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华民族非常古老传统的节日,既是自然节气又是具有人文气息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会扫墓祭祀缅怀先祖。4月5日清明节当天,来自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平山村的村民结伴上山扫墓,被马蜂袭击,最后有人员的伤亡。
一行20多位村民,在清明节当天下午的14时10分,来到山上祭扫,由于杂草丛生,扫墓的时候必须要对周围进行清理。根据平山村村主任陆先生的介绍,被马蜂袭击死亡的是44岁的陆某,当时他正在清理杂树杂草,忽然一群马蜂冲了出来袭击众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陆某,由于它穿着短袖,受攻击的次数明显要更多,当时一共有5-6人被马蜂蜇伤,有被蜇一两针的,还有被蜇三四十针的,唯独陆某在头部、腿部以及手臂等被蜇了80多针,当场就昏迷倒地,当120到来的时候已经死亡了,其余人送到医院得到很好的救治。
马蜂就是胡蜂,它们是恶名远扬的危险动物,虽然体型较小,但是却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威胁。马蜂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喜欢建巢在树干以及建筑物之下,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单独的马蜂并不危险,当在野外遇到单独的马蜂落在衣服上,也不要随意的拍打驱赶。但是如果遇到成群的马蜂袭击就要尽快的躲避了,如果没有建筑物躲藏,又实在跑不掉,可以尽快的趴下减少暴露面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捅马蜂窝”来形容招惹到了不必要的麻烦,而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轻易的去动马蜂窝,这会彻底激怒马蜂,如果不做好防护很可能会招致它们的疯狂袭击。
我们都知道蜜蜂蜇人后会死亡,是因为它们的毒针上带有倒刺,袭击后会把毒针留在被害者身体上,同时自身的内脏也会受到损伤,因此蜜蜂蜇完人大概率会死亡。但是马蜂的毒针并不会被留在身体内,有的时候会拔出来进行二次攻击,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的毒针会折断在我们的身体内。
马蜂的毒液成分主要是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组胺毒素造成过敏反应;其次是神经毒素造成患者的昏迷;第三种是溶血毒素,会造成患者的血红蛋白溶解,最终导致肾衰竭。
马蜂袭击致死一般分为两种:如果被蜇伤的人本身就是过敏体质,即使是被一只马蜂蛰伤,它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喉咙肿胀造成窒息的危险,或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昏厥,造成血压急速下降,如果来不及救治致死率很高;第二种是被马蜂群蛰伤,就像此次发生在广西马蜂袭击人事件,死亡者被蜇了80多针,大量蜂毒会进入身体内,造成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最后出现多器官衰竭而亡。
可以说马蜂的毒性并没有那么强,只要是在引发的过敏性反应或者是群体攻击蜂毒累积过多。
该如何防范马蜂攻击?
马蜂在巢穴受到破坏以及受到惊扰的时候会异常敏感,这个时候它们会不顾一切的发动攻击,因此说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家门口,看到悬挂着的马蜂窝千万不要私自处理,尤其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弄不好被马蜂围攻还是非常危险的。当然马蜂袭击人并不罕见,很多人小时候都被马蜂蜇过,如果不是过敏体质,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最多也就是局部的红肿疼痛,这个时候可以用食醋等弱酸性物质冲洗。
尤其是在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杂草丛生也是马蜂的藏身之地,不小心惊扰到它们,是会被围攻的,因此外出到野外植物茂盛的地方的尽量不要穿短袖短裤,避免被蜇伤,至少穿戴整齐还能遮挡一下它们的缝针。
一般情况下马蜂并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它们有护巢的本能,正常来讲当距离它的巢穴在15-25米的时候,就进入了它的警戒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容易激怒马蜂被它攻击。
尤其是特殊的动作如拍打,还有刺激性的气味,如女性愿意喷的香水等,可能被马蜂认作是挑衅行为,这个时候外围的工蜂会发出信号,聚集蜂群发起攻击。
说在最后
近些年来马蜂袭击的案例并不少,致死的也挺多,因此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必须要对这种小生物保持着敬畏之心,能不招惹尽量不招惹,如果家里附近出现马蜂窝为了安全起见,寻找专业人员进行清理,避免造成伤害。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