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IN朝鲜”可以订阅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把中国政府关于改革开放的几个判断,给大家简单叙述出来。
关于改革的性质,邓小平同志有两个重要判断:一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前者是讲,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后者讲的是这场改革与相对于传统体制而言,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旧体制进行根本否定,是对旧体制发动的一场革命。
关于开放,我们认为,改革和开放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开放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即打破地区壁垒,实现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这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实,改革开放,是属于中国特有的一种政策,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来问朝鲜所谓的改革开放的情况。但是,由于朝鲜与中国特殊的关系,以及朝鲜政体带给我们的怀旧性,让我们不自觉的把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放在了朝鲜未来道路上作为指示牌。但既然大家都有此一问,我就根据上面中国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和判断作为依据,展开来谈谈朝鲜目前的准备情况。
先谈谈改革。首先,我们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根据这个判断,我认为,朝鲜目前根本没有做好改革的准备,也没有这个决心。金正恩政权的合法性,本身就来在于父辈的世袭,当然,目前他在朝鲜的很多政策,也为他增添了不少的合法性。但是,最根本性的,还是来自于世袭。在这样的政体下,他怎么可能去否定旧体制?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旧体制,这个体制,将一如既往。否定体制,就是否定他自己。的确,我们现在看到,金正恩多次强调,要革新经济部门、科技部门,但是,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不是几个部门修修补补就可以的,是要解放思想,要革命性的改变体制。因此,我们看到,平壤完全没有做准备,也并未作出什么实质性的努力。
再谈谈开放。这个话题,我曾经和朝鲜的一些朋友聊过。他们的回答, 几乎是惊人的一致:
从表面上看,他们说的确实在理。的确是开放了,外国人也可以来,朝鲜人也可以出去。可我们怎么就觉得没有开放呢?这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国际环境对朝鲜关上了大门。即使朝鲜现在是准备开放,可国际社会的制裁和排斥,让他根本无法融入这个世界;其次,即使是朝鲜精英,他们年少时的意识形态教育根深蒂固,与正常地球村的公民缺少一种共鸣;第三,朝鲜常常表达自身的不安全感情绪。进入朝鲜的外国人,也总能感受到朝方的一丝警惕与防备,这类体验与感受,让人觉得与正常开放国家截然不同。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朝鲜,对于开放,也并未做好准备。
然后我要谈一下开放中的对内开放。我们知道,对内开放,其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条,我认为,朝鲜是在逐渐完善发展的。虽然朝鲜在宣传与政策中,始终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民间的私人贸易,在朝鲜已经不是秘密。无论是平壤,还是其他城市,都有投机倒把分子矫健的身影。假设朝鲜一夜之间开放,他们的市场经济的潜力,绝对是非常巨大的。从这一方面来说,朝鲜算是开始做准备了。但是,此现象为民间自发,官方默许,而不是政策性的鼓励。
这是我通过借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公式,来分析朝鲜的准备情况。现在,我们跳过这些公式性的东西,来看看权力阶层、普通百姓的思想准备情况,毕竟,思想才是行动的先导。
大部分精英权贵们,对于改革开放,其实是有排斥心理的。这也是金正恩近年来试图革新一些部门的阻力:他们得益于现有的体制,掌握着各种资源,并扮演着招商引资、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如果改革开放,这些人依靠封闭、制裁等“优势”建立起来的帝国,就将一夜之间倾塌。腐败、垄断,将相对减少,得到的蛋糕,不得不割舍一些与大众分享,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诚然,按照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一旦改革,蛋糕会越做越大,这些权贵们也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朝鲜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大多停留在眼前利益,而不是今后的数量级增长。普通百姓们则根本意识不到改革开放会改变他们生活的道路,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办法改变。从上至下,没有人在做思想准备,这就很难启动改革开放。
金正恩的思路是什么呢?是核武与经济并进。发展核武器,同时着重发展朝鲜的金融业与旅游业。这是我通过朝鲜几个部门相关文件,推断出的他对于未来朝鲜发展方向所描绘的大致蓝图。
长按二维码走进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