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程序员在国务院网站发帖求职,为什么引发焦虑共鸣?



又是一起大龄失业男,向政府讨工作的事件。就在几个月之前,一个上海48岁自称是“本科、硕士是在重点大学就读”,当了20年高管的中年人,跑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向市长要一份工作。这回是45岁的程序员在向总理要一份。


年轻人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涌向某个被认为有前景的行业,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敌不过生理性因素——衰老。这自然会让人心生焦虑,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求职选择甚至产业发展。
平心而论,这些都是个人的求助,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能力如何、求职意向等等,外人都无从知晓,未必是有普适性的。但是,人们却对个体的悲欢抱有强烈的共情,甚至认为有某种“信号意义”,恐怕也是因为类似个例戳中了普遍性的职场焦虑,人们有了一种共鸣和代入感。
不妨提炼一下这则新闻的关键元素——中年、程序员、求职艰难,这和普通的下岗再就业不是同一种叙事。在社会印象里,程序员是知识密集、待遇上佳、前景风光的行业,不至于“沦落”到发帖求助。然而当令人唏嘘的一幕真的出现,这种反差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不可否认,包括IT行业,很多职场都是“年轻崇拜”的。所谓“淘汰中年人”“35岁事业危机”云云,几乎已是尽人皆知的某种职场生态。而被焦虑裹挟的,不只是中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年轻人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涌向某个被认为有前景的行业,比如程序员,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敌不过生理性因素——衰老。这自然会让人心生焦虑,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求职选择甚至产业发展。
很多人认为,70后特别是85之前,他们毕业的时候,赶上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期,哪怕是当初不是名牌大学毕业,读了一个普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金融专业,只要能进入互联网大厂,只要能够踩上投资的节点,只要当初早早买房,那就是一路跟着时代的“电梯”上升,要风有风要雨有雨。
其实,成也因为中年人站在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期,败也是在高速发展期上。
因为之前是高速发展期,40多岁的人前20年职场生涯,一路顺风顺水,打怪升级,工资不断的在涨,职位不断的在升,自己的前景有很大的预期,所以,在投资的时候也非常乐观,动辄一套、两套、三套的房子买,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里面,觉得自己工资能够cover得住。
但,人生的前20年经验害了自己,一直没有想到人生可能会走向低谷,大的经济环境可能会发生改变,之前投资加的杠杆太大了,一旦有风吹草动的,那就很难接受。
无论是45岁的程序员,还是之前上海48岁的高管,是他们找不到一份工作吗?
外卖、快递员都是工作,而是说他们要覆盖的生活成本远远比年轻人要大,之前的思想包袱太大——房子每个月要付大量的按揭,老婆又是全职太太,一旦啊职位没有着落的话,他就非常恐慌。
最后,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我们的一生总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压力,想要在社会中生存,我们随时都要抱着重新出发的勇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