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李钦宝: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李钦宝的书房里摆满了他收藏回来的各类书籍。
“摊开了每一册书,我不仅能忘却了我自己,而且更能获得了我自己。”这是文人叶灵凤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而这句话用在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钦宝身上,也恰好不过,因为他也是这样一位读书“痴人”,还是一位爱书的藏书之人。(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李钦宝的书房不大,但格局紧凑,摆设齐全。在他的书架上,放置着一些他认为杂七杂八的书,仔细看过去,会发现很多书都是西方文学的精装本,也有一些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线装书籍,其实眼前的这些书只是被他收入囊中的一部分。一些国外名家的签名本、明清古书等贵重书籍,他都专门放在一处收起来了,因为青岛气候比较潮湿,他觉得一些书放在外面不易保存,放坏了的话就太可惜了,很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些珍藏本了。提到自己喜欢的藏书,李钦宝言语中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李钦宝从多年前就开始了收藏书籍的爱好。他说:“施蛰存先生在他的《买旧书》一文中,引用其乡贤姚鹓邹的诗句:“暇日轩眉哦大句,冷摊负手对残书”,来表达自己忙里偷闲,驻足旧书摊之风味。正好我也喜欢跑跑书店,转转书摊,不指望能淘得什么孤本奇椠,能盘桓逗留一番,消磨上几个小时,也觉得惬意和满足。”

李钦宝的书房里摆满了他收藏回来的各类书籍。

在旧书摊猎书寻宝
青岛市北区昌乐路的文化市场旧书摊,是李钦宝经常来猎书的地方。
这里曾经每逢周末成市,数百个摊位设在道路两旁,长有上百米,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堪称岛城书贾书人的交流圣地。“前几年每到周末,我都是风雨无阻地跑到这边来逛逛,不过大多数时候精神上的满足往往多于现实的斩获,但也有能捡到宝的时候。”
在李钦宝的书架上,有一本郑振铎先生的《西谛书话》,只要是爱好淘书、藏书之人,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这本书他在朋友那里见到过一次,总是惦记着能不能收过来。《西谛书话》本身印量不大,内容都是教人如何收藏好书,因此也成为藏书之人教科书似的范本,但是内容又不枯燥,所以深得大家喜欢。李钦宝再三和朋友询问是否可以转让给他,朋友舍不得,后来他也不好意思再问,只能等。没想到有一次在一个旧书摊上碰到了,而且是绒面、带有书衣、全品相的精装版本,一看就是经过精细保管过的,卖家要价也不贵,李钦宝果断出手买了回来。(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栈桥火车站附近有一家折扣书店,因为离家近,下班之余李钦宝也会绕过去转一圈,这里的书籍门类比较庞杂,折扣书也多,多逛几次,还是能有收获的。在这家书店,李钦宝以三折低价购得了王世襄的《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铜版纸、精装大开本,是王世襄先生的藏品图录,能把藏品做出学问,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了。这本书,至今仍算是李钦宝的得意藏书之一,他也从中受到了品鉴的熏陶。
遇到喜欢的书店,李钦宝总是能流连忘返。比如青岛泉州路上的学苑书店,三面墙架,中间支撑的平板上摆着刚到的新书,店内悬挂着几幅藏族牧区的艺术照片,播放着舒缓轻柔的背景音乐,墙边摆着两张仿古的太师椅和茶几,转累了可以在此处歇一歇。
在这家书店里,李钦宝曾经购得几部贴有藏书票的英文毛边小说和随笔,还有十几册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文《读者文摘》,部分还带有护封,略微泛黄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鲜艳如新的插图,第一次见到三边页缘刷金的精美装帧,他顿时爱不释手。
驻足在这样一个音乐和书香萦绕的环境里,李钦宝有点能理解英国诗人劳里·利(Laurie lee)那句略显夸张的话,“如果能在哈查德书店(Hatchards Bookstore)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即使是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我认为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死亡方式了。”这家位于伦敦的著名书店,是拜伦、王尔德、萧伯纳、毛姆喜欢的书店,他们也都曾在此购过书。“当一个书虫来到这个挤满藏书票、毛边本、古董书、真皮竹节背、多版本的《鲁拜集》、E.B.怀特随笔、海量精美插图……的书的世界中,还能遇到那些虽已几十年、上百年却依然崭新如故、价格还不贵的书时,都会有种寻到宝藏般的感动。”李钦宝说道。

英版飞鸟图集。

“志摩遗书”
有一本前两天别人刚还回来的书,很得李钦宝的喜爱。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托马斯·哈代情诗选,1922年1版1印,曾经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藏书,扉页钤有“松坡图书馆”“志摩遗书”等多枚紫文印章及编号。(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李钦宝说:“我一眼就看上这本书了,书皮是草绿色的,非常漂亮,书中还有徐志摩的铅笔批注,我也读了里面的诗,很美好,有的也用情至深。我很好奇徐志摩先生为什么会收藏这本书,于是去考证了他收书的时间,那个时期正好是他和林徽因在康桥相识的时候。徐志摩身上的才华和浪漫,让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林徽因特别欣赏,双方彼此之间被深深吸引。”
这本书很容易引起藏书者的无限遐想,它的身世,它的流离,还有在那些铅笔批注背后,书中隐隐透露出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曾经互生的缤纷情愫。能够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多故事,这种惊喜,也成为李钦宝收藏书的乐趣。
其实这本书在借出去的时候,李钦宝还是很担心的,因为在他眼里,每本书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直生活在一起,突然间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心中会挂念不已。好在书已经完璧归赵,借书的朋友也很爱惜,这也让李钦宝松了一大口气。
“我的藏书其实也不多,大概也就一两千本的样子,每本书收进来时完全靠喜好,是我喜欢的作家和内容我才会去关注和收藏,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藏书票和书签。”搜集这些书对李钦宝来说并不是为了哪一天它可以升值,在他看来,收藏书不是重点,主要还是自己喜欢读书。
李钦宝小时候就很痴迷读书,每次一头扎进书堆里,他总能安静地待一天。他读过茅盾文学奖的大部分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还有四大名著之类,《三国演义》里面的许多配诗他现在还能背得出来。
喜欢阅读,也为李钦宝打开了更开阔的视野。一开始他读的都是国内版本的书,上大学的时候他开始喜欢西方文学,他一边学习外语,一边阅读原著,还入手了一些原版书籍。“比如英国作家毛姆的书,我基本上每本都读过,他的书很畅销,每本都可以售出几百万册,他笔下那个我想晃膀子的拉里,成为照耀一代年轻人心灵的理想之光,在他的书中,可以抛开一切,沉浸在真正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
爱屋及乌这个词,有时候用在李钦宝身上还是挺贴切的,他说自己读书有一个特点,遇到特别喜欢的作者,或者觉得哪本书不错,他会去读一些翻译的版本,或者是原著,然后想方设法找齐作者所有的书。(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明版《雍录》线装书籍。

在莎士比亚书店,人和书的邂逅
凑齐自己喜欢的一套书,李钦宝最长的时候等过5年。
那是一套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书信集,李钦宝找到一位广州的朋友帮他从英国搜集。这本书信集很有特点,有4本书是小开本,还有一本特别大的书,几乎可以铺满一个桌面那么大,里面有一些复印的书函印刷页,还是毛边本的特藏本。“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去询问一下那边书到了没有,没想到一等就是好几年。想着自己退休以后能够在家中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在短暂的人生中还能寻觅到如此的乐趣,我就不觉得这种等待算什么了”。
人和人之间有时候会讲究缘分,人和书之间会不会也有一种邂逅?

李钦宝在美国特价书店淘宝。
有半年时间,李钦宝在美国生活,那段时期他也没有什么工作压力,经常开着车去转特价书市和图书馆,每次带回家最多的就是书,比如他找到了卡特总统的签名本,还有其他一些难得的版本,慢慢积攒下来不少书。(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有一次李钦宝在美国的特价书市看上了一部精装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因为之前已经买了其他书,手里的钱不够了。“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特藏部负责人看到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便走过来毫不犹豫地拿走了我手里的几美元,然后把这本书慷慨地递给了我。我当时特别感动,可能这位负责人看出了我是个真正的爱书之人,他认为给一本书找到喜欢它的人,也是给书找到了最好的归宿,这比卖个好价钱更重要。”
有时候李钦宝也会觉得,一些书籍能够帮助他切换到不同的人生当中。比如他喜欢的E.B.怀特,作者笔下的文字幽默、笔调精于细节,没有故弄玄虚的文人气,一切都是从土地里来,带着泥土气,充满着大自然的味道。怀特的书读起来感觉很放松,能够让李钦宝从烦冗的工作压力中释放出来,回归到生活的纯真中去。
前一段时间李钦宝还收到一本法国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最知名时期的一本藏书,这本书是海明威的朋友、同为莎士比亚书店常客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集,书里附带了极为珍贵的莎士比亚书店藏书票。
李钦宝说:“20世纪30年代是巴黎文学艺术最辉煌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书店更是与许多当时的文学家有过交集,能够收藏一本那个时期的莎士比亚书店的书,还是一本孤本,是件特别难的事情。我相信世界上爱好书和文学的人对那段时光都会很怀念,有这么一本书放在书房里,是对一段时光的见证,也是对一段时光的挽留,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狄更斯小说选。

读书其实是件很私密的事情
喜欢读书、收藏书是刻在骨子里的。在平常工作中,如果需要到外地出差,李钦宝第一个做的事情就是去打听一下当地有没有特色书店或者书市,他一定会挤出时间去逛逛。北京、成都,武汉、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都留下过李钦宝淘书的身影。(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李钦宝认为这就是每个人的喜好点不同,有的人不喜欢读那种大部头,如果非要让他啃下去,最后读书的人会感到很痛苦。只有心情愉悦地去读一本书,那种乐在其中的感觉,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在李钦宝看来,读书其实是件很私密的事情,真正的体验只有自己知道。
让李钦宝印象比较深的是北京的中国书店,他比较喜欢淘这个书店的二手书,可以挖到不少宝,还能找到一些旧书的限量版。那些很难再版的书他认为都有收藏价值,里面有许多有用的东西。
他很享受这种淘书的过程:“我对于藏书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我喜欢西方作品,同时也喜欢传统的诗词,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古代小说等,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将它们放在一起,其实也形成了一种文化的融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也会感受到阅读多种语言的书的愉悦感。”
有人说,买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其实读书亦然。三毛在《关于读书》里曾写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李钦宝对此也感同身受。多年的藏书经验,带给他的不只是那一本本淘回来的书,他发现,每本书都会展现在你的笑容、你的生活、你的气质、你的言行举止里面,而这种经历,也让他乐在其中。

编辑丨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记者丨刘琦
扫描二维码,
购买《方圆》人物版8月刊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