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银河看“仇女、仇男”的价值之争|我受够了被命令坐下和躺下


文|颜小二述哲文
“男性参与公领域的一切活动——生产、战争,女性则留在私领域——哺育子女、做家务。”
当颜小二读到李银河一篇文章中这句话的时候,从未注意到,原来人与人的矛盾,还可以因为“性别差异”产生。

颜小二对于这种性别间的“矛盾”本不是什么太敏感的人,可能自己不喜欢矛盾,时常避开,于此,就“仇男”、“仇女”这类事情,还是觉得不多见,直到爱玩“某乎”的朋友向我展示了“仇男”、“仇女”的帖子时,我才发现,或许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毕竟李银河这样的社会家也在当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相对“敏感”地写下了开头所提到的文章,展现了其对女性地位与权力的维护。

1、“仇男”、“仇女”
关于“仇男”、“仇女”现象,个人觉得举些例子可能更直接点。
在“仇女”事件上,就我们现实生活来说,主要表现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甚至是“不尊重”。比如,当女性受到“羞辱”的时候,会有类似“谁叫你穿这么短出门”这类声音;再比如,当妻子想要外出工作拥有自己事业的时候,丈夫阻止,直言“女人就该在家带孩子”。

这是一种“轻视”,亦散发着一种“傲慢”,建立在性别之上。
我们再来看看“仇男”。
“仇女”里表现出的“无礼”,“仇男”有过之而无不及。
“仇男”的主要表现依旧是“偏见”与“不尊重”。
比如,将男性当成“提款机”,肆意“命令”他们,甚至以“利用”为初衷和男性交往等等,这种情况就好似:“我受够了被命令坐下和躺下”。

2、“仇男”、“仇女”现象的背后,是现代人于物欲上的“价值之争”
简单说了说例子,我们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其实仇男也好,仇女也罢,究其根源,背后还是现代人于物欲上的“价值之争”。
“仇女”的导火索是缺乏将心比心的“女高男低”;“仇男”的导火索,亦是缺乏共情心下的“男权主义”。
其实个人觉得,“女高男低”的矛盾也好,“男权主义”的女性反抗也罢,其实都表达了当代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最后追求的不是男胜过女,也不是女胜过男,而是“平衡”。
但“仇男”、“仇女”现象明显是在追求“性别上的优越感”,渴求自己以性别为“优势”,以此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的“价值”。

这是一种极端,源于少数人的“私欲”。
于此,在颜小二看来,“仇男”、“仇女”现象的背后,更多是现代人于物欲上的“价值之争”。
3、“仇男”、“仇女”只是个别现象,将心比心之下,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和谐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女关系越来越“差”?
首先,颜小二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仇男”、“仇女”事件虽有,但是也是少数。其次,“仇男”、“仇女”事件背后,更多可能展现了现代人在物欲中的“价值之争”,而这种争斗的动力源,是人性的“自私”。
人无法做到将心比心,继而要求过多,以至于最后将“个人偏见”上升为“仇男”、“仇女”,并以“对异性的不尊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甚至上升到“权力”方面,对异性进行抨击。

所以,写到最后,这里还是呼吁一下,将心比心之下,同性之间、异性相处,才能更加和谐。同时,我们的终点,绝对不是“女人的高高在上”或者“男人的至尊地位”,而是男女双方就各自所长,和谐共处,在合作共赢之下,摒弃偏见,以相尊重为基础,过好每一天。
毕竟,男和女,终究还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发布,冒充、搬运等侵权,发现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