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干掉李元吉后,召见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意味深长地问道:“日后可愿与我相濡以沫?”杨氏眉目含情地点了点头。李世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撤走了所有人,杨氏一脸娇羞,偌大的宫殿仅剩两人谈笑风生。
作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李世民终于拥有了大唐天下,拥有了这世间的一切,而太上皇李渊则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思之中,倘若两年前义无反顾地改封李世民为太子,建成和元吉是否安然无恙,孙子们应该还在膝前嬉戏吧? 公元624年,李渊照例带队到长安以北的仁智宫避暑,唯有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夜半时分,突然有人闯进皇帝寝宫,惊慌失措地喊道:“太子反了!” 此时的李建成手握重兵,要实力有实力,要威望有威望,倘若真的造反,必定一呼百应。李渊吓得一阵慌乱,过了好一会,方才镇静下来,怒不可遏地命人召来李建成。李建成毫不犹豫地孤身前来谢罪,磕头磕得满脸是血。 李渊盛怒未消,将李建成关进小房间,只供给粗茶淡饭,打算查明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置。同时派人召见庆州都督杨文干,李渊必须了解清楚,李建成给杨文干私运那么多盔甲,到底干什么用?是不是真的图谋不轨? 杨文干担心被李渊瓮中捉鳖,不但不敢面圣,反而匆忙起兵,这让李渊坚信李建成一定已跟杨文干合谋,只是还未准备停当,不得已采用苦肉计,试图获得李渊的谅解,只要躲过此劫,他日必将卷土重来,李渊感觉两眼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他转身就对李世民许诺道:“你立刻率军平叛,只要凯旋归来,我马上册封你为太子!” 然而此次起兵就像一场可笑的闹剧,李世民的大军前脚刚到,杨文干的队伍后脚跑光,就连杨文干自己,也莫名其妙地被属下砍杀。李元吉和嫔妃们趁机劝说李渊,李建成一定遭人陷害,太子有必要造反吗? 李渊命人严查,果不其然,李建成虽然有错,但是并未谋反,李渊立刻迁怒于太子府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显然,都是秦王府的人故意将私运盔甲与谋反之事关联起来,差点酿成了大错,改封李世民为太子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政见难以调和。为了躲避日益猖獗的突厥,李建成与裴寂等人都希望迁都,反对的大臣们不敢上奏,唯有李世民挺身而出,愿意带兵北上抵御突厥,并表示不胜不归。 李渊十分欣喜,看来只要李世民在,突厥的确没什么好担忧的,最终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然而,李建成和嫔妃们却乘机诋毁李世民,率军出征不过为了掌控兵权,这让李渊隐隐不安,秦王府的实力,的确不可小觑。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皇位,还是为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渊决定未雨绸缪。随着势力被李渊削减,李世民感到了深深的寒意,不得已派遣车骑将军张亮等人前去经营洛阳,尤其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广招英雄豪杰。 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抓后一言不发,朝廷查无实证,最终放他返回洛阳。李世民应邀参加李建成的宴会,竟然中毒吐血,幸好李神通飞快地将他扛了回去,李渊前来探视,只叮嘱李建成:“秦王不善饮酒,今后不可再跟他夜间饮宴。” 李世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这么明显的下毒行为,竟被轻飘飘地洗成了不胜酒力,看来自己在老父亲心中的地位,远不如李建成,望他改立太子,已经不可能,大唐天下,只能靠自己努力争取了。 李建成用一车的珍宝,收买勇不可当的尉迟敬德,却被严词拒绝,李元吉一怒之下派人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事先得到消息,干脆大开门窗,结果吓得刺客徘徊不前,最终放弃任务。 为了彻底解除李世民的威胁,李渊相继调离了秦王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核心幕僚,严令他们不得与李世民见面。转眼间,原本人才济济的秦王府,只剩下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寥寥几人,而且都陷入到极度惶恐之中,秦王府覆灭在即。 事到如今,李世民只能绝地反击了,他试探灵州大都督李靖和行军总管李勣的态度,幸好这两人都选择中立。正在此时,突厥攻破长城,围困乌城,李元吉在太子的举荐下,准备率军北征。 李元吉要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等大将一同出征,准备途中找个理由一网打尽,同时调走了李世民的精兵。李建成还计划饯行时,在宴席上彻底解决掉李世民,结果机密全被李世民获知。 公元626年,李世民向李渊密奏,李建成与李元吉跟后宫嫔妃们有染,由于嫔妃对他们两人极为热情,还经常帮他们说好话,李渊半信半疑,命三个儿子明早进宫,同时召集宰相一同核查此事,总得有人受惩处。 第二天清晨,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大摇大摆地入宫时,发现情形不对,立刻掉头逃跑,李世民突然追上前去,一箭射穿了李建成。当他继续追赶李元吉时,被树枝绊倒,跌落马下,李元吉立刻用弓弦狠狠勒住李世民的咽喉。 生死之际,尉迟敬德在后面大喊一声,吓得李元吉转身就跑,结果被尉迟敬德快速追上,一箭射倒。完事后,尉迟敬德一身戎装地去“保护”李渊,李渊被迫将兵马大权交给李世民。两个月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登基称帝,经过励精图治,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