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激光修复术
•基本原理:
•激光通道边缘(2mm内)温度达到150°——高温热解——组织的碳化。•激光通道边缘外(2mm外)温度降为60°——胶原变性为明胶以溶液形式——在椎间盘裂隙内通过蒸汽压力及温度梯度推动下——毛细凝结效应——粘合微裂缝,促进椎间盘完整性的恢复。
•波长λ=1.56μm的激光辐射——软骨积极再生。
•1917年,爱因斯坦在玻尔的原理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理论的基础。••1960年5月,休斯实验室的梅曼(Maiman)和兰姆(Lamb)共同研制的红宝石激光器发出了694.3nm的红色激光,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发展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起,医用激光器与电子计算机、纤维内镜、图象分析、摄像录像、荧光光谱、X线和超声等新技术不断结合,使医用激光器朝着高性能、智能化、微型化及专科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