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家委会”该不该有,为何加入?家长直言:为了孩子


文|颜小二述哲文
不知道“家委会”算不算是这个时代的新词汇,反正颜小二作为95后,小时候是没听说过存在“家委会”的,但是现在“家委会”还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网络技术发达,让家长们可以更便捷地沟通,为家委会的建立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一方面,社会竞争之下,教育越来越重要,于此,“家委会”便越来越普及。
虽说“家委会”的正当职能只是协助老师管理好家长群体,但是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比如家委会成员为了讨好老师,自顾自开始召集家长们“合伙出钱”给老师买礼物,甚至还会在群中点名哪位家长没有参与“礼物活动”,这无疑是一种“绑架”,即便是所有家长都乐意出钱,这依旧异化了“家委会”的真正作用。

那么,家委会到底该不该有呢?
颜小二并不觉得“家委会”本身有什么问题,有问题,是人,即素质相对较低的成为家委会委员的家长,亦或者是本身就在师德上需要进一步修炼的老师。
1、为何加入家委会?为了孩子
每年一到开学季,家长们就舒缓了一口气,因为家里的“熊孩子们”要回归校园了,但是有些家长却也有了相应的困扰,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困扰来自“家委会”。
说实话,颜小二第一次了解到“家委会”,是作为职场小白入职一家老国企后,听办公室有孩子的姐姐们说起的。
当时办公室的姐姐中,有一位就是“家委会”中的重要成员,我也曾听她吐槽过“收班费”的问题。那个时候,我问过这位姐姐,“家委会”的事情虽然不算太多,但是类似收班费、统计,也算是个麻烦事,她为何要接这个“活儿”呢?办公室姐姐给我回复了四个字:“为了孩子”。

办公室姐姐告诉我,因为她担任“家委会”的委员,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比较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的话,也会及时和她联系,让她配合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这让她比较安心。
也就是说,“家委会”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让老师在自己孩子身上多投入一些注意力,大多数家长成为“家委会成员”更多还是为了孩子。
2、为何老师需要“家委会”呢?绝对不是为了所谓“礼物”
那么对于老师,“家委会”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现在的中小学老师,他们大多不仅仅只是一个班级的老师,可能要同时兼顾几个班级的教学,所以,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对家长群体的维系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其中,有一两位时间比较多,而且责任心比较重的家长来担任家委会,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从老师的工作量来看,家委会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有良好的素质修养一样,也确实存在素质相差较大的老师。有的老师甚至借着“家委会”,明里暗里收受家长合伙买的的贵重礼物、吃昂贵的酒席,这绝对不是一位好老师该做的事情。
如果各位遇到近乎“强买强卖”、“道德绑架般集体捐款”的家委会,以及对这件事情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的老师,建议早早给孩子转学换班,因为这样的老师本身就心术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可不能坏了孩子这样的好苗子。

3、“为人师表”与“家委会”要相互附和
写到最后,颜小二忽然想起春秋时期改变官在学府之“至圣先师”孔子,他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亿万华夏儿女的老师,他正直、仁慈、刚毅的形象,也一直让被后人奉为先哲、榜样。同时,孔子本人也教出了无数优秀弟子,无论是子路还是颜回,都是受后人称赞的贤者。
孔子能够在后世塑造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与其“为人师表”有关。真正的师者,他的智慧与仁,是由内而外的,于此他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弟子的示范,是弟子的榜样。上梁如此中正,教出“栋梁之材”的可能性自然就高了。

言归正传,现如今,当老师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其实也困难。为何容易?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能够上台讲好一堂课,似乎就能吃老师这碗饭。
但是老师绝对不仅仅只是考证和上课,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他们更是学生德行的引导者,于此,我们可以理解老师没有“三头六臂”,需要家委会分担一些工作,但是绝对不能容许老师利用“家委会”获得一些利益。
因为,一位好的老师,不仅有教学的艺术、有引导学生的艺术,同时,在挑选家委会成员这方面,也会有独到的眼光,“德虚配位”在哪儿都适用的,许多时候,“为人师表”与“家委会”要相互附和,各位觉得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喜欢请关注:颜小二述哲文
ID:yanxiaoershuzhewen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