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60s要点速读:
1、美国股市上市公司财报业绩一直维持收益率盈利超预期现状,每个季度上市企业70-80%以上盈利现实是美股真牛的重要支撑。
2、美股暴跌或是一种手法和策略运作,并非是实质与本质美股的真实熊市来临。
3、观察美国经济现实与事实,美国就业改善超乎寻常,即使疫情反复、地缘紧张、商品高涨、投机加剧,但美国经济总规模不断增加。
正文:
纵观美国经济周期历史对照当今经济逻辑与结构,市场不难发现其变化极大,甚至已经完全无法解读与理解逻辑寻求与理论支撑。我基于长时间坚持的市场观察与跟踪,特别提示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特殊性与规划性。尤其当前世界格局重组、经济形态重构以及金融政策重组均处于重要阶段,市场看透与看清美国逻辑的真实十分必要。
01
股市假熊背后的真牛
上周美股大跌和连续暴跌是焦点,尤其美股的道琼斯指数先后两次连续下跌1000点以上,瞬间暴跌1400余点,股市担忧加剧是全球受到影响的关键。然而,透过历史看,美股提前防范风险娴熟十分显著,股指高估是任何市场的必然,其中包括价格炒作投机情绪、收益推动投资选择以及美元价值市场影响。尤其在经济波动、政治动荡以及金融波动加剧之际,股指暴跌既存在演绎恐慌的自我需求,也是主动布控防范策略。
透过近年走势看,美股创新高与暴跌手法相交而行,年年创新高在10-30次不等,股指暴跌上百点或上千点,但目前为止美股三大股指依然是相对历史高位水平。尤其透过前年至今两年多时间,美国股市上市公司财报业绩一直维持收益率盈利超预期现状,每个季度上市企业70-80%以上盈利现实是美股真牛的重要支撑。所以美股暴跌或是一种手法和策略运作,并非是实质与本质美股的真实熊市来临。加之市场舆论与情绪主导在美国自身十分明朗,美国老道与娴熟集中体现风险提前运作与消化,进而股指主动操作与调节是美股暴跌操作的关键与核心要素。美国股市熊市与牛市难以界定还有内在逻辑与理论的空白,新经济与全球化背景的美国股市预期与风险评估处于困顿期,市场发现与提炼观察思维与推理逻辑将是预判美股最大难题,也是美股无法预料甚至难以应对之重。
02
经济假衰未来的繁荣
随着美国商务部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4%的数据,美国经济衰退中的繁荣显而易见,这与美国经济历史周期参数以及当代美国经济现实梳理缺乏深入与理解有关。毕竟透过美国经济真实的质疑是有依据与数据支撑的,其中包括美国消费旺盛不变,供给充足循环来源进口产品设计提前的巧妙,这既保障供给充足,又不产生成本代价,相比较美国大量进口产品时间尚未发生商品上涨局面与趋势。回看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从之前6.5美元上行至30美元之上维持平衡、均衡和温和水平,渐进式低端水平线清晰可见。随即到2021年6月上至60美元左右,这基本是国际石油低位基数指向与权重基础,主要商品价格并未暴涨加速。此时美国商品进口成本不大,且货物充足程度集中体现美国港口积压货物的所谓不良,其实是高超和巧妙的障眼法和战略之策。
透过中美贸易关联增长事态值得反思:2020年7月和2021年上半年美国进口增量与我国出口增量对标明朗,最终美国贸易逆差2021年创出历史新高1.07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外贸企业订单激增发生于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同时间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订单增长幅度处于40%和180%之间,进而我国2021年贸易总规模达到6万亿美元纪录水平。目前美国今年第一季度负值数据与贸易、财政有关是事实,也是刻意性操纵意图的摆布,未来存在必然修正性回归正增长的大概率可能。毕竟美国消费是增数、就业是改善、投资有回报、生产略稳定。尤其美国总统拜登提出今年财政赤字减少1.5万亿美元,这表明美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结构调整具有成效。然而,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高瞻远瞩在于控制风险,毕竟美国面临问题与压力严重,因此美国防风险远比优质表现更重要,孰轻孰重美国很有主见和定力,尤其是定律规划是非常具有风险意识与防备,这是美国大而不倒和强而不衰的关键思维与战略之重。
03
繁荣泡沫与风险泡沫
泡沫是经济与金融大敌,而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连续涨价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尤其金融泡沫隐含的是宏观经济调控不当, 过度投资引起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投资规模急剧膨胀,最终导致虚假繁荣假象。通常金融泡沫开始破灭之际,市场特征为消费高涨、物价攀升、花钱扩大、储蓄减少。反观美国现实,目前美股资产价值与美元资金价值处于稳定、向上、青睐侧重期,物价、消费、储蓄攀升非同寻常,经济质量、技术与周期比较独到,市场无法判断或难以判断是困惑之谜,看不透是缺少真实观察,舆论和情绪被引导严重。因此美股风险泡沫的主语是繁荣、美元风险泡沫的主语是强势,这与传统角度与时期特征及基础完全不同,其中美国新经济是关键词。
其次值得关注美国政府政策侧重的领域在于国内为主,拜登时代与特朗普时代反差比较不是个性风格,而是美国经济战略周期与全球化格局设计的精准对策与成效。观察美国经济现实与事实,美国就业改善超乎寻常,即使疫情反复、地缘紧张、商品高涨、投机加剧,但美国经济总规模不断增加。美国宏观经济结构与对策巧妙调整与对标操作实施,进而美国高通胀不减消费、美国成本上涨不减生产力、美国低利率不压美元威力。因此,新经济泡沫是繁荣为主,传统经济泡沫是危机为主,两点之差背后支撑与逻辑在于是技术魅力与价值体系。所以美国与众不同十分值得深入论证与洞察,市场看不透的逻辑与推理将面临陷阱,而并非是机遇。我基于三十余年市场经验与观察功力特别提示美国特别之处与风险之力。
预计接下来国际金融市场奇怪与异常风险较严峻,市场没有论据的炒作氛围具有操盘手意向与意图是最大的风险,尤其是前期非常或极端的境地将使逻辑与推理面临缺失真实与感悟,浮躁急躁并不利于真假判断,危机潜在可能首先是识别风险的准备与透彻观察与发现。
-END-
【往期推荐】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联合国秘书长)
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潘基文(联合国原秘书长)
谭德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戈登·布朗(英国前首相)
伊曼纽尔·马克龙(法国总统)
安格拉·默克尔(德国前总理)
乔治·索罗斯(投资大鳄)
温妮·比亚尼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
凯末尔·德维什(联合国前开发计划署署长)
马基·萨勒(塞内加尔总统)
玛丽·罗宾逊(爱尔兰前总统)
阿比吉特·班纳吉(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斯特·迪弗洛(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里克·马斯金(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斯宾塞(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德国前财政部长)
肯·奥沃里-阿塔(加纳财政部长)
杰弗里·加滕(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
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尼日利亚前财政和外交部长)
查尔斯·米歇尔(欧洲理事会主席)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欧盟委员会主席)
卡门·莱因哈特(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安妮·克鲁格(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IMF前第一副总裁)
考希克·巴苏(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伊恩·戈尔丁(世界银行原副行长)
肯尼思·罗格夫(IMF前首席经济学家)
拉古拉姆·拉詹(IMF前首席经济学家)
西蒙·约翰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
威廉·布伊特(花旗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
泽田康幸(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杰弗里·D·沙斯(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汉斯-韦尔纳·辛恩(德国经济部长顾问委员会委员)
迈克尔·波斯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时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劳拉·泰森(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
穆罕默德-埃里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全球发展委员会主席)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作者)
浜田弘一(安倍晋三特别顾问)
米歇尔·渥克(畅销书《灰犀牛》作者)
比尔·艾默特(《经济学人》杂志前主编)
罗伯特·巴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新古典经济学宗师)
苏珊·朗德(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
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前主席)
......周小川 | 林毅夫 | 黄有光 | 贺铿 | 魏尚进 | 陈志武 | 金刻羽 | 谢国忠 | 吴晓求 | 刘元春 | 刘守英 | 许成钢 | 刘俏 | 张军 | 许小年 | 姚洋 | 余淼杰 | 余永定 | 李稻葵 | 李扬 | 田国强 | 曹远征 | 李礼辉 | 张文魁 | 李迅雷 | 巴曙松 | 刘国恩 | 曹凤岐 | 孟晓苏 | 丁学良 | 宋晓梧 | 陆挺 | 王小鲁 | 盛松成 | 洪灏 | 史晋川 | 但斌 | 张礼卿 | 刘俊海 | 张燕生 | 卢锋 | 梁建章 | 甘犁 | 贾康 | 管涛 | 温铁军 | 潘向东 | 陈春花 | 吴尊友 | 张维迎 | 魏建国 | 付鹏 ......
关注我 看最有态度的财经言论
- 商务合作 -
WeChat:yqhh351488 rennn0627
Email:cehuazu2016@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