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刘伯承和粟裕尚在,邓公为何选了75岁的许世友挂帅?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说是中国建国以来的著名战役了。这场完胜之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以摧枯拉朽的优势,仅一个月就赢得了胜利。并在战胜后,主动撤出了越南境内,在国际上收获一片好评。
然而,战后却有很多人觉得东线带领作战的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不当,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因此不断有人说,如果更换其他人来指挥,必然会有更好的结果。
也有人在事后怀疑,是由于许世友年纪太大,已经不适合指挥作战,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然而当时,别的线路的作战指挥人员一直犹豫着定不下来,只有东线从一开始就由邓小平敲定了,交给老将许世友带队作战。
邓小平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策呢?许世友带队的结果真的是不理想的吗?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就随着历史的脚步,来看看当初邓公当初的选择吧。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1979年,刘伯承、徐向前和其他许多高级将领仍然在世。这些将军们,也有比许世友更年轻的,甚至指挥过更大战役的,作战经验也是相当丰富。

许世友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选择许世友呢?
事实上,刘伯承、徐向前、粟裕等人确实远比许世友出名。经历的战争更多,积累的战斗经验比许世友深。并且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领导的军队和指挥的战役也比许世友大得多。
其中刘伯承就领导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打到紧要关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举措,就是他和邓小平总理共同协作完成的。
徐向前也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早年东征,打倒过陈炯明。他还担任红四方面军、西路军总司令和129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期间,临汾和太原的解放都离不开他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与刘伯承一起被授予元帅军衔。
更不用说粟裕了,他可是靠着战功在我国名将中占有一席之地。苏中七战七捷,指挥淮海战役,这么多的战功,随便挑一个出来都可以说上好几天。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些能用之人,随便挑出来一个,打越南不是跟玩一样?
但所有这些都是假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军事元老们不是年纪很大就是身体不好。就算他们愿意,从身体条件来看,这些将军们也不再适合指挥前线部队了。
革命时期,红军队伍里的这些将领,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时常到前沿阵地上去,深入了解军情。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作战过程中,都落下了一些病根,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晚年的生活
1916年刘伯承参战攻打军阀,也正是在此次战役中,他身体严重受损。当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颅顶,从右眼眶飞出。失明已经是必然的了,为防止眼睛病情恶化发炎,还需要对右眼实施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刘伯承将军坚持不使用麻醉药,硬生生忍了七十多刀,完成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手术。为他手术的德国医生惊叹地称他为“军神”。

刘伯承
对越战争那年,徐向前当时已经78岁,同时也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因此,在如此重要的工作下,徐向前其实也参与到了反击战中。只不过他是在中央以主持决策的方式参加的,却并没有亲自到达前线。

徐向前
我们再说粟裕,当时他是72岁,年纪上看比许世友还小。为什么他没有指挥作战?其实是因为粟裕的身体比那两位元帅还差。
粟裕作战英勇,他一生中受了六次伤。其中最严重的是头部受的两次伤,弹片当时因医疗设备有限,没有及时取出。直到他去世,他的家人才在他的头骨骨灰中发现了三枚弹片。所以晚年,粟裕晚年时经常头痛,身体不好。
早在抗美援朝之前,粟裕就是志愿军司令的第一位候选人。毛主席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和政治委员,准备日后让他带兵进行朝鲜作战。
他本人也很愿意出征,但就在快要出发之前,他却因为旧疾头痛复发,严重到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进行,不得不去青岛治疗。也因此最后由其他人接替了他,去往朝鲜战场。中央政府安排他在苏联休养,直到1951年9月才回家。回国后,由于早年长期的作战生涯,粟裕将军的脾胃等多项身体机能也很差,可以说是多病多灾。

粟裕
所以在最后,这个工作还是落到了能力和资历都不错的,许世友将军头上。
许世友儿时就被送进少林寺学习武术,身子骨较之同龄人还是比较不错的。参加革命后,他在四年内先后担任班、排、营和团长,参与了川陕根据地和鄂豫皖苏区的建立。长征过草地时,他也率领骑兵作为先锋部队走在前面。
许世友多次担任要职,也是因为他敢打敢拼,对敌人凶狠,对自己人也狠。此外,许世友脾气虽暴躁,跟许多同志相处得不好,但他为人却也很直率,在与敌人作战时却毫不含糊。

许世友
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担任129师386旅副旅长,与陈赓并肩作战,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1940年后,许世友被调到山东。历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表现突出。
解放战争中,他先后担任华业第九纵队司令、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多个要职,参与多场战役,还歼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
1948年,许世友率部攻克济南,活捉王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由此可见,党和军队对许世友十分了解,对许世友指挥作战的能力也十分认可。

许世友
也正是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加上海上反攻越南的作战经验,使许世友对越南有了深刻的了解。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中,东西线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的司令员,自然成为对越战争的司令员。以许世友出色战线和能力也足以服众。
在这一个月的行动中,许世友带领部队给越南上了一课,让越南军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雄师之军,中国的军队实力到底有多强。事实上,这场战斗的伤亡主要是由当时解放军存在的体制问题造成的。
在那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人数众多外,在军备、战略等方面都不如越南军队。越南当时有苏联的支持,又装备了美国的武器,可以说是战备优良,技术先进。
而且当时越南刚结束战争不久,常年的战场生涯使越南士兵的军事素质非常高,并且他们在当地作战,对战斗地形都有十分充分的了解。

而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像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动荡,和平年代的将士们,很多都缺乏战斗经验,再加上武器装备的落后。虽然现在我们说起来这场仗,“只打了一个月”听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每场战役都是残酷而无情的。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当时,许多越南平民也给解放军造成了许多伤亡。最开始解放军对越南平民很友好,从来不对平民进行防范和拘捕。但这些平民却在经过边境线时,掏出枪对着中国解放军扫射。不但成年男子是如此,甚至老幼妇孺都是如此。
越南自古就是中国的陆地邻国,在古代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附属国,文化方面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然而,在近代史上越南却在受到中国的帮助之后,不愿意成为中国的朋友,反而为了得到苏联的帮助,一度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
越南想变得更大更强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弱小贫瘠的弹丸之地根本达不到它的野心。越南在近代从建国之初就一直依赖于中国的帮助,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曾援助大量物资,帮助越南恢复国内经济,对抗法国。
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毫不犹豫地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敌人据统计,从抗法到抗美,中国向越南提供了折合约200亿美元的援助。
要知道,那时中国的经济也并不富裕,并且还时常遭遇自然灾害。资助给越南的每一笔钱,都是中国人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为了支持越南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可以说是不计回报地付出,把这些物资都送给了越南。但越南不仅不感恩,后来甚至还将枪口转向了中国,真是人心寒!

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黎笋掌权并在北越获得领导权。与胡志明的亲中国相比,黎笋集团主张“亲苏”联政策。但当时的越南还不得不依赖中国的帮助,所以起初他们表现得并不明显。
然而不久后,"珍宝岛"事件就在中国边境发生了,中苏关系恶化,中越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

特别是美军从越南撤军后,北越的军队很快吞下了南越,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在苏联的支持下,黎笋集团居然做起了美梦,打算吞并整个印度支那半岛,成为整个东南亚的统治者。
此时的越南开始称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大国”,以至于大胆出兵占领整个柬埔寨。不仅如此,越南还不断侵犯在中越边境做出挑衅行为,对中国边境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他们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就是觉得自己本国的实力加上苏联强国的支持,足以干掉当时四面楚歌的中国。
为了支持柬埔寨的反侵略斗争,维护中国的边境安全,我国才最终决定开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讽刺的是,当中国攻入了越南境内,破坏了他们的防御工事之时,却发现这些防御工事,许多还是当初中国为他们建造起来抵抗美国入侵的呢!包括缴获的许多物资,上面还印在中国援助越南的文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因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许世友要对东线的损耗与牺牲担负全部责任。毕竟客观事实摆在那里,其实换谁去都差不多。

许世友
况且许世友本人对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识。当有人请他评价自己指挥的对越自卫反击时,他曾说:
"中央军委说这是一场好仗,外界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的同志有不同的理解。让干部群众说是非,让历史和子孙后代评说去吧。"
虽然在越南战场上,我军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特别是在许世友将军指挥的东线上,问题似乎更为严重。但许世友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始终相信党,忠于党,忠于国家。
毛主席曾经评论过他:“许世友是一个好同志”。许世友将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能忘记,我们也更不能因一时的战争得失,就去片面评判他整个作战生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