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采访过十余个毒贩和吸毒者,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



今天是6月26日,第33个国际禁毒日。
做政法记者4年来,我走进强戒所和看守所采访过十余起涉毒案件,面对面采访过十余个毒贩和吸毒者,这其中,有罪行累累的大毒贩,还有非法偷渡到境外替国际贩毒集团大毒枭利用人体携毒到国内的“骡子”。

“我觉得自己可以控制住……”
2017年6月26日第30个国际禁毒日那天,我和摄影记者张哲去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面对面深入采访了6名戒毒学员《毒毒毒毒瘾究竟怎么戒?小编亲自去了趟戒毒所》(点击标题阅读原文)。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不同的伤痛,有着不同的经历,而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也大致就是大多数吸毒者的缩影。
“你是怎么吸上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一时好奇……”
“不怕上瘾吗?”

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学员王莹莹站在窗前,窗外是她最向往的阳光
“当时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自控,偶尔来一口,没事。”我问过多位戒毒学员,说起他们踏上毒瘾之路的第一步,大都如此漫不经心。大多数吸毒者起初对毒品的危害都缺乏清醒而充分的认知,低估了毒品的危害性,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等他们体验到毒品强大的诱惑力之后,想彻底戒掉就已经晚了。
往往在开了“第一口”之后,试吸者很快就被毒品紧紧地缠住,沉沦其中。更可怕的是,毒品毁掉的不仅是人的意志、生活、精神,那些吸毒史较长、年龄在35岁以上的吸毒者,身体状况普遍比较差,每年都有一部分因患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吸毒人员,由于病重走向死亡。

强戒所学员钱红看着操场陷入沉思中,她说想自己的儿子了
钱红的老公有糖尿病,总觉得身上没有力气,在朋友介绍下,吸食海洛因后,感觉精神振作不少。老公吸食毒品的时候,从不回避钱红,且每次都会让钱红也尝试一下,就这样,老公把钱红“带上道”。第一次试吸过之后,钱红就再也没有放下,一吸就是5年。这些年,夫妻俩为了吸毒,做买卖赚的钱,全搭进去了。而钱红的老公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加之糖尿病并发症,双眼几近失明,连走路都要靠人领着。

吴康在强戒所洗水房洗脸
吴康曾是业内名气非常大的操盘手,他工作起来不要命,有时会几天几夜地盯着电脑,累了,坐在椅子上迷糊会儿,饿了,让家人把饭菜端到眼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吴康感觉精神和身体都受不了。有个朋友告诉他,吸点海洛因,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听了朋友的话后,吴康尝试吸食了几次海洛因,果然感觉精力充沛了很多,甚至有过几天几夜不休不眠的经历。
吴康错误地认为,是毒品让他有了超强的体力,凭借超强的体力,他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他认识不到毒品在给他刺激的同时也扼杀了他的健康、意志和所谓的“辉煌人生”。最终,吴康沉沦毒瘾,难以自拔,因为毒品,他财富亏空,妻子和他离婚后,带着孩子去了美国,年近九旬的父母,双双瘫痪在床,靠70岁的大哥照料,而他,在强戒所里心急如焚,但却爱莫能助。

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毁了亲人的未来和幸福
世间有吸毒的人,就有制毒、贩毒、运毒的人。我曾采访过几起制毒贩毒运毒的案件,其当事人的命运与结局,令人唏嘘。
2016年11月底,我去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采访了公安部督办的一起特大涉毒案件《从学霸到毒枭,他将新型毒品卖到了国外》(点击标题阅读原文)。本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王驰身份特殊,他曾经是家乡父老引以为荣的时代骄子:高三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二等奖,被保送北京一所著名学府深造;2014年回乡创业,成为当地政府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光环,曾一度笼罩在王驰头上。但在33岁这年,王驰却出现在了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对外公布的公安部督办特大制造、贩卖、走私毒品案中,他是该案犯罪团伙核心成员。2016年6月,王驰及其团伙被警方抓获。
据黄冈市公安局黄州分局禁毒大队民警介绍,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现场缴获毒品611.3公斤、制毒原材料4.6吨。经查,从2014年至案发,王驰先后获利近千万元。其中,2015年10月1日之后,王驰通过黄冈某快递公司共寄出约630公斤毒品,55张快递单据,非法获利450万余元。而更可悲的是,王驰把自己同样是名校硕士毕业的妻子和堂弟,甚至把自己的父母,岳母,都拉下水。一代天之骄子,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毁了亲人的未来和幸福。

湖北黄冈特大制毒贩毒走私毒品案主犯王驰在指认毒品
2019年11月29日,我去兰州采访的一起公安部督办的涉毒案件,嫌疑人之一朱东是河南南阳人《排出55颗毒品后,他被命令洗干净后再次吞到肚子里》(点击标题阅读原文)。朱东原本在南京一家企业打工,因为赌博欠下巨额债务,频频被债主追债。为了偿还债务,他在手机上加了一些QQ群,找兼职。据朱东交代,他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叫“豹哥”的人,在他的拉拢利诱之下,偷渡出国,去往缅甸毒贩驻地,利用人体充当“骡子”往国内携毒。
2017年5月15日凌晨四点,朱东在当地一毒贩监督下,当场吞下60颗用避孕套包装好的海洛因(295克)。5月17日晚上22时30分,朱东和毒贩派遣的押送他的马仔,乘坐航班到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而此时,机场的缉毒民警早在机场出口等候多时。

2019年12月19日,我在甘肃机场公安局采访
朱东被捕后,强烈拒绝民警给亲属通知。朱东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是奶奶辛辛苦苦把他抚养长大,奶奶一直教育他好好做人,为自己争口气。朱东说,如今,自己走到贩毒运毒这一步,愧对奶奶对他的抚养和教育。奶奶已快90岁了,身体也不好,朱东害怕自己的事刺激老人家,也怕自己出去之后,再也见不到奶奶了。2018年1月26日,案件由甘肃省兰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3月9日,兰州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依法判处被告人朱东犯运输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

记者和检察官在看守所采访“骡子”刘强
2019年11月27日,我去江苏省丹阳市看守所采访了一起跨国人体运毒案的犯罪嫌疑人刘强。
刘强是2019年5月27日上午7时40分在昆明南至南京南的G1380 的高铁上被丹阳市公安局缉毒民警抓获的。之后,在公安医院医生的帮助下,刘强从体内共排出淡黄色胶囊状海洛因56粒,净重321.99克。
被捕之前,刘强在一家物流站打工,每月有三四千收入。家里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父母也都健在,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辛苦,也算和睦。可是,因为吸毒、运毒,这一切都毁了。刘强吸毒是被一个朋友鼓动的,当时,他回老家过年,一帮朋友约了出来聚餐。那天,刘强有点感冒,精神不好。听说刘强感冒了,有个朋友拿出一个小塑料袋,指着里面的东西让他看,并对他说,吸几口这个东西,精神就振奋了,感冒就好了。
经不住朋友劝,刘强试着吸了几口。刚开始那段时间,刘强还没有上瘾,平时也不吸,只是一和那个吸毒朋友在一起,就不自觉地跟着吸。但后来,一天不吸就感觉难受,浑身不舒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站也不是,莫名的烦躁。
说起自己的家人,刘强哭了
这时,刘强发现自己的体力比之前差了很多。精神变得萎靡不振,不愿意上班,也不愿意出门见人,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弄毒品以及去哪里弄。刘强开始频繁地跑到那个朋友那买毒品,随着毒瘾的增大,吸食量的增大,刘强连买毒品的钱都没有了。最终,走上了以运养吸的犯罪之路。

戒毒成功,只是吸毒者走出的第一步
瘾君子的下场大同小异,要么走上毁灭,要么,远离毒品,自我救赎。可是,吸毒容易,戒毒难。吸毒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一朝吸毒,终生戒毒。戒得了一月,一年,很难保证戒得了10年,一辈子不碰毒品。意志力、持之以恒,这都是道理,但戒毒这个事远不是依靠道理就能解决的。曾经有人这样比喻:如果性欲的等级是2,那么毒瘾的等级就是10,毒瘾之难戒由此可见。
强戒所管教告诉我说,脱毒康复的戒毒者复吸的比例很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离开强戒所环境之后,脱离不了原来的吸毒朋友圈,不能彻底地远离毒品,导致再度复吸。戒毒成功,只是吸毒者走出的第一步,他们还面临着回归社会的过程。
据了解,大多数吸毒者都存在被身边人标签化、污名化的经历,都会遭遇冷漠、误解、歧视……甚至无法找到维持生存的工作,他们最终只能选择逃离社会。因此,吸毒者的家庭关爱非常重要,家人也要给予吸毒者更多的关心关爱,不放弃、不抛弃。事实上,这些吸毒者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他们需要鼓励、需要关爱,需要信任,这是他们重拾信心和毒品说再见的巨大动力。
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崔新华说,毒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吸毒和贩毒极易诱发诈骗、暴力犯罪、卖淫、艾滋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毒品问题还经常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犯罪行为有所关联。因此,禁毒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界成员共同来关注,需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合力,做好禁毒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从而杜绝更多的人吸食毒品。
远离毒品,远离诱惑,惟愿天下无毒。(文中涉毒人员均为化名)

编辑丨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记者丨张振华
摄影、视频丨张哲
更多内容请关注
《方圆》2020年1月上期杂志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