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987年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全国上下都在喜迎春节,沉浸于节日的气氛当中,但在祖国的南疆局势却陷入了紧张。
一批又一批的解放军战士装备齐全,紧张而有序地在边界线上巡逻。对越反击战结束之后,一波接一波的轮战已经开展了数年。
战争开始于1979年初,当时中美关系有所好转,这让苏联迅速紧张了起来,它觉得此时的中国无异于投靠了美国,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自己的实力,于是便快速拉拢越南。
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很快就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报答”苏联,越南对外不断扰乱我国西南边境,对内迫害华侨华人。
一开始我国采取的是忍让的态度,但这却让苏联的野心进一步增长了,1979年初,中国正式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一场关乎荣誉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就是“1.7战役”了,这场战争也被称作“黑豹行动”。这次军事行动对于整个战争局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次军事行动最重要的任务是占领167高地。
167高地是一片地形狭小的土石山,东边是平缓的土坡,右边是险峻的石峰。高地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左边是盘龙江,右边是小青山,身侧紧贴着中国境内的越南河江公路。
此前,我军曾多次攻打过这个高地,南京军区第一军,济南军区第六十七军都曾对这个高地发起过猛烈的攻击,但是因为这个高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迅速补充越军兵力。
每当我军快要攻下时,越军的火力支援就会即刻赶到,即使我军拿下这一高地也很难守住,因此在以往我军只是将高地拿下,然后就会立即撤军,以此来打击越军的嚣张气焰。
负责本次军事行动的是兰州军区第47军,在此之前,这支部队曾多次给越军痛击,是令越军闻风丧胆的存在。参战的139师417团2营4连更是精锐当中的精锐。但是战争哪有绝对的胜利呢,一旦发生战争并意味着有人牺牲。
在本次军事行动的两天前,战友们给他们送行,喝了壮行酒之后,他们回到了宿舍,收拾了行李,写好了遗书。
当时只有20岁的马占福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不会写字,但团部不想让这些战士们留下遗憾,于是便给他找了一个收音机,让他有什么对家人说的话录下来就行。在这种情况下,心中即使有千言万语,到嘴边却都哽咽了,最终他只能在收音机里留下了整整26声的娘。
一切准备就绪后,战士们出发了。1月6日凌晨4:30,突击队的副队长带着10名队员先行出发,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动后,他们终于越过了越军的重重阻碍爬到了167高地附近一个洞口里面。在这里他们足足潜伏了25个小时。
1月7日凌晨3:30,另外两支突击队也开始行动,他们在一片黑暗当中摸索着挺进了167高地,差不多6:30的时候突击队全部进入高地1号区,没有被越军发现。负责整个突击队军事调动的4连副连长郭继额在了解到整个战场的状况之后,迅速做出了军事部署。
当时负责驻守167高地的是越军313师14团4营11连,借助高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他们在这里构建了差不多20多个碉堡,此外还有其他的军事工程,并且整个167高地上储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
做好隐蔽之后,解放军战士向越军发动了突袭,这打的越军措不及手,着急忙慌之下,他们开始胡乱开炮,有三发炮弹恰好落在了一班潜伏的位置,战士郗文华当场牺牲,董永安、李秋平两名队员身负重伤,但是因为他们距离敌人的哨位不过只有10米远,所以即使被弹片击中,这些队员们也一声不吭。
剧烈的疼痛让他们的身体不自主颤抖起来,因为颤抖,身上的伤口涌出的血越来越多,身后的战友想替董永安包扎,但他只是轻轻摆手,害怕战友的动作暴露目标。为了确保自身不发出声响,他把手榴弹上的木塞塞进了口中,就这样在极度疼痛当中牺牲了。
另一位受伤的战士李秋平是行动队当中的第一机枪手,被炮弹击中后,他全身十几处负伤,为了不暴露也没有给自己进行救治,战斗开始后,他忍耐着疼痛,爬行了60多米,战争结束后,人们发现他爬过的地方满是血迹,这条路被他染成了一条血路。
7点整,我军正式发动猛攻,炮兵部队的300多门大炮一起发射,炮火还没有结束突击队就向越军阵地发起了冲锋,马占福第1个冲到前面,炸毁了敌人的机枪工程,但他也很快被越军发现了,最后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腹部,一声惨叫后,他翻到了石头后面。
醒来之后,马占福对自己的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忍着剧痛将炸药扔到了一个机枪工程,但却被里面的敌人发现了。敌人连忙把炸药扔了出来,但马占福用自己的胸口抵住了爆破口,爆炸时,他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班长”,而后壮烈牺牲。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在我军战士的英勇厮杀下,终于占领了高地。虽然战斗时间并不长,但我军损失惨重。战争结束后,我军共击毙越军199人,俘虏两人,我军牺牲28人,最后只有8个人是自己走下战场的,其余52人全部身受重伤。
在看、分享和转发,好朋友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