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儒家思想和狼性精神,哪一个更适合现代社会?”这是朋友抛给颜小二的一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生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游刃有余,首先就要明白大环境下“优胜略汰”的残酷,但也必须保有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
也就是说,全盘照搬儒家文化,肯定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但是我们要继续保有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精神”,在德行上不断修炼自己;但是我们亦要看清,这个时代趋于以竞争为主旋律,所以我们也要了解“狼性”精神,让自己具备在“狼群”中独善其身的能力。
即,狼性精神我们得去了解,而儒家文化的精华我们亦不能丢。
1、儒家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对今人的意义
我们知道,儒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基础,它曾与道家思想、佛学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而儒家文化中宣扬的核心价值观,抛开封建社会下特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具体规矩”,其对人之德行上的培养,还是相当值得借鉴的。
一提起儒家对人德行上的培养,人们可能第一时间都想到“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在德行上对人的这些要求,其实更多是以孔子最初提出的“仁”为基的。
曾有人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仁者爱人”,这种“爱人”是建立在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且过犹不及的素养上的。
而孔子之“仁”的精神,即便穿越千年时光,对今人来说,依旧意义重大。
我们的社会变更是连续的,我们的历史文化发展也是连续的,而儒家则是贯穿于这些“连续”中许多根线中的重要一根。
当今社会虽然讲求“竞争”,但是“竞争”要真正成立,并且发挥其“择优”的意义,就得儒家文化精神核心发挥作用。举个例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仁”压抑的其实就是人心中的“为我”私欲,而扰乱竞争秩序的总是“为我之私”。这一点,想必大家体会一下就能明白。
或者换句话说,儒家文化千百年来一直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它们在道德礼仪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的社会模式在发生变化,但是稳定社会对人德行、品性的要求,千百年来,核心精神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精神都大抵是根据“人性弱点”提出的,比如仁对应利己,义对应贪婪、礼对应放纵等等。所以,即便过了千年,我们依旧要积极继承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不仅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亦是为了这个社会以及社会之下的我们,更好发展。
2、狼性精神是否是这个社会所需
或许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在“争”上曾有些含蓄,甚至还有点委婉,现在却变得相当直接。因为社会高速发展,不允许我们磨磨唧唧,机会稍纵即逝,慢了一些,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于是以竞争、索取、优胜劣汰为主旋律的“狼性精神”,便出现了。
诚然,在物质利益的获取上,“狼性精神”中所带有的果断性和掠夺性确实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但生活不可能只有物质利益上的竞争,我们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继而由内而外提升生活质量。
所以,将自己完全化身为竞争漩涡中的“狼”,这是本末倒置下的自我荒废,非常可惜,希望有此趋势的朋友可以悬崖勒马。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要完全杜绝狼性精神。在这个时代下生存,我们不能太佛系,用“狼”一般强大的能力说话,不去掠夺别人的,但是自己能够足够强大去获取并保有自己的那一份资源,这或许才是我们对“狼性精神”的适度应用。
3、与时俱进时不能忘本,古为今用时不可盲目
写到最后,关于狼性精神和儒家文化,颜小二想说,首先,我们学习并继承儒家文化,然后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一种古为今用,但是切忌僵化照搬。历史时代、时代环境大不一样,过去的具体形式大多僵化不可适用于当下,但形式背后的核心精神,我们却可以吸收、转化、继承。
其次,在现在这个时代环境之下,“狼性精神”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积极面对这侵略性强、功利性更强的精神文化,但是不可沉迷于“优胜略汰”的“厮杀”,要时刻明白我们最初参与“角逐”的本心是什么,守住本心,不在名利中迷乱,能够与时俱进,但依旧保有自我,于此你我的人生才有真正向我们期待方向发展的可能。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喜欢请关注:颜小二述哲文
ID:yanxiaoershuzhe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