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只是个孩子」,看老祖宗教科书式反击!


曾经有一个话题叫做: 
 哪一刻,你真的很烦熊孩子?
怨气满满的留言里,
与其说是对熊孩子行为的厌恶,
不如说是对熊家长处理的无奈。
熊家长的奇言怪语中,
最令大家反感的莫过于:
“他还只是个孩子”……👀

多少人吃过这句话的亏?
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针对这些熊们,
老祖宗留下了五则训诫,
 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击」
赶紧来一睹为快吧!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这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
大意是有了子女却不教育他们,
就像养了一头驴一头猪一样。
我们一直都在讨论,
孩子是要穷养还是富养,
其实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
只有不教育的父母。
优秀的父母,
才能教养出优秀的孩子。
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处处自律,
明事理讲道理,
那么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也会变成优秀的儿女。
反之,家长蛮不讲理,
目中无人,毫无原则,
孩子便会在你的影响下,
变成既不懂事又不受欢迎的熊孩子。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这句话摘自《孟子·告子章句》,
用在亲子教育上,
可以理解为家长将教养着眼于小处,
便会培养出小人,
着眼于大处便会培养出大人物。
孩子,其实就是一张白纸,
你怎么画,他就变成什么样。
父母若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或者在小事情上吃亏与否,
却从不干预和引导孩子的心理、
思想、道德的养成。
那么一个缺乏正确三观的孩子,
将来很容易被引上邪路。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说:
“今天,孩子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
甚至一个眼神都不行。
明天,说不定他就能提刀去杀人了。”
曾看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
“5岁熊孩子恶作剧致2岁女童坠楼身亡”
愤怒和心痛之余,
我们更该深思为什么会发生此类悲剧!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家长,
只教自己的小孩如何保护自己,
却从不教育他不要去伤害别人?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这句话摘自明代吕氏父子的《小儿语》。
意思很好理解,
即孩子幼时做父母的一味溺爱,
当他长大却辜负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父母殚精竭虑为孩子,
未曾想竟养出了一个
频频闯祸惹事、不懂感恩的逆子。
教育孩子时,
不能肆意娇惯,有求必应。
因为当他长大,欲望膨胀,
他的愿望你未必有能力满足。
那时他便会大发雷霆,
抱怨社会的不公,挟恨父母的无能。
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危害社会的事情。
放过小害终究会酿成大害。
老话说,
“惯子如杀子”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溺爱是毁掉一个孩子的原罪。
不给予孩子认识错误的机会,
等同剥夺他们真正成长的资格。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
则一生人品坏矣。”
这句话出自明代吴麟徵的《家诫要言》。
意思是培养人的品德,
应当从小的时候做起,
否则,好耍手腕,得过且过,
谲诈善变的意念多了,
那么人一生的品德就坏了。
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
不能一味秉承所谓的「天性」。
你看成年人尚且需要自律,
更何况孩子呢?
如果一个人年纪小小就为人歹毒,
热衷在伤害他人中去寻求快感,
这样的“天性”如果任其发展,
必会后患无穷。
古语云:
“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恶的念头没有大小之分,
一旦产生,就会交厄运。
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后代,
什么样的后代决定父母什么样的晚年。
天道有轮回,
自作孽的人终将自食恶果。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这句话出自《诗经·相鼠》。
意思是你看这黄鼠还有皮,
人咋会不要脸面。
人若不要脸面,
还不如死了算了。
世上有多少熊孩子,
就有多少熊父母。
熊孩子淘气打闹、举止不雅时,
父母不加以制止;
熊孩子不懂规矩、没大没小时,
父母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熊孩子调皮捣蛋、闯祸惹事时,
父母“理直气壮”,推卸责任。
这样的父母是不具备羞耻心的,
他们不会因为打扰到别人而抱歉,
也丝毫不会为伤害了别人而内疚。
对于此类物种,
老祖宗是这样评价的: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
就免去了所有的错事?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
凭什么让着你。
请务必记住,
你的孩子不会永远只是个孩子。
即使在你心中他永远是个宝宝,
社会也没有那么仁慈。
自己的孩子不好好管教,
就别怪人家下狠手替你教育。

「他还只是个孩子」
为什么要跟小孩子计较?
我们不是要和小孩计较,
而是愤怒那些不知分寸,
盲目为自家孩子撑腰的家长。
溺爱不能带来成长,
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
如果我们真想呵护一个孩子,
应该给到的是陪伴与引导,
而不是以爱为名,任其所为。
愿所有的家长都能“狠”起来,
手握戒尺,眼中有光。
愿我们的孩子,
都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不是没有家教、自私无德的巨婴。
互动话题:你有被熊孩子气炸的经历吗?来留言区聊两句吧!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