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写完这篇文章我就打算放假了!不知道大家今年都回家过年不?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能回还是尽量回吧,毕竟中国人对春节还是有特殊情感的。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在苏州。每年回家的时候都特别艰难。
第一是买火车票特别难。
第二是绿皮火车实在是慢,有时候晚个点,一天一夜就过去了。有一趟从苏州到洛阳的动车,票价不到 400 块,但就是舍不得买。
第三是坐火车到洛阳火车站后还要去汽车站再坐三小时的汽车到乡里面。有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脸皮特别厚,就搭便车回去,但绝大多数的时候,脸皮都特别薄,倔强地步行 10 公里路回家。
4 年的时间里,回家满打满算不超过 10 次,有五六次都把礼品落在了车上。回家后觉得特别难过和自责,好不容易回一次家,精心给父母和妹妹带的礼物就这样被自己霍霍了。
我那时候体重不到 103 斤,每次回到家,最怕母亲说那句话:“又瘦了啊!”我就没胖过啊,我的母亲——我知道,那只是她表达母爱的一种最粗暴的方式。
渐渐地,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春节联欢晚会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过年的气氛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小时候,一家人总是守在电视机前,吃着师傅到村里面蹦的爆米花、母亲炸的果子、硬邦邦的糖和软绵绵的瓜子(受潮了),就觉得联欢晚会特别的精彩。
随着年纪的增长,确实不怎么看晚会了,总觉得很老套,不是唱歌就是杂技,可能看多了心态发生了变化吧。但有一种感觉一直没有变,就是对家的那种依恋,总觉得如果过年不回家,是有缺憾的。不只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
听父母唠唠那些家长里短,瞅瞅他们眼角的笑容,就觉得特别的满足。时间在静悄悄地流逝,但带不走的永远是这份亲情。
记得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每次听,都会情不自禁地眼角湿润。
虽然我现在生活在洛阳,但一年四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事情要忙,他们有他们的工作要做。但每次多过年这段时间,他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来洛阳和我一块生活。
父亲还是那副臭脾气,批评这批评那,以前我总是顶撞他,如今呢,我都会笑着接纳。
母亲还是那么爱操劳,洗衣做饭做家务,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只是他们真的老了,我都不太记得他们年轻时候的模样了。
妹妹呢,比以往更懂事了。女儿总是缠着她,唯姑姑马首是瞻,让姑姑陪读书,让姑姑陪涂指甲油。
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每次临近年关,老婆公司的事情就特别得多,总要加班加班再加班,昨天更是凌晨才回到家。
没结婚之前,每次过年回家,村里面的乡亲们见面就问,“伟青啥时候结婚啊?啥时候把媳妇领回来啊?”这方面,乡亲们就没有我父母大度,他俩对我的感情从来没有过问过,因为我时常拍有照片给他俩瞧,他俩总是很满意。
时光过得贼快!
大家懂我的意思吧?如果没结婚,过年的时候带点照片回家给父母瞧瞧,别让他们瞎操心,哈哈。
初一打算找朋友喝个小酒,之前去的一个小酒馆真心不错,全部都是年轻人,感觉高中大学的年纪,三五成群,乐乐呵呵,真不戳。
初二打算带老婆回娘家,住几天,虽然平常回的也多,但时间不长,过年的时候必须满足下老婆的心愿。顺带约一些高中同学聚一下。
有空的时候我就多写写干货,年后分享给大家。
顺带分享一张照片吧,和教练一起合影的,大家期待下我的八块腹肌哈,到时候秀一下。
当然了,红包啥的也不会缺,记得给二哥加个星标,不要错过了!朋友圈和群都要关注着,红包雨下起来。
see you!!!!