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日记,10月31日。
今早巷子里有具狗尸体,车子碾得它肚皮开花。
这座城市害怕我,我见识过它的真面目,这些街道就像无尽的臭水沟,充满鲜血的臭水沟。
当这些臭水沟的血完成结痂之后,所有的寄生虫都会窒息而死。
它们的色情和谋杀所沉积的污秽,会淹没它们的腰部。
现在全世界都已处在悬崖边,人们向下直视着血腥的地狱,那些自由主义者、学者,还有圆滑的演讲家们,全都在一瞬间变得哑口无言。
这时所有的婊子和政客们就会仰起头哭喊:“救救我们!”而我轻声说:“不,去看《新蝙蝠侠》”。
我相信很多人周末都去影院观看了《新蝙蝠侠》,所以少啰嗦,先看彩蛋。
对影片主创班底和背景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新蝙蝠侠观影前瞻》。
本篇文章将会解析《新蝙蝠侠》中出现的彩蛋,试图帮你解答观影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加深对影片的理解,顺带讲述影片幕后的趣事。
如果你因为疫情缘故无法第一时间欣赏,可以选择收藏本文,愿病例早日动态清零,每个人都收获低风险。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
电影出华纳厂标时并没有DCEU的漫画群像开场,导演说自己忘了加,也可能像《小丑》一样表明自己独立宇宙的态度。
#2
《新蝙蝠侠》从很多电影中汲取灵感,影片第一个谜语人POV望远镜视角与约翰·卡朋特经典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中的大魔王麦尔斯狩猎视角相似。
后续产生对照让蝙蝠侠在观察猫女时采用了相同视角。
#3
市长米切尔的儿子穿着红色忍者服,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诺兰的《蝙蝠侠:侠影之谜》,那部电影中蝙蝠侠的起源故事就是韦恩进入影武者联盟时开始的。
这版蝙蝠侠不再呈现经典的韦恩夫妇被杀桥段,转而用市长儿子的形象来反衬蝙蝠侠的内心世界。
后续多次的人物正反打及蝙蝠侠屡次拯救皆通过全新的方式去呈现这个已经成为meme梗的存在。
#4
市长观看的电视辩论节目,影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与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
女候选人穿着类似希拉里的全红色套装。
#5
谜语人的着装,绿色褪色雨衣,戴着手套和头套,厚重的透明眼镜。
这版谜语人的服装设计明显参考“黄道十二宫”的凶手(详情参考电影《十二宫》),后续诸多谜语谜题皆源自十二宫杀手。
十二宫杀手至今未能破案,很多人推测他已经死亡。
谜语人行凶所使用的工具灵感源自导演里弗斯的叔叔,他在采访中提到这个锤子与凿子相连的凶器其实很常见。
影片高潮也由该工具揭起,原剧本中当蝙蝠侠揭开地毯后触发引爆了所有炸弹。
#5
萨尔·马罗尼 是本片的背锅侠,哥谭市从上到下都从这条大鱼中获利,即使背后的主谋另有其人。
漫画中马罗尼把强酸泼到了检察官哈维·丹特的脸上,使他变成了“双面人”。
#6
谜语人行凶时的背景音乐是《圣母颂》(Ave Maria),原是天主教对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表达尊敬和赞美的一首歌。
这里用在谜语人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影片中另外两次播放圣母颂出现在市长葬礼和哥谭市孤儿院。
#7
影片开始于10月31日万圣节,万圣节一直是蝙蝠侠系列漫画中一个特殊的日子,如本片参考的漫画《漫长的万圣节》,结束于11月6日星期三,对应《圣经》里七天创世纪的故事。
在《漫长的万圣节》中,以万圣节的一起谋杀案开始,蝙蝠侠与戈登和哈维·丹特一起扳倒“罗马人”法尔科尼。
本片还参考了漫画《蝙蝠侠:自我》《蝙蝠侠:元年》《蝙蝠侠:一号地球》等。
《自我》着重展现蝙蝠侠的内心世界。
《元年》是弗兰克·米勒创作的关于蝙蝠侠最现实、最黑暗的漫画起源故事,片中的猫女形象也源自此漫画。
《一号地球》中的管家阿尔弗雷德瘸腿,废弃车站为蝙蝠洞,蝙蝠侠第一次飞行失败。
由此可见里弗斯对漫画的考据深度。
#8
开场小混混抢劫的杂货店店名为好时光(Good Times),之前看过电影《好时光》的观众可能会在此会心一笑。
导演里弗斯就是因为这部电影选择罗伯特·帕丁森出演蝙蝠侠,算是一个小互文。
《好时光》展现的是纽约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哥谭市脱胎自纽约,帕丁森在《好时光》里纽约市的一日游,算是在为哥谭积累经验。
#9
本片配乐由 迈克·吉亚奇诺 创作,他也为《蜘蛛侠:英雄无归》作曲。
The Batman 源自肖邦受骷髅启发所创造的《葬礼进行曲》,脚步与主旋律特点类似:沉重、严肃、缓慢、震撼。
如果你是星战粉丝,会发现《帝国进行曲》也与该主题相似。
《新蝙蝠侠》的摄影师是 格雷格·弗莱瑟,因《沙丘》提名第94届奥斯卡最佳摄影,他也是《星球大战:侠盗一号》的摄影指导。
当你把这些因素全部结合起来,蝙蝠侠在地铁站从黑暗中的第一次亮相,几乎就是《侠盗一号》结尾 达斯·维达 出场的如法炮制。
而后续蝙蝠侠在黑暗中生抗机枪射击前进也和达斯·维达使用光剑横扫一切类似。
#10
《新蝙蝠侠》的大LOGO标题与《小丑》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把The缩到左上角嘛)
#11
I’m Vengeance, I'm the night, I'm Batman.(我是复仇,我是黑夜,我是蝙蝠侠)这句经典台词源自漫画。
电影里日记本上写的是:I’m Vengeance, I'm the shadow, I'm Batman.
#12
《新蝙蝠侠》的外景几乎每天都在下雨,原设计中,随着电影的进行,雨水与海水汇聚成水灾,一同摧毁哥谭,后天空放晴。
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此设计弃用,不追求连续的外景人造降雨,确保剧组人员安全优先,仅保留部分降雨场景。
不断下雨的设定类似于《七宗罪》,少雨的洛杉矶却连续下了一周的雨,暗示哥谭是一个雨水无法冲刷罪恶的城市。
在市长命案现场的报纸下有关于城市堤坝的报道。
对暗无天日的雨天环境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尝试由Quantic Dream出品的互动电影类游戏《暴雨》,这家公司也是《底特律:变人》的开发商。
#13
被蝙蝠侠暴揍的混混中,有一个化着半边鬼怪妆的年轻人,他最后被蝙蝠侠放过。
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是 杰伊·利库戈(Jay Lycurgo),他在美剧《泰坦》中饰演红罗宾,尚未知他是否会在未来故事中有更多发挥。
#14
谜语人留给蝙蝠侠的第一封信件上印着“来自你的秘密朋友”(FROM YOUR SECRET FRIEND),以及猫头鹰。
“来自你的秘密朋友”源自现实中十二宫杀手寄给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 保罗·艾弗里 的信件和卡片。
猫头鹰代表“不详鸟”,古代将猫头鹰视作厄运和死亡,当然此处也可能在暗示猫头鹰法庭。
#15
关于第一封谜题的解法以及谜语人留下的谜语有众多详解。
以十二宫杀手案里,最喜欢使用的词 kill 为开端。
根据英语元音和辅音的构词方式,中间穿插的是元音,剩下的是辅音,第三个符号与最后两个符号相同,第二与第五符号相同,第六与第七个符号相同,第四与第九符号相同,对应“L”、“E”、“S”、“I”。L E S I,变换顺序,“谎言”(LIES),对上大字涂鸦的提示。
#16
冰山会所 是哥谭市中最受欢迎的复合型高档娱乐场所,坐落在哥谭市中心,紧邻哥谭帝国大厦。
该会所是一个无法无天之地,黑白混杂,上至官员下至黑手党都在其中。
#17
蝙蝠侠在片中在探案时常戴隐形眼镜,用来复现看到的场景,这导致白天布鲁斯会戴墨镜遮挡强光。
我作为一个常年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看到这个桥段真的感慨细节之深。
虽然完全不是同款镜片,但可以想见每夜佩戴此类镜片对角膜产生的磨损,不算很严重,却足矣对阳光感到不适。
#18
布鲁斯和阿福身后有一座威廉·莎士比亚的雕像,在1966年的《蝙蝠侠》电视剧中,这是进入蝙蝠洞的隐藏开关。
该剧也是蝙蝠侠与谜语人的第一次交手。
#19
电影在第一次展示冰山会所远景时就有对面楼上点亮的小窗停留,之后更是接二连三强化绿色的 hotel。
最后当谜语人的家被发现时,你才明白其实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谜语人的住所。
#20
警察局局长 皮特·萨维奇 的死法原本是本片最令人不适的画面,却因为PG-13的分级导致戈登警长在展示死亡图片时都在跳切,一切全靠脑补。
这个死法取材自古代的一种刑具,让毒蛇爬上人的脸部,使得人脸被毒蛇撕咬中毒,最后毒发身亡。
谜语人改进了这种酷刑,使其更接近小说《1984》101房间中最可怕的刑具。
谜语人让饥饿的老鼠顺着管道,满满的爬上人脸,最后受害者被老鼠啃食而死。
#21
检察长 吉尔·科尔森 的死法取材自电影《电锯惊魂》标志性的杀人方式。
吉尔驾驶的林肯汽车背后涂鸦DOA指的是 Dead On Arrival(到达即死),参考2003年的项圈炸弹抢劫案,主谋迪尔·阿姆斯特朗和威廉劫持人质,说服人质布莱恩·威尔斯去抢银行并被套上一个无法拆除的炸弹项圈,最后人质被活活炸死。
车牌写着 S39-7WD,致敬1939年蝙蝠侠初登场。
#22
蝙蝠侠在追踪企鹅人的道路图标上写了哥谭港,布鲁德海文等。
蝙蝠车设计的前半部为 美式大V8自然吸气肌肉车,后半部如劳斯莱斯定制的兰博基尼V16引擎,两组引擎启动时同时冒火。
由于影片预算及疫情的影响,蝙蝠车的亮相比原剧本中晚了70分钟,也导致蝙蝠车仅有一场高光时刻(就是预告片里呈现的)。
#23
蝙蝠侠的母亲 玛莎·阿卡姆 的背景来源《一号地球》和《闪点》。
片中关于韦恩家族最大的丑闻就是布鲁斯的母亲玛莎其实患有精神疾病在 阿卡姆疯人院 接受治疗。
这也是父亲 托马斯·韦恩 极力想要掩盖的事实及他行医的根本目的。
比起BVS中的玛莎梗,这次的玛莎更为现实,如同闪点事件中玛莎因为布鲁斯的死而癫狂变身小丑,玛莎虽出身豪门却是一名疯人院的疯子。
韦恩和阿卡姆家族都试图用金钱去掩盖此真相,不料最终还是被谜语人爆了出来。
2019年《小丑》电影中小丑的母亲也在阿卡姆疯人院里待过,而且她一直坚称自己和托马斯·韦恩在一起过。
#24
关于HUSH,虽然电影中将其处理为语气词,但HUSH(缄默)本身是一部极为精彩的漫画。
缄默的故事与尝试揭露玛莎真相的记者艾略特父子有相通性,父亲爱德华·艾略特的死,让母亲也未能幸免,自此谜语人成为孤儿,进入哥谭孤儿院,谜语人将其视为托马斯·韦恩最大的谎言,以至于想要杀死布鲁斯·韦恩,与缄默的故事走向很相似。
在缄默故事里,艾略特家族非常富有,但汤米还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并将一切怪罪于布鲁斯·韦恩
而父亲艾略特的形象,则很明显参考了 水门事件 的记者卡尔与鲍勃,关于水门事件,可参考影片《华盛顿邮报》和《总统班底》。
因为水门事件,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丑闻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25
法尔科尼讽刺蝙蝠侠如《佐罗》,佐罗源自十六世纪中叶的传奇故事。
那个时期的意大利军阀官僚盘踞,百姓民不聊生,佐罗以神出鬼没的姿态为铲除恶霸而努力,最终铲除了新总督。
佐罗与蝙蝠侠的故事类似,《蝙蝠侠大战超人》里,韦恩夫妇被杀的背景就有1940年的电影《佐罗的印记》。
#26
影片抓捕谜语人的镜头致敬了爱德华·霍普的名画《夜游者》,画中描述人们坐在城里的餐厅吃晚饭。
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是一位美国绘画大师,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
#27
谜语人在片中共有两张证件对应 帕克·帕特里克 和 爱德华·纳什顿,二者都曾在漫画中使用过。
不过谜语人最常用的名称是 爱德华·尼格玛,这同样是一个假名,尼格玛源自希腊语Enigma,意思是谜。
谜语人见蝙蝠侠时的表情模仿了《惊魂记》结尾的连环杀手诺曼·贝茨。
谜语人主动选择被抓与《七宗罪》的杀手一致,为完成最后一步吸引注意力,《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也主动受降过。
#28
关于蝙蝠侠在末尾群战时打的绿色药剂,我个人认为是肾上腺素,不过因为颜色你也可以把他当成是贝恩同款激素(最开始的设定激素为红色)。
外网有推测未来可能会就布鲁斯对该激素的依赖做故事,emmmm……,那这个版本的布鲁斯真的非常黑色电影。
这里提两个关于演员的幕后故事,由于华纳因为疫情大面积的停工和复拍,导致如阿福 安迪·瑟金斯 和猫女 佐伊 的档期都起了冲突。
而华纳又不愿意支付由于延期拍摄产生的费用,这就导致原剧本中阿福的很多戏份变成院线版里一次爆炸后了无音讯,猫女也仅仅是在大战最后露了下脸,还是在绿幕前拍摄后期加进去的。
之前提过,瑟金斯是要执导《毒液2》,佐伊需要拍摄《Kimi》。
所以更早以前爆出帕丁森与导演里弗斯片场大打出手的新闻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29
影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彩蛋,自然是阿卡姆疯人院里的小丑。
扮演者为 巴里·基奥恩,形象是漫画《致命玩笑》中的经典造型。
演职员名单中他的角色被命名为Unseen Arkham Prisoner,现在随着影片上映的宣传开始承认是小丑。
实际上,按照原剧本里的设定,巴里饰演的角色与黑警斯坦利(类似于无间道里的刘德华)的故事线高度重合,不过院线版删去了所有关于斯坦利的情节,里弗斯为了配合华纳宣发便没有再提及此角色。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丑,算是斯坦利删了但没删干净后的产物,然后被冠以蝙蝠侠一生之敌的头衔小丑。
导演说续集不会以小丑为重点,考虑到这已经是第九代小丑,形象真的有些泛滥了。
未来还会有华金版《小丑2》和扎导可能重启宇宙中的小丑,华纳的各种三X同框操作我已经懒得吐槽了。
#30
www.rataalada.com
谜语人在片尾字幕走完后友好的留下了一句Good Bye,然后一闪而过此网站,关于这个网站的解析太多,有段时间甚至404无法加载。
我在此不过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登录解密。
很多人会称赞这是片方的细心,互动性强,其实这只不过是里弗斯2008年就在用的老把戏,也是系列电影宇宙想要维持热度的低价方式。
比如之前华纳怪兽宇宙的帝王计划官网(https://www.monarchsciences.com/),里面几乎完整罗列了每一只怪兽的详细信息。
说回谜语人的网站,该网站三个月前就有人扒出来并成功解密,简单讲就是“我们还会回来的,所有的结局都是新的开始”。
其实这些不用费劲解密就能得出来,稍微懂一些《圣经》宗教故事就知道,创世纪的流程在本片没有完全走完,至多六天半。
黎明时分,留给蝙蝠侠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如果你现在打开这个网站解密,还会看到不同的代码数字对应电影中出现的角色在漫画中第一次出场日期,最后一串数字是《新蝙蝠侠》的北美首映日3.4。
网站还有一串神秘的进度条,不过暂时没有任何信息公示,有人尝试通过翻网页原始代码,然后看到谜语人亲切的嘲讽“Nice try . You won't find anything here.”
随着《企鹅人》剧集的正式启动,或许这个网站会慢慢变得像帝王计划官网一样成为哥谭与观众互动的密站,倒也契合喜欢黑色电影和侦探电影的受众。
不得不再感慨下这些宣发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可惜并没有人这样做。
尾巴
本想简单盘点下《新蝙蝠侠》的彩蛋,但作为一个DC粉,还是忍不住想尽量把每个彩蛋讲的清楚些。
国内上一部在影院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还是《神奇女侠1984》,从《小丑》到《新蝙蝠侠》,华纳依然是DC最大的敌人。
没人会和钱过不去,面对合并的风险,DC今年的电影集体延期,不再急于发生动荡就俯冲业绩的高层,或许是被《正义联盟》摆了一道,纵使再IMBA的IP,失败还是会降临。
现在的DC,一面成人,一面漫威,《新蝙蝠侠》截至目前取得了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作为一部预估成本为2亿美金的商业片来说刚刚回本。
我在看完本片首映后的第一观感其实比较平静,甚至有些小失望,老生常谈会好奇BVS获得此时长公映的效果,不过在看过泄露的原始剧情与导演博弈后,还是想喷一句狗华纳。
《新蝙蝠侠》可能不适合国内部分观众,但绝对是属于影院的电影,自《沙丘》之后,这是今年最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尤以杜比影院和激光IMAX为代表(影片90%以上为夜戏,真的需要高亮度)。
我会毫不避讳地向任何人推荐这部电影,也会每周有空去刷一遍,毕竟下一部能拥有如此视听级别的电影还处于未知。
《新蝙蝠侠》在低预算和疫情背景下,当然不及诺兰三部曲的高度,却探索出属于DC电影的新方向。
当超级英雄的超能力不再成为叙述的重点;当布鲁斯·韦恩成为罗夏;当哥谭市的精英主义被淹没;当希望的主题赋予蝙蝠侠;当黑色电影、侦探谜题成为主流。
在PG-13的加持下,这些成人世界的影调也可以被青少年所接触,而这便是《新蝙蝠侠》所坚持的。
非主题乐园,非轻贱悲悯,更非情怀堆砌,即使它本质依然商业,能选择这样的时长与呈现方式已属举足轻重的一步,拉回了DC黑暗招牌的底线。
至少,它可以让当下的观众看到异样的超英,这很不易。
“当一个人看过这个社会最阴暗面的时候,他就再不能回头了,也不再需要像你们一样的伪装,假装罪恶并不存在,不管是谁要求他换其他看法。我们不会那样,因为我们是正义的,我们必须那么做,我们被自己强迫那么做。”
罗夏,11月6日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您的 点赞 与 在看 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