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现在已经奶奶大妈级,但年轻却美遍四海八荒的殿堂级女神(从一线到绿叶)

  谭玉梅、刘圆圆、程秀丽…到2016年赵世光去世,从传统意义上看,何莉莉最后还是赢了,这场漫长艰苦的守卫战到此结束:原配付出43年的时间,最后赢得了惟一的赵太太的身份。

  她说曾经想过离婚,但因为顾及四名子女,也可能是不想偌大家业落入旁人之手,又或者是「赵太太」这个称谓对她来说太过重要,所以直到赵世光离开人世,她都没有离婚。她公开宣称「我不会让别人随便坐到我的位置上,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威胁到我,除非那是我本人的决定」。
  
  香港媒体曾称何莉莉为「香港第一人妻」,八卦报纸说何莉莉的智慧是忍,何莉莉的回答说:「我如果不胸襟大,我会很痛苦,所以我要学习做一个胸襟很大的女人。」她还提到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互「俾面」。什么叫「俾面」呢?就是给面子:赵世光对她和子女一直很好,维持着表面上家庭的完整。她对丈夫的评价是:

  「他这个人心地好,对人留有余地,毫不绝情,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花心而已。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赵生对我和孩子,从来没有恶劣过。」
  
  豪宅4.8亿卖给马化腾,赚足一亿

  2009 年,腾讯CEO马化腾向赵世光购入石澳道豪宅,成交价4.8亿。这个豪宅是 2006 年赵世光以 3.8 亿港元向「东美发展」CEO 手中购入的,当时是全港最贵的洋房。
  
  「左」赵世光曾经拥有的大浪湾道豪宅群翠环抱,现已建成马化腾大宅「右」

  这所名为「Annamoe」的超级豪宅,占地约 2000 平米,有面积约 700 平米的的两层大屋,另有私家花园、私家泳池及网球场,翠山环抱,是区内花园最大的大屋。
  
  风流可能是家族遗传?

  左为哥哥赵世曾,右为赵世光

  富家公子赵世光一生风流倜傥,难道是家族遗传?有此疑问是因为,赵世光有一位名声在外的哥哥赵世曾,他可谓是富豪界的「集邮大师」,一生未婚,换女友有如换衣服。

  除了经常被拍到一拖二逛街外,这张2012年前的「美女集邮图」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最早赵世光与何莉莉相识,也是因为赵世曾当时的女友介绍。
  
  但阅人无数的赵世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惟一的女儿爱的却是同性。2012年9月,赵式芝与杨如芯高调出柜,声称已于4月4日在法国秘密结婚,成为香港首对自揭同性婚姻的名人。赵世曾无法接受女儿的选择,曾在媒体上声称不惜豪掷五亿也要为女儿找一个好老公。
  
  谁的选择是对的呢?

  不离不弃、从一而终是选择,选错了,果断决定止损也是选择。也许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016年7月,赵世光离开人世,灵堂前排最显眼位置的粉色心形花圈,是赵太太何莉莉献上的

  被称为「香港第一人妻」的何莉莉,用一生的时间来捍卫了「惟一赵太太」的原配地位,也真真切切算是心愿终了,得偿所愿吧。
  
  又一个12:43,好困,今天楼主更了二个女星,一段楼主寄了,也真是出了洪荒之力了,加加楼主微信,畅谈人生,了解美加澳用品!
  
  开扒陶慧敏

  陶慧敏,女,1966年4月16日出生于温州瑞安,12岁进入瑞安越剧团当演员。17岁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
  
  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曾荣获温州市第二届十佳优秀青年称号:浙江省艺术明星称号。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常委,2003年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荣立二等功。参演过越剧、话剧和几十部电影和正在热播的《风和日丽》、《有你才幸福》等电视剧。1992年参演春晚.戏曲歌舞《庙会风光》。
  
  在她的演艺生涯中,电影《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使她获益终生,这部片子使她完成了从地方戏的小演员向挑大梁的影视演员的飞跃。她塑造的那个孤高傲世却又不失纯真的林黛玉形象得到了红学艺术界的较高评价。

  1989年电影版的《红楼梦》林黛玉的由陶慧敏饰演,她外形古典气质颇浓,略平的细眉突显其楚楚可怜,她那婉约、忧郁的气质,演活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底妆和眼妆上太过朴素,给人的感觉是山寨版林黛玉。
  
  她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引起的轰动,她饰演的小白菜得到观众的青睐,成为观众的宠儿。此后,片约不断,她先后在影片《离婚喜剧》、《出嫁女》、《广州故事》以及电视剧《中国商人》、《北方往事》等中饰演角色。在《广州故事》中她饰演广东风味十足的小灵妹,小灵妹曾经是粤剧团名伶,与陶慧敏自己的经历有共通之处。
  
  老一辈的演员们对待演戏的态度确实令人敬佩,她们多数只专注演戏这一件事,戏外的她们和寻常人并没有两样。重点是她们不会拿自己的私生活来炒作博上位。
  
  年轻一辈的人熟知陶慧敏的时候,她已经成了电视剧里的“妈妈”专业户了,演变了贤妻良母,朴实无华的外表加上精湛的演技打动过无数人,和演技可封神的李雪健搭档气场也丝毫不弱下风。
  
  陶慧敏有几个孩子?

  陶慧敏嫁给了一位民舞老师商庆敏,婚后9年生了个女儿,为此还曾息影一年多。如今,陶慧敏依旧活跃在荧屏。

  今年50岁的陶慧敏总是在电视剧中扮演男女主角的妈妈,也让网友们因为她的形象而感到十分亲切。陶慧敏从不会耍大牌,为人也很亲切。十分受到娱乐圈中人的爱戴。据陶慧敏本人所述,她从业多年来,没有闹过绯闻,因为她十分爱她的丈夫。


  
  由于长期在外拍戏,陶慧敏与丈夫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她并不认为聚少离多会影响夫妻感情,她自信地说:我从影20多年来,从来没有闹过绯闻。在剧组时,陶慧敏每天与丈夫通电话聊心事;回到家,她就抢着烧饭洗碗做家务,想弥补不常在家的愧疚。

  而说到宝贝女儿,陶慧敏则母性大发:养孩子的确很辛苦,特别是她小时候,要付出很多,但是,孩子所带给我的那种快乐和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有了孩子之后,我才知道当一个母亲有多不容易。

  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她不可能特别听你的话,你不让她动什么她偏要动,这时候我跟她急是没有用的,那么我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阻止她。由此我就领悟到, 生活中遇到麻烦的时候不要冲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效果反而更好。我觉得,做了妈妈以后,有了一种母爱的补充,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了。
  
  身为演员,在事业和家庭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当女儿特别需要她的时候,她却不能陪在女儿身边。陶慧敏说每当这个时候,她最害怕看到女儿陌生的眼神,所以她 就尽量多抽时间陪女儿。如果事业和家庭只让我选一个,我肯定会选择家庭,好在现在没有人让我选,我就两头兼顾着吧,我希望我能两边都做得好。在陶慧敏 眼里,丈夫宽容、理解人、很有爱心、也很支持她的事业。结婚以来,他们恩恩爱爱,从来没有因为一件小事而红过脸。
  
  分外重情的陶慧敏,每每想到这些事,心里就感到格外愧疚。她觉得作为一位母亲,一名妻子,她欠丈夫和女儿的太多太多。所以如果平时在家,她都抢着做饭、做 家务。尽管平时可以请钟点工代做家务,但是,陶慧敏非常喜欢做家务时的那种感觉。当跪着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的时候,她感到真是莫大的乐趣,因此,只要有空,她就尽量抽空回家团聚。
  陶慧敏笑言是一个非常知足的人,我有我自己的事业,到现在为止,一提陶慧敏,大家都还知道有这么个人,我觉得足够了。在家庭方面,我先生很好,很爱我, 女儿也很懂事,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我就希望我的家是一个欢乐的家庭,女儿在我的关爱下慢慢长大,好好读书,等她长大以后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不过几年前,丈夫却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不幸去世,令人惋惜。关于女儿这么有表演天赋未来是不是会继承母业,陶慧敏的回应是不会干涉孩子的选择,一切顺其自然。

  近日,有网友晒出一组陶慧敏的近照,50多岁的她风采依旧,身材窈窕美貌如初,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如今,陶慧敏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她和李雪健主演的《老阿姨》还入选了优秀影片。

  最后,祝福这位演技和颜值齐飞的好演员,要一直幸福下去!
  
  下一个,如果您心理素质不好,可能会让您情绪非常波动,而且不安,您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就是她,

  上官云珠
  
  漫步上海电影史长廊,有一个女演员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上官云珠。她扮演的人物,性格多样,让人百看不厌,散发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今天,我们要叙述的是上官云珠的沧桑往事,这沧桑之中有辉煌的耀眼,更多的是辛酸和悲惨。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女,原名韦均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著名话剧演员、电影演员。
  韦亚君17岁那年抗战爆发,她的家乡江阴遭到日本人轰炸,早婚的她跟着夫家逃难到了上海。
  第二年,1938年5月,韦亚君走进霞飞路上何氏照相馆做开票小姐。照相馆经理何佐民见她十分漂亮,特地买了时髦衣服,让她穿上拍照,然后把照片挂在橱窗里;这一招还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照相馆的顾客明显增多了。
  
  照相馆店员的上官云珠
  韦亚君打工的照相馆靠进巴黎电影院,她每天都要路过电影院,那一幅幅高挂着的电影海报总是吸引着她的目光。她原来在乡下就喜欢演戏,到了上海看见电影这么红火,就梦想着成为一位电影演员。
  那是1939年,电影明星顾也鲁来到何氏照相馆拍照,几天后他来取照,韦亚君选了一张顾也鲁的照片,请他题上“赠给韦亚君”几个字,然后她微笑地用吴侬软语问道:“顾先生,我阿能像侬一样拍电影啊?”
  “等你把普通话说好再说吧。”顾也鲁客气地回答。
  
  民国29年即1940年,韦亚君经老板何佐民介绍,考入华光戏剧学校学习话剧,首次在洪深导演的独幕剧《米》中登台亮相;随后,她进入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
  那天,著名导演卜万苍上课,讲解在银幕上如何创造外形和内心动作。韦亚君听得入迷,下课后她刚要离开,卜导叫住了韦亚君,告诉她张善琨董事长要见她。
  “我只是一名普通学员,张董事长为什么要召见我呢?”韦亚君十分惊愕。
  韦亚君跟着卜万苍来到灯光闪烁的摄影棚,看见导演徐欣夫、张渭天和演员顾也鲁、韩非、顾兰君等,他们正在准备拍戏。韦亚君第一次走进摄影棚,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熟悉的导演和演员,顿时眼睛放光,感到十分兴奋。
  张善琨打量了一下韦亚君,笑着对导演徐欣夫说:“开始吧。”
  韦亚君这才明白,原来是让她来“试镜头”的。她演过话剧,但是,上镜头可是第一次啊。她匆匆上好妆,走到转动的摄影机前,按照导演的要求做了几个形体动作,展示了几个面部表情。
  张善琨和徐欣夫都满意地微微点头:韦亚君没有任何镜头经验,可在镁光灯下表现完美又自然,一个天才演员啊!而且,她娇羞妩媚,风情万种啊!
  韦亚君很快又惊又喜,她被选中在新片《王老虎抢亲》中饰演女主角王秀英。导演卜万苍专门还为韦亚君取了个艺名“上官云珠”,希望她像天上闪烁着的明珠一样璀璨美丽。从此,韦亚君就成为上官云珠。
  新华影片公司的老板张善琨要拍十部古装片,于是在“红棉酒家”大摆宴席,招待编导演摄录美等主创人员,上官云珠也应邀到场,浓妆艳抹的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我请来一位大有希望,将来一定走红的上官云珠小姐。她担任《王老虎抢亲》和《花魁女》两部影片的女主角。”张善琨介绍道。
  席间,上官云珠听说《王老虎抢亲》的男主角是顾也鲁,特地跑到顾也鲁面前,嫣然一笑,用国语说道:“我真的来拍电影了,请多帮助!”

  
  第二天,上海著名的娱乐报介绍了上官云珠,用“艺苑新葩”、“倾国倾城”等字眼赞美她。
  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上官云珠的主角突然被撤下了。原来,扮演主角的演员童月娟要抬高片酬,被老板张善琨拒绝了,童月娟就闹情绪表示不演了。张善琨就选用上官云珠替代童月娟,但很快张善琨与童月娟又和好如初了,他们是情人关系,于是上官云珠扮演电影主角就被拿下了。
  另外有一说,上官云珠拍电影时,面对摄影棚里水银灯,紧张得进不了戏,发不出声,甚至身体哆嗦。于是,她演的角色被别人替代。
  消息传出,一些报纸又刊登文章,说上官云珠“绣花枕头一草包”、“虚有其表”等,所以是“扶不起的刘阿斗”等等。
  年仅20岁的上官云珠遭此打击,不由得气得浑身发抖,暗自流泪。不过,她没有屈服,立志要拼搏一番,做出名堂,让那些人瞧瞧!
  
  上官云珠乡音重,就拜了老师校正口音。她买衣服、鞋子、包包和首饰,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暂时没有机会演电影,她就把精力转到话剧表演上,什么角色都接,连台词没几句的龙套角色也接——她每次演出都倾其全力,一丝不苟。终于,上官云珠在1941年出演话剧《雷雨》,获得了成功,收获了名声。其间,上官云珠也演过一些电影,但没有任何影响,她主要还是在话剧舞台上打拼,她演了许多话剧,在《风雪夜归人》《红旗歌》《日出》《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也在一些译制片如《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剧中担任配音演员。
  
  机会终于来了。
  1946年夏天,电影《天堂春梦》正在筹划中,可是女二号的演员还没有选中,男主角蓝马向导演汤晓丹推荐了上官云珠,汤导从来没有听说过上官云珠,就不置可否,没有表态。
  这天,演员蓝马邀请汤晓丹夫妇喝咖啡。他们来到亚尔培路就是今天陕西南路的一家咖啡馆,看见蓝马带来了一位一身白衣裙、头上戴了红发夹的上官云珠。
  闲聊之中,汤晓丹仔细观察上官云珠的言谈举止,不由得眼睛一亮,当场就定下来她出演女二号。
  上官云珠和蓝马在《天堂春梦》饰演一对坏夫妻,她把一个妖艳势利凶狠的女人演得可恨又可信,一双眼睛都是戏;影片上映,引起轰动,上官云珠名气大作,在上海滩红了。
  
  上官云珠又出演了《太太万岁》《一江春水向东流》,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涂脂抹粉,将一个心狠手辣趾高气扬的“接收夫人”刻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从1947年到1949年5月,短短三年,上官云珠拍摄了《丽人行》《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9部影片,占据了她一生电影作品的将近一半数量,她成为海内外家喻户晓的电影大明星。
  从一个开票店员到著名电影演员,上官云珠完成了她人生的华美转身,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她先后嫁给了5个男人
  漂亮的女人容易有感情故事,漂亮的名女人更是感情故事多多,上官云珠的爱情婚姻,犹豫一部悲喜剧。
  1936年前后,上官云珠到苏州读书,碰到了她的美术老师张太炎,他原来在上海美专专攻西洋画,是她大哥的一位同学。张大炎很喜欢上官云珠,特别地眷顾她。
  那年夏天,张大炎带着上官云珠到河里游泳,这在当地成为一大新闻。后来,上官云珠怀孕了,被迫中断学业,匆匆嫁给了大她9岁的张太炎,生下儿子张其坚。一年后抗战爆发,上官云珠随张家逃难到上海,住进了贫民聚集的庆福里,张大炎以教书为生,上官云珠则到照相馆当店员。上官云珠进入演艺界,引起丈夫张大炎的竭力反对,两人经常为之争吵。
  1942年,上官云珠加入“天地剧社”,扮演姚克编剧的《清宫怨》的一个小宫女,由此认识了著名才子姚克。姚克,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32年担任中国首家英文杂志《天下》月刊编辑。因为姚克的介绍,鲁迅与美国记者斯诺相识,斯诺在《活的中国》刊物中收录鲁迅的《药》《孔乙己》《祝福》等7篇小说,都由姚克初译。鲁迅逝世,12位著名青年作家为其抬棺出殡,其中之一就是姚克,他还担任祭奠仪式的司仪。
  上官云珠时常向他请教,两人谈得情投意合。两人都已结婚,报刊杂志上有了他们的绯闻新闻。 《电影杂志》这样评论上官云珠:“她和姚克的相识,也是为了演戏的关系。那时候姚克是话剧圈里相当有地位的人物,于是这位热情奔放的小姐就爱上了这位镀金的少年。”
  1941年3月22日,上海璇宫剧场张贴出上演首部话剧《雷雨》的海报,上官云珠在姚克的推荐下出演《雷雨》中四凤这一角色,她的表演十分成功,在话剧界获得认可。
  
  不久,上官云珠与张大炎离婚,张大炎带着儿子张其坚返回老家;姚克与洋太太也分道扬镳。插上一句,张大炎离婚后念念不忘上官云珠,直到去世时,他床头的抽屉柜里依然放着当年与上官云珠的新婚照片。言归正传,1943年5月,上官云珠与姚克结婚,她离开贫民区庆福里,住进了法租界的永康别墅。

  1944年8月,上官云珠生下了女儿姚姚。好景不长,上官云珠带着女儿姚姚到天津、济南和青岛等地演出,半年后回家,发觉姚克与另外一个女人同居。她悲愤交加,毅然离开了姚克。后来,姚克来来找上官云珠,希望挽回他们的婚姻,被上官云珠严词拒绝。1946初秋,上官云珠与姚克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姚姚跟着母亲上官云珠生活。
  

  上官云珠的第三个男人是著名演员蓝马。

  1946年话剧《升官图》上演,上官云珠看戏时对蓝马的演技赞不绝口。演出结束,她壮着胆子向蓝马表达敬慕之情。他们就这样来往了,蓝马成为上官云珠的指导老师,也把她推荐给电影《天堂春梦》导演汤晓丹,又被接进了上官云珠居住的公寓。他们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银幕伉俪,共同出演了5部电影,几乎都是扮演夫妻。
  不久,上官云珠和蓝马产生了矛盾。上官云珠从来喜欢打扮,她嫁给姚克后有一个大衣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旗袍,还有配旗袍用的披肩、短袖开衫、手袋、绣花鞋、玻璃丝袜;梳妆台上,名牌化妆品齐聚一堂,各种色号的口红各有一支。她和蓝马生活在一起,依然喜欢衣着光鲜,而蓝马则衣着邋遢,并且还对她冷嘲热讽。蓝马散漫成性,独来独往,就喜欢找朋友喝酒闲谈,喝醉了随处躺下。两人在生活中吵架,在摄影场里演戏时也吵架,最后不得不分手。 蓝马若无其事地说:“只怪我这人独身惯了,我们离开,重过我的自由自在的光棍生活。”
  
  这时,兰心剧院经理程述尧出现了,上官云珠对他印象特好:斯文儒雅,习惯穿燕尾服、打领带,并且毕业于燕京大学有学问。说来,程述尧1946年与演员黄宗英在北京结婚,后来黄宗英来上海拍戏时结识了赵丹,就要离婚。程述尧焦急地从北京赶到上海,结果还是没能够挽救住婚姻,不过,他从此留在了上海,以后做了“兰心大戏院”经理。上官云珠可不管过去,只看现在,只要现在合适就好。1951年,上官云珠与程述尧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婚礼,并产下儿子韦然。

  没想到,婚姻又亮起了红灯。
  “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运动,有人揭发父亲贪污兰心剧院的款项。父亲平时就是大大咧咧的一个人,他以为数目不多,承认下来将钱补上就可以尽早摆脱麻烦,于是母亲从家里拿出自己的800美元和两个戒指送到剧院,作为‘赃款’退赔。”上官云珠的儿子韦然回忆道,“父亲显然太天真了,虽然这件事情后来被证明是诬告,但这样一来,他就被彻底打上了‘贪污犯’的标签。”

  程述尧被解除剧院经理的职务,并在剧院接受“劳动管制”。正在追求进步的上官云珠提出离婚,程述尧苦苦哀求,周围亲友人也纷纷劝阻,上官云珠坚决要离,还给了程述尧一记耳光。最后,朋友们组织起来轮番劝说上官云珠,她也有些回心转意,可是程述尧却坚决要离婚。1953年,两人离婚,儿子韦然归程述尧抚养。
  
  上官云珠寂寞了一阵子,又与导演贺路好上了。1956年上官云珠和贺路举行婚礼,在婚礼上,36岁的新娘上官云珠和40岁的新郎贺路突然抱头痛哭,所有宾客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上官云珠的感情生活时起时落,总体上说并不幸福,一个女人在感情上不幸福,那她的人生就不是完满的,也不是完美的。
  
  她在最黑暗的时刻告别了人世
  上官云珠的人生最光芒万丈的时候,时代发生了剧变。1949年以后,年仅29岁的上官云珠陷入了困境:她以“交际花”“阔太太”的形象出名,而如今“工农兵”形象走红,她的相貌、戏路和气质,很不适合,于是一时没戏可演,坐了冷板凳。她常常独自在家抱枕痛哭。
  上官云珠知道要在银幕上重现,必须要脱胎换骨地改变戏路,必须要拼命洗涮身上的资产阶级情调,必须要跟上政治气候的大转变,跟上新时代的主旋律。
  1950年春节前后,她吃住都在剧场里,以每天两、三场的频率,参加灾区筹款义演、劳军义演等,连续演戏多达131场,最后因过度劳累昏倒在舞台上……
  在“文艺大整风”运动中,她经常带病参加会议,声泪俱下地“主动反省和检讨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
  她一有空就带着女儿去解放军文工团,观摩人们排练《白毛女》……
  1955年,上影厂准备开拍歌颂中共领导抗日游击队的影片《南岛风云》。即将开机,女主角护士长符若华的人选还没有选中。演员黄宗英竭力向导演白沉推荐上官云珠,听说要让上官云珠扮演英姿飒爽的革命英雄形象,许多人都感到是一种讽刺。白沉导演力排众议,坚决启用上官云珠。上官云珠不负众望,一改定型的“交际花”、“阔太太”形象,把一个历经千难万险的女人公演绎得相当逼真,影片上映,那些对她抱有严重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感叹“演得真像”。1957年中央文化部颁发1949―1955年拍摄的影片优秀奖,《南岛风云》荣获二等奖,白沉和上官云珠获个人奖。
  
  尽管命运有了转变,上官云珠不敢怠慢,仍然积极参加“四清”工作队,深入农村、工厂演出,并不断参加高强度的劳动,甚至累得吐血。
  1966年,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并立即做了手术。此时,她参演的《舞台姐妹》被定性为“美化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的反面教材”,导演谢晋等人都受到了批判,她因得病在医院才躲过一劫。乳腺癌手术两个月后,上官又突然昏倒,原来病变组织转移到了大脑。她又做了一个只有“三分”把握的劈脑手术,从十几小时的昏迷状态下苏醒过来,几乎不认得任何人。
  “母亲一瘸一拐被赶出医院。她在建国西路高安路口的家也完全不像个家,一到四层楼道的墙壁上,全是母亲的名字,横七竖八,打满红叉。29室的房门,也被砸得像蜂窝一样,从上到下布满了黑洞。此后的两年,对母亲来说是黑色的岁月。她出院不久就被逼去电影厂上班,所谓‘上班’,其实就是要每天去牛棚报到,那时她的身体,还远未恢复到健康状态。在那里学习、劳动、写交代、受批判。”儿子韦然痛心地回忆道。
  
  更猛烈的风暴袭来了。
  1968年9月开始,由江青操纵的“上官云珠专案组”和林彪秘密成立的“上官云珠特别专案组”来到上海,逼迫上官云珠交待与毛 在一起的“阴谋”。可是,上官云珠实在写不出“专案组”满意的坦白材料。
  1968年11月22日,一个周末的傍晚,上官云珠又被专案组提审。两个外调人员和厂里的造反派轮番逼问她,要她承认参加了特务组织,要她承认利用毛 接见时搞阴谋。她拒不承认,他们就用皮鞋底抽她的脸,猛扇她的耳光。提审几乎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才把上官云珠踢出门外,并凶狠地下了最后通牒:明天必须彻底交代,否则对她采取彻底的革命行动!
  上官云珠回到“牛棚”,目光呆滞,嘴角流着血。同时被关在“牛棚”里的黄宗英和王丹凤马上端来热水,上官云珠沉默无语,只是身体不住地哆嗦……
  晚上,上官云珠乘公共汽车回到家门前的车站,看见来接她的丈夫贺路。他们回到了家——高安路建国西路的建安公寓北楼641号29室。
  贺路端上饭菜,她不吃,嘴里喃喃地说着:“给我写材料,给我写材料。”
  当天深夜,准确地说是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许,上官云珠从床上慢慢起来,借着月光,穿上她最喜爱的那套暖绿色的薄毛花呢西装,又把一条白丝巾围在脖子上。四周很安静,只有摆放在墙角边紫檀方木几上的猫眼绿大理石座钟“咔、咔、咔”地响着。她怕惊动家人,悄悄地走到四楼“生活间”窗口前,感到一阵寒气扑面而来。上官云珠打了个寒噤,尽了最后力气爬上窗台,然后纵身跳了下去……
  
  “砰”的一声,上官云珠的身体重重地落在楼下小菜场一个菜农的大菜筐里。人们惊恐地围上来,她还告诉人们家里的门牌号码。有人找来黄鱼车把她送往医院,菜场营业员用橡皮水管冲掉了菜叶上的血,继续把菜卖给居民,而上官云珠在路上停止了呼吸。
  据说,上官云珠在临死前喊过一声“我没有勾引毛 ”。
  一个才华横溢的电影明星,就这样结束了她的风华岁月——年仅48岁!
  上官云珠之所以成为电影大明星,是靠她自身的持续努力,也靠贵人相助。可惜的是,时代转折让她坠入了人生低谷,人生的方向可以选择,但时代往往无可选择。
  她的爱情生活,有过阳光,但更多的是乌云阴雨,这和她自身的选择有关。作为一个女人,选择“另一半”真的很重要,所以有人说“婚姻是第二次投胎”,很有道理。
  
  延伸阅读:女儿姚姚

  和儿子韦然和女儿姚姚在一起
  1972年冬天,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在毕业体检中,被查出7个多月的身孕,第二天她和男友到了广州,想搭车前往深圳偷渡出境。男友被边防军抓获,在旅店里等候的姚姚被学校领回。1973年1月17日,姚姚生下一个男孩,被接生医院的医生夫妇领养。
  1975年,姚姚面临毕业分配,上海音乐学院准备把她强制送到甘肃或青海。幸好,上官云珠的一位亲友帮忙,把姚姚安排到浙江歌舞团。1975年9月23日上午,在离开上海的前一天,姚姚一大早就骑车出去跟朋友辞行。她10点左右经过南京西路时,她穿的塑料雨衣被一辆载重卡车前面的钩子挂住,她被带倒在卡车后轮下,两个车轮碾过了她的身体,当时就失去了生命。
  
  又一个12:38,喜欢聊各自生活、人生,或对美加澳产品有兴趣的,可加楼主微信,谢谢,楼主寄语明天写!
  
  那个,对高云翔好失望,男人还有靠得住的吗?一句叹息,女人还是要当自强!

  开写楼主寄语!
  楼主寄语

  很想说一说何莉莉。

  她年轻貌美,个性张扬,嫁入百亿豪门,连生四个小孩,外人看她风光无限,可谁又明白她的夜夜孤独和竭斯底里?

  她说她胸襟开阔,看得开,不然会非常痛苦,可是哪个妻子能忍受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出轨,私生子一个一个地出生,除非已经无视自己的丈夫,可是她能无视吗?不能,因为她在放弃一切嫁给自己丈夫后,其实她已经一无所有,她所有的一切,无论物质还是光环,全在于她的称呼“赵太太”。

  楼主曾说过,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就如何莉莉,要得到唯一的“赵太太”称号,就得接近半个世纪都在忍受,与各种女人撕逼,到最后丈夫离世,她以为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可惜这种尊严极度廉价,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而何莉莉已经70多岁,在过去的接近50年,每晚都在别人的讽笑与小三的上位压力而过,大半生耗尽,想必得到百亿身价而古稀之年的她,百感交集,各种滋味在心头。

  或许有读者说,人家有钱,老公花点有什么所谓,自己可以买买买,钱最重要。

  是的,楼主在码字,也是希望广结朋友,到最后,人都是为钱服务的,那您们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为钱服务?

  人之所以为钱服务,是要得到物质,而物质的服务,最终归于人的精神享受,所以,物质是精神享受的基础,这是凡人俗人而言,无关修佛的佛教徒。

  当您不开心不高兴,可以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可以胡吃海喝,这一切都是为您的精神服务。而何莉莉呢,嫁入豪门,物质享受早已是常态,于您于我难以得到的,她唾手可得,所以物质并不是她精神享受的基础,丈妻恩爱、儿女平安,才能是她赵太太的最大精神支柱,可惜,丈夫多年出轨,女儿同性恋,于她这传统女性来说,多年来其实已然是折磨了。百亿身价表面是光环,背后难掩其精神极度痛苦,血泪交融的半生。

  最后楼主说说,同性恋,女性男性化等等,除了某些先天因素,许多因为年少时目睹身边女性的脆弱与不便,男女不公,继而心理渴望自己强大,而逐渐男性化,如狄娜的女儿,吴绮莉的女儿,还有何莉莉的女儿等等,她们渴望自由强大,不愿自身女性化禁锢她们,从而出现了女性男性化的心理。

  最后,楼主想说,别羡慕别人,珍惜自己拥有的,楼主说过,这个世界上不公,但某种意义又是公平的,您得到,必须付出与您得到相同的努力与辛苦,于我们凡夫俗子,都一样,您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欲承皇冠,必承其重!

  楼主寄语2

  今天不扒明星,说一说个人感受,毕竟明星再八卦,与我们生活也无关,我们扒是图个乐,但她们的一生,却可以作为您人生的镜子,以史为鉴。

  说一说上官云珠。

  不好意思,上官的照片太少了,而且全是黑白照,楼主黑白照非常脸盲,所以楼主不谨慎,道个歉!

  楼主非常欣赏上官的优点,学习快,人刻苦,聪明勤奋,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从浓厚乡音到字正腔圆,背后不知道下了多少苦功,从售票员到大明星,靠的除了个人天赋,还有厚积薄发的努力,甚至随着动荡年代的到来,积极迎合时代的需要,抛去电影圈的光环,深入群众演出,累得吐血累得生病仍然坚持,只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还有对时势的分析,期望着趋吉避凶,顺势而为。

  可惜她的拼搏的过程中,太过狠太不接近人情,每接近一个男人,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目标达到,而那男人无法让她攀登上更高峰时,她立即弃之如敝屣,野心太大,也非常聪明,可惜太过功利心,爬得越高,跃得越重。当她成为某人的秘密情人时,注定是玩火自焚,得到了极大荣耀,但也敲响了她的催命钟,楼主说过,事物有双面性,如此荣耀,必然树大招风,同样出身的江某,极度恐怖汝取而代之,必会之而后快。而汝伴君如伴虎,殊不知圣意难测,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楼主经常说保持中庸之道,并不是让乃们不要奋发不要上进不要上位,而是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大环境,大氛围,我们并不独立存在,人与人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网,人性的其中一个弱点,就是善妒,当你做得非常好,非常出色,除了引来各种奉承,还引来各种妒忌,所以必要时候,切忌锋芒毕露,太耀眼的光芒会刺伤某些人的内心,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厄运。

  当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时,记得韬光养晦,无数史实告诉我们兔死狗烹的道理,毕竟如韩信惊天之才,当功高盖主,也落得灭族下场,而聪明如范蠡,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的人之本性,急流勇退,终得善终。
  下两个,明天更

  您们先猜猜猜!


  
  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周璇,被誉为“金嗓子”,她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拥有一副名符其实的甜润歌喉。她的歌声纯净甜美,委婉动人,如天籁一般。她一生演唱了二百多首歌曲,《夜上海》《四季歌》《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等经典歌曲至今还在流传,邓丽君和无数明星曾经翻唱过。
  
  悲惨的人生开端

  周璇(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原名苏璞,后改名王小红、周小红,江苏常州人。

  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调夫毕业于金陵大学,先后做过牧师和教师,在常州城颇有名气;母亲顾美珍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周璇年幼时被抽鸦片的舅舅拐卖到金坛县,从此与亲生父母失散。至六岁时在上海为周家所养,改名周小红,养父周文鼎,养母叶凤妹。

  1931年周小红加入黎锦晖创建的明月歌舞团(又名联华歌舞班)。在一次演出中周小红演唱《民族之光》一曲有“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一句歌词,受到听众热烈赞赏,因此黎锦晖便替周小红起了一个艺名周璇。
  
  左起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
  
  周璇除了在电台播音,还有灌录唱片。1934年周璇在“三大播音歌星”比赛中获亚军。1937年,周璇主演明星影片公司《马路天使》大获好评,旋即成为上海的大明星,其后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红遍大江南北,她唱的时代歌曲和电影插曲也响遍大街小巷,娇滴滴唱腔成为一时风尚。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1945年两次举行演唱会,分别是3月在金都大戏院的三场,和6月在大光明戏院一场,门票虽然昂贵,可是开售不久即售罄,轰动全上海。
  
  尽管年代久远,她的作品与现在的时尚依然紧密合拍。作为一代歌后,周璇是国语流行歌曲史上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作为电影明星,她主演过四十多部电影,表演细腻生动。

  只可惜,红颜薄命,周璇有过三段婚姻却一生孤独凄冷。人世间的最后岁月,她竟然是在上海的精神病医院中度过,令人心痛不已。
  
  与老师日久生情

  周璇原名苏璞,1920年出生于常州一户书香门第,四岁时被抽大烟的的舅舅拐卖到外地,又被养父母送到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小时候的她就喜欢唱歌,展现出非凡的天赋。

  1931年黎锦晖创办了明月歌舞社,开始培养流行音乐明星,他发现了这个很有潜质的女孩,并给她改名周璇。不久,周璇主演歌舞剧《特别快车》,获得好评,逐渐崭露头角。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被誉为“金嗓子”,从此事业如日中天,成为上海滩的红人。

  明月歌舞社里有一位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的男老师叫严华,是当时知名的作曲家、演员,他担任歌舞社的表演老师。严华曾经学过京剧,普通话特别好,周璇在江南长大,普通话很差,所以经常向严华学习,严华比周璇大几岁,日久生情,她渐渐喜欢上了这位风度儒雅的老师,严华也暗暗喜欢纯真美丽的周璇。

  1936年,严华要去南洋演出,周璇邀请他来家里吃饭,为他送行。饭后,周璇把自己的日记送给严华,叮嘱他上了船再看。上船后,严华翻开本子,发现里面写满了周璇对自己的爱慕和相思,一层薄纸终于捅破,严华很受感动,到达南洋后接着给周璇写信,发去了爱的回音。

  有了周璇的牵挂,结束演出后,严华甚至都没有借机游览一下异国风光,就迫不及待地回到爱人身边。1938年农历6月13日,神仙眷侣终成眷属,两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时,这对年轻名人浪漫的爱情轰动了上海滩。
  
  第一次婚姻破裂,又遇人不淑

  婚后的周璇依旧早出晚归,忙于事业,相比之下,严华就清闲了许多,这种女强男弱的家庭模式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周璇的应酬很多,身边的男人肯定不少,嫉妒的严华开始不满,甚至恶言相加,两人的关系有了裂痕。这时候,周璇的干爹,国华影片公司老板柳中浩为了多多赚钱,每天让周璇加班加点,期间,周璇怀孕了,但是由于过度劳累不幸流产,此事更加深了严华的不满情绪。

  一天,严华把周璇锁在了家里,玩起了失踪。柳中浩很生气,干脆让周璇住在了电影公司。严华一时冲动,就在报纸上发了“周璇卷逃”的启事。可想而知,这样的新闻,对于大红大紫的明星来说,意味着什么,两人的感情彻底破碎。1941年,他们离婚。这段婚姻给感性的周璇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是她日后患病的诱因之一。
  
  想要离开伤心之地,正好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要拍摄《长相思.》和《各有千秋》,周璇去了香港。在香港,周璇遇到了上海滩旧识朱怀德,朱怀德知道周璇已经离婚,开始追求她,因为是商人,练就了一张花言巧语的嘴,很快,周璇和他同居了。

  朱怀德以做生意为名,多次和周璇借钱,周璇觉得两人早晚都是一家人,也没有多想,毫不犹豫地倾囊相助。谁知道,朱怀德拿到钱后,开始冷淡周璇。此时,周璇发现自己怀孕了,就催朱怀德结婚,朱怀德却说:“是不是我的孩子要滴血验亲!”

  之后,朱怀德带着周璇的全部财产回到上海,躲了起来。周璇万念俱灰,情感灾难的重创使她几近疯狂,脆弱的神经开始出现问题。1950年,周璇回到上海,9月生下儿子周民,由于周璇精神不稳定,周民一直由赵丹夫妇抚养。
  
  大明星患上精神病

  1951年4月,大光明影业公司拍摄电影《和平鸽》,周璇出演女主角,这是她的第43部电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拍摄中,里面有一个细节牵涉到验血,刺激了周璇,她想起朱怀德所说的滴血验亲,突然精神失常,电影《和平鸽》的拍摄被迫中断,周璇被送进了上海虹桥疗养院。


  唐棣是个画家,在《和平鸽》剧组做美工,周璇患病的日子里,唐棣经常出现在病床前,悉心照料她的生活,逗她开心,消失了许久的温情又回来了,周璇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慢慢回归平静,在温情的阳光下渐渐愈合,他们相恋了,还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周伟。

  这一段难得的宁静却很快又被打破,周璇的亲朋好友们怀疑唐棣和朱怀德一样,居心不良,他们不相信唐棣能爱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女人,认定他是骗子,指控唐棣,最终唐棣以“诈骗罪和强奸罪”被判入狱,周璇再次精神失常。

  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她的病情时好时坏。
  
  1957年春天,在医生的不懈努力下,周璇的病情有所好转。她在《上影画报》上刊登了一封公开信:“亲爱的观众:我的病已经好了,快要出院了,就快要工作了。我一定在党的培养下,好好拍电影,感谢观众们对我的热爱和关怀。”之后,周璇出院。

  不料两个月后,她突患急性脑炎,又被送进了医院。1957年9月22日,周璇永远闭上了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年仅37岁。
  
  轰动全国的黄宗英归还周璇遗产案

  谁是黄宗英?

  黄宗英(1925.7.13-) ,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著名演员赵丹妻子。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黄宗英口述

  “三十多年前,周璇患了精神病,无法照顾她的儿子周民,是我把一岁的周民抱回家抚养。那时,我自己还没有孩子。二十多年前,周伟又送到我家抚养,当时他叫毕富伟,因为一家姓毕的领养过他。周伟到毕家之前是被孤儿院收养的,叫唐启伟。周伟到我家之后,我和阿丹商量给他改名字,开始想给他改名叫赵伟,一想,不过,他不能姓赵,应该跟妈妈姓,便改名叫周伟。我没想到几十年后,周伟会到法院告我,使我卷进周璇遗产纠纷的官司……”



  
  黄宗英就是赵丹的妻子,赵丹与黄宗英是周璇两个儿子的抚养人。
  
  1986年11月8日,上海《新民晚报》首先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周伟要求黄宗英归还周璇遗产》。这篇新闻写道:“金嗓子”周璇在北京工作的次子周伟,上月中旬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黄宗英归还保管他母亲周璇的遗产。周伟认为,他母亲1957年病逝后,留下了一笔遗产。当时他们兄弟俩均年幼,由母亲的生前好友、著名电影演员黄宗英保管,但他在诉讼状中没有提到这笔遗产究竟有多大数目和什么东西。在此之前,周伟曾向市电影局等单位反映过此事。担任一审任务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此案后,正着手进行司法调查,诉状副本已送黄宗英。
  
  11月20日,香港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生母遗产引起纠纷——周璇亲子详说因由》。编者按说:此文由著名影星周璇的亲生儿子周民寄来本报,内容包括许多关于周璇遗产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周民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从来认为对周璇这样的女演员完全不必太认真。她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罪人,文学家们实在没有必要为她而浪费自己的才华。但现在事情既已闹上了法庭,那还是由我来道个明白。一来可让那不幸的母亲,能够安息;二来也令我可从作为周璇的儿子而带来的烦恼阴影中摆脱出来。关于周伟的来历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完全是假的,即他不是周璇的儿子,当然也不是我的弟弟。理由是没有任何原始的文字(除了他自己写的)、图片能证明他是周璇的儿子,也没有可靠的证人。何况就是周伟自己写的出生年月也比我早,更令人疑窦丛生。1957年初,周璇病情一度好转,两度到黄宗英家来看我,并把我接到疗养院去玩。这期间我不知有周伟这么个人,我也没看到过什么弟弟。其二,有这种说法,1952年周璇病情很重,她的一个女佣人的丈夫叫做唐棣的借故常来,与周璇生下个儿子(此事是真是假仍搞不清,因当时周璇头脑已不清醒了)。总之,有这么个小孩取名叫唐启伟,一落地就由唐棣抱着东家走、西家串,说是周旋的孩子,要钱要东西。这种行为被文艺界中周璇的朋友告到法院,加上唐棣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将唐棣捕去判刑十四年,刑满后在劳改农场就业。唐棣被抓走了,唐启传被送进了孤儿院。以后,被一对无子女的夫妇领养,过了一年,这对夫妇又不想养了,孤儿院又退不回去,大概是想到黄宗英那里已有一个我,就将唐启伟送到了黄宗英那里,她也就收下,这才易名周伟,其时1959年。

  周民的这篇文章中还写道:如 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已受理周伟诉黄宗英关于周璇遗产一案。我以为首先总得验明正身,先得搞清周伟这么个人的来龙去脉;不能因为他说是周璇的儿子,写了《我的母亲周璇》的文章,专吃周璇的饭,而就认为他是周璇的儿子……

  这家报纸,在刊登周民文章的同时还刊登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周璇在影片《马路天使》中的剧照;一张是1957年在周璇追悼会上,黄宗英戴着黑纱,周民倚在她的身上。

  
  11月21日,《新民晚报》登了一条新闻,写道:前天,黄宗英正式委托第一律师事务所王珉律师为返还财产案诉讼代理人的全权代表,她本人不准备出席法庭的开庭,她说:作为一个母亲,在法庭上是很难控制自己感情的……

  对于周璇的遗产,周民持什么态度?《周璇遗产案的历史渊源》的作者常恺曾同周民作过长谈,他在文章中写道:

  周民说:“这次周伟突然向法院起诉,我事先并不知道,只是报上发了消息才知道的。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第一,我对这笔遗产不感兴趣。第二,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向黄宗英去要钱,更不会同她打官司。如果我母亲确有这笔遗产,黄宗英完全有资格全权处理。第三,基于周伟已向法院起诉,如果法院判给我遗产,我将全部上交国家。我说这话绝不是感情用事,我有我自己的行动准则。我从1984年起就独立门户,我不依靠任何人。我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和做人的道德说话行事。”……
  

  那么,周伟是怎么想的呢?

  1987年1月19日,《上海法制报》发表了记者采访周伟的文章。

  周伟说:“第一,我打这场官司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是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打了这场官司,这中间不是没有道理的。况且情与法也是两回事。第二,我之所以要打这一场官司,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母亲正名。过去的说法一直认为她是在香港因贫困潦倒、分文皆无才回到内地的。但事实上母亲是基于爱国和追求光明才回到了新中国的。建国初期,她还几次捐款,支援新中国的建设,说明她是爱国的。她在香港留下了一笔财产,可以证明她并非贫困潦倒。第三,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这也是精神文明的表现……

  这起遗产诉讼案,牵涉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957年9月周璇病故算起,已长达二十九年,而且其中有些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查证、核实。据有关报道透露,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周璇遗产数额的查证工作,于1987年底已经结束,1988年初就可开庭审理。可是,由于黄宗英忙于她的事业,天南地北地奔波,很难找到她的踪影,法官们为此也很着急。黄宗英的去向,家中的保姆不知道,她的诉讼代理人王珉律师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法庭只好继续设法与黄宗英联系,联系不上只能等待。

  转眼到了1988年11月,法庭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向黄宗英发出传票,通知她11月28日到法庭参加诉讼。不久,黄宗英因病回到上海,住进了华东医院。法官们便到医院看望了黄宗英,并且同意了她因病延期开庭的要求。法院将庭期改为12月15日。
  
  1988年12月15日上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周璇遗产纠纷案。黄宗英没有出庭,她写了两份书面材料《我扶养周璇遗孤的前前后后》、《我的态度》,由委托代理人王珉律师在法庭上宣读的。

  法庭调查证实:周璇遗产共有七万余元,利息五万余元,共计本息十二万余元。这笔钱一直由黄宗英作为周璇遗孤监护人的身份保管和使用。法庭上围绕黄宗英使用这笔钱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和如何处置遗产,当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当年,我收养了周民,后来又受组织委托收养周伟,并保管周璇遗款,用以抚养周璇遗孤。在抚养周民和周伟期间,基本上没有动用此款。在他们成年后,因周民一直不承认周伟确是周璇之子,故无法处理周璇遗款。后为妥善保管才将该款转移至一个安全的地方,主观上没有侵吞的故意,周伟也没有受损害的事实,所以不构成侵权。现周伟要求归还此款,应首先确认周伟是周璇之子,才能将钱款分割归还,但应扣除其领带期间所支出的教养费用及利息。如果周伟不能出示他确是周璇遗孤之法律证明,也许到某一天,忽然又冒出另一个周璇遗孤来,我将何以作答?……
  
  那么,周伟是不是周璇的儿子?

  审判长王本俊宣读了北京市公证处〔1985〕京证字第1734号公证书,认为周伟符合原告资格。

  原来,周民和周伟是同母异父。

  1951年周璇在拍摄电影《和平鸽》时,认识了摄制组帮助搞美工的唐棣。唐棣解放前曾是国民党励志社美术股干事,上校军衔。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分配工作,在常熟中学任美术教师。在摄制组里,他以给周璇画油画的机会,主动与周璇接近。到了1951年5月,唐棣已成了周璇住所——枕流公寓的常客,不到半年,周璇就怀了孕。此时,周璇的身体不好,精神不振。于是,周璇的养母叶凤妹到法院告了唐棣。罪名是:“诱奸精神病妇女和诈骗钱财罪”。唐棣被判刑,周璇也于8月被送进了医院。

  1952年8月30日,周伟出生在枕流公寓。根据父亲的姓取名唐启伟。一年后唐棣出狱,他要求住进枕流公寓,遭到拒绝。于是,唐棣把唐启伟接走了……
  
  为周璇治过病的医生苏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周璇的病情:从1951年到1953年,周璇日日夜夜呆坐着。她不敢接触任何人,很少和人讲话,有时做一些下意识的动作,有时伸出手来好像在弹钢琴,有时唱了半句歌就停住了。她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乱扔,半夜走到养母面前,含糊不清地喊亲娘、亲娘……

  上海市电影局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对周璇精神病的治疗十分重视。他们说,倘能把周璇的病治愈,让她再拍一部电影,哪怕是一部短片也好。可是,苏复医生认为:周璇的病情已久,有将近二十年的病史,缓慢起病,经各种治疗无效,已处在精神分裂症的慢性阶段,能否治愈,治愈到什么程度,谁都没有把握……

  经过医生的药物治疗和医院内外各方面配合的心理治疗,周璇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到了1957年6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特为周璇拍摄了住院疗养生活的纪录片。周璇想重上银幕,关心周璇的朋友和广大观众也希望周璇能重上银幕,多拍几部好电影,多唱几首新歌。可是,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周璇得了中暑性脑炎,于1957年9月22日不幸病逝了……
  
  法院已经查明,周璇遗产有四部分:第一部分,由上海电影局保管的金银首饰、红木家具、钢琴、衣服及寓所内的其他物品。第二部分,1959年12月调回的周璇在香港上海银行的港币。第三部分,周旋在香港汇丰银行保管箱内斩财产,有美元、港币、银元硬币、金元硬币。第四部分,周璇依合约享有的香港百代唱片公司所支版税款。周璇的这些遗产兑成人民币十二万五千八百四十一元二角九分,存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周璇户和黄宗英户上。黄宗英作为周璇儿子的监护人负责保管。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周伟是周璇之子,有事实依据和公证证明,应予确认。周璇死亡后,所遗财产已归其法定继承人周民和周伟所有,故周民和周伟进系争财产的共有人,其中一半应归周伟所有。周璇死亡后,周民和周伟未成年期间,黄宗英为他们的监护人。作为监护人,黄宗英保管周民和周伟所有的财产,并可以为教养他们而处分保管的财产。监护人的这些权利和义务在1963年上海电影局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函中已予明确。在周民和周伟未成年时,黄宗英尽了监护责任。周民和周伟成年时,设立监护的原因消灭,黄宗英对周民和周伟的监护自行解除,则应将所保管的被监护人所有的财产予以返还。黄宗英既未将财产返还,也未将财产情况告知原告或有关组织,没有履行因监护关系所产生的该时财产保管人应尽的义务。在周伟向黄宗英询问财产情况时,黄宗英仍未告知,而且提取了全部钱款,至今不提供财产去向。黄宗英的行为侵犯了周伟的财产所有权,应负民事责任。据此,黄宗英除应返还周伟所有财产外,还应赔偿由此造成的周伟所有存款的利息损失。周民主张系争财产的权利,但不主张由黄宗英返还,是对自己这部分民事权利的处分,本院予以准许。周民否认周伟是周璇之子,否定周伟对系争财产的权利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黄宗英在周民、周伟未成年时所提取的钱款视为已用于被监护人;所垫付的用于周伟的必要开支加利息后,可在返还款中扣除;用于周伟的必要开支以黄宗英提出账目为准;周伟成年后给付周伟的钱款,以周伟认可的为准;支付给保姆洪雪珍的费用,部分作为周伟的生活开支计算。据此,本院确认黄宗英用于周伟的费用和给付周伟的钱款总计本息为人民币一万零三百一十八元六角一分。另,黄宗英和洪雪珍分得系争财产没有法律依据。
  
  1989年9月5日下午二时,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一、被告黄宗英返还原告周伟钱款人民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元一角六分。

  二、被告黄宗英赔偿原告周伟利息损失款人民币三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元二角。

  三、以上二项总计人民币八万五千三百七十九元三角六分在本判决生效时给付。1989年5月起至本判决执行时的利息损失以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元一角六分为本金,按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原周璇户同种类存款利息计算累加,由黄宗英赔偿给周伟。

  本案受理费人民币七百三十二元二角八分由黄宗英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在接到本判决书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法庭宣判之后,记者们曾走访了本案的审判长王本俊。

  记者问道:黄宗英和保姆洪雪珍在抚养周璇遗孤中尽了职责,为何得不到任何遗产?

  审判长的答复是:首先言明,黄宗英确实在抚养周璇遗孤中付出了心血,这是值得赞颂的,但情是情,法是法,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对黄宗英在抚养周伟时所支付的费用已全部从周璇遗产中扣除(包括利息)。根据《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分得被继承人的遗产。黄宗英对周璇不存在这种关系,所以没有法律依据可以分得周璇遗产。保姆洪雪珍与黄宗英是劳务关系,要分得周璇遗产也无法律依据。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时,黄宗英没有到庭,她因病在广州住院。

  1990年8月30日上午九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周璇遗产纠纷案。

  法院认为:原审法院确认周伟是周璇所生之子,有事实依据和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书佐证;原审法院确认黄宗英的行为侵犯了周伟的财产所有权,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民事责任是正确的。黄宗英要求扣除在周璇生前抚养周民而垫付的生活费作为债权可予支持,应在周璇遗产中偿还。关于黄宗英和洪雪珍以对周璇尽了义务为由,要求分得周璇遗产,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法院判决如下:

  一、变更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1986〕沪中民字第37号民事判决书主文第一、二、三项。

  二、准予黄宗英从保管财产中扣除垫付周民六年生活费人民币一万四千零八十三元九角九分。

  三、黄宗英返还周伟钱款人民币四万五千七百三十九元八角五分,赔偿周伟利息损失款人民币二万六千六百八十六元四角五分,两项共计人民币七万二千四百二十六元三角,在判决后三十天内给付。

  四、黄宗英、周民其他上诉请求不予支持。二审受理费人民币七百三十二元二角八分,黄宗英、周民共同承担六百三十二元二角八分,周伟承担一百元。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从1989年9月立案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上诉人的要求和一些有争议的事实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开庭审理了周璇遗产纠纷案,并作出了终审判决。这起历时四年之久的为海内外广为关注的案件有了结果。

  (摘自《黄宗英画传——属云的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定价:30.00元。)

  来源:光明网《书摘》
  
  采摘一段记者采访周璇小儿子的对话

  世上尽是可怜人

  周璇的小儿子周伟,十余年前已经移居加拿大,至今仍从事音乐事业。于是,在一个慵懒的周末,冒着朦朦细雨,《华报》记者飞云带着对周璇的仰慕和对周璇之子的好奇,来到了周伟先生的家。

  记者: 大家都知道您是著名影星、歌星周璇之子,但是天妒红颜,周璇不幸早逝,失去父母的孩子生活艰难可想而知,能否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

  周伟:我是1952年生人,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文革、插队,后来又移民加拿大,经历了所有移民都有过的奋斗、求生……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由于我特殊的身世,我从孩童时起就过早地遭遇了人情世故、领略了人心险恶。(飞云:能具体谈谈吗?)我承受母亲对我的朝夕呵护,这种幸福只维持了短短的2个月。那时我刚刚出世不久,尚在襁褓之中,母亲却以检查身体为由被送入医院,从此“候门”一入深似海,她被转送精神病院后就再也没能走出那牢狱的高墙。当时我尚年幼,后来才从父亲那里知道母亲在精神病院,就连我们这些骨肉至亲,想见上一面都是难上加难。那时我随父亲一起生活,对母亲的印象仅仅来自于非常有限的几次接触,甚至有时只能隔着窗户挥挥手,但母子天性,即使仅是这样的匆匆一瞥,我也仍然能感受到一个慈爱的母亲,她压抑的痛苦和对我的殷切盼望。我的噩梦始于母亲的去世,而我的父亲却忽然被莫须有的罪名收押监狱,本来我尚能称得上父母双全,却忽然之间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而且,尽管我还有奶奶、姑姑等亲人,却被强行送入了孤儿院。不过,现在回想,孤儿院也只能算是一个悲剧的序幕而已。接下来的几年之内,我被黄宗英收养,但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转给一名毕姓人家,连名字都被改头换面!虽然后来几经周折,又回到了黄宗英家,但一个小小的孩子,屡遭如此变故,简直是惊骇至极,完全不懂究竟为什么会这样?!(飞云:那后来正式进入了赵丹和黄宗英的家庭,而且还和您的哥哥得以团聚,您的生活就变得相对稳定了?)呵呵,我从不认为那是我的家。因为那里没人对我是友善的,或者说给过我人间的温情。相反,我倒从学校的老师同学那里感受到了不少温暖,至今难忘。文革开始后,我去了内蒙古插队,后来又通过考试,成了航天工业部属下一个单位的热处理技术工人。后来又由于工作需要,我还当过警察,搞过刑侦和户籍。80年代末,我移民来到了加拿大,至今已经十余年了。

  
  记者:您出国时已经是人届中年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离开国内,移民加拿大?
  周伟: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我想另一个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我在国内和黄宗英的官司了。说到那场官司,可能来自国内的朋友还会有些印象,在当时国内那种政治环境和法律条件下,我们真是觉得很难有自己的空间和说话的自由,似乎身边随时都有无形的阻力和压力。要和国内文艺界的长辈黄宗英打官司,简直就是“螆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当时我太太常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为了能有一个稍微宽松些的,能让我们说话的环境,她自己一个人毅然先出了国,吃了很多的苦。再说,由于童年时的遭遇,那时的我敏感、内向,还有些孤僻,我也希望能在国外的环境中找到自我。

  说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周伟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似乎隐藏着什么压抑的情绪,尤其是说到自己当年出国的原因——这在移民中一定是相当特殊的——打官司时,我们不由转向了这个沉重的话题。
  
  记者:往事已矣,来者可追,未来才是最重要的。黄宗英和她的先生赵丹都是中国文艺界的知名人物,又曾是您的养父母,您究竟是为什么要与黄宗英对簿公堂呢?
  周伟:我曾经与我太太常晶合著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为了母亲的微笑》。我之所以要和她打官司,就是为了我的母亲周璇。虽然这个案子的焦点在于周璇遗产下落的暧昧不明,但金钱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最希望的是还历史一个清白,还我母亲一个清白。何况,如果真要追根溯源,这个案子也是由黄宗英本人而起的。由于我太太的海外关系,当年我们也是偶然得知母亲有一笔数额不小的版税在海外,出于善意的愿望,我建议我当时的养母黄宗英想办法追回这笔钱,小到调剂家庭状况,大到支援国家建设,都不失为一件美事。但黄宗英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先是矢口否认,后来又蛮横拒绝,而且当着我的面侮辱我的母亲,甚至还威胁要剥夺我“周璇之子”的身份!士可杀而不可辱,我当时已过而立之年,难道这血缘关系也能由她一言以抹之?虽然当年的事已经过去,母亲也已经永远的解脱,但谎言不能永远掩盖真相,我岂能任由她继续侮辱我的母亲,又怎能由她任意篡改我的身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得一个公正,对我母亲回国后的所有遭遇以及伤害,求得一个说法。人活着就要活个明明白白,试想,如果你的母亲被百般折磨,如果是你从小就被戏弄、摆布,甚至被剥夺作为人子的权利,谁能无动于衷?
  
  记者:您的母亲周璇生前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影视明星,演技歌艺都造诣很深,代表作《马路天使》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之一,还有金嗓子的美誉,您觉得母亲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周伟:由于当时的一些政策,我甚至不能和自己的母亲多一些接触,以致成为我的终生憾事。但仅仅是从那极为有限的接触和通过我自己后来的一些了解,我认为我的母亲实在是非常坚强。在我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时,母亲一直拉着我的手,让我快些长大,好去帮帮她。后来我才得知,即使是我的出生,都是母亲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她是为了证明自己并没有精神失常,她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自己心爱的儿子能帮助她脱离困境。母亲性情耿直,从不愿说违心的话,但是在当时文艺圈内复杂的宗派斗争中,一个不愿屈就的人又如何生存呢?也许“恃才傲物”是真正有才华的人的通病,母亲从来就没有屈服过。她不解,她疑惑,她愤怒,她也恐惧,但是她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的良心。后来她完全被孤立,连自己的亲人也无法见到,但她坚强地承受着所有不公正的待遇,坚强地等待着她想象中驱散乌云的一天,尽管到最后她也还是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但我为我的母亲自豪,她是我心目中最坚强的人。(飞云:那您觉得母亲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母亲影响了我的一生,当初我走上音乐道路,就是母亲对我的影响。
  
  记者:有成语说“天妒红颜”,周璇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是个性情中人、又善良天真,却屡遭欺骗和打击,您觉得她的悲剧在今天有什么现实的社会意义吗?
  周伟: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她的经历让人能分辨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社会在变迁,时代也在进步,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人性却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权力、地位与金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性的美丑。古人云,“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可见从古代起,人民就崇尚着不畏权贵、不贪金钱的美德。如果我母亲不是这样的出名,不是这样的富有,不是这样的美貌,可能她就不会这样被无辜牵累。母亲尚在病中,另一群人却以“组织”的名义,迫不及待地将她的房产充公,还“帮”她管理钱财,使她有家不能回,有钱不能用,如果说真是所谓的“帮助、教育”,请问此举又谈何帮助、教育呢?母亲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良心,又何致遭此大难?以“黄宗英、黄晨、吴茵”为首的左派文艺工作者,他们各怀目的,以“帮助为名”,实际上却一手遮天,利用政府对母亲的重视和照顾,实际上是把母亲逼上了绝路。人都有弱点,都有软弱的时候,但是丑恶的人性却在面临诱惑时暴露无疑。所以我认为,母亲的遭遇就是一场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较量,即使在今天也有着它的现实意义。

  
  记老:您曾经两次出版、再版了《我的母亲周璇》,还积极促成一系列记录、纪念周璇的活动和影视作品,请问是什么促使您这么奔波操劳?
  周伟:还是那句话,“为了母亲的微笑”。母亲含冤而逝,我这么做也只是希望历史能为我母亲正名,让丑恶的脱下崇高的外衣,让被侮辱和扭曲的恢复本来面目。母亲去世时,我年仅5岁,如今我早已过知天命之年,难道时间还不能还我和母亲一个公道吗?
  
  记者:但同样是出书,您的哥哥周民,他的方式和立场和您都不太一样,甚至在他出版的《周璇日记》中还对您父亲、对您父亲与周璇的感情颇多不敬。你们兄弟俩本应相依为命、互相取暖,但是你们的意见却好像不很一致,您能具体谈谈吗?
  周伟:我的哥哥是我的同母异父兄弟,我想他可能一直就不太欢迎我的到来吧?!母亲既已有了他一个孩儿,又何必再添上我一个呢?想当年他被黄宗英领养,是为了给婚后一直不育的黄冲喜的,黄待他不薄,可后来黄宗英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女,他的待遇自然就要下降一大截,所以我后来又去了之后自然就成了他的出气筒。在我面前他还是有优越感的,虽然比不上赵青、赵桔,可他的待遇比起我来那还是要好得多的,呵呵。(记者:那在对待母亲的问题上,您们意见也有分歧?)他永远是我的哥哥,毕竟在这世上,流淌着周璇血液的也只有我们两个了,我珍惜这种血缘关系。不过在做人方面,我对他恐怕永远会持保留意见。我们的生活道路完全不同,我从没认可过黄宗英那儿是我的家,我的母亲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周璇。而哥哥在黄宗英家生活的时间很长,他已经认可黄宗英是他的“妈妈”,甚至他在说起母亲时,永远是“戏子”这样的评价,对此我绝无办法可以容忍。不过,哥哥还是哥哥,该他有的,该放手的,我都会记挂着他。
  
  读者:相对来说,家庭的悲欢离合又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您是怎么看待这些挫折、磨难和打击的?
  周伟: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磨难、挫折可以说是太多了,但是我又很幸运,因为我的太太常晶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支持。温暖的家庭给了我依靠,也给了我力量,让我从一个孤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宽厚、乐观、民主的好丈夫、好爸爸。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吃苦那不叫苦,这所有的经历将来都会帮助你更有见地、更有忍耐力。有时候我甚至很感谢自己年轻时的这些经历,他使我在人生路上永远都不会趴下。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因为我不但没有在摧残中死去,反而成长了。现在我心胸更宽广,心态更平和,韧性更强,见地更高明,呵呵,我觉得这样很好。
  
  末言

  写完周璇,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很沉重,又有一些欣慰。一个才华横溢、勤奋创作、成就非凡的艺术工作者在一个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横遭大难,乃至家破人亡。这是历史的悲剧,也见证了人性的丑恶。而唯一值得欣慰的也许是她的后人生活美满幸福,而且——这也是最重要的,她的后人一直在热爱着她,缅怀着她,却并没有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曾经侮辱或伤害过自己的人。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方可知得失;以史为镜,才能明兴衰。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还历史一个真实,给世人一个评论、反省、借鉴的真实座标,让天国上的“金嗓子”能够真正的安息。我们期待着!
  楼主困困困

  近来徽信结识了很多好友,非常高兴,好久没安利楼主微信了,欢迎聊各自人生、加澳美用品!

  明天扒好恩姐再写楼主寄语,主要说说如何心灵自愈,敬请期待!

  谢谢您们的支持,一路追随,楼主何德何能,泪奔。。。。。掩面而睡。。。。


  
  亲们,查资料时发现这号美女,有人知道是谁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