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女人爱发贴,我跟一波——一线城市生活十余年,分享生活工作中的点滴

  211本科毕业后,一穷二白来到了沿海一线城市。外貌中等,行业不景气,工作悠闲,家庭美满。虽然错过了房地产黄金十五年捞金的机会,但还好基本实现了菜市场自由。自知不能为人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分享一些琐碎的事情。
  每段配个图,可能与文无关,图个热闹。

  自娱自乐肚皮舞
  身高165cm,前一两年高峰值体重达到118斤,脸都撑圆了。于是开始尝试人生中的第一次减肥,希望减到110斤以下。生过娃的中年妇女,如果和年轻时一样瘦到100斤以下,会显得比较单薄。
  了解卡路里、摄入量、各种运动的消耗值后,结合自身的生活习惯,得出的结论是:饮食减量,辅以少量运动。
  大量运动减肥才健康,无奈实在不喜欢打球、跑步、游泳等运动,带音乐的比如跳健美操就还可以。除了旅游,平时不喜欢出门,去健身房前后准备时间就要大半个小时,所以在家跟着电脑学肚皮舞。
  网络上有很多学习视频,选取自己喜欢的,先练习基本动作,每天半个小时,很容易坚持;晚餐少吃,半年后减到了112。厚颜说一句:从前瘦时不觉得身轻,现在减过方知形美。据个人观察,165身高,瘦到102就很理想了。
  配图(日本三千院)

  
  继续写贴子怎么发布呢?试试先。
  毕业后一年结婚,校园恋情,水到渠成。两人均无家庭资助,但收入较高。2003年那会儿正值非典,房价低迷,首付5成买了房,两年内还清贷款。小地方出来的,没有投资意识,之后只因为孩子读书,多买了一个学区房。限购时毫无眼光地早早卖掉后来处于全市房价高地的首套房子,再买自住房时没选择能负担得起的市区,而是选了偏点的地方。原因有很多方面,综合结果就是这样。笑哭,完美错过房地产发财的机会。
  那个“豪宅”多多少少成为了我的一个遗憾,尤其得知一同学就买在那里。虽然她年薪百万,但如果现在买也是够呛。生活总得继续,不开心的事不要多想,偶尔总结一下经验即可。
  自知之明
  听到有人说:有些人就是会考试,能力不一定强。有些人不会考试,但能力强。我只能微微一笑。
  如果换个说法,这个人考试不行,但种田能力强、经商能力强、社交能力强,我是很服气的。但我想着其表达的意思应该类似于能通过CPA考试的人,财务实操不一定比只有从业证的人行。考了雅思七八分的人,听力不一定有四级都没过的人行。
  拿小概率事件作为通用事件说没什么意义。
  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到最好,才是普通人的平凡之路。
  手高眼低胆子大,会让共事的人头疼。
  和幸灾乐祸说“名校毕业出来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工作;找得到工作有什么用,薪水跟清洁工一样”的人,多说无益,直接附和,早早结束聊天。
  各行各业彼此尊重,每个行业都有杰出人士,别形成跨行业的鄙视链。
  码字是个辛苦活,发个图后去看网络课。美景手机随便拍拍都好看啊。
  (美国羚羊谷)

  
  @长岁 2019-10-29 21:43:27
  跟个帖子,楼主继续~
  -----------------------------
  哈哈,希望分享的事情,能给人做个参考,自己也开心。
  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哪种活得更幸福?

  身边工作的女性多,做家庭主妇的少。大多是211、985学校毕业,好几个收入都比其老公高,手下领着一帮人干活。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做到中层管理职位,没有原生家庭助力。70后比80后有优势的一点是:普遍在房价高涨前买了自住房。即使如此,在大城市,买套房在任何时候都不容易,女性在经济上的贡献力量不容小视。

  有两个家庭主妇的例子。
  女友A:大学毕业后,工作过小几年。怀孕生子后,因家里老人年纪大,无法带小孩。她特别爱孩子,担心没有她亲力看管,会过得不好,所以辞职自己带。
  作为密友,我当时建议她请个保姆看,老人协助管理。她认为回归家庭好。
  有一次一起吃饭,她只是温柔地说了一句:带孩子很累,家里活又多。话音刚落,她老公就怒喝道:累什么累,要不你出去工作,我在家带孩子。我当时震惊得赶紧打圆场,说确实累的,你们男人不理解。
  她老公脾气不好,像小孩子,她一直包容。如果她工作,是不是对方就没这个立场去责备她?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在家里打理家务、照顾孩子,没达到其满意度,他就会产生施舍感,推卸责任,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她一个人的责任。
  后来十几年感情一直不大好。她有很多委屈,但为了孩子尽量在一起;如果离婚,涉及到财产分割和抚养费金额协定,谈不拢——很难出来工作,中年就业挣的那点钱,不值得她放下身段花费精力和时间。
  女友B:事业心强,工作了很多年。孩子上小学后学习不佳。不喜欢内地严厉的学习氛围,工作也不是很顺利,她权衡利弊后,彻底放弃工作(中间断断续续地休过假,换了好几份工作)去国外陪读,过上了两地夫妻生活。
  家里不缺钱,其老公年薪一直遥遥领先平均值,年薪一两百万的样子;加上早年投资眼光佳,入了几处房产,所以经济无忧。只是她说起,有次其老公和部门员工喝酒后,让她深夜去接,她没去。我问为什么?很好的增进夫妻感情的机会。她说如果平时相处模式好,此举才会增进感情;而实际上,她只觉得她是在被当作保姆使用。在国外,看得出她是想做点事的,朋友圈写文,组织游学团。希望她能做起来,重新找回职场的感觉。

  做好家庭主妇,是个技术活。能够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培养出色,还要保持女性魅力,维系在配偶心中平起平坐的位置,很不容易。幸福不幸福,冷暖自知吧。
  行业不景气,每天大量的上班时间空闲。看网络课自己过意不去,敲字可以。
  公司所做产品在行业内处于类垄断地位,小公司,考勤制度灵活,多年来一直可以兼顾工作与家庭。十年前薪水算高的,放在现在一般,不上不下,胜在清闲,有话事权,不用看任何人脸色行事。
  可以想象,那些薪水高、天天与国内外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参与各项事务处理的女性,职业成就感更强。
  早早结婚生子,在学业、事业上无过高追求,只想取得各方面的平衡。总体上是美满的,只是偶尔会有点遗憾。人到中年,没有过人的学习毅力,很难再前进。所以有什么目标,要趁年轻时有计划地达成。

  读书时没富余的钱花,父母粗线条,情感上没足够的支持,加上自身敏感,我对储蓄情有独钟。手中有钱,带来的安全感,远比依靠别人来得扎实。
  各种五花八门的消费主义,对我起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一点很好地帮助我缓解现在所面临的中年危机的不安感。即使不工作,资产性收益已能覆盖日常生活,工作是锦上添花。

  毕业一年后每周去美容院,纯粹喜欢按摩,从来没相信过它的美容效果。如果有心理负担,可以停止。
  没有大牌包包,只用coach之类的。喜欢穿天然织物衣服,基本都是棉麻丝毛。有一年特别喜欢羊绒衫,一年内买了六七件。这边冬天短,冬天衣服穿的时候少。——后来看着一堆衣服,真塞眼。所以羊毛大衣我坚持住了,只有两件,出差外地时穿穿。如果再入一件,肯定要送一件出去,是不是现在流行的断舍离?
  没请保姆,晚上下班回去做晚餐,不想做就外面吃。
  养车每个月要三四千,没算车子折旧。孩子培训班、以后要出国留学的费用、万一失业,期间的消费、老年生活的补助,这些需要足够存款来支撑。
  旅游时喜欢住好一点的酒店,开车出去不在意停车费、油费。外出吃饭,人均两三百之内的不在意。
  牢记古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好友们眼中,我的消费过于保守。按自己的消费观生活,开心就好。
  很想分享一些美衣图片,只是还在工作,不想被认出来。生活上的事被知道多了总是有不安全感。所以继续分享美景图片吧。
  配图(日本姬路城)

  
  早上来办公室稍稍做了15分钟的拉伸运动,看了一个肚皮舞大师SAIDA的舞蹈视频。
  她的几个视频我看了好几年,其中new baladi,1001夜,bolero都是人美舞美,音乐动听,节奏配合得堪称完美。
  每次看时,就庆幸生活在这个互联网年代。这么多好看的视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
  因为我懒得出门,国内好像跳得好的不多,或不在同城,所以从来没正儿八经学过,只是跟着网络学个皮毛。锻炼身体,自娱自乐。
  配图(泰国甲米翡翠池)

  
  说起跳舞,只要广场舞不扰民,这种方式挺好,时间经济成本都低。对于喜欢集体运动的阿姨们来说,身体精神双受益。
  只是普遍有个小问题:不扭腰、不摆胯,伸展动作不做到位。
  训练一下腰肢动作,有助于中老年妇女紧致腰腹赘肉。
  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其实是中学其它班的,不是太熟,被群主邀请了几次,不好意思再拒绝,所以去了。
  餐桌上群主问大家借钱付房子首付,被其它同学岔开话题,让她以后私信一个个再问。
  我不大借钱给别人,何况这种没什么很深交情的人。
  有一次我临时周转出了点意外,在某个小群抓狂说了一下,一个朋友马上主动私信问差多少,他有20万给我周转。我非常感激,第二天自己的钱一到账,马上就还他了。反过来,他差钱只要他开口,我也会借。但这要看交情,并不是我有钱就要借给任何开口的人,哪怕这个群主只借2万。
  这类聚会以后要谨慎参加,大家的聊天不在一个层面上。
  人到中年,时间精力都很宝贵,应该用来做自己开心的事。
  不知道头发要不要特别护理。我基本一年烫一次头发,从没染过。
  欧舒丹和TBS洗护都用过,没什么特别感觉。现在就用资生堂普通的洗护。洗完后低头倒吹至半干。
  每次洗了头发后,清爽柔软,心情很好。自拍时因为太阳光照着,显得发色有点黄。实际比较黑,光泽度可以,就是希望能再茂密一点。
  话说其它楼主可以用太阳镜、好看的花朵来打马赛克,是用什么软件吗?

  
  整张图片上传这么占位置。。下次还是截图好了。一般来说不要在朋友圈发自拍照,没管住手,哈哈。
  有些男人的行为很俗气,在酒桌上互相强势劝酒,你不喝就不是兄弟,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在有女人在场的状况下,讲荤段子,物化整个女性群体。在工作中,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女人做得好,肯定是利用了性别优势非正常上位。
  秀逗了。
  如果此类男人心地善良、仅限于口头发泄倒还好。就怕阴暗地陷害别人而还觉得自己对。

  即使渡边淳一把一类男人讲得那么透彻,但我相信一定有另一类群体与此不一样。
  女孩子们年轻时尽量努力一点,可以选择友好一点的环境。
  以前为人处世说话都凭经验和直觉,现在学着多想一步。
  有次听说去法国拒签率很高,我很惊讶,只要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文件,拒签率怎么会特别高呢?签证官怀着恶意拒签的机率毕竟有限。如果达到特别高的地步,只能说明两国关系紧张,安全考虑,就不要去了。
  压根儿就没设想其它情况,比如有的人单身,或没有充足的财产证明,但是有旅游的钱,就是想出去看一看。
  中国四大宽容“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
  像我这种心胸狭窄、装得了小资吵得了架的,不太容易接受最后一点。
  既然都不容易,那就该讲道理讲道理,该卖艺就卖艺,受不了综艺节目里面动不动就比惨。眼窝子浅,看节目就图个欢乐,不期然热泪盈眶,耗能量。
  周期性地争强好胜和云淡风轻。
  中午没休息,下午开了一个小时会,精神很不好。
  通常工作日不睡午觉,为了不影响同事午休,关上房间门,戴耳机听音乐做15分钟的拉伸运动后,再躺在行军床上听会儿电台,有时听歌,有时听英语。

  公众场合,尽量戴耳机,无论歌多好听,剧多好看,外放声音出来不礼貌。
  电梯停止时,回头看看自己有没有挡住别人的路,主动让一让,或者出来让别人过。
  前面有行人时,降低车速,不要冲到人跟前了再猛刹车。
  随身带个垃圾袋,因为有时会找不到垃圾桶,装好了拎着,有垃圾桶时再扔。
  坐地铁时,如果精力允许,将背包拎着放在腿前。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自己?
  因为大家都为别人多想一步,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今天很闲,主要是不想找活干,疹子痒得我坐立难安。
  本来准备和一个好朋友诉苦,想着不能老叨扰别人,忍着。
  朋友不多,不喜欢社交,好朋友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年的交情。同城的没有。好在现在网络联系方便,一年见一两次面,友情仍然坚固。
  从小到大,高中、大学、工作后,每一段能留下几个朋友,一直走到现在。
  聊天能聊到一起,经济状况差不多,是友情持续的重要因素。

  以前是没有异性好友的,因为掌握不好和异性的度,不如同性交往起来省心。
  后来发现异性好友可以开拓自己的思路,加上心态成熟,有的可以很好地相处,就不大排斥。
  总体来说,和女性一起更合拍,可以聊八卦聊情感,交流如何平衡家务和工作,怎么提高做一件事的效率,互相比着互相激励。
  不能接受自己胖,长年来克制饮食,偶尔大吃大喝。
  如果图早餐方便,会吃一些面包或油糖份轻点的饼干。蛋糕、曲奇、炒面等没忌口,热量高的食物要控制数量。
  控制食量的要诀是换个想法,把“这餐多吃点,下餐少吃点”,转化为“这餐少吃点,下餐多吃点”。

  某一年在西宁小吃街(莫家嘴?)喝的现做的碗装酸奶,第一口下去就体会到“好吃”是什么意思;还有一次在东京被人请吃商务套餐,普通的寿司,很好吃,即使后来吃人均1000的日料,也没找到那感觉。可能吃的食物是一方面,当时心情好也是一方面。

  喜欢喝茶,除了花茶,其它都喝。隔几分钟就会喝水,一天估计2000ml以上。
  有一次朋友给带了土耳其咖啡,喝了后忽然对咖啡有了感觉。后来试着用一勺黑咖啡粉兑200ml纯牛奶,虽然比不得他们有时间自己打咖啡豆那么香,味道不错。
  调好的袋装速溶咖啡轻腻,咖啡店的往往要加糖,意式和美式太刺激胃,都不大喝。
  商务活动时,没地方坐,往往就在星巴克等人,同行伙伴会帮点茶或牛奶,我偶尔也和他们一起喝喝咖啡。
  有个伙伴不吃两条腿动物的肉(鸡鸭鸽子),有的不吃肉糜馅包点(肉包饺子馄饨),大家记着,点菜时都照顾到,不会觉得矫情另类。
  牛奶和咖啡,如果肠胃不耐受,会腹泻。我现在大概是身体越来越好了。

  有时用红薯、毛芋、山药做主食,再加一盒子菜,省了外面排队吃工作餐的麻烦。
  其实有很多喜欢吃的,只是生活中节制已成习惯,不吃也没特别想。
  没胖到要很节制的时候(我的标准是不超过116,和普遍标准100以下相比,实在是太宽松了),想吃就去吃。我的“想”,熔点高。延迟满足,自认为做得还算到位。
  把减肥当成日常,随时随地能做一点就一点;做不到不要自责。心情放松,才能坚持。
  夫妻在经济上要不要AA制
  我先生收入比我的高几倍,我当然不愿意完全AA制。
  周围女性朋友收入比其先生高的,则负责出家用。
  普通工薪族,除去家用,两人名下的财产大致相平,应该算是合理的分配。
  男人辛苦工作,有中年危机,生活上不如女人会照顾自己,同样需要经济上的安全感。
  不要委屈男人,也不要委屈自己。
  姐妹们一起8卦,谈起家长里短,说到两代人之间容易有的矛盾。
  有的长辈喜欢囤东西,想着以后肯定会有用,十几年的买家具的票据、化纤旧衣服、被虫驻的普通书籍,都留着,旧的不扔,新的不断买,于是地方日益狭窄,眼睛都没地方放空。
  为了极低的不知道几年后有用的概率,牺牲眼前的舒适,年轻人不开心。明着扔掉要被骂,偷偷扔掉被发现还得被骂。争论几句,长辈几句话钉死你:暴发户了是吧?干脆连我们一起扔了!以命相保,奈其若何。
  性情豪爽的人不会在乎,乱一点难看一点没关系,不吵不闹最和谐。爱整洁的则难以接受。
  看别人家怎么都是小事闹大,到了自己家才会深明其中曲折。
  明智的人会在不断的摩擦中去找平衡点,想办法慢慢改变对方的观念,并反思自己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生气通常并不是第一次就生气,而是对方经常性地不听,这个时候不要想着对方就是故意对着干,而是想着观念不同,多想办法去说服对方。
  亲人必须长期相处,值得花时间花耐心去和睦相处,用心琢磨。
  因为先生工作忙,我负责整个家务的打理。
  孩子小学阶段,早上六点到六点半之间起床做早餐,7点准时摆好桌等他们起床。
  初中阶段六点起床,早餐从简,蒸包子或煮饺子,或面包三明治,装进餐盒,拿上牛奶豆奶在6:50前出门,开车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
  如果出差,则需要异地电话约专车在小区门口接孩子上学。
  晚上回去做晚餐,营养搭配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做好做的菜,比如西红柿炒蛋、瘦肉炒豌豆、清蒸鱼、水煮青菜淋芝麻油等。我对口味不挑剔,排骨牛肉等直接高压锅炖,有空才用紫砂锅慢炖。这点欧美人想得开,从不在食物上花太多时间。
  晚餐后洗碗拖地收衣服,争取7点半到8点能坐下来与孩子聊天看作业。
  每周两次去超市采购日用品、生鲜;一次三小时的大扫除。
  小学时的工作日,晚上会陪孩子做几道数学题。周末除了培训班,再额外讲一套英语试卷,不定期帮忙做各科PPT作业。
  初中阶段基本不管孩子学习,他已经能自行安排,这点比小学轻松很多。
  所以妈妈们挺住,过了小学阶段,后面越来越轻松。

  但凡对整洁有点要求的人,家务活不比工作轻松。大多数男人理解不了家务琐事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偶尔帮忙洗个碗,奉献感爆棚。
  全职主妇的压力更大,没让各项达到对方理想,很容易被埋怨:天天呆家里,这点事还做不好。碰上通情达理的男人,另当别论。

  每种忙都有阶段性。普通的工作与生活,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去整理总结,得心应手应该不难。如果分身乏术,就降低标准,或花钱解决。
  好友哀叹自己即将过40大关,要写一首诗纪念。我捶地笑,催她快写,发到女人群,号召每人捐她100块。
  我小学时经常迸出超生命常态的想法,比如能活到40岁就满足了,因为这个年龄已经读过大学谈过恋爱生过孩子,再多的体验就是额外所得。看到某个后妈虐待孩子,就说我如果做后妈,肯定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发小思维敏捷,不被这话题牵着走,而是立即反驳:你怎么会要做后妈呢!
  30岁之前一直混沌,在这之后开了窍,清醒地看到所处的环境,意识到没有谁会无条件地对自己好,开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争取更好的生活。
  某同学评价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不以此为讥讽,而以此为进步。如果她了解我从小就没自信没意识去思考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大约也会赞同此点。
  有过对比,才愈加珍惜现在内心的真正所想。
  说起日本人,发散思维想到日本人的公德素质得到很多人的赞扬,包括热心周到的性格。
  比如问路,如果路不是特别远,大概率会带着询问者走到目的地。如果不知道路,不会明确告知自己不知道,而是拿着地图想了又想,看了又看,要等询路者主动表示放弃询问。
  我们觉得这个行为很热心,但有位友人则表示:他在日本时最不喜欢日本人这一点;不知道应该明确告知,不要耽误询路者的时间。
  也是这位友人,某次一起雨中路边等车子,看到外卖快递员骑着电动车冲过去,我感叹真不容易,这么恶劣的天气还要送餐。他不以为然:我在国外求学时,也这么送餐。这个工作范围就包括这种情况,和其它工作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同情的地方。

  不大去按摩的好友,足浴时服务小妹蹲在那里帮她按脚,她产生了深深的资产阶级腐朽感。我活学活用,套用上面那朋友的观念,告诉她,她想多了,没那么复杂。
  如果按她这么想,医生们该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呢?脚和手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做美容时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么?没有。
  体会了什么叫敏感词,前面一段可能被吞了。不过是由某社会热点,“打到飞起”,想起语言的有趣处:有次在花园酒店喝茶闲聊,同伴说到一个日本人到上海打出租车,日式英语告诉司机去garden hotel,司机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了嘉定沪太路。
  之前还和友人争论言论的自由度,看来他所言不虚。
  还是聊纯8卦比较稳妥。
  在朋友和其老公发生冲突时安慰她:你站在对方角度想就能理解了。她愤然道:我站在他的角度看,仍然觉得我是对的呀!笑到泪目。
  前两天出差了,一回来发现多了几人听我碎碎念,开心,哈哈。
  每次出差办完事就想快点回家,所以经常晚班机,凌晨一两点到家,早上六点又爬起来。
  回来的中午铁定要补午觉。身体伺候好是最紧要的,精力充沛是心情好的前提。
  不喜欢浪费,飞机上带下来的餐包做了早餐。
  每次休息室吃了东西,飞机上还会要个餐盒,防着睡一觉起来要补充体力。
  没吃的话,小零食都带下机,不怕人笑话。商务餐会,经常一堆菜被剩下,很可惜。
  请人吃饭,或自家人吃饭,点菜估得比较准,不会有很多浪费,连小朋友都跟着养成这个习惯,每周自己去吃肯德基,一根薯条都不会剩下,能吃多少点多少。
  东西不要贪多,物尽其用,贵点都没关系,这是我的日常用物理念。
  我一上飞机就自顾自睡觉,多年来遇到有趣的事情不多。
  有一次印象深刻,南航给我升了大飞机的头等舱(从来无心记飞机型号)。正当我准备把位置打平睡觉时,蹬蹬蹬来了三位小女孩,目测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瘦小,都踩着巨高跟鞋,背着LV和香奈儿。我一看就乐了,明明是少女的外形,神情和配置都是熟龄女人模样。那个反差,看着很有趣。
  重要的事情见面谈,不然无法真切接收对方的表情、语气。
  和老友通电话,舌头打结,说不利索,可能累了脑子转不动,且平时太依赖于微信文字表达。
  想起一个不相关的冷笑话(我的乐趣很多来源于此):真羡慕你们一打电话就能滔滔不绝讲下去,我通常说了“你好”后,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与世隔离感,周边好像没东西存在一样。曾担忧地问过某美女这样是不是会抑郁?她断然道:哪有这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一点。听后顿时放心。

  一直认为自己的情商还可以,知道别人的情绪变化点;后来才明白能够控制情绪,并且能在语言和行动上体谅别人,才叫情商好。
  有段时间关心星座,看到说AB型双鱼座喜欢依赖人但不善于使人依赖。是的。
  又看到说有的人是外倾型人格,有话一定要说出来,不然不舒服。是的。
  感恩有依赖多年的朋友,可以自由说话而不用担心有所得罪。
  说句矫情的话:人们需要心灵家园和精神家园。琴棋书画或灵魂伴侣或宗教信仰皆可。
  天气转凉,终于有稳定的秋天感觉。
  一年级学语文,说一个地方四季分明,风景优美。。十分不解——四季分明可有什么好说的。长大了才知道小时候不懂的东西太多,当然现在不懂的也太太太多了。
  昨天逛了一圈时尚版的贴子,达人真多,收了几个有空慢慢看。
  这个贴有兴趣就更一下,主要是图自己开心。破感想比较多,不时念念有益身心健康。

  走路很少看人,目不斜视往前走。换季时心情飘逸,早上行人少,有闲心观察路人,能粘住目光的不多。在中心区的写字楼,不时可以遇到非常亮眼的美女。美不美我不好意思仔细看人家面容,匆匆一瞥有这个印象就是了。站姿行姿在我看来很重要。

  控制好姿态,需要时刻意识到这一点,和控制体重一样,形成下意识的反应。
  走路时,挺胸收腹,每走一步,膝盖打直后再走第二步。膝盖打不直,说明腿部力量驾驭不了鞋跟的高度,不如换低点的跟。

  鞋跟高度和身高要协调,并不是越高越好看。
  想凸显女人味的,细跟尖头是个好选择。我这种鳊鱼胖脚,穿圆头舒服。

  坐着的时候一样要挺腰收腹,这样即使像我这么不喜欢运动的人,小腹一直不明显。
  我喜欢拉筋,尽量伸展身体,看电视时经常换着姿势拉。
  睡前可以躺床上,双手垫在臀部下面,双腿竖立,与身体呈90度,绷紧脚尖,做前后交替动作,简单易坚持,对收紧腿部线条有帮助。动作简单,方便易行,比起复杂的强度大的运动更好坚持。
  身体的线条流畅,比单纯的瘦杆杆身材更性感。腿部、手臂、腰腹都是中年妇女的重灾区。

  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和人讲话,时间久了容易有抖腿塌腰之类的小动作,影响观感。
  站就选个舒服的姿势站定,对方长时间讲话时,目光可以停在对方的鼻子上,或者温和地对视,耐心听对方说完。
  自信的气场很重要,当一个人自信而平和时,别人对他的信任感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中午睡不着溜达了收藏的帖子,发现一些我想讲的道理,别人几年前就讲完了,哈哈。
  年薪高不高,成为衡量工作是否成功的最简单直观的标准。某种程度上是,但又不全是。
  教师、医生、公务员之类的职业,收入和投行、IT之类的相比不太高,但社会地位高,职业寿命长。
  智商有高低,努力有多少,从事行业不同,机遇不同,这些都会造成收入差别。
  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乐在其中,就是成功的。

  我周围的人,工薪族有年薪两百万,有年薪十几二十万,相处得很和谐。没人觉得自己厉害,也没人觉得自己逊。至于住一线城市别墅,小孩在国外读书的前辈,和大家一样跑客户,吃盒饭,没什么隔阂。
  别人有钱不给自己一分,没钱不借自己一分,没什么好羡慕或鄙视,聊天聊得来就行。

  去年回老家和童年好友聚了一下,她当年读中专,毕业后在家乡做普通的公务员。个子155CM,放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她刚考上985大学的182CM的儿子,在我们点菜时,主动走过来,跟在妈妈后面,不时地扶一下她肩膀,看得出母子关系非常好。
  我们聊家乡陪读妈妈的具体事情,不时哈哈大笑。20多年没见面,一点生疏感都没有。她的自然质朴、热情真诚,让人如沐春风。
  她在小地方,月收入估计几千块,没有太高的学历,身高外貌没优势,可是工作和家庭都处理得很好,表现得落落大方,这样的女人,是真美。
  看到一个段子,大意是:为什么要谈恋爱要结婚呢?火锅不好吃吗?电影不好看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自由吗?谈恋爱找个人给自己添堵吗?结婚给人生孩子做饭吗?各种调侃。其实大家都懂得,恋爱结婚得到的体验,与其它体验一样,都是独特无二的。
  每次让孩子多写一会儿作业,他就不怎么开心,觉得太忙。打游戏经常超标好几个小时,一谈起来眼睛发光,从来没见他说打游戏太忙了!
  我对忙的理解就是没充足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到了这个地步,会先想想这样的生活是为什么、值不值得;有些事是不是可以省掉不做?想清楚了,才好决定要不要调整。
  每天留点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助于身心愉悦,元气满满开始新的一天。
  每个国家每个体制都有其优劣。生活在中国,不太能接受和发达国家的各种“攀比”,比空气,比福利,比教育的多样化。
  如果以后孩子有条件有兴趣去国外见识一下,我全力支持,但基础教育,必须在中国。

  在澳洲旅游,导游一挺文静的国内移民过去的女孩子,在旅游巴士上,不停地赞扬澳洲:这里的牛奶多好啊,牛都在这么大的牧场上自由散步,产出的牛奶肯定好;中国多可怕啊,各种有毒食品,空气那么差。
  作为导游,这么说非常不专业。她可以夸澳州好,但不能对着一群中国游客这么说中国。碰上脾气燥的,分分钟教她怎么说话。

  不熟的人,见面多谈天气和八卦,避免谈政治。政治容易暴露深层次的观点,会起冲突。
  人的很多消费是基于社交压力产生的。
  百思不得其解问闺蜜: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A货?即使收入承担得起,也一半真一半假地用着?
  她说:因为不认同奢侈品的价格,但认同奢侈品代表的财力。我没买奢侈品的动力,主要是土得没看出来有多美。有的觉得好看,但价格太无聊了。
  我大笑,对她的总结力表示佩服,叮嘱她不许买A货,金融圈工作必要的话,我可以攒钱送真的给她。
  她马上说:我看中一个爱马仕,就是贵了点。
  我马上回应:不知不觉被你进行了一场消费压力测试,承受不了。
  两人接着互相分析买房后一睁眼就是债务的穷得回到解放前的恐慌心理,以及这个时间点买房究竟是不是一个好选择;中年男人还有没有改造的可能。
  有几个能八卦的在一条思路上跑的闺蜜很欢乐。
  昨天看到一个楼主推荐“藏地五式”,优酷上一搜,原来各式动作平时有做到,只是不知道名称。
  组合在一起,准备系统地坚持做一段时间。
  崇拜莫文蔚的身材。大爱的女歌手之一。
  很少请钟点工,没请过保姆,家务活基本自己搞定。
  整洁,整齐和洁净,做习惯了没难度。这些年开始尽量戴手套干活,不然水沾多了容易手干,宁愿做慢一点。
  某朋友自己打理院子,拔草种树,作为男人,出门衣服自己熨烫,里里外外都很勤奋能干,这一点我很佩服。我养花就完全不在行。

  打扫完,泡一杯茶,准备喜欢吃的水果零食,追剧或者刷手机,很舒适。
  拖地最耗力气,如果能偷懒就丢给男人吧,力气大。
  只要系上围裙,戴上袖笼和手套,就能立即进入劳动状态。
  经常逛逛超市看出了什么好用的工具,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想想欧美人工贵,连修房子这种事都要亲历亲为。清洁整理这种活,定期花点时间就能干好。
  有请过钟点工,但是每次我还要收尾做角落的地方,擦桌子上的摆件,抖抖书本之类的。基本上钟点工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拖地,可以节省点力气。

  衣柜定期整理,久了易乱。整理的时候能清楚有多少重复或已有的衣服,有助于理智购物。

  如果家里人对家居环境都不敏感,凑和一点还行;如果有人要求高,没要求的那方,尽量配合要求高的那方,不然日子久了,会被嫌弃。
  延伸到其它方面均如此。
  一方总是挑剔另一方,比如不上进,家里收拾不好,不会来事等等,有这个苗头立即沟通,不要默默忍让。让到后来习惯成自然,不利于家庭长久关系。
  聚散离合,很多时候全凭机缘。再相见时,即使有叙旧的心,隔了几年的路往回看,不一定能找到当时的心情,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疏于联系便难免心存嫌隙,就连一起出来喝个茶都想着会否耽误对方的时间。

  喜欢陈慧娴的那首《人生何处不相逢》。网上的1989告别演唱会视频模糊,一袭白色复古长衣,初看不觉好,但配合神情、歌声,不能再美了。“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你我在回望那一刹,彼此慰问境况”。

  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关系。利益是中性词,不仅表现为看得见的东西,精神上的回报亦存于此。
  人的能力差异客观存在,所处的时代无法选择。

  2004年,一线城市房价只是几千元,我们毕业时两人年入加起来大约15万,租一个40平的公寓800块,买个三房没压力。当时对面的邻居小两口,年入加起来大约五六万,首付两成买两房。女方做小生意,有投资意识,过了几年小房子换去稍偏位置的大房子,随着城市发展,那个区域房价大涨,很多人的资产就是这么来的。

  过去十几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发展阶段,很多人财富固然和能力相关,更与有幸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密切相关。我们后来年入水涨船高,仍然跟不上几十倍房价的涨幅。
  那个时候,市场繁荣,项目多,工作繁忙。认识的一个女孩,国内成绩不佳,一本二本估计都困难,家里经济有资助,去某一线欧州国家读了本科接着读一两年硕士,回来很快应聘到外资银行做理财经理;而现在,这个职位应该是要国内好点的大学毕业生才能获得吧。
  国内有些行业的灰色地带无须多说,大量财富如何得来,稍有点社会经验都能明白。

  房价高涨,普通工薪族难以负担,不是现在年轻人能力不足。他们和我们的上一代一样,没赶上经济发展的最好年代。

  不喜欢用房子多少和年薪高低去衡量一切的言行,幸福感与成就感不仅仅与房子和财产有关。

  理解那些定居在国外的同学们,可能收入不如国内,但资源丰富,自然人文环境好,人们心态平和,讲规则,不以财富论英雄。
  能留在国外做医生做教师的人,学习能力过硬,没那么浮华。看她们的帖子,能体验到生活的本质。
  鸡汤帖说什么“我奋斗了十几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大意是感叹起点不同?
  这有什么关系呢。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能把一手破牌打好,和那些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的人体验到的乐趣,各有千秋。
  起点低却非常踏实努力的人,体会着辛酸艰难,并存着命运由我闯的豪迈和越过越好的希望。谜之优越无用的同情,无须用在此类人身上。
  去敦煌之前,只在南方一带旅游,没去过北方。
  从敦煌小小的机场出来时,第一感觉就是地大人稀,和南方太不一样了。
  十年前这条线路可能还不太热门,避开国庆节,各个景点人都比较少,旅游体验很好。

  著名的莫高窟,很惭愧地说:没特别深的印象。
  窟小人挤,灯光不够亮,我中高度近视,看不清楚。以后有机会再实地看看。对艺术感兴趣,可以买相关的书籍来看。
  如果没见过沙漠,鸣沙山月牙泉去走走,从山顶上顺着沙坡光脚飞跑下来,如同飞檐走壁耍轻功。
  雅丹磨鬼城和张掖丹霞,身处其中,壮阔宁静。
  尽量创造条件避开旺季。

  之后那年去了新疆。因为太大,没经验,导致十几天只玩了小几个景点。自助游时间不多的话,区内各地间预先订机票吧。
  不大会玩,对旅游不是特别痴迷。大部分地方,很难再去第二次。
  爱旅游的时间经济宽裕的人,好玩的地方要去好几次。

  这两个地方,是我去之前有点向往的。一晃十年,时间真快。
  甘肃一行,特别喜欢站景中,随便找个张掖丹霞裁一下。新疆拍的单独风景相片稍多。
  和爱好摄影者没法比,高手轻拍。

  
  婆婆不好还是儿媳妇不好,很多人取决于其所处的立场。
  如果是女儿和婆婆起了纷争,就是婆婆不好。
  如果是儿媳妇和自己有纷争,那肯定是儿媳妇不好。
  双重标准换得特别快,可能前后就隔一分钟,乐得很。

  老人家来帮忙自然好。如果意图各方面控制小辈,干涉孙子辈的教育问题,年轻人大约宁愿自己辛苦点,不用帮忙。
  我们一帮女人平时开玩笑,像我们这样兼司机、厨子、家教、保姆于一身的职业女性,怎会任由别人来指挥自己处理家务事。

  不用看不惯儿媳妇好吃懒做不挣钱,只要已经成年的儿子没意见,他的太太他担着。
  老人家最大的职责是放下该放下的责任,跳跳广场舞,把自己照顾好,有余力再帮年轻人一把。针尖对麦芒,天天闹得儿媳妇不开心,儿子左右为难,不是一位成熟妈妈应该做的事。

  男人结婚了,要有基本觉悟,家庭的基本元素是夫妻俩+孩子。
  对父母尽孝心,不在于采用打击太太的方法,无原则地讨好父母。
  如果太太专断蛮横不懂事,不尊重父母,经常无缘无故甩脸子,作为中间方,有责任有义务全面了解状况,想出解决办法。
  没有谁会在第一次见面就甩脸子,事出必有因,了解清楚。一方总是听不进另一方的话,都不肯让步,当然处不好。
  涉及到孩子问题,一定是夫妻双方协商,不要任由老人家插手。
  孩子问题,哪怕是夫妻两个都会有分歧,更不用说老人家掺和进来。

  年轻人不要一边想着占父母经济上和时间上的便宜,一方面又怨恨父母没有达到其它方面的期望值。
  这个家终究是自己的,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来帮忙,最基本的期望是照顾孩子安全,再能干点帮忙买菜做饭。
  其它比如营养餐、科学教育这些,不要指望老人,这是你的孩子,不是父母的。

  既做得了家务,又能教育孩子,又能给钱,精致讲究不唠叨,这种全能型选手,自己先做做看。

  实在无法融合,双方都硬气点,分开住。
  如果不分开,要么是经济考虑,要么是面子考虑,要么是各方情感考虑,总之其它利益让大家还得继续住一起,作为小家庭的男女主人,拿出主人翁态度,找个平衡点。

  一切婆媳矛盾都是夫妻矛盾。男人的作用至关重要,非常考验他们的智慧。
  作为女人,我从来不主张直接和婆婆争输赢,有难题扔给男人。
  没解决不要怨恨婆婆,要怨男人。
  只要选择继续一起生活,拿出商务谈判的耐心,本着爱与理解以及体谅之心,多花点心思和手段让他为己所用,事情总会解决的。
  5年前自助游去法国和瑞士,行程很辛苦,很有趣。
  和同伴们分别从各自的城市出发,她们先到巴黎开会,我一人后到。戴高乐机场很大,里面指示牌往下的箭头表示往前走,我误以为是往下一层走,里面绕了半天,差点又重新进了出发的安检口。逮住一位机场帅哥(是真真真的帅)询问,才得以出来。
  坐机场大巴,先去她们的会议五星级酒店蹭一晚。那时没有电子导航,打算是找不到路,问问路人就可以。后来经历证明这个不怎么稳妥,法国英语普及率程度好像和日本有得一比。
  还好一下大巴,就能看到高高竖立的酒店牌子。
  之后一路住得就很凑和,这两国家的物价高,冲着优美的风景和卢浮宫,住差点无所谓。
  国内网上事先预订火车通票和住宿。火车通票在里昂站激活。同伴流利的英语询问站内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却帮不了,不知是听不懂还是搞不懂这个票。我平时就有看说明书的爱好,拿过票认真一看,第一行明白写着去售票窗口激活,果然火车站售票窗口立即给办好了。
  我一个同事从来不愿自助游,理由是太操心太辛苦还死贵。
  跟团和自助各有各的好,我都可以。
  十几天行程,几乎是每天早上拖着行李箱坐火车去另一个城市,早出晚归。一路巴黎、亚维农、马赛、尼斯、摩纳哥、因特拉肯、卢塞恩转下来,伯尔尼和苏黎世过了个路,没印象。
  效率低,每天只能玩一两个景点。我腿力不行,每天都先休息,她们不转完周边不罢休。
  旅游团轻松得多,转完好几个点还能去特产店。
  全程吃得嘛,嗯,反正挑剔的钱又不多的吃货就别太高要求了。
  法国一个面包加一杯饮料要60块(已经按汇率换成人民币),瑞士吃份海南鸡饭150。我们都是会过日子的女人,瑞士因特拉肯的青年旅馆可以做饭,附近超市买东西便宜多了,自己做了几顿。
  但是风景美啊,不需要摄影技术就能拍出好看的相片。
  卢浮宫一天逛不完,油画雕塑太好看了。不懂艺术,照样能体验到艺术之美。
  从尼斯去往摩纳哥的路上,在埃兹小镇的山顶植物园坐了半天,看着地中海晒太阳发呆。那会儿什么都不想做,呆坐着也不会无聊。后来听说人很多?我们那时候估计是淡季,人少,舒适。人一多影响兴致,至少发呆都不能那么专心了。

  坐了半天还得下来,要去隔壁摩纳哥看看。一下大巴车,满街的土豪气息扑面而来,豪车游艇如云,衬着蓝得发亮的海与天空。
  满街豪车和国内大城市缓慢车流中的少数豪车,给人感觉完全不一样。前者搭配的场景更协调,让人感到自己好穷的同时,仍然赏心悦目。
  街边绿化带还看到了天堂鸟,开心地合影一张。

  瑞士的少女峰值得一去,坐火车上去山顶,和雪山亲密接触,一点都不累不冷。上去后才知道少女峰和黄山还是姐妹山呢。
  此前只上过玉龙雪山,感觉好冷,站了几分钟就下来了。有机会再去一次,看是不是当时身体状况不好。毕竟玉龙雪山是车子一转弯,冷不妨远远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我激动得心跳了一下的。
  卢塞恩的天鹅多。凭火车通票可以免费坐游船观湖。当时船上就我们几个人,阴天不晒刚刚好,甲板上坐着转了一大圈。甲板桌子上再配些吃的喝的就完美了。
  这些地方,都是实景美过图片。这么多年,回忆起来仍是满满的开心。随便选几张。

  
  孩子从五年级暑假开始加入应试教育的“奋斗”大军,参加语数课外培训班。
  前几年不加入是因为怕累着孩子,后来发现他打游戏对身体的摧残更大,不如去学习。
  怎么把孩子养成情商高、性情好的学霸,在我眼里是玄学。摸着石头过河——石头到后来其实都不用大人摸,孩子自己才清楚摸着的是石头还是烂泥巴。
  难的不是规划,是符合孩子的规划。

  之前提到的童年好友,夫妻俩文化水平都不高。孩子高考,理科考了660多分,清北够不上,省会985高校的专业任意选。
  而有对高学历熟人夫妻开培训机构,各种理论知识和学习经验丰富得不得了,孩子小学就有点难以适应国内学业竞争。
  还有个好友跟我半开玩笑半吐槽:看到我家闺女写作业就发愁,这样子靠才华吃饭肯定不行的,一点都没遗传到我们的学习基因。
  学习成绩好的人,大概率难以接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爸老妈当年自己学习都没这么上心过,到你这儿日盯夜跟,各种策略都想过,咋就不行了呢!从身边范本来看,这个比例还不低。
  成功了,怎么说怎么都听着有道理,说经布道才有人听。
  没成功的,即使有点体会和经验,说了人家懒得听,不说也罢。
  我能做到的最实际的事情就是,不打击孩子,养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学习时,我坐在旁边,做点针线或看书练字,不刷手机。
  告诉他上学就和父母上班一样,是责任,能当作兴趣更好。先完成主要任务再娱乐。
  做得好的地方使劲夸,做得不好先批评,然后再补个优点夸。
  时常表达“妈妈欣赏你”这样的意思。
  孩子弱小,不用担心夸坏,没有足够的爱的安全感,哪来信心面对马拉松式的学习。
  日常遇到的是非随时讲清楚,教他客观看待事情。
  不逼他吃不喜欢吃的东西,以同营养的东西代替。
  听他说学校趣事和游戏趣事时,认真听,跟着一起笑。
  教育做人道理时,语气平和,不摆大人架子。
  考试考差了,和他一起讨论有没有可行的改善方法。
  不在小朋友面前不懂装懂,不懂就告诉他我要去查查。现在小朋友懂的东西太多了。

  时间一长,亲子关系好到以至于家人只要有孩子不接受的要求,都希望我出面给孩子说——他们认定我一说孩子就会认真听。
  有时候,我觉得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大人不讲理。
  虽然孩子学习不拔尖,但独立懂事,情绪稳定,作业不拖拉。周围有些孩子写作业写到11点,他习惯在学校用碎片时间完成,回到家基本就是放松。
  和同学们以及老师关系融洽,老师喜欢找他做助手,我们性格不活络,从没私下打扰过老师,请老师特别关注。
  尽管他爸觉得他学习只尽到一半力,目前状况,我总体上算满意。
  记得幼儿园时,有天和他出门玩羽毛球,走着走着,他忽然抱住我大腿,感动地说:妈妈,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有天下班早回,去小区找他,他远远看到我,踩着滑轮就冲过来,惊喜地问:妈妈,你今天这么早就回了!
  早上安静站旁边看我抹护肤品,稚嫩地说:妈妈,以后我长大了,和爸爸挣的钱都给你花。

  现在小暖男气质初现,偶尔一起坐地铁,担心我没经验,一进车门会把好位置留给我,他站在旁边护着,防止别人不小心戳到我。
  下地库主动开门,等我先出去。有阶梯时自然地小声提醒“小心”。
  前两天看他处理螃蟹慢,我把剥好的一壳子蟹黄递给他,他开心地接过去,冲口而出“谢谢”。
  闲聊到外婆快70岁了,他吃完饭,忽然要求把手机给他,他要和外婆视频。外婆惊讶地问,今天是工作日,怎么有空视频呢?

  闪闪发亮的小事情,无数逗乐感动的瞬间,让我无法对孩子过于苛求。
  心地善良有礼貌,有基本的养家能力就行。
  要做到什么顶尖和出人头地,没想过——自己离顶尖差了十万八千里,对怎么达到这水平没概念,也没很深的渴望。
  一直把孩子当大人来尊重,没说过侮辱孩子的话,没进行过人身攻击。
  有一次想带他去东南亚玩,事先询问他意见,他不想去,我和他爸安排好他在家里的日程,单独出去了;有次问暑期安排,他想和同学同一个行程,所以我就改了原定的目的地,改和同学一起。
  类似事情多了,他变得很独立,情绪稳定。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吃日料吃肯德基(不对我口味,我不会次次陪),一个人看科幻类搞笑类的电影,自己安排周末的日程。
  他爸有时情绪不好,冤枉他没写作业或不认真写过程,他淡定地拿出作业本,证明他做了。日记本写了一本丢一本,不认真收着,不怕我们看到。我默默收着,等他长大了还给他。

  有的人可能会想,这多没意思啊,一家人做什么事不在一起还能叫一家人?
  大概是我空间感重,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会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会刻意追求无间隙的亲密感。只要能感受到彼此的支持理解与爱护就好,形式上的表现可以多样化。
  我这类人,在现实中会给人距离感,不会自来熟,但十几二十年的朋友也不少。

  孩子爸爸作为男性,没这么细腻的感受。男人直接面对社会竞争,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打败别人,更好地生存。所以在孩子教育上我们有一定的分歧。
  我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长期学习过程中,兼顾生活和玩耍的乐趣。而他考虑的是一定要吃苦,坚持不懈,所有心思要放在学习上,要考入前5%。
  对单纯提高分数来说,错题定期做反复做应该是个有效的方法。
  不认可上课一心低头做笔记的做法。上课认真听讲,关键的和不理解的地方记上一笔,课后再仔细研究难点。
  无论理科还是文科,理解了知识点才能举一反三。哪怕是背历史,熟悉全图框架,再深入记细节,都是有逻辑关系的。
  我初中理科不错,到了高中理化很差,所以高二开始读了文科。
  而先生是语文长期不及格,考研工科数学近满分,从不觉得物理化学难学。
  每次他责怪孩子,我就开导说:你想想你语文咋就学不好?
  相信孩子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成长,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试着写帖子才发现这么耗时间和精力。我已经算是比较闲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可能连天涯都不太看,更别说写帖。
  日常生活的分享,于别人并没什么营养,主要是满足自己唠叨的需求罢了。
  以前曾和好友讨论过,她很佩服能在网上事无巨细晒自己生活的人,我是她们中最有表现欲的一个。
  蛮想写写旅游途中的趣事,那些美景带来的印象,料理家务的小技巧以及工作中的小体会。写字真是个体力活,太累了。过段时间看能否重新续。
  先好好工作和休息,迎接新年的到来。
  最近忙着出差,和好友8卦,买养老房,很久没写字了。
  有段时间喜欢写日记,偶尔回头看一下几年前自己的感想。站在旁观的角度,如同看另一个人,算是一个消遣。
  先生准备业内退休,明年开始全职陪伴家人。以后做什么,尚无规划。
  这就是时下流行的中年危机和中年失业。

  我起初工作,周围接触的大多比我年长。无论是大公司的销售,还是管理人员,不乏中年失意的例子。最终,他们都顺利调整过来。所以到了自身,也要相信这个时段会顺利渡过。

  当年生孩子,满心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为了对孩子好一点,坚持不用镇痛针。痛得天昏地暗宫缩无力时,仍信心满满,想着别人都能生,我当然也能;医术这么发达,只要确定无生命危险,痛一点没事。第一眼给人的温柔漂亮,全是假象,我的内心,远比外形强悍。

  家庭年收入会少很多,情绪上当然会觉得有点可惜。理智上知道,除非有大的变故,生活并无很大的影响。
  先生和我一样,都是清心寡欲之人。给他买的仅有的一块非大牌手表,他戴了几次就扔在屉子里了。

  如果无生存之忧,很多痛苦均源自攀比。
  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快乐,并不需要太多物质,比如跑步后的轻松感,看花开时的愉悦,为家人做顿饭、陪伴孩子的满足。

  我们在多年前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如同知道孩子会在初中有叛逆期。
  只能尽可能地从经济上、精神上早作准备。
  追求是一种勇气,放下更是一种勇气。
  都只是生命的过客,万事不必太执着。

  以前有个女同学,认定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不然呆家里多舒服。我问道:那么多的企业家大佬,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为什么还要工作呢?
  工作和享受生活并不矛盾,有的人喜欢工作,有的人不喜欢,仅此而已。

  我喜欢工作。如果有一天无事可作,只能接受现实,寻找其它的出路。
  中午和人碰面吃饭,聊起假期去哪里玩。对方一说起去哪里玩,热情洋溢。我则无可无不可。阈值低挺好,容易嗨起来。
  以前有同事想带父母去台湾玩,我问过情况后,建议先带他们去北京上海。小地方的老人家,对这两个地方一般都有点情结。回来后说玩得非常开心。
  对人好,不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本,而是要考虑对方的状况,投其所好。
  准备下线,收到一网友的询问: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瞬间泪目:因为爱和希望。
  不管这个网友是出于什么情况询问此话,我立即联想到的是:这世上有很多人活于痛苦之中,经济上,或是精神上。
  那些处于战火中的国家的儿童,衣食无着,同样生而为人,就是没办法追求普通生活的幸福。
  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因为这世上必然还有他们爱着的东西;活下去,意味着还有希望。
  早上边开车边听电台,主题是“睡商”。主持人教一些方法以拥有好睡眠。
  养成规律的作息表。
  睡前调暗灯光,调低温度。
  关掉所有电子设备,看会儿书。
  不要在睡前作重大决定。

  我大概属于早熟类型,大学时就注意很多养生观念,保持充足睡眠是其中之一。
  除了小北鼻出生后头几个月,晚上要几次起来,其它时间几乎都是10点半就睡觉。偶尔失眠,就在黑暗中躺着闭目养神。
  无论对不对,习惯养成没什么不良后果,就这么一直保持下来。
  有些人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目前看来,好像对健康也没什么影响。
  小时候,父母和自己,都没关注到我的牙齿排列不整齐,智齿没及时取掉,顶松旁边的大牙。目前还加上慢性牙周炎。预感老年牙齿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能每年定期检查治疗,延缓恶化。
  现在家里的小朋友,健康意识培养得早,一颗牙齿有点歪,赶紧提醒我们去给做矫正。医生说要戴多久矫正器,一丝不苟地配合。矫正后,每天上学用小盒子装上定形器,方便去学校饭后刷牙后戴上,认真的模样很可爱。
  前些时看了一位澳州女人写的如何断舍离的书,看起来挺厚,看完觉得罗里八嗦,实质内容不多。纯粹是消遣,看看别人怎么做,自己没这方面的烦恼。
  我对整洁度要求较高,高星级酒店,外面的咖啡厅,有新鲜感,舒适感仍是在自己家。
  衣服按一年四季分开置放,小物件分门别类放抽屉。不存在找不到东西的情况,对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了如指掌。
  工作日每天穿不同的衣服,不是因为爱美。因为只有周末半天时间用来熨衣服,一次性熨了挂起来。
  睡前想好第二天穿什么,早上起来才不会浪费时间找衣服,快速做早餐装盒带午餐。
  有忘事的时候,今早就忘了把羊肉从冷冻柜拿到冷藏柜解冻。不过没关系,下班了外面买只烧鸡回去做晚餐,再炒几个素菜就行。
  时间不够用,就和看待家庭支出一样,看看都用去哪里了,可否调整。根据实际状况分出轻重缓急,有取有舍。
  交待同事做事,稍多交待两三件,他铁定得忘记一两件。说的话只记得前半句,不记得后半句。我提醒说,如果顾不过来,每天把要做的事列个表,做完一件勾掉一件,这样就不会忘。
  和先生交流,他说,很容易理解啊,学生听课,老师讲的话,总会有人听漏或听不全。
  我大笑。
  懂事的小朋友还行,多提醒一下,视其节奏多交待几次即可。最怕眼高手低胆子大,做一件事生出两件事,得帮着收摊子,这样才是真烦。
  好友抱怨某剧更新得太慢,我纳闷道不用着急,总会更新的。不更新就干点其它事好了。
  她问:难道你就没好奇心吗?
  我辩解说:有啊,但是可以控制的呀。
  早上看了一位妈妈写的对孩子学习不好的焦虑,很理解这种心情。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每代人的学习水平会向均值靠拢,学霸父母的孩子可能不擅长学习,学习不好的父母的孩子可能成为学霸。
  孩子在低年级时,语数外95分以上的占大多数,100分一大堆。到了小四开始分化,分数差距大幅拉大,初二又是一个分化。每个阶段保持不掉队,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
  陪孩子每晚刷一两小时数学题的日子,参加各种比赛的日子,我不想再经历这种心累。
  不知道这种陪伴对学习有没有用,只能说运气不错,摊上了一个学习还算自觉的孩子,作业从来不拖拉,早上一叫就起床。在这个高中升学率不到50%的城市,暗自估计他应该能考上前十的高中。情商不错,每个阶段都非常快速的融入适应。

  看了一下他们的地理、生物、历史、政治,这些语数外之外的科目,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之后还有物理、化学。深深心疼孩子的不易,能在前列当然好,落后了我也能理解,不着急,慢慢来。

  精力充沛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视孩子身体状况,适当选择课外培训。
  我们低年级没参加培训班,但是有买数学和英语的课外习题各一本,每周定期定量完成。到了六年级参加XES培训入学考,进了尖子班。数学一直在线,英语不出色,努力提高中。
  让孩子对学习保持一定的热情和信心,家长不能太佛系,不能太功利,真是个技术活。

  前些时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乌合之众》小朋友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小小惊讶了一下,因为这在我看来是有点枯燥的书。
  大量课外阅读能提高语文成绩吗?我小时候喜欢看小说,完全是因为新奇,可以足不出户领略不同的世界,丰富人生体验。语文不拖后腿,绝对算不上出色。

  不怎么看成功学的书。成功有很多因素造成,学习成绩好只是其中之一。成功学看多了,会让人产生幻觉,以为沿着别人的路走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形成单一的价值观。
  看点菜谱,还能切切实实地享受制作美食的乐趣。

  家长可以大概建议一下孩子怎么学习,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别打骂孩子。哪有孩子不想学好呢?有打骂的时间,不如和孩子一起找找有没有改进方法,让孩子始终感受到,父母和他是一起的。有进步及时表扬,退步了积极鼓励,帮他们一起建立长远学习的信心。
  圣诞节临近,各大商场开始大力度促销。一年四季各种节日促销,还凭空生出双十一双十二,真是消费无止境啊。
  女友让我去境外时代买某款化妆水,原谅我平日不大比较各品目价格,一看真是吓一跳,原来加上退税,境内境外差价竟然高达20%,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代购。
  我的日常衣物消耗较慢,因为平时不大出门,出门一般开车。鞋子有两双新的居然放了一年,清理时赶紧拿一双出来送人,物尽其用。
  喜欢家里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种花种不好,上周末清理了一个大花盆出去,泥巴真重,腰酸背疼清完后眼睛舒服。以后买鲜花,种些小植物,大植物不种了。现在住四房,打扫起卫生真是累,打算孩子高中后搬去三房,更好打理一些。
  佩服一个人住独栋三层别墅的朋友,即使有阿姨帮手,家务中琐碎的活,谁干谁知道。

  理解有的人有旺盛的消费欲,有消费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具体到个人,有规划,按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来就好。

  在日本旅游时,和好友讨论起来,日本年轻人为什么攒不下钱。她根据在那儿生活一年的有限经验来说,可能不能改善日常消费习惯是原因之一。比如街头随处可见的售水机,里面各种饮料,一支人民币七八块左右,很多日本人每天要买几支,不然就觉得难受和不方便。
  发达国家,涉及到人工服务的都贵。所以外面吃个快餐价格都会比自己做高出一大截。
  乐天派的人不用着急,今天有酒今天醉。
  最郁闷的是夹在中间的人,既控制不了无度消费,又担心老来无着。
  去美国中西部旅游前我很犹豫,当时各种觉得走不开,加上费用不低,大约要25000左右,总想拖几年再去。去了之后,看到沿途风景,深感所花甚值。
  特别喜欢黄石公园,里面地貌丰富,地方大,走起路来一路风景赏心悦目。
  中西部的公园黄颜色居多,拱门公园和羚羊谷很有特色。一条线,一次看完。
  相片就不贴了,占地方,网上自然有更好看的。

  在欧美旅行,不时看到爸爸身前抱着小北鼻,后面背着大背包,妈妈也抱一个,一起兴致勃勃地远足爬山。我轻身上阵已觉累,别提这么负重。是不是多喝牛奶多吃肉多运动,体力也能上升到这个档次?
  自由行其实不怎么自由,一样要限定时间与费用。对于说走就走,没有时间限制,不在乎酒店和交通价格的土豪,这句话当没说。
  有的女性朋友喜欢在朋友圈晒美图,比如碎花桌布上,几片面包加水果加牛奶或咖啡的早餐,看起来很美,轮到自己吃时是另一种感觉。
  图片有时是心情的体现,如果某些图引起内心向往,不妨亲身体验一下,想想向往的究竟是什么?生活中能落实哪些?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非得拉我去香港半岛酒店喝下午茶,从网上看到的非常有情调。到了实地一看,闹哄哄的,两人扭头就走,看得出她很失望。我倒还好,因为对在哪里喝无所谓,只要安静、环境雅致就好,很多咖啡厅都能做到。
  出行前,先别纠结细节,定好大致日程,先预定大交通票,如飞机、高铁等(需签证先做签证),然后在这个时间段内填充酒店、景点、演出、小交通等安排。如果一开始就想细节,需要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一般提前一两个月定国际机票,一两周定国内机票,折扣看得差不多就可以先订下来。
  网络通行的时代,出门只要算好预算,其它都好说。
  然后就可以愉快地出行了。
  自由行过程,很考验同伴们的和谐度,因为总有微小的意外发生,食物偏好、体力差距、景点取舍等。出行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互相体谅与理解,才会有一个共同的美好体验与回忆。

  如果考虑到费用和时间,平日请两天假,加两天周末,4天的时间可以选择的很多。只看个人对出门玩的兴趣有多大。
  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无论男女,大概率不会对爱情过于看重。
  父母子女之爱,夫妻之爱,远重于单一的爱情。
  读大学时有天晚上经过操场,看到两女生在吵架,为了争男友的事。当时我还没谈恋爱,心想男生可有什么好争的,为了一个男生吵架可太没面子了。成熟后才知道,确实很多人陷在其中出不来。

  我多少有点女权思想,就是男人能怎么样,女人就能怎么样。
  职场上听到有轻视女性的言论,我一定会不动声色的怼回去。

  大多数男人,社会风俗限定,他们必须把工作和挣钱放在第一位。他们宁愿和兄弟们喝酒吹牛获得同性们的认可,也不会把回家陪伴家人当成每天的首要任务。
  男人对政治的八卦程度,远高于女人对娱乐的八卦程度。但是他们会笑女人追韩剧,而不会笑自己会追蜘蛛侠。你看,男人就是这么没有自省精神的生物。
  绝对没有鄙视男人的意思,只是想说明,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不要用女人的思维去理解男人。
  从男人的角度看,开正经会议时要应付小女友的微信轰炸简直是厌烦。劳累一天回到家,还要听妻子的唠叨,甚至要想办法哄女人,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女人只要控制好情绪,少唠叨,有些家庭矛盾就不会产生。

  女生们常见的不满:他怎么几天都不联系我,一个电话的功夫都没有吗?
  打电话的功夫有,一是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这情商,二是人在疲劳或兴趣在别处时,真觉得没有打电话的必要。比如我一周可能就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因为知道他们挺好的,情感上并没依恋到每天打电话的地步。
  男女之爱同样如此。有的人比较独立,不是每天都有对外情感上的需求。女生多培养点兴趣爱好,与闺蜜保持密切联系,不要多疑,学着独立照顾自己,比单纯依靠爱情要稳妥得多。

  看了一个热贴,中年楼主炒期货亏损,欠下大量债务,准备东山再起。
  几年前就有同学提过期货,很赚钱,100万起买,我完全没有了解的兴趣。
  小打小闹炒炒股票做点理财,没多大家底,涉足不了解的行业,容易失控。
  我绝对不喜欢失控的人生。
  喜欢冒险,就不要怕跌得疼,因为有可能会飞上天;喜欢安稳,就不要羡慕别人跑得快,人家要么有这能力,要么承受了跌伤的风险。
  之前买一个投资产品时,和金融机构的老总聊天,得知现在消费贷红火。我很惊讶,还以为就是个小众市场。
  能控制好度、和正规金融机构消费贷还行。如果控制不住消费,掉入各种贷款陷阱,利滚利,真是太可怕了。
  看到那么多人陷入财务危机,作为旁观者都忍不住一阵寒意。
  早上要送娃上学,所以通常到办公室很早。闲着边吃早餐边继续看了几页上述楼主写的中年欠几百万债务的帖子。花大量篇幅怼评论区的网友,写的故事杂乱无章,可读性不强。
  无论她高薪是不是真的(其实几十万年薪,对于一线工作的人来说,虽算可以,但也不是特别难得。遇上的行业好,自身有一定实力,能做到的人不少。而且高薪通常不是年年有,而是好的年成才有),这种对网友的破口大骂的行为我没明白,因为看那个网友评论的并无脏口,内容也客观。
  话说这两年我看的时间比较长的楼主,一个是十年一梦147,一个是东元蔻。前者文笔流畅,故事好看,感悟很到位。后者整理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人认识很多观念。看好看的帖子是一种乐趣,可以看到很多人的生活内容和态度。

  这些年看过身边的人陷入网贷,骗朋友的钱后失踪,任各种催收电话骚扰其同事、朋友、亲人;也被人借过钱,说是一线城市有联排别墅的人,几千块小几万还要人催。通常他们不会只朝一个人借,而是把身边的人借了个遍。
  借钱出去就要有心理准备:这个钱可能回不来。
  上述楼主借了钱理直气壮声称这些年本金已经还清了,如果是亲朋借的钱,这会儿就不欠债了。这思路。。。
  只要是初中毕业的人,应该大致算得清贷款利息吧。欠了债后,才惊呼利息太高,谴责过高的贷款利息。当初借钱的时候,为什么不算一算呢?早早打算赚了就还,亏了就跑?
  国家应大力整治那些违法贷款行为,成年人学着对自己负责,不然在国家出手之前自己就先倒了。
  承认投机失败,担起该担的责任,做一个还款计划,才能继续维持信誉。
  如前所述,因为小地方出来,家境普通,早年互联网不发达,自身不太关注钱财,所以理财意识萌芽得非常晚。
  每次买房,都是自用需求,没有往投资上面想。以前先生被忽悠买了一个小内铺,空置多年,根本租不出去,基本就是打水漂了。当时营销的时候,售楼处装饰得兴旺热闹,弄个什么O2O概念出来,第一年包租(事实上这个租金他们已经计入成本),让买的人想着头年能有人租,后面肯定会继续租下去。他被这个概念忽悠得热血沸腾,独自下了定,总价四五十万,买就买吧。结果第一年就是空置,整层无人运营,后面当然不会有人租。
  我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铺头,名字写先生的,从来不去看,好像这么做这笔钱就和我无关似的。这个心理我自己都乐,就是自欺欺人。
  任何一笔投资,尽量想清楚风险,大概会怎么亏?亏了怎么办,能忍受亏多少?
  大概当初潜意识认为,既然他那么喜欢,亏损个几十万,我能忍受,所以没有坚决反对。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直很单纯,能吃个亏,长点心眼也可以。

  虽然起步低,但是我们一直属于中高收入人群,手上慢慢就有了一点钱。
  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才知道有银行理财这个东西。她说她同事有买,还算稳妥。于是我尝试着买。几年后,先生才跟进。这些年买银行理财已经很普遍,起步金额早从5万降到1万。还在大量做定存的,估计是老人家以及有大量资产的人。

  后来偶然被人游说开了证券户,买卖交给别人操作,赚了交赢利的30%给对方。开始赚了一点点,及时支付佣金,后来倒亏40%,一气之下收回,自己玩反而一直收益不错。
  我从不过度抱怨这些忽悠人的人,抱怨没用。自己无脑,谈赢利分成时,居然没想到如果亏了要怎么办。明显对方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他只要有一群客户,总有一些账户是赢利的,总会有佣金收。
  没过于责怪自己,因为当时一个女友说她观察了很久,觉得这个人技术很好,几次坚持让我开户。我基于信任她这个人才不怕麻烦去开户,不然当时压根不会碰股票。
  收回证券账户我自己操作,完全没有专业知识,凭着好心态,几年内把亏的赚回来,而且还有一些小盈利。这个不能计入理财,放的本金非常少。和那种放了几百万去买股的朋友,我从来不说本金,开玩笑说,请只看我的收益率,不要谈本金。
  这个事情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信任一个人,不一定要信任TA做的事。出发点是好的,不代表做事眼光好和能力强。一定要自己多加观察,小成本试错,多了解相关知识,积累经验。

  后来有个同学做境外房产中介,他自己买一套,劝我也买一套投资,金额不小。他当年是高材生,非常有名的985学校毕业,读书时关系不错。几次来问我考虑得怎么样,把投资期限和收益、如何运作说得非常详细,我回复说和先生商量了,不想买。一是本金太大压力大,二是境外太操心,反正就是说了好几条理由拒绝。后来听说有其它同学买,而他自己的那套因为资金需要,早早转手,没通知这个买的同学,好像他们之间为这事有点不愉快,我没好多问。
  但是在另一个更好关系的好朋友的带动下,我近年仍买了另一个国家的小公寓,估摸着即使有亏,也能承担。其实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不是操这种心的人。边走边看吧。

  后来和另一个同学聊起,她对这个同学评价很糟糕,把这项投资说得非常可怕,认定我被套路。具体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原本比和我的关系更近的前提下,走到互相拉黑联系方式的地步,对方不愿意详说。
  都是多年的同学和朋友,不知道详情,很难说她们谁对谁错。只能说投资这个事,保持谨慎之心总是好的。如果要投,尽可能有个冷静期,最糟的状况能否承受?
  就这个事情来说,目前盈亏未定。但当时做决定确实是基于对朋友的信任,完全没作调查,这点很不可取。
  换过来说,这也是对方对我的信任。这年头,很难有人会强势引导朋友或熟人投资,赚了没份,亏了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是真心为你好还是利益驱使?
  有没有利益驱使,只能靠常识或依据平日关系及表现来猜测了。
  友情归友情,自己该做的调查要做,不要完全依赖于别人。
  被人游说投资,一个是要看对方的立场,比如中介或有高额提成可拿。二是要看对方的眼光专业与否。
  年岁越长,越知道在利益面前,任何感情都很受考验。
  信任是很大的一笔财富,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顺利的人生,没机会考验这种信任。
  近期身边已经有3对好友夫妻为了买房“离婚”,有的是为了房票,有的是为了少付首付、按首套利率贷款、少交契税。
  好友苦笑着说这是逼良为。。。啊!我大笑得瑟:看来我是少有的遵纪守法的小清新呀。
  放以前我肯定鄙视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体谅好友们,可能是心态变成熟,现在很能理解各人有各自的观念和态度。动则几百万的房子,真是不容易。
  就我来说,不愿意为了这种事“离婚”,还是宁愿多付一点钱。
  早几年就看着先生年交几十万的个人所得税单心疼,多交点契税多付点利息的疼也能忍受。

  关系很近的同学卖一套房子,比当时的价格翻了20倍,再次感叹早些年有投资房产眼光的人,靠房子省了一生的奋斗。
  感叹归感叹,其实对生活影响也就那么回事。开心的人总会开心,操心的人一生操心。
  我这半生没什么很深入的爱好,关注身材是一个方面。
  身材好,气质佳,品味不要太糟糕,穿衣服不会差到哪里去。
  多看一些时装秀(视频),看看画展,买衣服多摸面料,比看网上图片来改善审美来得实在。

  自信的人,不太需要名牌堆起来支撑自己,工作场合需要另说,真心喜欢的也另说。
  买东西判别是否虚荣心驱使,最简单的方法是:如果别人看不出这是名牌,还愿不愿意花大价钱买?
  有一次熟人委托我在国外买一个包包,我说时间紧,如果没看到这牌子,买个同等价位质量类似的其它牌子行吗?他果断拒绝:别人不知道,买来有啥意思。
  我被他的直接逗得哈哈大笑,谁还没有点虚荣心呢,能控制度,不是坏事。
  只要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清楚就好,不清楚就想不清烦恼来自哪里。

  我没什么毅力,每年的运动量要看天气。有时喜欢跳健美操,有时小跑散步,有时睡前做做拉伸。总之想起来就动一下,每段时间爱好不一样。最近又胖了,所以得集中一个月减减。
  ---扪心自问,你照照镜子,愿意选择和自己结婚过一辈子吗?
  ---那是想都不敢想啊,哪有那么好的福气!

  姐妹们在一起各种调侃自己的男人,恨不得像块抹布一样扔掉。转头一想,再去培养一个男人可不比买块新抹布,得是个多麻烦的事情,罢了,互相迁就吧。
  能把身边的几个人摆平,把经常接触的关系理顺,烦恼都只是小烦恼。

  女人最忌优柔寡断,做家务的时候谈平等,要家用的时候讲传统。女性的闪光点很多,只要能分清界限,清楚自己的特点,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不难。

  不到万不得已,不在亲戚亲人面前讲另一半的不是,特别是老人家面前。
  可以讲不同点,不赞赏点,但不要持批判态度,除非不想一起继续过日子。

  另一方无界限地资助原生家庭,只要商议好给的家用,其它随意。
  弄清楚为什么要支援?想办法激发TA建设小家庭的热情,引导其往更高处看,不经意地说起养老压力。这些小技巧能否适当应用,得看自身对生活规划的认知有多清晰。
  一个人,对金钱狂热,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挣到钱;对爱情狂热,就会主动制造机会结识喜欢的人;对名声狂热,就会忍受经济精力和时间上的牺牲。
  只想获得一样不难,想样样得到,样样兼顾,就得看天赋和运气。
  和友人聊起新局势,聊起那些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战争的国家,不胜唏嘘。
  我们真是运气好,碰巧生在一个和平状态的国家。纵然体制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民族长期的性格和历史相关,无法短期内大变革。什么事都急不得,慢慢来吧。
  青春年少,总不乏有爱慕者,总免不了情不投意不合而无视这种爱意,横眉冷对。
  小学时有男生找到家里,小声邀请去看电影,我一边骇然拒绝,一边隐约感觉到妈妈在旁边装睡暗笑。
  高中时有狂热追求者,备受打击后黯然离场,伤感地说:你再也找不到像我对你这么好的人了(这是最后的表白还是无奈的诅咒?)
  大学时有人表白,开始懂礼貌了,还知道请他一起吃个饭,并温和地表示没意愿,被男生们背后喻为最后的晚餐。
  顺利地和初恋结婚生子,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并不是,婚后还要面临各种考验。

  年轻人总以为中老年人就没有爱和X的需求,实际上人的身体会老,心不会老。
  为了防止被突如其来的情祸砸懵,就要知道人性复杂。古往今来,明星高官名人们不能幸免的事情,普通人也不能个个幸免。婚姻只能保全财产,不能保证感情如初。

  张罗着给好友介绍相亲对象,想着男方经济条件好,可以让她和孩子后半生丰衣锦食。被一位友人当头棒喝:没有男人愿意富养别人的孩子。还是男人了解男人。

  和异性保持频繁往来,是喜欢哪个方面带来的满足感呢?
  和异性交往,与和闺密们交往有什么不一样呢?
  从异性朋友那里获得的,同性闺密们能够给予或取代吗?
  现实生活中,不喜欢引起别人注意,不太乐意别人问我的衣服品牌。
  实际上我没有特别中意和专一的喜好品牌,也不买大牌,基本就是普通商场里面买。
  住酒店换着住,星级差不多就行。
  刚毕业时喜欢艺之卉,很飘很仙。后来买过天意、歌力思、雅莹之类的,从来不专一。
  鄂尔多斯很多冬装舒服又好看。
  合适的衣服可以穿好几年。加上我简洁的爱好,哪怕家里柜子空着,都不会每年买一堆衣服。
  经常开车,到了办公室换拖鞋,所以一双高跟鞋也可以穿两三年。
  平时出游绝对是平跟鞋或运动鞋。
  虽然是外表绝对女人的女人,我其实不大理解为啥要花太多心思在衣着上面,讲究那么多门门道道。
  有时路上看到有的人衣着,确实有点雷。比如一条到小腿肚的半裙,搭一双粗跟尖头的过脚踝的紧口短皮靴,中间只露出短短小腿肚,就像一截胖莲藕似的。估计是觉得单品都不错,然后就凑一起了。
  还有就是全身上下都是不同名牌的logo装扮,让人感觉像行走的人民币,无法集焦于衣饰本身。

  有一次发了张相片在朋友圈,被同学戏说混身散发着富婆气息,笑泪。
  那是上身一件深蓝天色的宽松短袖针织衫,下面一条亮黄色薄款紧身裤,加一幅墨镜。这个色彩不违和,就是太闪眼。
  早上看到电梯里广告牌,惊讶地说:京东找了这么4个长得不咋样的人来做广告,不请明星和好看的人?儿子瞄了一眼,淡定的回应:这是一个有名的游戏战队。
  请我给他抽查政治复习题。他很痛苦,说这些太难背。我一看密密麻麻的题目与答案,字小得差点看成老花眼,很多逻辑不通,答非所问。还得给他打气:记这些东西我也觉得痛苦,但是在这个规则中,就得背,不然考不到高分。尽力而为,不要有心理负担。
  不耐心听孩子讲话,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样的难关。

  记得鲁迅说过一件事,好像是海婴拒绝吃某饭店的肉丸子,说不好吃。其它人训他这么好的饭店,做的怎么会不好吃,让他别挑食。鲁迅听了孩子的话,没妄加评判,而是自己认真品尝了一下,感觉肉丸不大新鲜。由此感悟:孩子说的话,不要依据自己的经验妄加驳回。要想想孩子为什么这么说。
  @深瓜瓜 2020-01-10 09:13:01
  早上看到电梯里广告牌,惊讶地说:京东找了这么4个长得不咋样的人来做广告,不请明星和好看的人?儿子瞄了一眼,淡定的回应:这是一个有名的游戏战队。
  请我给他抽查政治复习题。他很痛苦,说这些太难背。我一看密密麻麻的题目与答案,字小得差点看成老花眼,很多逻辑不通,答非所问。还得给他打气:记这些东西我也觉得痛苦,但是在这个规则中,就得背,不然考不到高分。尽力而为,不要有心理负担。
  不耐心听孩子讲......
  -----------------------------
  @Hltttl 2020-01-10 10:04:10
  我们孩子也是最近复习,她很想考好,也下了功夫。但是又觉得很累,情绪很大。跟她说尽力而为,但感觉还是压力很大。觉得孩子们太辛苦了。
  -----------------------------
  是的,孩子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