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胖,是对工作最起码的尊重



晓灰 | 作者
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 来源
孟夏 | 编辑
胖若两人
我最近参加了一场比赛,就是看谁体重增加得最多、头发掉得最多。
不过大家并不是这样宣传的啦,他们把这叫做“同学聚会”。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刚毕业的朋友大概难以想象,三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曾经的男神腆起了肚子,而班花也日渐圆润,胖若两人。
成年人的生活一切都很不容易,唯有变胖除外。

变胖,是对工作
最起码的尊重
先看看来自媒体的残酷数据:84.8%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后都发福了。 其中有1/4的人胖得格外认真,工作三年长胖10斤。这相当于身上多出了一只猫的重量。 胖,已经正式被归为工伤。
六成上班族每天坐6小时以上,还有三成人钉在椅子超过8小时。久坐不动、常点外卖、缩减吃饭时间、压力性进食……上班这种“反人类”的活动,囊括了变胖的所有捷径。
入职后的第一个必备技能,就是在20分钟内解决午餐,因为下午还有三场头脑风暴会要开。
用餐太快以及吃饭分心会减少人的饱腹感。在头脑高速运转时,你可能吃掉了比平时多一倍的盖浇饭,而还有肚子容下一杯奶茶。
深夜工作则更需要来自食物的能量。据2017年某订餐平台数据,夜宵订单增幅比2016年增加了2%。
从夜宵最热单品可以看出,夜间觅食者在“清淡养生”和“吃个痛快”之间备受煎熬。既有皮蛋瘦肉粥和轻食的克制,也有香辣鸡腿堡、酸辣土豆丝和奶茶果汁的放肆。
浓汁厚味安抚了深夜加班的寂寞,肚皮也悄然隆起。
 
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只要拼命工作,说不定哪天就累瘦了”。如果你在工作半年后重返球场,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是弹跳力惊人的轻盈少年,岁月已经将你锤炼成一个脚步灵活的胖子。 唯一感到安慰的是,体重是自己兢兢业业的铁证。不长胖几斤,都不好意思证明自己在认真工作。 
“我决定坚持跑圈,
嗯……等有时间的时候”
 
“二十多岁是人生肥胖的危险期,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更易发胖。”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营养学专家Gordon-Larsen,她的观察仿佛在偷窥你我的日常:
“他们到处奔波,忙于上大学、换地方、找工作、结婚、生孩子。这是一个忙碌的年代。青年人每天摄取大量的快餐食品。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忙得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或没有机会在住宅小区做些简单的运动。”
说起运动锻炼,你可能还比不过你爸妈。

据《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经常锻炼的人口比例增长,基本得益于年过四旬健身人口的拉动。
而年轻人则越来越宅。19-39岁的中青年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有不到1/4的人经常锻炼。
跟持续健身的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就是个弟弟。2019厦门马拉松大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平均成绩和30岁以下年轻人的成绩相差无几。
五成年轻人表示没时间运动,四成人承认自己太懒,不锻炼的后果也很明显:2013-2017短短四年间,超重的上海白领多了15%。
“谁不想像老年人一样每天运动,但第二天还得上班呢。”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只有2.27小时,年轻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加班通勤已经够累了,回家一心一意当肥宅不好吗?
但这并不耽误大家在朋友圈假装运动。
据《白领健身报告》,每10个办健身卡的人,6个经常不来,2个偶尔露面或干脆彻底消失。

来源:前程无忧《白领健身报告》
再贵的健身卡都沦为洗澡卡,买私教课的成果不是“我瘦了”,而是“花钱锻炼了自己的说谎水平”。
不能秀排名的健身App基本没人下载,六成用户每周运动不足两次,运动打卡只不过是“朋友圈自律”:晒出来给别人看的,累一天了,炸鸡伺候!
吃得油腻,又不爱动,还自欺欺人,你不胖谁胖?
保持身材很贵而胖很便宜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想保持身材其实很昂贵。
时间得充裕,8点下班,9点半到家的人多半没法坚持跳操。有钱也很重要,低油低脂、有机谷类食物要比碳水化合物贵几倍,健身房2000元起步,买课5000元;想在家练也可以,瑜伽垫、泡沫轴、阻力带,跑步机也很烧钱。
而长胖真的很便宜。
刚入职场的萌新的精力都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好好为自己准备食物。早餐油饼油条,中午盖饭,晚上麻辣烫,什么省钱点什么,什么方便吃什么。回家刷个剧吃个垃圾食品,熬夜困了倒头就睡。
这些都很容易实现,也花不了多少钱,很快体重计就会给你一个实诚的数字。

对于刚毕业的朋友来说,食欲是所有欲望中最好满足的,把钱用在吃上性价比也最高。
“上学吃不起的,自己挣钱了还不让多吃点?”摸着自己鼓出的肚腩,乐观的人会告诉自己,即将面临社会的毒打,脂肪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这里还有个好消息:据CCL领导力调研机构,《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里,找不到一个体重超标的人。
所以别怕,等你当上CEO,毕业胖自然就消失了。
参考资料:
《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著.2018
《2018中国职场人生存状态报告》.Boss直聘.2018
《白领健身报告》.前程无忧.2017
《中国青年报》
《上海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上海市体育局.2017
来源: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