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什么资格批评银行?



最近,有好几个人私信批评说我的公众号是在过激的批评银行,却不曾提出有效的办法,不能做任何改变,所以要让我闭嘴。
在这里引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中的一段话。
要提防统治者设下的圈套,知识分子经常落入这种圈套:“让你来处于我的位置,告诉我你怎样做。”我们不必回答这种问题。你既然是对此作出决定的人,显然应该具有我们不具备的知识,应该能够作出我们不能作出的判断分析。这是一个圈套。无论如何,作为被统治者,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就真理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究竟在做什么,例如当你反对或是支持在欧洲部署导弹的时候,当你决定重建洛林钢铁工业的时候,当你提出私立学校教育的问题的时候。”
这就像银行领导在开会的时候经常喜欢扯,说你们要换位思考,要站在我的位置理解我的难处。如果顺着那些领导的思维,这就是掉入圈套。应当理直气壮地问他们,啥时候理解过基层员工的难处?
理解需要尊重,如果没有尊重,地位还不平等,何来相互理解。这种“换位思考”就跟“假如我给你一千万”一样,要么咱来真的,要么别跟我在这磨牙花子。
鲁迅先生曾用厨子与顾客做过比喻,顾客说饭菜难吃,厨子拿着铲子和勺给顾客,要他来做菜,否则就不许提出批评。这是不是和米歇尔·福柯异曲同工的道理?这就是强盗逻辑啊。
而那些想让提出质疑闭嘴的人,不见得就是真老板,总会有工贼站出来顶老板的,永远不缺这种人的。
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自己批评的权利,不能让对方得逞。否则以后批评手机芯片垃圾,是不是还必须学个微机原理、研究下集成电路?下次批评经济状况不好,是不是还要学个经济学,拿个学位。等你有了经济学学位,又说你不了解国家的宏观、微观经济状况。
上位者本来就掌握更多信息,被批评就以批评者信息不够多而禁止,说出这种话的人,该千刀万剐。
所以我要继续,我观察到这几年银行业普遍能实现利润持续增长,这几年又偏偏都喜欢在绩效和年终奖考核上搞起了综合系数和排名制的一套玩法。
比如排名高的人年终奖系数大,排名低的人年终奖系数低。综合营销多的绩效高,相对低的人绩效打折。
一番操作后,成功让大多数员工薪酬没能随着银行的利润增长。但银行又给你留了个榜样告诉你,人家做得好排名高的员工确确实实薪酬高了很多,所以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其实这是用普通员工的薪酬奖励几个奋斗逼,典型的分化员工圈套。
这种圈套是一种转移矛盾的做法。他会设定好一个局限的问题,只要你回答问题,你就得钻这个坑。
例如: 
一学校招生说:每个教室都有空调。然而,入学了没有空调。学生要找校长。
校长就说: 钱不够,我只能给部分教室安装。不如,都别安,或者给学习好的班级安。
然后,问题就从学校诈骗变成了如何分配,矛盾就从学校不履行承诺转移到成绩差的班级和成绩好的班级争夺资源。
这是分化底层最有效最省力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斗总比一起来斗自己好。
面对这种情况,既然有效的解决的办法发不出来,那我就只能批评了呀。

查看留言、写留言

●银行领导的白日梦
●卖保险的小柜员
●银行内卷是什么样子的?
●在银行的我卑微到尘埃
●2022年开门红太难熬,如何度过
●躺平有理!躺平光荣!
●银行业全员全面营销的局面能否缓解或结束?
●我!大帅逼!进了银行!
●行长你停下,等等你爷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