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并没有谁是谁非一说。这时候,需要家长提前沟通,统一意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方向。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的:“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种声音。”
缺少对父母的敬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父母对“可以”“不可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这样就会养成孩子任性、不讲理的恶习。
试想,如果在一个家庭里,每当妈妈教育孩子时,爸爸总要跳出来说一句“你不要这样”“这么说是不对的”“你不懂”,导致妈妈发表意见后却总按爸爸的“抗议”行事,妈妈说的话还会在孩子心中有分量吗?
我想,可能妈妈从此就丧失了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严,孩子只会觉得“妈妈说的话不作数的”“我才不听你的,爸爸说你不懂的”。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因为爸爸的话正在为他撑腰。
一个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失去了孩子对其敬畏的家长,怎么能让孩子听话、守规矩呢?
各位家长不妨回忆一下,你的孩子是否对你说过“我才不听你的,爸爸说了xxx”或者“你说得不对,妈妈不是这么说的”之类的话。
如果有的话,那很可能,你的威严在孩子心中已经打了折扣。
逃避错误,推卸责任
有时,父母间的互相拆台会成为孩子逃避错误、钻空子的良机。
到了关电视的时候,妈妈对豆豆说:“好了,今天的半小时用完了,把电视关了,自觉一点。”很显然,豆豆并不想关掉电视,对妈妈的话假装没听见。
妈妈也生气了,揪起床上的豆豆,质问他为什么一点自制力也没有。豆豆本来想顶嘴,看看“一家之主”妈妈这张生气的脸,什么也没敢说。小脑瓜一转,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豆豆跟妈妈说:“可是爸爸说,今天是周天,可以多看一会电视啊!”
果不其然,妈妈气冲冲地去找爸爸算账,爸爸则表示,周末多看个十分钟电视有什么的。两个人就这个问题又开始大吵一架。
这个时候,豆豆就在父母的吵架声里继续“偷来的”电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