人也因此更加傲慢、专断。
在担任陆军总司令期间,孙立人每周都要参加一次军事汇报会,为了不向参谋总长周至柔敬礼,孙立人每次都迟到。他还在下属面前对长官和同僚评头论足,让他失去了不少人缘,周至柔和空军总司令王叔铭、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常常联手排挤他,孙立人在官场上并不得志。
而且,孙立人还曾多次对美国外交官埋怨陈诚故意雪藏他,以至于他一度有职无权。他还说台湾现在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人心思变的地步,抨击陈诚落后了时代50年。
在外国官员面前如此谩骂蒋氏政府,这是蒋介石无论如何都不能忍的。
孙立人个性孤高、胸无城府,不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蒋经国向他拜年他都可以直接无视。这让他和蒋经国、黄埔系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而最危险的是,美国经常会搞一些小动作,将孙立人推出来,牵制蒋经国的政工制度。
孙立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走向四面楚歌的境地。
蒋介石日记之中记载着他对孙立人的真正看法:“吴(国桢)、孙(立人)屡屡挟外(美国)自重。”
蒋介石用孙立人,也防着孙立人,他让蒋经国利用手下的情报组织渗透到陆军总司令部,
孙立人当上陆军总司令不到一周,他的英文秘书黄正、训练总部干部黄钰都被蒋经国以“泄露军纪”的罪名逮捕,判刑十年。
紧接着,孙立人旧部李鸿、陈鸣人等都以“匪谍”的罪名被拘捕。

图|弗吉尼亚军校博物馆里的孙立人将军展柜——油画像以及将军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将官服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的安全暂时不必担心,孙立人也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果然1951年3月,蒋经国正式进驻陆军总司令部,孙立人处处受蒋经国的牵制,很快又落得个有名无实。
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后,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的防卫圈之中。很快,孙立人就被调任“总统府”参谋长,彻底解除兵权。
1955年6月,蒋介石亲自前往台湾南部校阅陆军各兵种,“孙立人即将乘蒋介石阅兵实行兵谏”的情报传到了蒋介石耳中,随即就爆发了所谓的“兵谏案”,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毛人凤将孙立人旧部郭廷亮逮捕,罪名是“匪谍”,其他被逮捕的孙立人旧部多达300多人,很显然是冲着孙立人来的。
这期间,蒋介石曾经召见过一次孙立人,一见面就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
孙立人答:“看《南宋史》。”
蒋介石说:“很好。你没有什么,以后少跟政客们来往。”
孙立人立马回答:“是的,我一生最讨厌万政治和政客打交道。”
蒋介石也不愿与他多绕弯子,直接对他说:“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
蒋介石的表情变得尤为狰狞,随即又莫名其妙笑了起来:“你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
陈诚、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吴忠9人组成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兵谏案”。为了凑齐这个班子,蒋介石也是“煞费苦心”,其中两人不是国民党员,一人是司法权威,两人是孙立人的同乡,只有陈诚和何应钦是军人。即便暗箱操作,蒋介石也想要做出“客观、公正”的样子。

图|孙立人给官兵颁奖
调查委员会用了50天写了16000字的《国民党最高层九人调查委员会报告书》。
10月20日,台湾当局公布了一份蒋介石亲自签署的关于处置孙立人的“总统令”:
该上将不知郭廷亮为匪谍,尚属事实,但对本案有其应负之重大咎责,兹特准予自新,毋庸另行议处,由国防部随时察考,以观后效。
这种“由国防部随时察考”的处置,和当年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予以管束”的性质相同,就是没有期限的长期幽禁。
孙立人就此开始了30多年的软禁,台岛内外一片哗然,案件从开始到定罪含糊其辞,香港报媒直接称此案对社会人心造成了不利影响:报告书仅凭几个下级军官的供词,无人证也无物证,引人入罪,是无法服人的。同时报告书里“用了很多假定语气”,这种调查和“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而美国方面也对此案十分专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都电联蒋介石,让他慎重处理孙立人案件。美方还联系了宋美龄,希望通过她给孙立人求情。
而最终蒋介石也只答应退后一步,对孙立人“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但绝对“不放”。
孙立人自从1955年“由国防部随时察考”后,就再也不能参加任何社会和政治活动,从此销声匿迹。
对于蒋氏父子而言,孙立人的存在就是一种潜在威胁。蒋介石需要加强对台湾党政军控制,继续独裁专政、清除异己,也想要遏制美国式“民主”的影响。
这桩案件明明内幕很深,背景复杂,但在当时蒋家父子的血腥统治之下,台湾的舆论一片平静,孙立人就成了沉默的牺牲品。
孙立人无可奈何,对官场已经没有了任何想法,他曾向蒋介石提出,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发挥早年学习的土木工程的专长,为水利建设做一些工作,但并未获准。
1956年6月,孙立人被驱赶出居住多年的台北市南昌街宅邸,迁移到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
18号住宅是蒋氏父子亲自审定的,房子的四周都是深水沟,周围是一眼就能看全的稻田。18号前的大马路叫作“向上路”,这路名倒是对孙立人凄惨晚年最大的讽刺。

图|蒋介石与蒋经国
蒋氏父子挑了这所房子的目的就是方便监视,不过也有好事的风水先生,戏称这是一个“困龙”之局。
18号后面就是一栋三层楼的房子,房子是安全局的,居高临下,可以完全看到孙家人在院子里做什么。向上路的另一面还有一家,也住着监护人员。
看守18号的人员来自于安全局或者情报局,采用三班制,每班八小时,当年还放置着一把机关枪,以备不测。
18号的门始终是紧锁着的,蒋介石还命令“国防部”派6个人穿着便衣,随时能够“照顾”孙立人。
所有进出孙家的人,包括邮差都要经过反复盘问,即便是家人打来电话,安全局也是随时监听的。
蒋介石将孙立人软禁起来之后,竟然还用“焚书”的手段来消除孙立人的影响。但凡是孙立人练兵或者作战的记录,包括第四军官训练班同学录、印缅远征作战的书籍,蒋介石都下令全部烧毁。就连刻在石碑上的名字都下令磨去,不能留下丝毫的痕迹。
“不允许孙立人写回忆录”,也是特工人员监视工作的一部分,蒋介石希望将这个人完全从历史上抹去,希望后人忘记这个人的存在。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立人在听闻大陆还知晓他曾经的战绩之时,那样出乎意料和惊喜,甚至向一名第一次见面的大陆作家行军礼。
他可是宁愿迟到,都不愿向上级行礼的孙立人啊!
蒋介石将孙立人看得很紧,无论外界怎么去挖掘,根本得不到孙立人的一丝消息。
然而外界对孙立人的处境太过关注了,有时候一些新闻媒体也会放出一些假消息,比如说孙立人已经逃出台湾到达国外。1980年3月,香港《华侨日报》煞有其事地报道,说孙立人已经逝世了。
这则新闻引发了一阵骚动,一些社会评论家悲痛之余写了不少悼念孙立人的文章,四处发表。
孙立人和张学良被幽禁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张学良和宋美龄有私交,平时还能收到宋美龄送来的各种礼物,小到纽约名店的巧克力糖,大到国内甚为汉奸的晶体管收音机,和可以根据坐姿调整灯柱角度的阅读灯。
孙立人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图|孙立人全家福
根据孙立人的子女回忆,自从孙立人被软禁后,几年都没有拿到薪水,眷补也没有,孩子们上学本来是能享受到一些学费减免的,但连这种照顾都没有了。
为了生活,孙夫人无奈之下只好将一些首饰卖掉,后来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得让孙立人原来的秘书萧一苇代替孙立人给蒋介石写一封信,表示现在家中实在难以度日。
蒋介石“大发慈悲”,说是从“总统”特支费之中拨点钱给孙家做生活费,好似蒋介石宽宏大量,没有饿死他们一样。
事实上,蒋介石给的这些钱根本不够孙家生活,孙立人尝试过养鸡、养金丝雀、种花。
那些年,一到冬天,孙家就堆满了圣诞红,每年有几百上千株,这能让孙家在圣诞节、元旦那一阵子赚上一笔钱。孩子们放学之后基本上都在帮家中做粗活,其中就包括给这几百上千盆花浇水。
在平时,孙夫人会联系花店,根据花店的需要,在家中种植各种植物。
家中的花草,让孙立人的幽禁生活看起来十分悠闲,甚至有人戏称孙立人家种的是“将军玫瑰”,可这背后却是一大家子的辛酸。
台湾当局并非将孙立人完全圈禁在家中,只要孙立人不和公众接触,原则上是可以在其他地方走动的。
除了花园,孙立人还在台中不远的大坑山区经营了一处果园。孙立人一年四季都会上山去种果树,果园里面有荔枝、番石榴、柠檬等。这些果实成熟后,孙立人会找人大老远挑到市场上,让会说闽南语的孙夫人亲自叫卖兜售。
孙立人平时生活非常规律,早上起来锻炼的方式比较特别,他站在原地模拟游泳和打高尔夫球的动作。

图|孙立人晚年
孙立人早餐一定要喝牛奶,他会用一只玻璃杯冲泡脱脂奶粉,喝完之后还会倒进一些白开水涮一涮,把带着奶味的开水也喝完。他对儿女们说这是抗战时期留下来的习惯,那时候他们的物资大多靠美国空军空投,里面会有炼乳罐头,必须加水冲淡才能喝,炼乳用完了,罐头一般也要用开水涮一涮喝干净。
孙立人的侄子孙善治清楚记得一则往事:
一次孙立人和亲朋讨论起,在1949年上海解放前,蒋介石曾经指示孙立人安排汤恩伯部队的接待事宜。
于是孙立人将汤恩伯的部队安排到附近空出来的小学去休息,蒋介石不同意,怒斥孙立人自私,让他将训练营让出来给汤恩伯,训练营搬到小学校去。
孙立人气不过,大声反驳蒋介石:“我自私?你才自私!谁不知道汤恩伯的部队是您的嫡系部队,如果共产党打过来,您能往哪里去?只能往太平洋里面跳!”
蒋介石气得差点发飙。
半个月后,蒋介石喊孙立人来吃饭,又是一脸平和亲切,拍了拍孙立人的肩膀说:“眼下,没有一个人值得我信任,我信任的人只剩下你了。”
回忆起当年蒋介石的信誓旦旦,孙立人怒不可遏,拍着桌子大骂:“我这时候是才知道,他那天说的都是假话!”孙立人终于体会出蒋介石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你翅膀硬了,竟然敢顶撞我,你就是我最不信任的人!
孙立人等了20多年,终于等到蒋介石上了西天,但一听说蒋经国即位,犹如跌落谷底。

图|孙立人生前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与妻子合影
蒋经国当上台湾第六届“总统”后,民众对于蒋介石一贯的高压集权统治怨声载道。1984年,蒋经国宣布“释放系狱30年的政治犯”,蒋经国让“总统府秘书长”马继壮去拜访孙立人,询问孙立人是否还想出来为政府做事。
孙立人婉转拒绝:“人已经老了,还能做什么事呢?”
蒋经国还说要送一栋房子给孙立人,孙立人也拒绝了。
孙立人已经认清了蒋家父子的嘴脸,当年蒋介石一句好话,孙立人拼命练兵,不过落得如此下场,现在哪还能相信他们,再出去做事呢?
蒋经国一再声称会解除对孙立人的考察,但马上又说他是二级上将,为了保障他的安全,还是要对他实行“保护”。
蒋经国的故作姿态孙立人看得明白,蒋家并没有打算放弃对孙立人的软禁,从没想过给他自由。
孙立人老了,他自知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他也尝试过为自由作最后一次抗争,毅然要求辞去二级上将的终身军衔。
对于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而言,军衔就代表着荣誉和生命,孙立人如此决绝,蒋经国批准了他的辞呈,但仍旧没有恢复孙立人的自由。
1987年,蒋经国身患糖尿病和心脏病,蒋氏父子一手制造的白色恐怖也终于走到尽头。随着“张学良案”、“江南案”纷纷提出翻案,孙立人的子女和部下也在四处奔走,为孙立人翻案。

图|孙立人晚年
1987年7月15日,已经是有心无力的蒋经国终于解除了38年之久的戒严。一个月后,孙立人的旧部就举行了“印缅远征军联谊会”。联谊会第一次集会就在台中市,离18号很近,但孙立人的旧部并没有惊动老长官。
联谊会的发起人是10位当年远征军的高级干部,他们也曾尝试邀请一些仍在台上的高级将领。这些人都曾是孙立人的部下,但他们都只是送了花篮表示祝贺,并未出席,毕竟蒋经国现在还在世。
联谊会讨论决定一定要见到孙立人,恢复他的自由,哪怕和蒋经国进行长时间的较量。
没想到他们还没有正式行动,蒋经国一命呜呼了。
1988年3月,孙立人终于恢复了自由。
台湾《自立晚报》发表了独家新闻,说孙立人还活着,现在就生活在台中。当时岛内外不少民众都以为孙立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去世了,没想到消失了33年,他还能等到恢复自由的那一天。
有记者去采访孙立人,问他对平反这一事有什么想法,孙立人立刻反驳:“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孙立人解除软禁之后,冰心通过熟人给孙立人送去了一封信,邀请他回大陆来看看。


图|孙立人给冰心的回信
吴文藻曾经和孙立人是清华同学,1923年8月一同乘船赴美留学。当时冰心和两人都不认识,但恰巧也在那艘船上。
吴文藻和同学们给孙立人起了一个绰号叫“站人儿”,也就是“立人”的意思,比喻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国家和人民是有用之人。
后来吴文藻和冰心结婚,孙立人曾送给他们一根特殊的“手杖”。
手杖是战利品,当时孙立人缴获的战利品很多,大部分都是武器,能挑出来送给文人的只有这样一根手杖。这根手杖内部其实藏着一把利剑,不仅可以方便行走,在乱世之中还可以防身。
吴文藻夫妇一直记得孙立人的情谊,孙立人想起这些也是感慨万千。
孙立人很快就给冰心回了信,他回忆起当年和吴文藻之间的友情,对已经逝世的吴文藻也非常怀念。对于回大陆一事,孙立人如此回答: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
孙立人很想回大陆看一看,他在晚年时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想到老家父母的墓地,他依旧非常挂念。
1989年和1990年清明前后,孙立人让旧部和儿子专门替他回乡祭奠,当地有关部门也热情接待和安排。孙立人不感动是不可能的,他还给当地写去了感谢信,遗憾的是他终究身体不好了,没有实现亲自回乡的愿望。
孙立人逝世后,有熟人给冰心送来了4张孙立人的旧照,冰心对着照片潸然泪下,为孙立人写下了悼念诗。

图|孙立人墓园全貌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孙立人的确是一个另类,他游离在国民党主流派系之外,还对他们甚为不屑,被他们嫉妒、排挤和倾轧。他自认为忠诚,被蒋介石一句“信任”所蒙骗,被美国人当作控制台湾的道具,最终在蒋家政治专制、派系斗争、台美关系和太子接班等众多因素作用下,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囚徒。
也许直到晚年他才明白自己的愚蠢和可笑,被雪藏这么多年还死心塌地跟了蒋介石,还在台湾妄想和他反攻大陆。
在大陆时看不到历史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台湾看不清当时的政治生态、美国的狼子野心。“兵谏案”不是偶然发生,是孙立人从踏入台湾之时就装在身上的定时炸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