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影响力无需多言,至今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都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为“唐装”。不过大唐也曾屡遭危机,从武则天夺权,到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都曾遭遇生死考验,然而挽救大唐的重要人物都是山西人。
狄仁杰:恢复李唐王室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她大胆启用贫寒士子,压制传统门阀,通过励精图治,让当时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在传位的问题上几经犹豫。
武则天在位期间,一直重用娘家人,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有过当太子的想法。如果真的传位给武则天的侄子,以后就没有大唐只有大周了。在关键时刻,山西人狄仁杰站了出来。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赖的大臣,是出将入相的名臣。在朝堂上,提拔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一批著名将相,精心治理国家;在军事上,曾统兵御敌,抵御契丹、突厥等外族进犯。
狄仁杰一方面辅佐武则天治理天下,一方面又为恢复李唐王室积极运作。在武则天犹豫要立谁为太子时,狄仁杰没有以势压人,而是拉家常一样讲了个小道理。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如果把侄子立为皇储,以后的武家子侄是不会把她供奉到祖庙里去的,因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这在封建社会等于是外人了。
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储,将来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她还可以保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唐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的世代供奉。
武则天立侄子的态度本身就不坚决,因为要面临的压力和反对太多了,但他们的强硬态度反而让武则天不服气。狄仁杰给了一个台阶,反而让武则天改变了主意,请回废太子李显,再次立为太子。
可以说,狄仁杰通过自己的智慧挽救了大唐危机,为恢复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础。狄仁杰病故后,武则天哭着说:“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可见对狄仁杰信赖之深。
郭子仪:两次挽救唐室
唐玄宗李隆基让唐朝达到了极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紧接着便开始放飞自我,奢侈享乐,任用奸佞,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王朝几近崩溃。
天宝十五年(755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李隆基带人逃亡四川,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此时,力挽狂澜,挽救李唐王朝的代表人物就是汾阳王郭子仪。
郭子仪生于陕西渭南华州区,出身为山西太原郭氏,后被封为汾阳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勤王。他一举败史思明于河北,收复诸多州县。唐肃宗在他的辖地灵武即帝位,郭子仪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平叛主要组织指挥者。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以关内、河东副元帅名义配合回纥兵一举收复两京及河西、河东、河南诸县,基本平定叛乱。唐肃宗回到长安,慰劳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其封地就在如今的山西汾阳一带。这是郭子仪第一次挽救大唐王室。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不久,吐蕃大举进攻,京师又一次被攻陷,唐代宗连忙东逃,大唐又遭危机。
郭子仪赶忙集合残兵,用奇计逼迫吐蕃撤兵,再次收复京师,第二次挽救大唐王室。后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准备叛乱,郭子仪又以仆固怀恩为其旧部之故,瓦解了叛军,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叛乱。
此后,吐蕃多次内犯,皆因郭子仪在,未能危及唐室。代宗去世前,嘱咐郭子仪代政三天,帮助新君即位。可以说,两次挽救大唐的郭子仪,已经成为李唐王室最信赖的人。
郭子仪虽生于陕西渭南华州区,但祖籍山西太原(古代的汾阳曾归属太原),封地在汾阳,本人也时常自称为汾阳人。近年来,世界华人中郭氏宗亲团体都基本认可了山西汾阳是郭子仪故里,纷纷来山西寻根祭祖。
李克用:为大唐王室续命
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败,宦官当政更是加速了王朝消亡。在李唐王朝行将就木之时,山西人李克用力挽狂澜,延缓了唐王朝的衰亡。
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唐僖宗时,黄巢起义爆发,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攻克东京洛阳。十二月,长安“叕”一次失陷,唐僖宗外逃。面对如此危局,李克用站了出来。
李克用,沙陀人,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李克用生于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随父驻守云中,骁勇善战。黄巢攻陷长安后,他带兵攻入关中,迫使黄巢撤出长安,被赐“忠正平难功臣”,封晋王,授河东节度使。
黄巢起义被平息。起义军的叛将朱温降唐后,又掌握朝廷大权,杀昭宗,立哀帝,图谋废唐自立。李克用坐镇太原,拥兵自重,挟制朱温,一定程度上扼止了朱温篡唐的企图,使唐朝得以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权,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时期,唐朝寿终正寝。朱温称帝后,李克用于次年病死,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灭后梁,建后唐,让“唐”这一国号再次出现。
事实上,从大唐尚未建国,到大唐灭亡之后,山西人一直为大唐做出着卓越贡献,涌现出的名臣良将不下百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笔者化春光的《大唐帝国的兴衰史,就是山西人的奋斗史》一文,重温波澜壮阔的大唐史。(化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