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甲方乙方》的台词,仿佛是不久前发生的事。
不知不觉,2021这一年也过去了。本篇文章就回顾一下,朋友们与隐者一同观看的那些电影电视剧。
1、《悬崖之上》:为了一个女孩,毁了一部戏
也许若干年后会有解密,就像当年的《战国》一样,一堆老戏骨心甘情愿的陪着一个毫无演技的女孩,演一出烂剧。作为一部大制作,画面精良,演员演技精湛,但看完电影后却让你看了个寂寞,越琢磨越糊涂,当地组织就能救出的人,为啥神神秘秘,又是跳伞又是伪装的来这么一出呢。
编剧已经很努力了,但再牛的编剧也无法自圆其说:一方面要把戏份多给老戏骨,好让他们撑起这部剧,另一方面又要力捧刘浩存,在没有演技的情况下,还要在电影里立大功,成为完成任务最关键的人。
于是,经验丰富的老特工,就那么巧的在逃跑的路上,从车窗户看到了疑似自己亲生的孩子,于是冒着巨大的危险不管不顾的去追孩子了。张译又是电击又是抽搐的,精湛的演出,塑造的人物到底有什么用却不清楚。
娱乐圈,太随意,文艺没希望。
2、《大决战》:一旦丢了信仰,内斗我们是专业的
800万部队,全副美械装备师,美国支持,占据大部分领土,晋升开罗四巨头,如果时间回到1945年,咋看委员长也是胜券在握。但仅仅几年的光景,就换了人间,地盘越大越少,矛盾越大越多。
究其根本,是国民党丢了信仰。我们这个民族,一旦丢了信仰,那内斗简直是地球上最专业的民族,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熟悉隐者文章的朋友应该会记得,我们是体验式信仰,上梁正,下梁才不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宋子文搞了个金圆券兑换黄金,结果,在市场上大量抛售金圆券的不是别人,正是孔宋两家,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哪管你洪水滔天。淮海战役,眼看党国都要不行了,猪将军刘峙还用公车做买卖。上面这样,指望下面出力打仗,这是不可能的,大清国那年就办不到。
甲午海战,我们的船连烧的煤都是残次品,早早的被敌人发现,才导致队形被动;为啥煤是次品呢?因为专供北洋水师的开平煤矿总管张翼,是海军大臣醇亲王的管家,连李鸿章都惹不起。
坚守平壤的叶志超,在日本人都准备撤退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战利品中,各种精良的装备把日本人都看傻了,克虏伯炮、连发的毛瑟枪,子弹56万发。而叶志超呢,一口气跑了六天,一路上他没有做任何停留,逢山过山,遇河过河,狂奔500多里。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中,平均每天跑出80多里,速度堪比越野车,竟然从平壤一直跑到了鸭绿江边,才心有余悸地停下脚步。
但叶志超也曾经是淮军的猛将,怎么变得这么怂呢?因为做了军官之后,他才看到了更多的真相,世袭的八旗兵不仅是从出生起就是武将,也有很多转为文职大臣,大字不识一个,只是由于是“官二代”,就成为那些从小寒窗苦读的汉官的上司。为谁打仗?为你们这些整天就知道遛鸟喝茶的八旗子弟吗?
武器再先进,人的精神丢了,这仗就没法打了。签订马关条约前,日军全军才拥有野战炮300门,而缴获的大炮就有600门。
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所追求不过金钱、享受之事。在此风气之下,每个原本有良知的人都是可能的腐败者。
宗方小太郎 在清国潜伏10年
3、《长津湖》:一旦有了信仰,我们这个民族是无敌的
如果说1949年升起的那面红旗,告诉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那抗美援朝,则是让西方人真的相信,我们站起来了。先辈们用实力赢回了尊严,这个民族,再也不是架起几门大炮就能征服的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不可能得到,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
逃跑将军叶志超,如果融入到1950年的那只部队里,一定会成为一头嗷嗷叫的头狼,因为那一代人都清楚的知道,我们打仗为了谁:我们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整个民族。
就是简单的从给我上,变成跟我冲,这精神境界的差距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国土的每一寸,都是俺们自己的,而不是哪个老爷或者军爷的。就是这么简单,1944年还在被日本兵追着打成豫湘桂大溃败,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了勇士,把美国佬打服了。
同样的一群人,前后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信仰!
好了,本篇先写到这里,明天接着盘点,我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