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场相当于四个小国,曾是垃圾处理场


如果看一下大连市的平面图,我们会发现大连的道路呈放射状,跟国内的很多城市都不一样,反而很像是广场闻名世界的巴黎。大连和巴黎都是因为广场才形成的放射性道路,二者之间还有很多渊源。
如今的大连堪称广场博物馆,仅《大连的广场》一书收录的广场就有102个,各种风格、各个年代的广场都能在这里看到。而且,这里的每一个广场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星海广场:面积等于四个梵蒂冈,曾是垃圾填埋场
星海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面积为176万平方米。欧洲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面积为0.44平方千米,也即是44万平方米,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也是44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星海广场就相当于4个天安门广场,或4个梵蒂冈的面积。

如今的星海广场美轮美奂,音乐喷泉、雕塑景观、生态绿化十分养眼,然而曾经的星海广场只是星海湾的一个废弃垃圾填埋场。1993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市政府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建设了这个广场,并于1997年6月30日正式启用。
中山广场:沙俄、日本建造的圆形广场
中山广场为国内罕见的圆形广场,10条大路向四面八方辐射,这完全是巴黎式的核辐射式布局,就连大连整体的城市设计风格也是如此。这座见证了大连历史变迁的广场,建于1899年,耗时4年建成,不过它的由来可以说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小部分。

当时,大连正处于被俄国统治时期,俄国人为了表示对沙皇的忠诚,将该广场取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成为大连新的“殖民统治者”后,又向其注入东洋建筑风格。
如今,这些建筑依然在使用,作为建筑本身它们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必须牢记曾经的耻辱,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用这些殖民时期的建筑,来鞭策我们更加努力。
奥林匹克广场:中国奥运第一人
大连奥林匹克广场建成于1999年,是为纪念大连建市百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而建的广场。广场中心是一位运动员的雕像,下面有原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的题字:“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刘长春,是大连市甘井子区人,著名的短跑运动员。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为了这场比赛,刘长春一个人漂洋过海21天抵达赛场,这种一往无前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在大连,有故事的广场还有很多。比如,始建于帝俄殖民统治时期的友好广场,它在日本统治时期称西广场,上世纪50年代为了纪念中苏友好而更名为友好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晶球,重117吨,直径为15米,内中有红黄绿彩色灯7852只,能变幻出各种绚丽色彩。托起水晶球的是黄、黑、红、白、棕五种颜色的巨手,象征五大洲的不同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建设一个星球。

大连人民广场位于大连市西岗区,原名长者广场(日据时期)、政府广场(1945-1949年)、斯大林广场(1949-1994年),总面积12.5万平方米。这里是大连的行政和司法中心,大连市人民政府(原关东州厅)、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关东州厅地方高等法院)、大连市公安局(原关东州厅警察部特别高等警察课)、检察院都坐落在广场上。

人民广场上,有南北相呼应的苏军烈士纪念塔和市人民政府大楼。广场上最亮丽的风景,便是优雅的女骑警,她们英姿飒爽,笑靥如花。初始组建骑警时的马匹是从欧洲购买来的,后来香港赛马会主席在看到大连对马匹的精心喂养和善待后深受感动,决定将一批曾为赛马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世界名马赠与大连。
大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这里见证了很多过往,又谱写着新的辉煌。如今,大连是辽宁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大连的广场上也将见证更多故事。(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