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买车都后悔了?或许汽车不是刚需,而是贬值的奢侈品


我在4S店工作过,见过太多的人生活百态,有刚拿到驾照一时冲动买车的人、有为了攀比买车的人、有为了相亲买车的人、有为了结婚买车的人。
在和他们深入了解中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汽车不是刚需,很多人都是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开上几天车,平时汽车就停在老家,一年行驶里程可能都没有超过3000公里,但是车况却非常差!

汽车在停放超过3个月以后,各个轴承、齿轮、连杆上的机油都被沥干了,这时汽车打火启动,就会造成零部件出现干磨,这种磨损对于汽车伤害特别大。
各种电器元件因为长期停放造成短路,启动电瓶会因为长期亏电损坏,底盘会因为湿气太重出现各种锈迹,内饰也长出霉斑。
这些车一年到头开不上几天,每天还在不停地损耗、贬值,但是每个月都要按时还贷款,到了年底想要正常开车,维修保养又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上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买车以后更多的是带来面子上的享受,生活质量却是不增反减,
我见过一对小夫妻,结婚时兴高采烈地买车,半年后有了孩子,车贷和各种生活开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经常因为经济问题发生争吵,结果车贷还没有还完,两人就已经离婚了。

我不禁要问,汽车真的是刚需吗?真的能够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吗?真的有必要买车吗?
有些读者提出反驳:“我买不起BBA的豪车,难道还买不起十多万的代步车吗?”
我从来都没有认为买车很难,现在4S店为了销量,推出了各种0首付购车,0利率购车,这样买车太容易了。
买车向来都不是消费的终结,而是开启了漫长消费的序章,买车容易养车难,从来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位经历过的人的一句感叹!

一、作为曾经的4S店销售,我带大家先了解一下0首付买车可能会踩到的坑!
很多人都知道0首付是个坑,但是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一步步坑进去的,首先要搞明白0首付的本质问题。
一辆车从购买到落地上路,购置税、保险费、上牌费,这些费用是必须要交的。
如果想要实现0首付,就必须得把购置税、保险费等各种费用以贷款的方式解决,从而达到0首付的目的。
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提走一辆新车,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中规定,汽车贷款年限不得超过五年,贷款比例不得超过车价的80%。
0首付肯定是不合规的,因此就衍生出了很多玩法,具体的就不细说了!
简单举一个例子,我曾经见过一个客户,在以租代购平台买了一辆十多万元左右的车,不仅是0首付,而且比4S店的车价还要优惠2万元。
这个已经和天上掉馅饼没有任何区别了,但是4年贷款还完后,竟然总共花费了20万元出头。
有些消费者也遇到过这样的坑,发现得比较早,不愿意继续还贷,但是发现车辆根本就不在自己名下,不仅车子被收走了,还要赔付违约金,这个就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车双贷”,就是一辆车找两家不同的公司贷款,这也是不合规的,只要看见这样的转身走人就对了。

现在有各种所谓的0元购车服务,虽然可以让很多人提前几年开上新车,但殊不知你提前预支的钱,都需要花更多的代价来偿还!
这样买车就不是提升幸福感了,而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如果还是下不了决心,可以去农村走一走,去小区逛一逛,总是能够看见罩着车衣的新车,这就是很多人冲动买车的后果。

二、在4S店正常贷款,这样买车还会有套路吗?
如果我们在4S店正常贷款买车,套路肯定是少了,但不能说没有,只不过还是要多花钱买车而已。
比如:上牌费500-1500元,手续费2000-4000元,GPS费1000-3000元,出库费2000元,装潢费3000元。
以上这些费用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是比较合理的有上牌费和手续费,基本上可以谈到2500元,而GPS费、出库费和装潢费都是可以直接不要的,但是很多人还是交了。
也就是说,除了贷款的利率,还是要多支付一笔钱,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消费者,如果汽车不是刚需,我想真没有必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买车只会给生活造成更大的压力。

三、买车之后,养车需要多少钱?
以我自己为例,我刚定了一辆新车不久,车辆售价21.68万元,首付9.98万元,贷款11.7万元,总共24期。
4S店可以免息8万元,贷款总利息为3099.29元,月供5004.14元。
其中保险6000元,上牌费500元,服务费2000元,落地价22.53万元。
因为这是家里第4辆车,停车位完全不够用了,我已经提前花3万元买了一个露天停车位,安装充电桩花了5600元。
也就是说,我的车还没有到家,就已经花了13.54万元了。

由于新车保养费还不知道,说一下我另外一辆混动车的保养费,在3500公里、8500公里、13500公里要做三次小保养,分别是718元、1167元、806元;在18500公里时要大保养一次,需要2656元。
燃油费、洗车费、还有各种开支,我就不细算了,总之大家可以理解为买车以后,无论你开车还是不开车,养车成本每天都在支出,而且汽车每天还在不断地贬值。
因此在买车之前,不妨按照自己的稳定收入来算一笔账,看看买车之后自己能否承担起养车的成本,生活质量是否会因此下降。
如果发现养车压力很大,必须要降低生活标准才能勉强度日,我认为延迟买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四、买车之后,对于刚需的人,生活幸福感提升了吗?
前面我一直在说,如果不是刚需,奉劝大家不要买车,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汽车就是刚需,没有车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
对于我来说,买车压力确实不大,但是生活质量还是会稍微下降一些,想到每个月的车贷和各种生活开支,内心还是充满了焦虑。
抛开压力不谈,说一下买车后生活中发生的改变。

1、买车之后,内心很激动,感觉自信了很多!
我前面说很多人是为了攀比而买车,这种事也发生在我身上,只不过我买车压力较小,不会给生活带来过多的负担。
人生中第一辆车是在2019年买的,买车之前都是经常开朋友的卡罗拉,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是总比我骑自行车强多了。
经常是很羡慕朋友们有车,内心总是想要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当梦想照进现实以后,激动的心情持续了半年。
经常是下班以后坐在车里研究各种功能;经常是停在车位后还要左顾右看,害怕别人会剐蹭到;经常是出了太阳就洗车,总是把车擦得锃光瓦亮的。
有了车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心态上的变化,之前不太爱参加活动,一是坐公交车出门不方便;二是别人都有车,只有自己没有车,内心有些不自信。
当新车买回家以后,内心激动之余,恨不得告诉所有人自己买车了,参加活动变得格外积极,人也变得自信开朗了很多,这种精神上的自信,其实也是幸福感提升的表现。

2、买车之后,过年期间才能大显神通!
我发现只有过年期间才能体现出有车的优越性,而在平时我更愿意骑电动车出门。
在过年期间,我就要回到农村过年了,村里离市区有8公里的路程,说远不远,骑电动车20分钟就到了。
说近不近,南方过年期间基本上都在刮风下雨,真的是寒风刺骨,根本没有办法骑车去县城。
在当时去县城买年货只能是坐私家车,30元一位,包车100元,基本上在过年期间,这些开私家车的人都赚得盘满钵满。
去县城可以坐私家车,走亲戚还是坐私家车,虽然价格不贵,但是等车就很麻烦了。
村子里只有3辆私家车拉客,每天忙得连饭都吃不上,想要坐车得提前几个小时约车,然后再排队等车,每次都把时间浪费在等车上面。
自从有了车以后,去县城买年货方便多了,想买几次就买几次;开车走亲戚,不仅方便,还有一种无形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在农村很常见,村里人都喜欢说:“在外面混得不错都买车了。”不论这种奉承的话是真是假,但是听起来内心还是非常高兴的。

3、买车以后,活动范围大了,见识长了!
我住在芜湖,距离黄山、九华山、西湖、苏州园林都非常近,遗憾的是在买车之前都没有去过。
不是不想去,而是没有车出门太麻烦,不喜欢拎着行李箱到处赶车,所以从小到大的活动范围很小。
自从买车以后,开车去了西湖和黄山、去了武汉、去了资阳,最远一次去了西藏,在自驾游的过程中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自己精神世界富足了很多。

以前以为世界就是眼前的方圆十里,对之外的世界是一无所知,在有了车以后才意识到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
当我们看过大好河山以后,我才真正地知道了人生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努力地活着,而是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每当我想要偷懒时,我总会告诉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把眼光就现在眼前,要多开车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写在最后
汽车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确实可以提升生活质量,让每一次出行变得方便,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
但是对于经常在外地打工,一年开车不到3000公里,还只能靠贷款买车的人来说,汽车真的不是刚需,只会给生活带来压力和负担。
最后想说:“买车要三思,只有自己真的需要,并且能够承担起养车成本,这样才不会给生活带来压力,买车才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