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话,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别看俗话通俗易懂,但是言简意赅,看似简单的一句俗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字,但是其蕴藏的道理,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当然,俗话来源于生活,它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其中有这么一部分俗话,是涉及到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类俗话是最为受用的,而且这类俗话,很多也是批判了现实的,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亲戚只怕亲戚穷、邻居只怕邻居富”,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亲戚只怕亲戚穷
有一个成语,叫做“嫌贫爱富”,出自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裴度还带》,无论是“嫌贫”、还是“爱富”,都是一种势利眼的表现。而这句俗话则是点明了亲戚之间“嫌贫”的现象。
在农村要讲人情世故,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亲戚之间的交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为什么怕亲戚穷呢?如果你有很多穷亲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肯定会向你借钱,你借了钱可能很长时间才能还给你,有的亲戚直接不还给你,你不借肯定就会得罪亲戚,这样一来就会让自己进退两难。欠钱的永远是大爷,当你上门要债时反倒成你不对了。
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人贫穷有可能就是一个无底洞,这样的亲戚向你借一次钱就可能向你借第二次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亲戚之间“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亲戚与亲戚之间因为借钱问题而影响感情的大多了,很可能使亲戚变成“仇人”。
实际上强调的是亲戚们的虚情假意,自私丑恶行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们只要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就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块肉要关起门,买了贵重物品又藏起来了,怕一不小心让亲戚们瞧见了,知晓了自家家底殷实,日子富得流油。
如此遮遮掩掩的,就是怕露了富,别的穷困潦倒的亲戚,会来找自己的麻烦,或借钱,或求帮忙,或要值钱的东西。
二、邻居只怕邻居富
邻居与邻居之间最多的就是攀比和嫉妒,谁家谁家盖大房子了,谁家谁家又买车了。在农村,你有钱别人绝对会嫉妒你,你穷别人绝对会看不起你。
作为邻居,都想别人家过得比自己差,你过得好别人会见不得你好。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其实邻居之间应该相互帮助。邻里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一些小矛盾,但是很多农村人好“争”,喜欢争强好胜,严重的可能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大打出手。当邻居之间有摩擦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要太斤斤计较。
总之,农村俗语:“亲戚只怕亲戚穷,邻居只怕邻居富”反应了人们之间的人情世故,有个富贵的亲戚自己也容易沾光,而邻里之间应该少一点嫉妒,多一分和谐。
不过这些都是早些年流传下来的俗语,放到如今的时代有些意思不大合适了。现在过日子农民们也是个人过个人的,富不骄傲,穷不自卑,俗语中的那些看法怕存在在极少数人身上,大多数人对此并无说辞。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
《金瓶梅》:看透王婆这招“挨光”,原来她才是最懂两性法则的人
被妖僧姚广孝称为“读书种子”,为何会惨遭朱棣诛杀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