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波音737?你该知道的那些真相


10秒钟,如果新系统失效,
必须在10秒钟内做出正确的反应,
10秒钟,飞行员稍有迟疑,
飞机上的所有生命便都救不回来了……

更荒唐的事,为了让新机型快速投入量产和使用,波音拒绝对飞行员进行新机型的模拟器培训。
看下面这份内部文件用词⬇️

描述的就是三年前轰动一时的波音737MAX载客飞机。
这是客运飞机啊,他们疯了吗?

但这也是巨额生意,他们成功了!
2017-2018年,5000架波音737MAX,被销售至世界各地。

而这个被隐瞒的新系统,在2018年到2019年的半年时间里,夺去了两架飞机上346人的生命。
事故发生后,波音还试图把责任推给一同失去生命的外籍飞行员。


这不是虚构的电影,是今年Netflix刚刚上映的纪录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Downfall: The Case Against Boeing)
豆瓣评分8.2分,烂番茄的新鲜度也高达90%,我自己看完了也觉得非常震撼。

只有90分钟,复原了两起悲剧。
以及「波音」如何从专注品质和创新的工程公司,沦落成唯利是图的华尔街资本家奴隶。

01
悲剧从何而来?
这个要命的新系统到底是什么?

我仅用我在片中学习到的知识,给大家归纳总结一下。
如果有航空方面的大佬,也希望大家留言讨论。

航空业有一句老话:“If it ain’t Boeing, I ain’t going.”
波音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已成为传奇,它的发展与崛起浓缩了美国在过去100年里在世界舞台的辉煌荣耀。

在我们日常吃饭睡觉的任何时刻,都有大约10000架波音飞机正在值勤。
遍及超过150个国家的领空服务。

这样一家值得所有人信赖的航空公司,为何会在半年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空难?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8年10月29日6时20分(当地时间)

印尼狮子航空购买波音737 MAX8客机新机型,仅仅两个月后。
一架新飞机(航班号JT610)从雅加达起飞13分钟后失联,随后被确认在西爪哇省附近海域坠毁,机上189人全部遇难。

狮子航空610航班机长⬆️
当时的天气非常好,又是全新的飞机,这一切扑朔迷离。
没有人对飞机本身的设计问题产生质疑,要知道,这可是波音。
黑匣子里记载的内容显示:起飞后不久攻角感应器失灵。

简单一点说,所有飞机在设计上都有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叫做:自动抬头问题。
抬头的角度里隐藏着"保命"的科学。

攻角感应器顾名思义,感应飞机攻角是否异常。
攻角(也叫迎角)过大,飞机就会有危险提示,气流会被干扰从而损失升力,导致失速。


当飞机进入失速状态时,专业飞行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让飞机重新恢复控制。
可奇怪的是,JT610的攻角感应器失灵后飞机并没有失速,飞行员却在不停地与某种力量「搏斗」
飞行员拉升,就有东西把机鼻压下来,拉升,压下来,飞机在高空中反反复复画折线。

可想而知,当时飞机上的乘客承受着什么样的恐怖折磨。
最终飞机还是失去控制,失速坠毁。
可这个反复与飞行员做对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波音做出了回应:正在研究、致上歉意、没搞明白、不便评价。

所有人开始怪罪飞行员的突发情况应变能力,美国公司质疑外籍机长是否参加过优质的培训。
而机长的妻子接受采访并告诉所有人,她的丈夫是在美国接受的训练。

终于,波音发表了一份声明:MCAS发生错误启动。
我看了一下,大概理解为一种全新的「防抬头系统」
是一个连接到攻角感应器的新软件,在原系统中加了一些新代码。

而在JT610的事故中,攻角感应器的故障,造成了飞机抬头问题的误判。
MCAS接受到错误指令,所以错误启动,不停的压低机鼻,压低压低压低。
所以飞行员只能不停地拉升拉升拉升,直到无法拉升。

波音指责飞行员没有做出准确的专业操作——关闭MCAS系统。
可离谱的是,狮航的飞行员不知道MCAS系统如何运作,连这个系统叫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甚至不知道飞机上装备了MCAS系统!
所有人都傻了:到底,什么,是TMD,MCAS???







波音的处理方式是:指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MCAS是事故的唯一原因,但他们愿意六周内修正软件。
737MAX不必要停飞,它很安全,如果它还不够安全,那全世界的飞机都达不到起飞标准。

02
就在波音CEO米伦伯格发布了一番掷地有声的“安全宣言”后的三个月。
悲剧再一次发生了。

2019年3月10日8点38分(当地时间),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
波音737MAX8客机(航班号ET302)从埃塞俄比亚首都起飞6分钟后失联。

随后被确认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距离狮航客机坠毁,仅仅五个月的时间。

米伦伯格在再次代表波音公司,发表安全声明。
联邦航空总署(FAA)表示他们需要等数据,在取得权威数据之前不会下令停飞。

面对FAA模棱两可的态度,中国在坠机第二天单方面宣布:
11日18:00之前,停止所有波音737 MAX商业飞行。何时恢复商业飞行,等候通知。

直到3月13日,FAA才要求美国各航空公司运营的所有波音737 MAX型号飞机暂时停飞。
黑匣子显示,这两次空难的过程非常类似。

既然第一次事故后,MCAS已经修正并培训过了,为什么还会发生事故。
也许这个系统的整体设计存在极大的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业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

在设计上存在致命的危险和漏洞,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所以,波音再次转移视线到飞行员身上。虽然MCAS故障,但飞行员没有做出专业的应对措施。


可是机长与机组人员在危机时刻,已经拼尽了全力,拯救飞机。


黑匣子中明确记录了事件经过的全貌:
机组人员知道了MCAS已经错误启动,系统会先启动十秒,强力把机鼻往下压。

震动、高度、速度的警告灯同时亮起。
即使在如此紧张而混乱的局面下,副机长依然立刻指出切断MCAS,并重复了两遍。

可MCAS的错误启动的时候,飞机的时速已经很快了。
压低机鼻的这十秒钟,已经成为了飞机坠向地面的致命伤。
关闭系统后的再次拉升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挽回了,飞机以每分钟1万米的速度俯冲。

这个恐怖的死亡系统,到底为什么被更新进737MAX里?
波音对此提供了上万页的文件。直到事件的最后,他们还期盼着混淆视听。

答案就藏在一份备忘录里,在飞机研发的早期。
2013年,波音才刚开始打造737MAX,他们改造了45年历史的机身,搭配了省油但是巨大的全新引擎。

因为引擎比较大,抬头问题会更加严重,所以他们把引擎调整到了更往前往上的位置。

并介入了全新的「防抬头系统」MCAS。
用意是帮助飞行员平衡飞机机身。

但是,新系统的更新,会被强制要求纳入飞行员的额外训练。
航空公司会考量新机型的训练成本和时间成本。

这可能会影响订单销量。
于是,他们把这个系统对外更名为:速度配平的追加功能。跳过必须接受的训练。

而更加严重的问题是,MCAS在最初设计中,优先级并不高。
原本在高速飞行时才会强制调整一点点机身,所以系统的启动范围和力度都有限。

但在测试飞行时,波音发现不仅高速飞行会出现抬头问题,低速飞行时飞机也会自动抬头可能造成失速。

于是,他们加大了MCAS的重要性和力度。
从每秒0.06度改为每秒0.25度,系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压低机鼻,快到飞行员来不及反应。

另外,他们把唯一一个攻角感应器,设置成了MCAS启动的唯一条件。
而这个感应器在以往的飞行中的意外并不少见:气球、飞鸟。

攻角感应器的损伤对于有经验的驾驶员来说,是完全可以冷静处理的可控故障。 
可连接MCAS以后,系统错误启动,便会直接越过飞行员的操作,强行将机鼻压低栽向地面。

就算飞行员能迅速关闭系统干预,
留给他们的反应时间是多久呢?
十秒钟。


事故发生的前一年,狮子航空曾提出:是否需要新机型的模拟训练?
波音的内部邮件中显示:完全不需要任何模拟训练,要求训练只能说明他们自己(狮子航空)太蠢。

03
看完这部纪录片,很多人提出疑问:
“即便资本家都是吸血鬼,他们也该知道空难引发的事故影响有多大。为什么在明知风险巨大的前提下,依然罔顾生命?”

在狮航悲剧发生后,FAA还曾做过一项没有公布的检测。
结果是:如果系统不进行修正,数学模型显示MCAS将会每两年造成一起空难。

波音表示很快会研发测试,加装修正后的软件,只要行动够快,就不会再次造成另一起空难。

联邦航空总署接受了这样的主张,
并未采取强制停飞令。
这其中不乏大企业的侥幸与傲慢。

波音公司成立于成立于1916年7月15日,由威廉·爱德华·波音创建。
最开始,波音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军用飞机、无人载具、太空舱,在20世纪初期,波音就有了不少伟大的科技成就。

商用客机更是先进且成熟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
不论在品质还是安全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级水平,技术可达登月等级的难度。

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发言权,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于质量层层把关。
领导层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还没就绪,就不会飞。

波音的员工福利待遇都很好,所有人都是一家人,大家朝同一样方向努力。

直到1996年,波音宣布收购麦道。
麦道的执行长,最后成了波音的执行长。

他的主张与波音过去的文化背道而驰,技术主导一切的时代结束了。
波音公司开启了资本时代。
股价、利润、成本、效益成了第一追求,金融代替技术,成为了第一驱动力。

就连在技术分析会上,也都是关于股价的讨论。
飞机的用料要更加节省成本,人员能减则减,每个人要用最少的资源,做出更多的成绩。

2001年,波音把几十年的西雅图总部迁址到芝加哥。
因为在西雅图的老波音总部,工程师有绝对的话语权,新的高层试图拿回绝对领导权。

工程师主张不走捷径,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研发与测试,质量与品质上。但这明显与华尔街的理念背道而驰。

与此同时,波音最大的竞争对手「欧洲空中巴士」拿到了427张订单,波音只有368张。
2010年,空中巴士又推出了全新的机型:A320neo

neo既省油又受欢迎,波音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和紧迫感。

波音没有时间与技术研发新机型,但又不得不与之抗衡。
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把737引擎改为省油版,推出了737MAX……

好处是,不需要过多的审核与训练成本,飞行员都熟悉这个机型。
这个方法又快又便宜,非常奏效,一经推出马上量产。

全新的波音公司高层,不再听取员工的意见。
“报忧文化”(每个人都能提出对飞机的担忧)完全瓦解。
这时候,谁提出问题就解决掉谁。

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加快生产,增加订单,提高股价,取悦华尔街。
品控部门被缩减,技工被要求连轴转,缩减程度瞠目结舌,由一班15人缩减为1人。

严重的人手不足和丢三落四引出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到2018年才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大多是因为前面几十年的底子足够扎实。

最终,这两起事故以CEO米伦伯格被逼辞职,波音公司赔偿告终。
但是顺便说一句,米伦伯格拿足以富三代的退休金。
更有可笑的新闻称:MCAS的故障问题,是因为外包给了印度团队。

听证会现场,遇难者家属说:“他就那么走进来,只是瞄了家属们一眼。”

我没有写太多遇难家属的内容,我们说过太多资本吃人不吐骨头的写实作品了。
从《黑水》到《成瘾剂量》;从《优步之战》到《辍学生》,我们实在看了太多“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案例了。
每一企业都有不同的辉煌与巅峰,都有不同的故事与剧情。
可这背后牺牲掉不计其数的生命和家庭,悲痛都大抵相同。

“飞机是现代社会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这是一句我们接收了很多年的信息,
可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
建立在企业家的良心之上。
我脑海中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那双小红鞋上,短暂的生命呼啸而过。
他们甚至还不懂什么叫做相信,什么叫做欺骗……

不论天灾还是人祸,
千言万语,只能愿逝者安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您的 点赞 与 在看 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