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香港影坛的双周一成,那么,双周一成真正的票房统治力到底如何呢?


我的真正身份是改进社会风气,疯魔万千少女,提高年轻人内涵,刺激电影市场,玉树临风的整蛊专家。
《整蛊专家》
 
对于看着港片长大的那批观众,双周一成可以说是最熟悉的一组名字。
所有人都知道,双周一成是指90年代香港影坛统治票房榜的三位巨星,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
整个90年代,除了1998年,所有年份的香港年度票房冠军,都是这三位巨星垄断的。
可是,双周一成具体的票房成绩怎样呢,他们真实的票房统治力到底如何呢?
 
成龙1978年就凭借《醉拳》成名,之后迅速成长为李小龙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功夫巨星,他的票房统治力从那个时代就开始了。
周润发80年代初就在无线电视台成名,进入影坛之后却挣扎了很久,1986年才凭借《英雄本色》逆袭,一举成为票房灵药。
周星驰也是从无线出道,磨练了8年才进入影坛,1990年凭借《赌圣》首次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从此进入一线票房巨星行列。
所以,双周一成真正在同一条赛道上比拼,是从90年代开始的。
另外,周润发在1995年就放下所有的影坛荣誉,远赴好莱坞发展。90年代剩下的4年,是成龙和周星驰的双雄争霸。

 
整个90年代,1998年的年度票房冠军是郑伊健郭富城的《风云之雄霸天下》,剩下的9个冠军,都是双周一成的。
1990年《赌圣》4132万港元,破纪录;
1991年《逃学威龙》4389万港元,破纪录;
1992年《审死官》4988万港元,破纪录;
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4017万港元;
1994年《赌神2》5258万港元,破纪录;
1995年《红番区》5691万港元,破纪录;
1996年《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5752万港元,破纪录;
1997年《一个好人》4542万港元;
1999年《喜剧之王》2985万港元。
其中,周星驰5个,成龙3个,周润发1个;在双周一成真正面对面对抗的前6年,周星驰4个,成龙1个,周润发1个。
从年度票房冠军榜单来看,都是周星驰完胜。
其中,周星驰最火爆的1992年,票房榜前5名都是周星驰电影,其统治力绝对如日中天,势不可当。
 
如果把这10年,双周一成所有的电影票房成绩都列出来,更真实的战绩如何呢?
【周星驰】41部
1990年
《赌圣》4132万,第1;
《赌侠》4034万,第2;
《无敌幸运星》1880万,第10;
《咖喱辣椒》1577万,第13;
《一本漫画闯天涯》1515万,第15;
《望夫成龙》1370万,第16;
《师兄撞鬼》1213万,第20;
《风雨同路》933万,第26;
《龙凤茶楼》910万,第27;
《小偷阿星》796万,第33;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550万,第54;
1991年
《逃学威龙》4389万,第1;
《整蛊专家》3138万,第5;
《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3116万,第6;
《新精武门》2425万,第11;
《龙的传人》2376万,第12;
《情圣》1655万,第17;
1992年
《审死官》4988万,第1;
《家有喜事》4899万,第2;
《鹿鼎记》4086万,第3;
《武状元苏乞儿》3742万,第4;
《鹿鼎记2神龙教》3658万,第5;
《逃学威龙2》3163万,第11;
《漫画威龙》2295万,第13;
1993年
《唐伯虎点秋香》4017万,第1;
《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2578万,第8;
《济公》2156万,第12;
1994年
《国产007》3756万,第3;
《破坏之王》3692万,第6;
《九品芝麻官》3017万,第7;
1995年
《百变星君》3523万,第3;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2509万,第6;
《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2087万,第8;
《回魂夜》1628万,第10;
1996年
《食神》4086万,第2;
《大内密探零零发》3605万,第3;
1997年
《97家有喜事》4044万,第2;
《算死草》2716万,第4;
1998年《行运一条龙》2773万,第3;
1999年
《喜剧之王》2985万,第1,
《千王之王2000》1914万,第5。
 
【周润发】9部
1990年《吉星拱照》2029万,第8;
1991年
《纵横四海》3360万,第4;
《监狱风云2》2436万,第11;
1992年
《我爱扭纹柴》3647万,第6;
《辣手神探》1971万,第17;
《侠盗高飞》1679万,第21;
1994年
《赌神2》5258万港元,第1;
《花旗少林》3704万,第5;
1995年《和平饭店》2483万,第7;
 
【成龙】12部
1991年《飞鹰计划》3905万,第2;
1992年
《双龙会》3327万,第9;
《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3272万,第10;
1993年
《城市猎人》3084万,第4;
《重案组》2826万,第6;
1994年《醉拳2》4105万,第2;
1995年
《红番区》5691万,第1;
《霹雳火》4568万,第2;
1996年《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5752万,第1;
1997年《一个好人》4542万,第1;
1998年《我是谁》3885万,第2;
1999年《玻璃樽》2755万,第2。
 
可以看到,在整个90年代,周星驰电影的产量和票房总量上,对周润发和成龙有碾压的优势,电影数量比两人加起来还多。
其中,周润发还没有离开的前6年,优势更加明显。
所以,整个90年代,在香港电影票房市场上,周星驰的统治力是最强的。
 
造成这种票房统治力的落差,主要是因为双周一成真正票房统治力的巅峰期的交错。
成龙生于1954年,1978年就已经是票房亚军,80年代有3次年度冠军;90年代开始转型国际化大制作,品质提升的同时,产量减少到每年1部左右。
周润发生于1955年,80年代末拿过3次年度冠军,也在4年里拿了3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他的巅峰期也在1990年之前到来;95年之后远走好莱坞,其实已经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
周星驰生于1962年,在90年代才正式杀进一线主战场,并且迅速到达巅峰,在成龙转型周润发收力的情况下,成为90年代香港票房市场事实上的一哥。

 
如果纵向对比双周一成的真实票房统治力,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成龙和周润发基本是打成平手。但是成龙在1995年国际化转型成功之后,迎来了第二波巅峰,所以整体票房统治力是强过周润发的,而且巅峰期更长。
在90年代,周星驰对成龙只是赢在产量优势,单片的平均票房其实远不如成龙,因为他还有十几部票房2000万以下的作品,而成龙最差也有2700多万,而且从来没有跌出过前十。
所以,90年代的综合票房统治实力,成龙和周星驰是旗鼓相当。
【如果算上台湾省和东南亚电影市场,那双周加起来也打不过一成。】
如果当年周润发不去好莱坞,成就会有多高?还能拿几个影帝?
【港片跟风之王,当年嘉禾开百万支票挖成龙的时候,他还只给成龙3000月薪】
邵氏宣布停产后的十年,周星驰一人撑起了邵氏这块金字招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